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习题

发布时间:2019-04-04 05:56:10

2004近现代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明夷待访录 六经皆史 新学伪经考 俱分进化论 物竞天择

群己权界论 新民说 古史辨 新唯识论 新理学

二、分别对下列二段语录作简单的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子贡不欲人加诸我,自立自由也。无加诸人,不侵犯人之自立自由也。人为天之生,人人直隶于天,人人自立自由人各有界,若侵犯人之界,是压人之自由自立,悖天定之公理,尤不可也。(康有为)

2  近世言汉学,以其文可质验,故讆言无由妄起,然其病在短拙。自古人成事以外,几欲废置不谈。汉学中复出今文一派,以文掩实,其失则诬。(章太炎)

三、论述题(26分)

分析王国维哲学思想中“可爱”与“可信”的矛盾。

04级中国哲学史期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   ,其中所说的“六家”是指 等先秦以来的六大哲学流派。

2、用以概括《大学》思想的三纲领指 ,八条目指

3、董仲舒认为思想家应该“ ,明其道不计其功。”

4、两宋时期道学四大流派分别指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 二程、张载、朱熹。

5、张载又被称为 先生,他所讲的“为 ,为 ,为 ,为万世开太平。”被看作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6、东汉王充的主要哲学著作是 《论衡》其宗旨是“疾虚妄”。

7《孟子字义疏证》是清代著名学者 的哲学代表作。

二、标点下列哲学文献,并评论其思想(每题12分,任选5题,共60分)

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4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5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 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韩非子·解老》)

6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慧能:《坛经》)

7  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僧肇:《不真空论》)

8 外面 存得 了文 意思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

9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王阳明:《传习录》)

10              为臣 盖天 之水 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三、论述(任选1题,共10分)

1、程灏关于“仁”的思想。

2、朱熹对于“理”的看法。

3、《墨子》当中的“三表法”。

4、陆九渊关于“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思想。

5阮籍、嵇康等人“越名教任自然”的思想。

6、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思想。

7、郭象“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思想。

05中国哲学史试卷(A

一、陈述各段大意,并评论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每题10分,共60分):

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2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3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董仲舒)

4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郭象)

5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张载)

6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陆九渊)

二、论述(12中任选一题,34中任选一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

2、比较老庄思想的异同。

3、试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

4、为什么说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05中国哲学史试卷(B

一、陈述各段大意,并评论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每题10分,共60分):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2、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

3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

4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

5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而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

6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二、论述(12中任选一题,34中任选一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

2、比较老庄思想的异同。

3、试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

4、为什么说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06《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一、 填空

1、《老子》又叫做《______.

答案:道德经

2、孔子,名____,字_____

答案:丘,仲尼

3、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等六部中国上古经典。

答案:诗、尚、礼、乐、易、春秋

4、四书指《___》、《___》、《___》、《___》等四部儒家经典。

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概括的六大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道、墨、法、名、阴阳:

6、八卦是乾、___、震、___、离、___、兑、___

答案:坤、艮、坎、巽

7、董仲舒哲学的宗旨是:

答案:“屈民而君,君而申天。”

8、王充《论衡》一书的宗旨是______

答案:疾虚妄。

10、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答案:《明夷待访录》

11、孟子的四端说中,仁之端是___________

答案:恻隐之心

12、三纲领八条目是对先秦儒家修养理论的概括,其中三纲领指:_______________;八条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佛教华严宗的四法界指: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14、唐代禅宗最著名的禅师是____

答案:慧能。

15、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二、名词解释

1 和实生物

2 道法自然

3 无待

4 名教与自然

5 明心见性

6 慎独

7 仁者以通为第一义

8 俱分进化论

答案略

罿

三、 指出下列哲学思想和哲学典故的出处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答案:孔子:《论语·颜渊》)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答案:慧能:《坛经》)

3、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答案:王阳明:《传习录》)

4、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

(答案:陆九渊:《象山语录》)。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答案:老子:《道德经》或《老子》)

6、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答案:张载:《正蒙·太和》)

7、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答案:庄周《庄子·秋水》)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周易·乾·象传》)

四、论述

1 天人合一的几个方面

2 儒道互补的哲学基础

3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4 明清之际的哲学转型

答案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哲学史习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