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2-07-27 19:06:51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内容摘要:佛教对中国文化有着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佛教传来中国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谓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经过“嫁接”生根、成长、产生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呈现出可谓中国的气象和特质,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吸收与消纳,渐渐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至隋唐之际,已大肆开花结果,其时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面目,已无法再分,尤其在一般国民心中,佛教的观念,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支柱,喻之为水乳交融,或骨肉连体,已不足以形容,简直就如灵魂与肉体一般,不可分离。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始终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正是在与儒、道的交融互动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

一、 佛教的传入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公元前一世纪时,传

入中亚和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佛教士和中国皈依者。中国皈依者最为得力,他们在印度研习佛教,然后回国努力说服国内同胞信奉佛教,到6世纪时,中国南部也跟着信奉了。接着,佛教又从中国进一步向其他地方传播。

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是汉传佛教的形成时期,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经由陆路和海路

两条路传入中国内地,它主要分布于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魏晋时期动荡的社会形势,玄学的兴盛,战乱频繁的社会形势促使广大民众希冀在求神拜佛中解脱苦难,加上佛教经典的大规模移译等,促成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时期融合佛教内部各派义学思想以及南北各地佛教各自的特点,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道两家的综合融合,形成了隋唐中国佛教的繁荣局面,在五代两宋以后虽一度有所减弱以及在明清时期几经波折,时起时落,直到今天,现代中国佛教全面进入学术界,佛学研究成为现代学术成就最丰富的领域之一。胡适、冯友兰等将佛教纳入了中国哲学的范围,对佛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作出极大贡献。

二、 佛教传入的原因

简单说来,佛教传入中国有五个主要原因:第一,是佛教发源地的推动,印度高僧梯山航海的传教热忱。第二,文化本来就是学来学去,有高度传染性的。西域人向印度学,中国人向西域学,接着又直接向印度学,佛教就像天马、葡萄、胡服骑射一样,传到中国来了。第三,张骞班超通西域,架起中印之间的桥梁,文化交流比较方便。第四,五胡南移,元魏入主北中国,更带进大批信佛的胡人,与汉人杂居。第五,秦汉以来,中国民族灵性上的需要,已非儒道两家所能供给。对于大家急须知道的生死问题,儒家不提答案,说“未知生,焉知死?”道家飞升的仙人都跌死了,吃仙丹的人,有一些人毒死了,不毒死的,还是逃不了寿终正寝。在大家失望的时候,佛教提出了前世前世现世来世的人生观,追根究底的因果关系,和不生不灭,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这种想象丰富,系统严密,仪式隆重的新宗教,正好填补了当时的思想真空,慰藉了正感苦闷的中国人。

三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学术成果辉煌,对中国思想文化起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在文学方面,从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来看: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雅典、瑰丽的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所喜爱,被人们作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研读。佛教还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等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大文学家的诗歌创作。再从佛教对我国文体变化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从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各种变文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朴素、活泼、自由的语录体,后来也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在音韵学方面,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艺术方面,中国的建塔造像起源于佛教。建塔造像包括两门艺术:一是建筑,二是雕塑。随着佛教的传播,建塔造像的艺术亦随之风行全国各地。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到处涌现壮丽的塔寺建筑。晚唐诗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可知当时的寺院之多。现在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的标志。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此外,佛画艺术也很著名。佛画主要是壁画。最初盛行的是佛陀本土故事画,发展到唐代,逐渐为经变故事画所代替。所谓“经变画”也就是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经变画的兴起使佛画内容大大丰富起来,也就能使画家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和给了他们驰骋艺术才能的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唐代佛寺壁画极盛。中国画家辈出,如阎立本、吴道子皆以擅画佛画而知名于世。中国画学中由以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很有关系。由此可见佛教对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之大。

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音乐、医药等的传习。1955年我国发行邮票纪念古代天文学家一行,就是八世纪的一位高僧,他制定了《大衍历》,预定了子午线,对天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至于医药,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学和药房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大藏经》中还有医方明之学,存有大量医学著作。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中国唐代的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佛教各宗派学说,对中国思想界也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哲学史基本上是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史。至于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华严宗、禅宗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理论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甚至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活动家瞿秋白也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他说过:“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可见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近代的知识界中起了一定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四结束语

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隔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社会主义时期的佛教,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向为现代社会文化服务,吸取佛教文化的精华,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是五戒、十善和六度、四摄,前者着重在净自己的身心,后者着重在利益社会人群。从历史上看,佛教徒从事的公益事业是多方面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僧人行医施药,有的造桥修路,有的设义学,有的植树造林,这些古人记载中是屡见不鲜,试看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装点了祖国的万里江山。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它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倘若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估价,佛教文化的精华同样能为今天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养料。

参考资料:《佛教与中国文化》张曼涛主编 上海书店影印出版 198710

《佛教与中国文化》文史知识编辑室 中华书局出版 1988

《宗教史概论》林中泽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董书慧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