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师大实验学校 邓珩)

发布时间:2011-10-31 09:48:28

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邓珩

词: 批判性思维 中小学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动力。本文将尝试描述和探讨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以及一些教育者对于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理解偏差,并借鉴西方教育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和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引入: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北美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后来得到极快的发展,并广泛地被运用到北美中小学教育中1。在美国和加拿大,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价值,各个行业的认识包括企业领袖、教育者和教育改革者达成了空前的一致,都认为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已经成为北美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3

近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者们都在关注和投入到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改革找出更为符合中国国家实情的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原有课程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转为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少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主要动力。钟起泉就曾经谈到倘若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是一句空话4。基于此,很多国内的教育者和教育专家将批判性思维引入到中小学课堂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尝试描述和探讨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以及一些教育者对于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理解偏差。这些偏差有可能导致阻碍而不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基于研究和对比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理解,本文将阐述对于批判性思维和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解。最后,本文将用笔者在加拿大一所小学所听的一节课为例,来探讨一些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和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高考竞争的激烈,导致社会、政府和家庭都非常关注考试,特别是中高考的成绩。同时,因为中高考成绩也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为了成为一所“好学校”和一名“好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更多地去关注知识和考试技巧的教授,以帮助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府。尽管近年来,配合新课程改革,中高考也进行了改革尝试,但考试体系本身,考试的总体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就是,教师们很容易就缺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动力而忽略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我国现有班级设置通常比较大,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公立学校的班额也在每班四十名学生。如此大的班额,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教师,无论是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还是自身知识准备、自我发展需求,都没有形成大范围推广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础条件。

事实上,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在国内有不少教育者认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只是刚刚迈出了艰难历程的第一步。这与北美国家在二十世纪末的状况类似。当时,在中小学课堂推广批判性思维的呼声很高,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讨论和研究这个主题。然而,尽管我们可以在图书馆搜索到成百上千篇的相关学术论文,尽管教育者普遍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实际课堂教学的情况却令人气馁5

三、对于批判性思维理解的误区:

由于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引入我国并在中小学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同的诠释。其中也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质疑和挑战权威。吴迪和王媛把“质疑能力”看作是批判性思维基础,强调“要敢于质疑,追求真理”,“也就是对任何权威不尽信不偏听,为探求真理不畏任何风险” 6。王伟和谭辉旭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创新性思维”,并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要诀是“怀疑一切”,是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 7黄怡然认为“批判性思维常常意味着拥有怀疑的精神、能力和方法,敢于怀疑权威、定论” 8

这样的理解实际是弱化和窄化了批判性思维的意思,与其本意——一个全面的和合理的思维过程——相去甚远;这种理解将批判性思维和批评相混淆,虽然批判性思维和批评存在着某些关联9。而且,这类解释提高了对于一个人进行批评性思维的个人素养的要求,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各类人群去分析、质疑和评论的。比如,要求小学生去探讨“全球变暖的社会经济影响”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然而,批判性思维仅仅只是一种思维过程,即便是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也能够做到10

四、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中小学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并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定义和解释。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批判性思维中心研究主任保罗(Richard W. Paul)博士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和自我修正而得以改善的思维的技巧和过程11Brookfield强调,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清晰和理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批判性思维具有深思熟虑性和独立自主性12CaseWright定义批判性思维是面对某些问题或者难题时,思考我们如何信任或者如何处理是理性的或者是经缜密思考的13Lipman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在处理事务时,通过巧妙的思考而获得正确的或者相对好的判断14。通过对不同学者不同定义的比较研究,Mason发现了这些学者对于批判性思维所共同关注的方面,并且总结得出批判性思维包括(1)批判性推理的技巧;(2)批判性的态度;和(3)详实的有价值的特定知识15

结合这些定义和我国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在中小学课堂中,我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将以下三方面内容作为基础来判断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什么。

1,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过程;

2, 批判性思维需要具备合理推理的能力和技巧;

3, 批判性思维的结果是获得一个判断或者决定。

因此,在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推理思维过程。在这个完整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背景知识,具备思维推理的技巧,并通过思维过程最终对某个话题或者议题得到一个自己的结论或判断。

过程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质是引导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而最终获得一个特定的结果。这些活动应该包括了学习、思维和判断。学生需要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习在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支持下得出自己的结论。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伴随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调查、分析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判断,最后得到结论或者做出判断。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整合思维过程中的所有行为来支撑他们进行判断的过程,也就是一次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而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演示这些行为,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体验和经历这些活动和思维。

技巧

技巧是指学生成功实践批判性思维所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生不仅能够接收、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意思的对于自己所关注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培训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和勇于判断决策的信心。CaseWright提出了“智慧工具(Intellectual Tools)”的概念,他们总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必须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智慧工具”,这些工具包括:背景知识;判断或者评价的标准;批判性思维的词汇或者语言;思维策略;以及思维习惯。他们认为这些“智慧工具”是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也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和帮助。而教师的工作则是教授学生学会和掌握这些工具,为学生的进一步思维搭建好基础的平台和阶梯,并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地向批判性思维前行16

结论

结论是指经过思考后对于某个时间形成的观点、看法或者主张,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也是形成一个判断或者结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于某个事件、主题或者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恰当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经过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后,形成合适的结果17

这三个方面不仅是批判性思维的必要组成部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当然,仅仅关注这三个方面,对于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下一部分,我们以在加拿大一所初中校六年级英语课为例,去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

这是一节生动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学六年级英语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其主题是反战,教材内容是关于反战主题的一篇短诗和一篇随笔,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以一则本地报纸的报道为引入,报道的是近期在网络视频YouTube上流行的一个视频短片。这段视频是《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在二战前拍摄的很短的生活短片。在读了这篇报道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了《安妮日记》、安妮以及这段视频非常流行的现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刻意强调安妮二战发生后别关进集中营并最终死亡的悲剧。

其次,在观看网络上流行的安妮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对比安妮二战前后的生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快速流行?这种流行反应了什么?

然后,教师选择了关于二战的青少年小说中的一篇文章,其主要内容是描述在德国士兵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波兰时,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述当时德国士兵、波兰成年人和儿童的不同表现。教师在详细介绍了故事情节后,要求学生仔细地思考并分析这些不同类型人物表现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

最后,基于以上的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历程,教师将主题返回到课本中的关于反战的一首短诗和随笔,并安排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类应该反对战争,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2、教学过程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充满师生互动、合作的课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展示他们的主动思维和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这表明学生们非常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教师或者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功地培养了小学六年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以网络上的一段流行视频为引子,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于课堂主题“反战”的兴趣。在不断地引入不同类型关于反战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背景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课堂主题的兴趣。同时,教师不断提出巧妙、恰当的并逐步深入的设问,通过学生讨论和发言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维。而这些提问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不断挑战,使学生始终能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不断深入的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智慧工具”-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的学生讨论中,教师刻意去帮助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并指导学生一步步规划出对于反战的自己的结论。这节课中,教师成功地营造了课堂思维的氛围,建立起学生间沟通、讨论和互助的平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投入进思维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中,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能够找出自己对于课堂主题的结论。尽管无法记录这节课的全部细节,基于这节课中的师生表现,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对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列为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首位18。很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生对于批判性思维对于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有着类似的认识,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于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设立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具有批判性思维价值的问题。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吸引学生兴趣后,引领学生步入思维的环境并开始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历程。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问题是乏味的或者对于他们毫无意义,学生就可能课堂教学过程中渐渐失去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不是传授学生知识或技能,而是帮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不能够去教学生思维,而是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关注某个特定主题。在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工具”后,教师是帮助学生去经历和完成一个与预设主题密切相关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反战这个主题,教师在不断扩大学生背景知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反战意思的认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对于主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过程为中心而不是结果。批判性思维受到特定环境,个体知识、技能的准备和判断的标准所影响的。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个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同样的设问,学生会给以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不是要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判定,而是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并能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此外,基于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以及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的不平衡,我们在中小学课堂中推广批判性思维教学还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首先,需要提升教师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意义的认识。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改变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其次,提高中小学一线教师对于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客观认识,避免由于认识的缺失使教师弱化批判性思维的本意,或者对此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需要使教师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质疑”和“挑战权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深入、全面的思考习惯,培训学生通过客观、合理的思考获得对于某个主题属于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另一方面,要对教师自身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把握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因为,“毫无疑问, 唯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谈得上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学生”19

最后,基于我国大多数班级学生数较多,课时紧张,课程知识容量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求高的特点,需要组织教师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对引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批判性思维的培训与课程核心知识进行合理整合。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引入我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中小学教师对于批判性思维,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还比较陌生。我们的这项工作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教师的思想意识、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和改善。事实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在进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缺少有意识、有计划的主动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师培训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讨,积极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环境,使其成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积极动力。

参考文献:

[1] [3] [9] [14] Lipman, M. (2003). Critical thinking—what can it be? In A. C. Ornstein, L. S. Behar Horenstein, & E. F. Pajak (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 (3rd ed., pp. 149-156).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2] [3] [10] [18] Willingham D. T., (2008). Critical Thinking: 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9(4), p. 21-29.

[4] [19]钟启泉. (2002).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卷第1.

[5] [13] [16] [17] Case R. & Wright I. (1999) Taking seriously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R. Case, & P. Clark (Eds.), The Canadian Anthology of social studies: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pp. 179-193). Vancouver: Pacific Educational Press.

[6] 吴迪和王媛. (2008). 论批判性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年第22卷第4.

[7] 王伟和谭辉旭. (2008). 重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新西部, 2008年第18.

[8] 黄怡然. (2009). 课堂教学生活性回归与批判性思维养成:重建与机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1.

[11] Paul R. W. (1990). Critical Thinking: What, Why, and How. Critical Thinking: What Every Person Needs to Surv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pp. 45-56). Center for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Critique.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Rohnert Park, CA.

[12] Brookfield, S. (1991). Recognizing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er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5] Mason M. (2008). Cri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M. Mason (Eds.) Cri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pp. 1-11). US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师大实验学校 邓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