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事半功倍论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12-10-16 18:49:41

谈如何使素质教育改革事半功倍

1997

 

教育改革 山重水复 变变思路 柳暗花明

谈如何使素质教育事半功倍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的改革又是多层次的,可无论何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革却只会贻害整个教育,危害国家和民族。有人说:教育到了大换血的时候。一语惊醒每位教育工作者,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分析研究和实践,我认为:不妨改变一下思路,其教育结果将会柳暗花明,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思路的一贯制:预习——上课——复习。为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我认为不可提倡课前预习,思路最好改为:新课——质疑——巩固。尽量不预习的思路转变将会使素质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育专家魏书生就不提倡预习,传统的教书匠可能视其为异端。然而事实上他的教育教学成绩却那么好,他为许许多多青年教师所崇敬,并成了许多教师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师应该有创新的精神,起码应吸取新思想的精神,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有资格干教育,才会吧教育干好。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魏老师的做法不是一时之兴趣。据说,不预习是他一贯的做法。他在教育界有南钱北魏的名气,无风不起浪,不预习一定有大学问。

于是,我从理论与实践做了分析探讨,在理念上和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教学工作上坚持不预习,效果竟然非常的好。下面从理论和事实上归结如下:

理论上

一、世上有两种人最好教化:无知者、愚者,容易信行,好教化;觉悟高、智者,易教化。而,只有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半吊子最难教化,这是所谓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之流。也是俗言:自作聪明、蛮不讲理、不可理喻之二半吊者也。试想,世上有几人对二半吊有办法呢!唯有听之任之、躲之避之,或被气晕之。而课前预习则正是使学生成了半吊子。给半吊子上课,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实也正是如此,课堂气氛不好驾驭,学生的学习便成了一种形式化了的乱七八糟,师的主导往往力不从心,学生哗众取宠的气氛倒浓烈之甚......总之,有二半吊在作怪,效果甚差。

二、人是最具惰性的一种动物,提前预习的一知半解,却恰如烧火之前已有那么一点儿柴草,便自以为够了,于是毫无谦虚,就懒得再去拣些,这又怎么能行呢?

另外,新的东西才有鲜味,讲授内容新鲜才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而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课前预习正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失去了知识接受的新鲜感,学生学习一旦无了兴趣,就一定滋生厌学的情绪。同时,课前预习还加重了学生负担,这与时势背道而驰。鉴于以上不提前预习的好处,我们从教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

回顾以前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而真正预习的学生又有多少呢,自己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督促学生预习上去了,哪还有多少功夫能真正用到备如何上课啊,就算备,功夫用不到,又何谈效果,所以上课就成了检查预习课。课上的不伦不类,主导成了配角,面对已成了二半吊的学生这一主体,教师也只有手忙脚乱的份了。课堂效果差,总感觉力不从心,这是事实。

然而,不用学生预习,再因材、因时、因需不按顺序挑上一课,这也是为了避免学生的预习,增加学习兴趣,和体现教材的鲜活性,和教学的灵活性。教师是在充分的备课的前提下,再突击给学生上,课堂教学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学生瞪眼静听,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个别学生会达到如痴如醉,教师满脸是兴高采烈;主导、主体、气氛等等不要求竟都会达到佳处,课堂成了艺术的殿堂。可以前自己就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自己早已在大的教育环境之中不自觉的成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奴隶,成了不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奴才了。而对此教学思路改变后所取得的成绩和快乐,心中有的是可叹、可喜。

有人肯定会说:打仗是不能打无准备的仗的。其实,他们没有往深处想。孰不知,战斗的准备是多方面的,起码应该分将领和士兵的准备的的区分的。而知道作战目的、计划等详尽内容的也只能是将领,士兵只做好武器等作战准备就可以了。作为士兵如果知道的太多,仗是无法进行的,未知,往往使人不得不勇敢,往往使人有很多创造性的表现和感动,有时候无知会产生很多可爱。将领与士兵也正好如教师和学生,学生只带好学习的工具和饱满的精神,全神贯注的学习就得了,这堂课会如一场漂亮而成功的仗的。

当真正从事和理上体悟到了不让学生预习而讲课的好处,我这样做了,而每节课教学效果都挺好,师生融洽课堂上再没有了教师批评预习不好者的冷漠面孔了,学生脸上也总充满着学有所获的满足。加上质疑和欢喜的巩固,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以前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谨以此收获,抛砖引玉,以飨同仁。

19979

素质教育事半功倍论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