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5-0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说课环节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与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而这一课的题材是议论文,初中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为初三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这次学习需要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识,还要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七八年级侧重学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议论文很少接触,在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第一次真正接触议论文。在课前可以补充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议论文,帮助他们接下来的学习。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分析讨论法,讲解法进行教学。 2、学法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自主预习,感受新知 1)走进作者,了解演讲背景。
2)听课文范读,标注段落,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设计意图: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生字词。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通过三幅图片,三个故事。
伽利略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引出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自主探究,感知文本
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然后分析归纳,理出文章层次结
构。
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题目) 应有格物致知精
1 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12)分析问题,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3 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在议论文文教学中,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找到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 4、问题探究。
1)第四段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2)第12段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3)你能不能举实际的例子,用实验推翻了原有理论或者改变了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 5、布置作业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体会(书面完成,200字左右) 6、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同学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科学家通过实验,探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这个世界更美好奉献一份力量进行了思考。
这个问题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深入的体会“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呼吁学生无论面对学习和生活都要拥有格物致知精神。我觉得这个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