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简答题

发布时间:2020-06-15 21:11:01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望岳》杜甫

简答题:

1、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答: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3、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王安石

简答题:

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答:既是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来议论抒情。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

4、“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中,生动形象。

、《游山西村》陆游

简答题:

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3、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

答: 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 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

4、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6、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的过程表 现得很有层次。

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龚自珍

简答题:

1、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

3、 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4、 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6、 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这两句话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示例:我最敬佩周恩来总理,他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就是周总理奉献精神的写照。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简答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