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记忆之十六:雪池胡同

发布时间:2018-09-30 07:14:59

胡同的记忆之十六:雪池胡同

胡同的记忆之十六:

清凉已不再,清韵仿犹存

----访雪池胡同

亮点:(一)林徽因故居;(二)皇家冰窖

去雪池胡同参访,完完全全是冲着“雪池斋”去的。因为“雪池斋”曾经住过三位中国著名男人为之倾倒的旷世才女林徽因。

三个著名男人何许人?乃诗人徐志摩、建筑大师梁思成、学界泰斗金岳霖。

徐志摩,早年上大学时,我的现代文学老师重点介绍的著名诗人。另两位是李金发和戴望舒。而徐志摩,可以说是我的老师长篇大论最多的一位。他的作品,他的传奇婚姻乃至他的人生轨迹,我的那位讲起课来慢条斯理、又极具儒雅之气的老师甚至用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也是从课堂上了解了与徐志摩相关的人物,诸如张幼仪、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林徽因等林林总总数十人。而林徽因,则是我了解得最通透的一个女人。与其说她是女人,不如说她是美女中的美女,才女中的才女。

论及才,林徽因写过不少著名的文学作品,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至今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她同时还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便是林徽因。这样的才女,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论及美,林徽因有着脱俗的外表和超凡的气质,以至于徐志摩为她“着魔”一生,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梁思成为她相守真爱。可见林徽因的美不止是外表的天然雕饰,更是由内而外的光彩照人。

——这样的旷世才女,谁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

然而很多人不知,北京雪池胡同2号,是林徽因少女时期曾居住过的地方,那里的“雪池斋”,留下了林徽因的青春岁月,也留下了她很美好、也很纠结的情感故事。

有文字记载,1916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因在北洋政府任职,林徽因随父从上海来到北京。入京后,12岁的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培华女中不远处的雪池胡同2号,便成了林徽因与父亲的住所,其父并将小院命名曰“雪池斋”。

“雪池斋”西临北海,东依景山,胡同口的陟山门街连接着北海和景山。林徽因就是在这连接着北海和景山两处皇家园林的街道胡同里,度过了她快乐和情窦初开的少女时光,也是在这里,她与梁思成定下了金石之盟。

1920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16岁的她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巧合的是,在伦敦期间,她又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也产生浓厚兴趣,为此与徐志摩擦出了爱的火花。从此徐志摩着魔似的踏上了追求林徽因的漫漫长路。

1921年,林徽因随父回国,依然在培华女中续学。“雪池斋”便成了徐志摩日思夜想的处所。翌年,徐志摩从伦敦回国。一到北京,他就兴冲冲来到“雪池斋”找林徽因。可此时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重续爱情。当徐志摩看到“雪池斋”中堂悬挂的“长者有女年十八,游学欧洲高志行。君言新会梁氏子,已许为婚但未聘”的诗句时,吃了闭门羹的他不觉长叹一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此成了神话与传说。

可叹徐志摩从康桥归来,没带回一丝“云彩”,也可惜他从雪池胡同走出,同样没带走一丝“云彩”。这就是徐志摩的宿命吗?

那天,我站在“雪池斋”的门楼里寻寻觅觅。虽然眼前的“雪池斋”自林家人走出后先后成为关押国民党政治犯的临时监狱以及一般民居,上世纪八十年代改成景山街西幼儿园,1998年又改成“金秋园敬老院”,但来到这里的我,总冀望能够寻觅到林徽因少女时代的点点滴滴,哪怕是蛛丝马迹。但视野呈现的只有一座假山石和月亮门里里外外的沧桑景象。我问这里的工作人员和修养在这里的老人们,他们竟没人知道这院曾居住过一位丽质天成的旷世才女,有的甚至不知林徽因到底是谁。

徘徊在院中,我在胡乱猜想当年的林徽因,在梁思成和徐志摩之间,在爱情的美好与憧憬之间,留给小院的一定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与甜蜜,也一定有太多太多的纠结与哀愁。而此时我的感受,则是太多太多穿越时空的心往。

望着门楼悬挂的大红灯笼,听着门楼里那棵古槐枝头上喜鹊的叫声,我幻想着院里院外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儿就是林徽因,而那喜鹊的欢唱,就是林徽因常常吟咏的精美小诗。想着想着,我已从“雪池斋”轻轻走出,轻轻地、轻轻地带走了心中的那朵“云彩”。

脚步于胡同南行,“云彩”于心中旖旎而多姿。就在如此美好的心象里,一座皇家冰窖倏入眼帘。这家皇家冰窖进入我的视野,应该是个意外收获。起初我来雪池胡同,就是冲着“雪池斋”来的,却不知窄窄的胡同里竟还有皇家冰窖深藏,而且是大清朝在这里六家皇家冰窖中仅存的两座之一。

冰窖的大门紧锁着,站在大门之外,边看边抚摸着厚厚的墙体,感觉皇家就是冰窖也是如此的气派。雕龙的瓦当,人字型龙脊,黄色琉璃瓦虽已换成灰色的民瓦覆顶,但仔细一看就是皇家建筑。我惊叹皇家真会享受,冰窖与紫禁城近在咫尺,纵是酷暑难耐的盛夏,他们离清凉的感受还会远吗?

一位住在这里的老人对我说:“大清朝在京城共建有冰窖18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每年共需储冰几十万块。每块冰据说约80公斤重。酷暑来临时,这些冰块都要运进紫禁城作为消夏降温或食物冷却之用。还有一点,就是雪池胡同的这座冰窖的藏冰,最为洁净”。

听着老人的介绍,忽然想起道光皇帝某年盛夏享用“冰碗儿”后龙颜大悦写下的一首御诗:“六月炎威暑气蒸,擎来一碗水晶冰。碧荷衬出清新果,顿觉清凉五内生。”继而又想起《水浒传》里的一首诗来:“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想着想着,心里的清凉渐渐变成一股无名火燃烧起来。

走到雪池胡同出口处,陟山门街规格足与天坛相齐的乾元阁倏然入目。我自心想,虽然这一象征天地的皇家建筑恢弘而气派,但时至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又何况一座只供皇家享用的冰窖呢?唯一回首相望的“雪池斋”令我目光远足,那里,仿佛永远丽影依在,清韵犹存。

雪池斋(现为敬老院)

门楼里的小女孩儿

院内的假山石与月亮门

院内景象

一位在这里休养的老人走出门楼

小女孩儿在胡同里行走

冰窖雕龙的瓦当

冰窖后身1

冰窖后身2冰窖内景

摄于201351 文于2013515

胡同的记忆之十六:雪池胡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