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评课稿

发布时间:

《分数的加减法计算》评课稿

这是一节计算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加减法。老师在本节课中以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以“吃西瓜”为主线,创设情境,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贯穿全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分数加法49+19时,第一位学生在口答算式时就把结果说出来了。这时教师询问全班学生“会算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举手。教师说:“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懂算。下面小组讨论怎么算你可以在纸上画一画,也可以用推理的方法算。”从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在教学分数加法时,老师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借助直观学具引导学生明白分数加法的算理。然后在练一练中,有针对性设计了填算理的填空题,让学生填算理、说算理,巩固利用单位分数计算的推理法,优化算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总结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四、利用数形结合,处理好具体与形式的关系。学生关于分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但在此还没有达到仅以形式运算为手段进行教学的程度。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帮助理解算理。学生在计算分数加法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如49+19=518。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本节课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交流算法时,利用学生学具帮助学生理解49+19的算理。五、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
教学49+1959+29后,教师设计了“填空”(填口算的思考过程)和“计算”两类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45157828后,也设计了同类的练习。在完成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后,设计了“计算”“填□”“应用”“接龙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在“计算题”中,增加了一道有3个加数的计算题,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填□”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其中最后一个方框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六、评价的多样化。
整堂课的评价不只是教师的专利,还有学生评价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每次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不急于评价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先让学生评价学生“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的回答怎样”让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思考、学会评价他人。当学生订正完每道题后,教师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做对的就画一颗五角星”。学生在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氛围中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始终用用直尺画分数线,以自己认真、规范的教学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评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