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D卷)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6-16 15:40:3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422日,麻城杜鹃节拉开序幕,引来八方游客.节日期间,龟峰山成为花的海洋,人的海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龟峰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常常被称为绿色水库

B.游客走在花丛中,感觉空气清新湿润、赏心悦目,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龟峰山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是因为这里生物种类较多、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D.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主要原因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富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龟峰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能缓解水资源危机,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这种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所以游客走在花丛中,感觉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正确;龟峰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C正确;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面关于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中,请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  )

A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

B.乙由种皮和胚组成,它是由花的胚珠发育来的

C.丙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全身

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丙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

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2015616日,武大华科同城双星龙舟赛在东湖举行.如图表示某运动员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4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运动和休息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奋力划桨时,运动员上臂的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饭后要休息30分钟以上才能运动.如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D.运动员奋力划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中血流量增加,有利于人体散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A正确;奋力划桨时,运动员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错误;饭后要休息30分钟以上才能运动.如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和吸收,C正确;运动时,不但全身骨胳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4.如图是正常人体某部位毛细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针对此图的各种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C中流动的分别是静脉血和动脉血

B.如果A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

C.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氧气减少

D.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同时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属于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因此,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而不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5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参与白细胞对氧的运输

B.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应适当多吃鱼、肉、奶、蛋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果人体缺乏蛋白质,少年儿童会发生发育不良

C.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分解后释放能量可以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D.抗体是一种蛋白质,能与对应的抗原结合,参与人体的免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参与红细胞对氧的运输,A错误;如果人体缺乏蛋白质,儿童会发生发育不良,成人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B正确;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分解后释放能量可以满足生命活动需要;C正确;抗体是一种蛋白质,能与对应的抗原结合,参与机体的免疫,D正确。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6512日,台湾宜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结合右边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做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

B.当左手受到外物打击时,手立即缩回来,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⑤→④→③→②→①

C.某人被落下的砖块砸伤了前臂,暗红的血液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应及时在远心端用手指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D.有人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大腿,疼痛难忍,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⑤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反应,A错误;当左手受到外物打击时,手立即缩回来,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流速度缓慢.因此是静脉出血,用止血带远心端扎住,C正确;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D错误。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8分)

7.为进一步提高桑蚕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使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农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201655日,在湖北怡莲蚕桑集团公司的千亩果桑基地里举行了桑葚采摘活动(桑椹是桑树的果实).图甲ABC分别表示桑树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表示桑树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为家蚕一生的发育;图丁是桑树的繁殖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移栽桑树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 B (填字母)的生理活动.

2)进行图乙中所代表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3)为了提高桑叶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普遍的措施是   

4)活动中,琪琪和芸芸发现桑园边的小池塘中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甚是活跃.这些小蝌蚪用   呼吸.

5)丙图所示为家蚕发育,它的类型是   发育.

6)丁图中,若把基因型为AA的桑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桑树上,嫁接枝条开花后,人工将基因型为aa的花粉授到该枝条上花中雌蕊的柱头上,受精后发育成桑葚.则桑葚果皮细胞的基因型是   

7)桑葚营养丰富,味道可口,但不易保存.要使桑葚在较长时间内保鲜,必须将其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答案】(1B

2)线粒体

3)合理密植

4)鳃

5)完全变态

6AA

7)低温、密封

【解析】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8.图为人体物质交换和转化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结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是通过   (不填结构)实现的.

2过程完成的主要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

3)上臂静脉注射的葡萄糖随血液运输至小腿肌肉细胞,被小腿肌肉细胞利用后产生的a物质再随血液排出体外.在整个过程中,血液至少经过心脏   次.

4)物质cb运输到F后,在F中某种结构内进行一种生理活动,请你写出该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5)有一类特殊的物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物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 

  和铁的食物.

6)若进入A的食物含淀粉,E为泌尿系统且正常,d液中有c,则肯定是   分泌不足所致.

【答案】(1)呼吸运动

2)小肠

33

4)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能量

5)蛋白质

6)胰岛素

【解析】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9.某校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的实验变量是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在遗传上的优点表现在   

3)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最差、最早死亡的会是几号花盆?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在哪里?   

【答案】(1)非生物;温度

2)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35

4)实验材料(马铃薯)太少,使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析】

试题分析:(1)从表格表格中看出,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水和空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的温度不同,其它条件如光照、水、盆底排水孔等都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温度。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不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在遗传上的优点表现在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35号花盆大量浇水而且盆底排水孔堵死,导致花盆内积水,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受抑制,因此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最差、最早死亡的会是5号花盆。

41块马铃薯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马铃薯块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因此该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是实验材料(马铃薯)太少,使实验存在偶然性。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D卷)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