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详细注解白话译文

发布时间:2018-10-08 06:08:52

【资料】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详细注解白话译文

【资料】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详细注解白话译文2012年01月12日

13:23:37

三国志集解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

文言点校 By 河北义士

白话译文 By

pianwenzhishi(片文只事)【】内为裴注

〖〗内为卢注

〔〕内为文译

其余为陈正文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家。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皆曲意附从。寿不屈,屡遭遣黜。入晋,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280年,晋灭吴,撰《三国志》。〕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徙江南。东晋史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称史学三裴。〕

〔卢弼(1876—1967)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直隶提学使卢靖弟。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政治经济学。归国曾任国务院秘书等。于津门病卒。〕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周瑜(175-210)姓周单名瑜表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庐江郡治舒,见《孙坚传》注。〗

〔郡治,郡守府署所在首县,郡守治所。〕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

〔高祖父: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官至尚书令。〕

〔曾祖父:周兴,周荣之子,官至尚书郎。〕

〔祖父:周兴之子,名不详。〕

〔从祖父:周景,周兴之子,字仲飨,官至司空、太尉,追封安阳乡侯。〕

〔父:周异,周兴之孙,官至洛阳令。〕

〔从父:周尚,周兴之孙,周异之兄,官至丹杨太守。〕

〔再从父:周崇,周景长子,周异从兄,嗣安阳乡侯。〕

〔再从父:周忠,周景之子,周崇之弟,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自己:周瑜,周异之子,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兄:周异之子,名不详。〕

〔再从兄:周晖,周忠之子,官至洛阳令。〕

〔子:周循,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之女)。〕

〔子:周胤,周瑜次子,官至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因罪免。娶孙氏宗室女。〕

〔女:周氏,周瑜之女,名不详,嫁太子孙登(孙权长子)。〕

〔侄:周峻,周瑜兄子,官至偏将军。〕

〔侄孙:周护,周峻之子。〕

〔外孙:孙璠,早卒。孙希,早卒。孙英,封吴侯。〕

〔注:(1)孙璠、孙希、孙英为孙登之子,《三国志》未记其母,嫡子可能,故推正妃,即周瑜之女。(2)周瑜长子周循早卒,无子。(3)湘乡柳家湾(今湖南双峰)周氏家谱上记载,这一族即周瑜次子周胤后裔。〕

〖范书《桓帝纪》:延熹九年九月,光禄勋周景为太尉。《灵帝纪》:建宁元年四月,太尉周景薨。《献帝纪》:初平三年十二月,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四年六月,太尉周忠免。又按《周景传》:景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中子忠,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袁宏《后汉纪》所载亦同。各本皆作周忠,局本作周思,误。〗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范晔因“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撰《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十纪,八十列传。原作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八志三十卷,南朝梁刘昭抽司马彪《续汉书》中补入。南朝刘宋时史家。其《杨震暮夜却金》编入教材。〕

〔薨,公矦卒也。从死,瞢省声。呼肱切音。〕

〔录尚书事,官名。初置时称“领尚书事”。汉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是为此官之始。东汉永平十八年(75),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用“录”代“领”始此。录为总领之意。录、领职事相近,而权位更重。后东汉每帝即位,常置太傅、录尚书事。魏、晋后,掌大权之大臣每带录尚书事名号。南朝宋孝武帝时曾停设,孝武帝死后复置,录尚书事通常以他官兼领,南齐始有单拜录尚书事者。北朝亦有此官,北齐称录尚书,位尚书令上,隋废。〕

〔灾异,异常自然灾害,或异常自然现象。古识德行失,“天”惩。约制者,若灾异,疑君神圣合法。〕

〔袁宏(约328—约376)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袁宏文笔典雅,才思敏捷,后为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恒温卒后,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太元初去世。今存《后汉纪》三十卷。〕

〖章怀注引《吴书》曰:忠字嘉谋,与朱儁共败李傕于曹阳也。〗

〔李贤(655—684)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少时容止端雅,过目不忘,聪慧非常。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武后长子)猝死,李贤继立太子。诏集张大安等为《后汉书》注,史称“章怀注”。〕

【谢承《后汉书》曰:景字仲向,】

〔谢承(生卒年未详),字伟平。会稽山阴(今绍兴)人。三国吴大帝孙权谢夫人之弟,父为东汉尚书郎。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尤熟悉东汉史事及本郡掌故。孙权时,曾任为吴郡督邮,谢夫人卒后,升五官郎中,后改任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有《后汉书》143卷,以“疏谬少信”为刘勰所讥,今已佚。又撰《会稽先贤传》7卷,记严遵等人事迹,多有史传失载者。原书已散佚,《太平御览》屡引之。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中辑为一卷,并称其“吉光片羽,皆可宝也”。另著有文集4卷,今残存《贺灵龟表》、《上丹砂表》、《与步子山书》、《三夫人箴》等文。子有谢崇、谢最。谢崇为扬威将军,谢最为吴郡太守。〕

〖范书《周景传》作字仲飨。惠栋曰:向、飨,古字通,见《大向记残碑前书》。《宣帝纪》曰:“上帝嘉向”,读为飨也。又按仲飨名景,若读为影,响之影则当作向,向又与响通,见《易系辞传》及《郑烈碑》也。〗

〔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汉学家。吴派。〕

【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

〔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孝廉科即察举孝子、廉吏。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察举通称举孝廉,并为汉代察举制中最重要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重要来源。后代,成明、清对举人雅称。〕

〔辟,征召。〕

〔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司徒(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

〖范书《桥玄传》: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查。〗

〔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陈相,官职名,陈王相国。〕

〔部陈从事,官职名。〕

【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

〔稍,逐渐,渐渐。〕

〖范书景传:景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

〔顷之,不久。片刻,一会儿。〕

〔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

【张璠《汉纪》曰:景父荣,】

〔《汉纪》(张璠撰),《汉纪》(袁宏撰),二者不同。〕

〖赵一清曰:据后汉书《周荣传》,当作景祖父荣,荣字平孙,子兴为郎中,兴子景〗

〔赵一清(生卒年不祥)字诚夫,号东潜。浙江仁和人,赵昱之子。清代学者。少禀父昱教,学于全祖望,从事根柢之学,一时词章之士,莫能抗手。所著有《东潜诗文稿》与《水经注释》四十卷,《水经注刊误》十二卷,及《直隶河渠志》一百三十二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章、和世为尚书令。】

〔章、和世,章帝、和帝二世。〕

〔此处裴世期被张璠《汉纪》所误。公瑾高祖父: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官至尚书令。〕

〖范书《周荣传》曰,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由此显名。自郾令擢为尚书令,出为颖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卒于家。〗

〔举明经,郡国举明经为汉代选举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至迟产生于西汉平帝元始年间。所举明经录取者分高、上、中、下四等,其前三等一般被任命为郎中、太子舍人、王家郎或郡国文学。这种制度与太学取士制度比较接近,专取经学之士。与它入仕途径比,被录取者所授予官职较低。〕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大臣。少承家学,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擢,擢用,提升重用。示例:保举贤良,屡被擢用。〕

〔坐法,犯法。〕

〔当,应当。〕

〔左转,降官,贬职。〕

〔共,供职,奉职。〕

【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于政何有?”先是,司徒韩演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

〖范书《周景传》:景迁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贵,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偏称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

〔数四,再三再四,多次。〕

〔既备,充备,完备,准备好了。〕

〔韩演。东汉韩棱之孙,顺帝时为丹阳太守,政有能名。桓帝时为司徒。大将军梁冀被诛,演坐阿党抵罪,以减死论,遣归本郡。后复征拜司隶校尉。〕

〔周景“好善爱士”曰:“移臣作子,于政何有?”。韩演“志在无私”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若以今论,又当如何?〕

父异,洛阳令。

〖周忠子晖亦为洛阳令,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为董卓所害,见范书《周景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壮,大,有力,强盛。〕

〔姿貌,姿容,体态。〕

〔徙,迁移,迁居(搬家)。迁迁。流迁。〕

〖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周瑜城在舒城县西十八里。瑜从孙策举兵,徙家于舒,因筑此城,今为梵净寺。〗

〔《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1631-1692)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因久居无锡城东宛溪,后学称“宛溪先生”。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

坚子策与瑜同年,

〖吴夫人谓:“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见后注〗

独相友善,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孙策传》: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江表传》:坚留家著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周瑜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人。西晋教育家。兴学校,广招徒。著《春秋经传注》、《江表传》等,并诗、赋、文章数十篇。〕

〔著,古同“贮”。居积。〕

〔推结,推诚结交。〕

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推,推荐。〕

〔舍,居住,休息。〕

〔升堂拜母,策瑜相友善,彼此互访时俱先升入后堂拜见对方母亲。后以“升堂拜母”指双方共结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

〔有无通共,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省亲,省视。〕

〔初平元年(190),瑜闻策名,自舒来造寿春,相友孙策,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策从。固推策瑜初会应在寿春,时策瑜年十六(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策弟权岁八。〕

〔初平二年(191),策父坚身亡。策离舒,葬父曲阿,后迁江都。策瑜初别。〕

〖周寿昌曰:时为丹阳太守者,瑜之从父周尚耳。瑜往省之,何以便能将兵迎策?及策战胜拓地,复谓瑜曰:“卿还镇丹杨”,决不及尚一语。逮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瑜与尚俱还寿春。及瑜求为居巢长还吴,为策迎去,而尚之生卒始末遂不见于传中矣。又,按《江表传》:策令瑜有云:“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其时太守为周尚则众与粮皆尚主之,瑜为从子,不过禀命而行,策称瑜之功而无一言及尚,岂瑜全掠其美以为恩耶?〗

〔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一字荇农,号友生、自庵等。湖南长沙人。清诗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以著述为事,诗文、书、画,俱负重名。山水极秀润,有士气,又富收藏。著《思益堂集》、《汉书注校》。〕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会,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此处应译为“会遇时机”〕

〖胡三省曰:史言推结分好,正当于此观之,又当于此别“分好”二字。英雄相遇于草泽,一见之倾靡然为之服役,此岂声音笑貌所能为哉!〗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横江、当利俱见《孙策传》注。萧常曰:在江北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即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乃东渡击秣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

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

〖笮融、薛礼见刘繇传〗

,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秣陵湖孰曲阿俱见《孙策传》。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周郎桥在江宁府东八十里,相传周瑜从孙策破秣陵,下湖孰,此所经云。〗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或曰:此云已足则知前之不足,可知非瑜兵迎,其不济乎?是以服其功大〗

〔兴平二年(195)策受术命平江东,至历阳,驰书报瑜,瑜得信将兵粮到历阳支助,同战,攻拔横江、当利(此两处均军事要地,大功。瑜初阵,年二十一。),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策瑜二别。〕

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

〖居巢见《魏志武帝纪建安二十二年》。赵一清曰:居巢后入魏,建安二十二年操军居巢,寻引还,留夏侯惇督,二十六年军屯居巢是也。弼按,鲁肃南到居巢就瑜,即此。〗

〔“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远术近策。假涂东归。〕

〔舒人瑜为居巢(今巢县)长,因缺粮求肃助,肃将一仓三千斛赠。此,二人结友共谋。〕

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

〖洪饴孙曰:建威中郎将一人,吴置〗

〔洪饴孙(1773-1816)字孟慈,又字佑甫。江苏阳湖人,洪亮吉之子。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卒于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年四十四岁。嘉庆三年(1798)举人。官湖北东湖县知县。饴孙博极群籍,闻见既洽,心力尤锐。著《青缍山人诗》十卷,《昆陵艺文志》四卷,《史目表》二卷,《三国职官表》三卷,《世本辑补》十卷,余有《汉书艺文志考证》、《隋书经籍志考证》,皆未成。均《清史列传》〕

〔中郎将,汉武官级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将军不常置,战时冠统兵者将军称,固平时武官所能得最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三国时,有军功者多,大量被封将军,中郎将反成中下级军官职位。〕

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

〔治。管理,整理,分配。〕

〔隽,原意美味,肥肉。通“俊”。优秀,才智出众。〕

〔总角之好,幼时好友。〕

〔分,情分,情谊。〕

〔建安三年(198)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瑜赴任居巢县,东渡吴,入策旗。策亲迎瑜,授建威中郎将。〕

瑜时年二十四,

〖建安三年二十四,当生于灵帝熹平四年,与孙策同岁。〗

吴中皆呼为周郎。

〖沈钦韩曰:此六朝以前呼年少者之通称,故袁术呼陆绩为陆郎。王僧虔为御史中丞,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弼按:《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又云:或告笮融曰:“孙郎被箭已死”。策往到营下,令左右大呼曰:“孙郎竟云何!”此皆呼少年为郎之证。〗

〔沈钦韩(1775-1831)字文起,号小宛。江苏吴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一年,年五十七岁。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授安徽宁国县训导。钦韩质敏而为学甚勤,暑夕苦读,置二足于瓮,读书常至漏三下。家贫,借书于人,计日归,辄成诵。遂淹通诸学,自诗古文骈体外,尤长于训诂考证。著有《幼学堂文集》八卷,诗集十七卷,《两汉书疏证》七十四卷,《水经注疏证》四十卷,《左传补注》十二卷,《左传地理补注》十二卷;又为《韩昌黎集补注》、《王荆公诗补注》、《文集注》、《苏诗查注补正》、《范石湖集注》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

〖牛渚见《孙策传》。潘眉曰:《通典》:当涂县有牛渚圻,亦谓之采石,吴为重镇。吴氏曰:大江之南上自荆岳,下至常润,不过十郡。十郡之间,其要不过七渡。上流最紧者三,荆南之**、石首,岳之北津。中流最紧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紧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洲。〗

后领春谷长。

〖《郡国志》:扬州丹阳郡春谷。马兴龙曰:春谷长周瑜、黄盖、周泰,见吴志本传。洪亮吉曰:有赭圻城,吴所置屯处,见《元和郡县志》。谢钟英曰:桓温表称春谷县赭圻城在江东岸,临江西当濡须口二十里,今繁昌县西四十里赭圻岭下。《方舆纪要》;今太平府繁昌县西南。《通志》作西北,非是。〗

〔谢钟英(1855—1901)常州人。出身世医家庭。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人。旋被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邀至苏州参政论学。次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延其为幕僚。光绪十七年应台湾巡抚邵友濂之聘,前往台湾,帮助整理台南盐务。后以知县衔分湖南,协助清丈洞庭湖沙田。戊戌政变后,回里授徒讲学。谢是一位勤于耕读的学者,尤对舆地学钻研为精深。曾致力于洪亮吉著《三国疆域志》补注研究。他审事迹、断是非,折衷于陈寿《三国志》,凡州郡、关津、镇戍废置分合,皆以陈志为主,一一核实,追本溯源。先后用10年时间,五易其稿,才撰成《三国疆域志补注》(15卷),附大事表(1卷),疆域表(2卷),疆域志疑(1卷),于光绪二十四年由湖南付刻印行。此外,还有《补水经注洛水》等著述传世。〕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

〖胡三省曰: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三国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官记》曰:汉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魏晋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吴又有左右护军,则吴制自是分左、中、右为三部。〗

领江夏太守,

〖江夏郡治详见《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三年》及《文聘传》〗

从攻皖,

〖皖见《孙坚传》庐江郡注〗

拔之。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袁术死,术从弟胤等就刘勋于皖城。策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馀人并术、勋妻子。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守皖。〗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赵一清曰:《寰宇记》卷百二十五,舒州怀宁县有桥公亭,在县北,隔皖水一里,汉末桥公有二女,孙策与周瑜各纳其一女,今亭溪为双溪寺。沈钦韩曰: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弼按:孙权呼张昭为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而桥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

〔《寰宇记》,即《太平寰宇记》。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二百卷。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地理总志。〕

〔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乐史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

〔此处,沈文起曰: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桥玄、桥公两不相涉。误。赵诚夫已证。〕

【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复进寻阳,

〖寻阳见《孙策传》〗

破刘勋,讨江夏,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曰:刘勋走入楚江,从寻阳步上求救於黄祖。策复就攻,大破勋,遂前进夏口攻黄祖,大破之。〗

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瑜留镇之巴丘,为晋扬州庐陵郡巴丘县,在今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北。瑜病卒之巴丘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在今湖南岳州府巴陵县治。互见《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三年》。〗

【臣松之案:孙策于时始得豫章、庐陵,尚未

[资料]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详细注解白话译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