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山)文本素材(3篇)

发布时间:2019-08-03 00:41:33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20()文本素材(3篇)

1.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民族:蒙古族。公元1640-1715,享年76岁,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人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要紧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进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假设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闻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2.《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差不多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特别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特别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亮生动,故情况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在文学史上,它是一部闻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那么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那么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依照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味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进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要紧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老实、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

3.《山市》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突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伙〕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不大会儿,〔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难道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只是来。突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逝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假设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情况,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慢慢低矮下来,能够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慢慢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逝。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山)文本素材(3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