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对学习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3-19 02:26:10

庖丁解牛对学习的启示
作者:岳爱峰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

        《庄子·内篇·养生主》有个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当年庖丁为文惠王宰牛,他手所触及的,肩所依靠的,脚所踩到的,哗然响声,井然有序;进刀割解所发出的声响,全都合于音率和音节……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然解体了,如同一堆泥土溃散落地一般。令文惠王拍案叫绝。庖丁解释说:开始宰牛的时候,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不过是整个一头牛。三年之后,所见到的就不再是一头头整个的牛了;到现在,只是用心神来领会,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宰牛时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隔,于是乎正头牛就哗然落地了。

        在普通人看来,杀牛是一件费力而又无趣的工作。但是,庖丁在这项乏味的工作之中却是如此投入,如此富有美感,如此富有智慧。他目无全牛,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了创造,获得了充分的自信,这里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一、解题的

        庖丁解牛,学生解题,这看起来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仔细琢磨,两者的过程和达到的境地还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庖丁开始解牛时,眼前出现的是一头头完整的牛,自己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同学们解题尤其是解新授课的习题时又何尝不是如此?新课学习完毕,大家眼前就会出现一道道完整、坚固的难以找到突破口、难以发现解题线索的”——题目,围着题目好几圈,有时急得手心冒汗抓耳挠腮也找不到如何下手。然而,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庖丁眼中出现的就不再是一头头完整的牛了。再后来,观看牛时只是用心神领会,一眼就把面前牛的肢体结构看透,解牛之前在心里早已把牛按其筋肉间隙、骨节空隔分解开来,按牛的自然结构杀之,于是才出现其技艺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反反复复的做练习,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慢慢地就能发现题目的分类,某一类题目的固定思考方式及其一般的解法;理清线索,找准突破口,通过一个已知条件推导另外的条件,看到待求问题就能明白它暗藏杀机于何处,不知不觉中就逐渐学会了各种结题的。经过这样长期的体验与领悟,遇到新的题目后,大家就能首先在心里把它肢解开来: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两者通过哪一点联系起来等,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后题目便哗然解体,解题的被这样掌握了,于是解题就能做到心领神会,驾驭习题达到轻车熟路的程度。

“庖丁解牛”对学习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