朱元璋传

发布时间:2013-05-15 19:07:07

读《朱元璋传》有感

对于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我知之甚少,以前也只是在电视里看过他的电视剧。但也因为电视剧的缘故,我所了解的朱元璋与历史上真实的明太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电视中虚构的成分比较大。即使学习了历史,对于朱元璋的了解也可以说只是蜻蜓点水。我只知道他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有着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

而吴晗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让我对明太祖朱元璋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吴晗的《朱元璋传》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的《苏轼传》我只看过评论,冒昧的感觉为文人过誉之作;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文笔通畅、政论疏阔、可谓大观;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严谨有余、语言亦较生硬;而吴晗的《朱元璋传》应该说是集严谨与生动一体,叙事论人兼具各家之长,不愧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的名号。从民国到新中国,吴晗著《朱元璋传》四易其稿,完成此书。

本书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它讲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辉煌的一生。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身体,同时也使他初步接触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乡后不久,由小时的玩伴汤和介绍,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取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打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这只队伍的控制权。 朱元璋并不满足以得的地盘,他要大占宏图就要有稳定的根据地,这样南京(集庆)就走入了他的视线。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同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亮军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沈杀韩林儿,派徐达、常遇春北伐。逐个消灭了各个势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赶出北京。

建国后,他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的屡兴大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洪武时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外,其余全部被杀。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南京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 1398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1岁。

朱元璋的一生的确是富有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普通农户的孩子,给地主放牛,和一家人过着贫寒、朝不保夕的生活到进了寺庙,后来出外云游,四处化缘,再到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一员,进而半生戎马,决战杀伐,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也被赶回了大漠。最终在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一路,充满着荆棘与坎坷,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朱元璋却做到了,这中间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血泪。

所以说,从朱元璋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只要我们愿意去研究他、学习他。即使现在的我们还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我们还没有资格拥有很多的东西,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肯奋斗,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只要你能坚持,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会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即使,结果离自己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也不要气馁,坚持住,继续向着目标奋进,那么迟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好的结果的。

对于朱元璋,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免不了要受到后人的评价。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一直认为读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事实只有一个,而解读可以是多样的。我们不仅要对史料存疑,有所辩真;而且要对史实的叙述方法存疑,不能听忽悠进套子;另外,我们还要对史家的历史观保持清醒,你有权选择自己的史观,但是决不能没有史观的概念。接下来我就本书谈谈我感受最深的另外几点。

第一、废除相权、皇权的极度膨胀。

钱穆先生说中国古代政治史,否定秦汉以来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指出中国政治是士人政治,简单的说,国家是皇帝和文人阶层共同治理的。一个朝代,可以比喻成皇家和士人集团的公司。政分公私,皇家私事有九卿、朝廷公事有三省六部;财权上,皇家有内库(不是裤),朝廷则有财政部;人事权上,文官集团自己选拔文官,皇帝签字盖章;总之,这个公司,有董事长,有总经理,有的时候董事长很强,有的时候总经理很强,有的时候公司破产了,但是新的公司也是这样,还是董事长和总经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己创立的公司,不仅把原始股东给干掉了,还自兼董事长和总经理。这是不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结果就很有意思。明代不仅没有避免皇权旁落的结果,出现了张居正这样的大权相,而且出现了更多的、危害更深更广的权阉。事实再次告诉我们,行政规律,不可轻易违背。

第二、文官艰难的时代。

明代的官员,特别是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官员,是有史以来最惨的天朝官员。第一,俸禄低,自己的生活费都成问题,还得考虑解决办公经费;第二,很恐怖,挨板子是家常便饭,杀头也是平常事,能衣锦还乡的,是少之又少!然而物极必反。没有官方的养廉金,那么官员就只能自己腐败;没有轻松的做官环境,官员们干脆就组团抬杠!海瑞就成了极品,他一分钱也不贪,家贫如洗,骨瘦如柴;他更是一个敢抬杠、抬死杠的典型。我们认为,他的意义存在与儒教书页上,而在政治上的意义是十分消极的。因为他只是一个清官,不是一个好官。

第三、社会控制严密。

明代社会控制是十分严密的。思想上,孟子有关民贵君轻的说法被严格删除;政治上,充斥着党争、阉人政治、和特务政治;社会上,士农工商军的身份限制严格(那个放牛娃理想的故事,在明代不是笑话);对个人而言,没有官府批文,不许离开县境。等等诸如此类,是朱元璋同志的倒行逆施也好,是社会畸形发育也好,总之被验证为垃圾,被时间扫入历史的垃圾箱中了。

总而言之,明代只不过是中国士人政治史上的一个小小的阶段,在政治和社会发展史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只在帝王之术方面,提供一些并不成功、但是可能管用的经验而以罢了!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传》这本书不仅仅告诉了我们传奇的明朝开国皇帝的一生,也让我从朱元璋身上,从那个时代上,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故事。不过,我觉得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朱元璋一步步成长为帝王的过程。我们今天的人,是否能够像他一样,一步步地奋斗进步,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

朱元璋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