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3血液

发布时间:2018-02-14 09:59:12

第三章 血液

考查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 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 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 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知识点1:血液的组成

一、组成

血浆:水;晶体物质(Na+Cl-;小分子有机物);胶体物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A型题

1. 20082009)血浆中能够转运胆红素和磺胺的蛋白质是:

A 清蛋白(白蛋白) B 运铁蛋白 C 铜蓝蛋白 D 纤维蛋白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解析:血浆/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包括形成胶体渗透压、结合运输某些物质(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药物等)

X型题

2. 1992)血清清蛋白(白蛋白)的生理功能是:

A 维持胶体渗透压 B 结合运输某些物质

C 具有某些酶的作用 D 缓冲作用和免疫作用

答案:AB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解析:血浆/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包括形成胶体渗透压、结合运输某些物质(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药物等)

2016)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

A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 维持血浆正常pH

C 运输作用 D 免疫作用

答案:ABCD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解析:血浆蛋白的功能包括: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激素结合,维持激素的半衰期;③作为载体运输低分子物质;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⑤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⑥营养功能;⑦维持血浆正常pH

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反映肝脏功能

三、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A型题

3. 1996)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 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红细胞比容的概念

解析:红细胞/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知识点2血液理化特性

一、比重和粘滞性

全血:取决于红细胞

血浆:取决于血浆蛋白

二、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主要来源

Na+Cl-

白蛋白

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A型题

4. 19930.9NaCI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

A 两者都是等渗液 B 两者都是高渗液 C 两者都是低渗液

D 前者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 前者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等渗溶液

解析: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85~0.9%% 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糖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渗溶液。

5. 1994)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浓度 B 总渗透压 C 胶体渗透压 D Cl+浓度 E K+浓度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体液分布;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解析:由于细胞膜的屏障作用,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成分(离子、蛋白质等)并不相同,但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细胞内液和组织液应具有相同的总渗透压,使水的跨膜转运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6. 2009)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总量 B 白蛋白含量 C 氯化钠浓度 D 氯化钾浓度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渗透压的来源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晶体渗透压占绝大部分(5790 mmHg,约7个大气压),主要来源于Na+Cl-

B型题

A 以血液浓缩为主 B 只有组织间液减少

C 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都减少,以血浆减少为主

D 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都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E 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都减少,以组织间液减少为主

7. 1996)低渗性缺水引起体液容量的变化为: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水平衡紊乱(超纲)

解析:低渗性缺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可从低渗状态的细胞外液转移至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从而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由于血液中的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血浆蛋白浓度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促使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因此,低渗性脱水时虽然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均减少,但以组织间液减少最明显。

8. 1996)等渗性缺水引起体液容量的变化为: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水平衡紊乱(超纲)

解析:等渗性脱水是指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血浆容量及组织间液均减少,但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血液中水分的丢失,可造成血液浓缩。

A 葡萄糖 B Na+ C K+ D 球蛋白 E 白蛋白

9. 1997201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来源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胶体渗透压约为25 mmHg,主要来源于血浆白蛋白。

10. 199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来源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晶体渗透压占绝大部分(5790 mmHg,约7个大气压),主要来源于Na+Cl-

C型题

A 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1. 1991)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胶体渗透压约为25 mmHg,主要来源于血浆白蛋白,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极为重要。

12. 1991)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晶体渗透压占绝大部分(5790 mmHg,约7个大气压),主要来源于Na+Cl-,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

X型题

13. 1992)下面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哪项正确:

A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0.9NaCI溶液

B 血浆总渗透压主要是由Na离子和CI离子形成的

C 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

D 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

答案:AB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血浆渗透压的组成;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等渗溶液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晶体渗透压占绝大部分(5790 mmHg,约7个大气压),主要来源于Na+Cl-,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胶体渗透压约为25 mmHg,主要来源于血浆白蛋白,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极为重要。0.85~0.9%NaCl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

14. 1996)血浆总渗透压:

A 近似于7个大气压 B 0.85 NaCl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C 主要由Na+CI-所形成 D 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渗透压

解析:血浆渗透压根据来源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中晶体渗透压占绝大部分(5790 mmHg,约7个大气压),主要来源于Na+Cl-,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胶体渗透压约为25 mmHg,主要来源于血浆白蛋白,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极为重要。0.85~0.9%NaCl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

三血浆的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维持

血液缓冲系统:NaHCO3/H2CO3

A型题

15. 2016)女性,30岁。癔病发作后出现手足搐搦、口周麻木,其原因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浆酸碱度的维持

解析:癔病发作时,往往表现为浅快呼吸,由于肺过度通气,使CO2排出增多,血浆H2CO3含量渐少,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出现手足搐搦、口周麻木等症状。

C型题

A pH值下降 B PaO2下降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6. 1994呼吸衰竭: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浆酸碱度的维持+肺的功能

解析:呼吸衰竭时由于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降低,一方面导致O2的获得量减少,PaO2降低;另一方面导致CO2排出量减少,H2CO3增加,血浆pH降低。

17. 1994肾功能衰竭: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浆酸碱度的维持+肾的功能

解析:肾功能衰竭时,由于H+排出减少,导致体内H+浓度增加,血浆pH降低。但不会导致PaO2的下降。

X型题

18. 199020042008机体酸碱平衡调节依赖于:

A 体液的缓冲系统 B 肺的呼吸 C 肾的排泄 D 肝的代谢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浆酸碱度的维持

解析:血浆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内的缓冲物质,以及肺和肾的正常功能。

知识点3: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低)

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利于生理特征

血沉:悬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概念: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加快原因:叠连血浆中正电荷物质增多

血浆中正电荷物质(使血沉加快):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

血浆中负电荷物质(使血沉减慢):白蛋白、卵磷脂

A型题

19. 200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A 溶血 B 红细胞凝聚 C 血液凝固

D 血沉加快 E 出血时间延长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悬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解析:悬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是血沉。悬浮稳定性变差,则血沉加快。

20. 201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A 血浆白蛋白增多 B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 红细胞叠连加速 D 红细胞脆性增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血沉的影响因素

解析:评价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指标是血沉。血浆中正电荷物质(纤维蛋白原)增多或负电荷物质(白蛋白)减少时,红细胞易发生叠连,悬浮稳定性降低。

21. 2014)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 B 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

C 红细胞内的黏度较高 D 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红细胞的形状与生理特性

解析: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是因为红细胞具有较好的可塑变形性。而包括可塑变形性在内的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均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关。

22. 2015)下列情况下,能使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是: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降低

C 红细胞膜内磷脂/胆固醇比升高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渗透脆性

解析: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由于表面积/体积比较大,因此在低渗溶液中不容易发生破裂,具有较低的渗透脆性。当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降低时,例如球形红细胞,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变的容易破裂,渗透脆性增高。

23. 2017)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 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B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C 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D 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血沉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沉加快的原因不在于红细胞,而在于血浆的异常。血浆中含正电荷的物质增多,例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等会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容易发生叠连,血沉加快;反之,血浆中含负电荷的物质增加,例如白蛋白、卵磷脂等则会使血沉减慢。风湿热时,由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因此使血沉加快。

X型题

24. 2011200219961990)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

A 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 B 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

C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 D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

答案:BD 层次:应用 考点:血沉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浆中正电荷物质(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或负电荷物质(白蛋白、卵磷脂)减少时,红细胞易发生叠连,血沉加快。因此,使血沉加快的原因在于血浆。将血沉加快患者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血浆中,血沉并不加快;而将血沉正常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加快的血浆中,血沉会加快。

二、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生成所需物质(见下表)

促红细胞生成素

作用靶点:晚期红系祖细胞

合成部位:肾脏间质细胞

刺激因素:缺氧

作用

缺乏

合成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叶酸、维生素B12

合成DNA所需的辅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联系:血红蛋白异常与贫血

血红蛋白异常导致的疾病叫血红蛋白病,主要有镰刀形细胞贫血(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肽链分子结构异常,质的改变)和地中海贫血(由珠蛋白基因表达异常、四条肽链数量和组成变异引起,量的异常)

临床联系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特征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浓度增高,红系造血祖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度敏感,但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降低,患者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并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遗传缺陷或体细胞缺陷,表现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异常;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肺疾患时缺氧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或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的肿瘤。

X型题

25. 1989)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有:

A 叶酸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12 D 泛酸

答案:AC 层次:记忆 考点: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解析: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是调节红细胞成熟的重要因素。

26. 200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

A O2 B CO2滞留 C 雌激素 D 肾脏疾患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的调节

解析:组织缺氧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

27. 2007)女性,25 岁,未婚,半年来乏力,面色苍白,1 周来加重,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5 年。化验血Hb 75 g/L , RBC 3 .5 x 1012/LWBC 5.5 x 109/LPLT 325 x 109/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下列致病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 月经过多 B 消化道失血 C 偏食 D 需铁量增加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原料,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因慢性失血导致机体缺铁时,可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方面,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可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当需铁量增加时,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会相应增加,一般不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28. 2007)下列关于慢性缺氧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抽搐,昏迷 B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C 呼吸频数 D 肝脾肿大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解析:组织缺氧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9. 2008)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 CSF B GH C IGF D EPO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0. 2010)发生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A 缺铁 B 蛋白质摄入不足

C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 D EPO生成不足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

解析: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DNA的合成减少,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1. 2011)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 铁和叶酸 B 维生素B12 C 铁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内因子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合成红细胞的原料

解析: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蛋白的必须原料。

C型题

A 血细胞破坏过多 B 造血物质缺乏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32. 1997)急性白血病: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贫血的病因

解析:急性白血病时可导致骨髓合成红细胞减少,导致贫血。

33. 19901997)缺铁性贫血: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原料,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因慢性失血导致机体缺铁时,可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X型题

34. 2014)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中,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

A. 甲状腺激素 B. 促红细胞生成素 C. 雄性激素 D. 雌性激素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参考答案及解析: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3IL3)、干细胞因子(SC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抑制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雌激素、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等。

35. 2015)下列物质中,若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有:

A 泛酸 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生物素

答案:BC 层次:记忆 考点:红细胞合成所需的物质

解析: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DNA的合成减少,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知识点4:白细胞生理

一、中性粒细胞:变形游走能力;吞噬(细菌)

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抗原呈递

三、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蠕虫免疫

四、嗜碱性粒细胞

肝素:抗凝血,保持血管通畅

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五、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A型题

36. 1997)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B 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C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D B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E T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淋巴细胞

解析: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根据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7. 2003)炎症时,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炎症(超纲);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解析:炎症时,白细胞可经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主动过程),渗出到血管外的组织内,并在组织内通过变形运动游走。而炎症时,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可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

X型题

38. 2007)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A 吞噬、杀灭病原菌和异物等 B 分泌参与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

C 摄取并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递呈给淋巴细胞

D 分泌抗体,中和炎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巨噬细胞的功能

解析:巨噬细胞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移入组织后发育成熟而来,其主要功能有强大的吞噬能力(杀伤细菌、病毒、肿瘤细胞、颗粒等)、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

知识点5:血小板生理

一、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促进血凝块回缩);吸附

临床联系:ADP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ADP受体拮抗剂可阻断ADP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作为抗凝血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等疾病。

A型题

39. 1989299720122012)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A 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叠连而压缩

C 白细胞变形运动 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血小板的收缩特性

解析:当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

40. 2017)生理止血过程中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 血管内皮受损,PGI2生成减少 B 血小板释放ADPTXA2

C 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血小板聚集

解析: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胶原、血栓烷A2TXA2)等。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形式可因致聚剂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胶原引起血小板单相的不可逆聚集与内源性ADP的释放和TXA2的形成有关。

41. 2017)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 抑制PLA2 B 抑制COX

C 抑制TXA2合成酶 D 抑制PGI2合成酶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血小板聚集

解析: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TXA2是花生四烯酸在COX催化下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的COX,减少TXA2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X型题

42. 1990)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A 缺乏纤维蛋白原 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 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答案:AB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浆的制备;血清的制备

解析:血浆是指血液抗凝后经离心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后,凝血块回缩挤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与血浆相比较,因为血液发生了凝固,会消耗掉某些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因此血清中缺乏相应的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另一方面,血液凝固过程中,血小板会释放某些物质,因此血清中又会增加某些血小板释放的物质。除此之外,血清与血浆的成分(包括白蛋白/清蛋白)是相同的。

二、生理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功能受损会导致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参与生理性止血:功能受损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A型题:

43. 1991)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B 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小板维持的生理功能

解析: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如果血小板减少,则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自发性出血(皮肤出现出血斑点)。

44. 1998)引起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最不可能:

A 血小板破坏过多 B 血小板生成减少 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 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 E 血小板功能异常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小板生理功能;凝血因子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血管内皮完整性被破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自发性出血。血小板第3因子(血小板磷脂)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异常主要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X型题

45. 1997)下列哪些不支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A 出血时间延长 B 凝血时间延长 C 血小板减少 D 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答案:BD 层次:应用 考点:血小板生理功能

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所以临床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出血时间延长(生理性止血功能障碍)。

46. 2008)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A 黏附于内皮下成分 B 释放ADP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

C 释放TXA2促进血管收缩 D 释放PF3促进凝血

答案:ABC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血小板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

解析: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五方面生理特性,参与生理性止血的三个环节,通过释放某些物质(血栓素A2/TXA2)促进血管收缩、通过粘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通过释放和吸附凝血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知识点6:生理性止血

一、概念: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二、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A型题

47. 1992)关于生理性止血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 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

B 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

C 局部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D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

E 血小板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生理功能

解析: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血小板在三个环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时,出血时间(不是凝血时间)延长。

C型题

A 牢固的止血栓 B 松软的止血栓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48. 1998)血小板聚集可形成: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解析: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形成的血小板血栓是松软的止血栓,达到初步止血。

49. 1998)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解析: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液凝固,生成纤维蛋白加固止血栓,达到永久性止血。

X型题

50. 1999)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A 受损小血管收缩 B 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

C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 D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解析: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

知识点7:血液凝固

一、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二、凝血因子

种类:14种(12种由罗马数字编号+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合成

合成部位:多数在肝脏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A型题

51. 1990)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 因子 B 因子 C 因子 D 因子 E 因子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因子

解析:除因子(组织因子)存在于血管外,其它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浆中。

52. 2001)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

A 清蛋白 B 凝血酶原 C 凝血因子

D 免疫球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血浆成分;凝血因子的合成

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三类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中,大多数血浆蛋白(包括部分凝血因子,例如等)都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肝功能不良时,上述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但是,免疫球蛋白(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因此受肝脏功能的影响较小。

53. 2006)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A 因子V B因子VII C因子X D因子XII E 因子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因子

解析:因子V是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54. 20092014)下列凝血因子中,需要维生素K参与其合成的是

A 因子、因子、因子、因子 B 因子、因子、因子、因子

C 因子、因子、因子、因子 D 因子、因子、因子、因子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解析:凝血因子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这四种凝血因子又称为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

55. 2000)下列哪个不属于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

A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B 阿司匹林(aspirin) C 噻氯匹定(ticlopidine)

D 双香豆素 E 芬氟咪唑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和粘附

解析:双香豆素(抗凝血药)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阻断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抑制血液凝固。

56. 2010)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 血小板生成减少

C 维生素K缺乏 D 抗凝血酶灭活延缓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凝血因子的合成部位

解析:多数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内合成的。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

X型题

57. 1989)下列疾病中,哪些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A 严重肝病 B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维生素K缺乏症 D 过敏性紫癜

答案:AC 层次:应用 考点:凝血因子的合成

解析:多数凝血因子的合成部位是在肝脏,其中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因此,严重肝病或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三、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 + Ca2+ + PL

凝血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的生成

治疗靶点: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一种新型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

A型题

58. 1989)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

A接触因子 B钙离子 C凝血酶 D组织凝血活酶 E凝血酶原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酶的作用

解析:凝血酶能够激活因子ⅩⅢ和血小板,正反馈促进自身激活,促进凝血。

59. 2013)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ⅹⅢ B 分解因子 C 活化血小板 D 激活因子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酶的作用

解析: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纤维蛋白原(因子)生成纤维蛋白。

60. 2015)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组成是:

A F-Fa-Ca2+-PL B Fa-Fa-Ca2+-PL

C Fa-Fa-Ca2+-PL D Fa-Fa-Ca2+-PL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机制

解析: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所生成的Fa ,在Ca2+存在的情况下可与Fa 在磷脂膜表面形成Fa-Fa-Ca2+-PL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四、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启动因子

参与因子

Ca2+PL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F F Ca2+

作用特点

维持凝血

启动凝血

A型题

61. 1988)因子的激活除Ca2+外还需下列哪些凝血因子:

A 因子 B 因子 C 因子 D 因子 E 以上都是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因子的激活

解析:因子的激活分为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其中内源性途径形成因子--Ca2+-血小板磷脂复合物激活因子;外源性途径形成因子--Ca2+复合物激活因子

知识点8:血液凝固的负性调控

一、血管内皮的抗凝血作用

屏障作用

合成:抗凝血;抗血小板;纤溶酶原激活物

A型题

62. 2009)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血管内血流缓慢 B 血流轴流消失 C 内皮细胞损伤 D 血小板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内皮的抗凝血作用

解析:血管内皮具有抗凝血作用。因此,血管内皮损伤后,容易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形成血栓。

X型题

63. 2001)心血管内膜受损时,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有:

A 内皮下胶原 B 组织因子 C 纤维连接蛋白 D 凝血酶敏感蛋白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血管内皮的屏障作用

解析:血管内皮作为一个屏障,可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接触而激活。因此,当内皮受损时,内皮下成分(内皮下胶原、组织因子、纤维连接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等)暴露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促进血栓形成。

二、、纤维蛋白吸附、血流稀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三、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A型题

64. 20042007)肝素的抗凝的机制是:

A 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B 增强纤溶酶的活性

C 抑制血小板聚集 D 抑制凝血酶原激酶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肝素的抗凝机制

解析: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65. 2008)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 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 防止血小板激活 D 螯合血浆中的Ca2+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Ca2+与凝血

解析:Ca2+是凝血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因子。因此,用枸橼酸钠等螯合去除血浆中的Ca2+可起到抗凝的作用。

X型题

66. 1989)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 血液中加入肝素 D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液凝固机制;血液凝固负性调控

解析:根据血液凝固及其负性调控机制,可作为抗凝靶点的包括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双香豆素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抑制凝血因子激活(硅胶管)、去除某些凝血因子(柠檬酸钠等螯合去除血浆中Ca2+)以及增加抗凝血物质(肝素)。

67. 19972001)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

A 血液流动快 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D 有抗凝血物质存在

答案:ABC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血液凝固的负性调控

解析:正常人的循环血液不发生凝固是由于体内的凝血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主要的负性调节机制包括血管内皮(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吸附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流稀释(流速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生理性抗凝物质。

68. 2017)肝素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有:

A 抑制因子的激活 B 促进纤溶酶原的激活

C 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D 促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释放

答案:CD 层次:记忆 考点:肝素

解析: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间接发挥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故肝素在体内的抗凝作用强于在体外的作用。

知识点9:纤维蛋白溶解

一、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

二、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降解

A型题

69. 1988)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

A 因子 B 活化素 C 凝血酶 D 纤维蛋白单体 E 纤溶酶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纤溶酶

解析:纤溶酶可将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分解为许多可溶性小肽,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70. 2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凝血酶的活性 B 防止血小板的激活 C 对抗血液凝固

D 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E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解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再发生凝固,其中部分小肽还具有抗凝血作用。

X型题

71. 1996)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剂有:

A 肝素 B 阿斯匹林 C 尿激酶 D 链激酶

答案:CD 层次:应用 考点:纤溶酶原激活物

解析: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链激酶等)可激活纤溶酶原,促进血栓的分解,是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剂。

72. 2016)下列物质中,能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的有:

A 蛋白质C B 尿激酶 C 凝血因子a D 激肽释放酶

答案:BCD 层次:记忆 考点:纤溶酶原激活物

解析: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有内皮细胞产生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产生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此外,凝血因子Ⅻa、激肽释放酶等也可激活纤溶酶原。

知识点10:红细胞血型

一、概念: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A型题

73. 199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血型的概念

解析:血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血型是狭义的概念,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二、ABO血型

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BABO四种血型

抗体:天然抗体;IgM(分子量大,不易通过胎盘屏障)

A型题

74. 1988)决定ABH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

A 抗原的肽链 B 蛋白质水解酶 C 磷脂酶 D 转糖基酶 E 蛋白质合成酶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抗原的合成

解析:ABO基因通过生成的转糖基酶的种类,决定A抗原和B抗原特异性糖链的组成,决定血型的表现型。

X型题

75. 19882013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A 天然抗体 B 多是IgM C 不透过胎盘 D 温抗体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ABO血型的抗体

解析:ABO血型系统抗体多为天然抗体,分子量大(IgM),不易透过胎盘屏障,不耐热(冷抗体)。

76. 1998)如果某男是B型血:

A 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 B 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

C 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

D 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

答案:BD 层次:分析 考点:ABO血型的基因型

解析:B型血的基因型可以是纯合子(BB),也可以是杂合子(BO)。如果其基因型为杂合子,B基因可以来自父亲,也可以来自母亲;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是B基因,也可能是O基因。因此,其后代的血型与其妻子的血型有关,如果其妻子也是B型血,其后代只可能具备B基因或O基因,只可能是B型血或O型血。

77. 2006)细胞膜外表面糖链可作为:

A 离子通道 B 抗原决定簇 C 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 D 糖跨膜转运载体

答案:BC 层次:记忆 考点:细胞膜糖链的作用

解析:细胞膜糖链是细胞膜的分子标记或信息载体,作为特异性的标志,可作为抗原决定簇、膜受体的识别部分等。

78. 2010)父母中一方的血型则为A型,另方为B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

A A B B C AB D O

答案:ABCD 层次:分析 考点:ABO血型的基因型

解析:父母中一方的血型A型,基因型可能为AAAO,可以传给后代的可能是A基因或O基因;另一方为B型,基因型可能为BBBO,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可能为B基因或O基因。根据排列组合,其子女可能表现为A型、B型、AB型或O型任何一种血型。

三、Rh血型

分型原则: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D抗原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血型

抗体:免疫抗体;IgG(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A型题

79. 2012Rh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A IgA B IgD C gG D IgE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Rh血型抗体

解析:Rh血型系统抗体为免疫抗体,分子量小(IgG),易透过胎盘屏障,耐热(温抗体)。

80. 2011Rh阴性的母亲生下Rh阳性子女,有可能: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血友病 C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D 红细胞增多症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Rh血型抗体

解析:Rh血型抗体分子量小(IgG),易通过胎盘屏障。因此,Rh阴性母亲血浆中的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Rh阳性红细胞发生溶血,即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知识点11:血量

一、正常7~8%

二、失血

<10:代偿期

20%:失代偿期

30%:危及生命

A型题

81. 2001)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丢失血容量至少达多少时即可有贫血表现:

A 10 B 20 C 25 D 30 E 35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失血量对机体的影响

解析:急性失血量达到20%,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贫血等)。

知识点12:交叉配血试验

一、主侧(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凝集反应(+:配血不合,禁止输血

二、主侧凝集反应(-

次侧(受血者红细胞+供血者血清)凝集反应(-):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次侧凝集反应(+):配血基本相合,紧急情况少量、缓慢输血

A型题

82. 1999)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 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 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 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答案:A 解析:综合(应用)

考点:交叉配血试验;ABO血型;Rh血型

解析:输血前应首先鉴定血型;即便血型相同,也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O型血(无抗原)作为供血者或AB型血(无抗体)作为受血者,与其他任何血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均不会出现凝集反应,故分别称为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Rh阴性血(无抗原)作为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也不会出现凝集反应,可向Rh阳性的人进行输血。但是,如果次侧发生凝集反应,此时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缓慢的输血。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3血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