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雨 人教-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发布时间:2019-05-17 05:08:09

6 秋天的雨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了解了不少修辞手法,读过不少的比喻句、拟人句,但是由于本篇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三、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②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③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艺术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秋天的雨》,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秋天的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书上要求会读的8个生字。 (我会读:钥 裳)

2自己对照着文中的拼音把这8个生字再读一读,每个读两遍。

3同桌之间把这8个生字相互指着读一读。

4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分组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5将这些生字放在一段话中去读。

是谁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小叭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是谁给子、苹果、萝穿上了美丽的衣

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68个生字大家已经会读了 ,请大家在课文中把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用括号画出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语:一把钥匙 趁你没留意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菠萝甜甜的 金色的小喇叭 衔来树枝造房子 油亮亮的衣裳

7出示:一把钥匙(“匙”读轻声) 趁你没留意 这两个短语在第几段?(第一段,点名读读第一段)

8秋天的大门里面有些什么呢?看大屏幕读: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菠萝甜甜的

橘子、柿子像淘气的孩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采摘呢!这些句子多有意思啊,在课文23两段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请大家自己赶快读读课文23段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自由读23段)

9谁愿意把这两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点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0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扇:多音字 扇子 扇风)

11秋天多美啊,它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诱人的果实散发出阵阵香味,秋天还会吹起小喇叭呢,出示短语:金色的小喇叭 衔来树枝造房子 油亮亮的衣裳。(点名读 注意“衣裳”读轻声)

12在第4段中找到含有这两个短语的句子,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再指名读这段中你喜欢的句子。

13课后要求会读的8个字大家已经会读了,我们再看看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这些是要求大家会写的生字,同桌之间先相互读一读,再指名读。(我会写:扇 杨)

14 四人小组之间读一读这12个生字,讨论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生字的字形。

15重点指导:

①都有“木”的字:枚(右边是反文) (木在左边最后一笔变为点,木在下面要写大一点)

②草字头:菠

③爽:11画,注意笔画,最后写“大”字。示范写,生自己在书上写一遍。

16词语学习: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三、朗读感悟:

1 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 ,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看课后45页有一个小话筒,谁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我们来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2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4个方面 是钥匙 有颜料 藏着味道 吹喇叭)

4昨天我们学习课文:风筝时,知道了什么是中心句。(全文围绕这句话来写)

其实不只是全篇课文有中心句,每一段落也有中心句,现在你能用笔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吗?

5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6秋天的雨是这么美好,这么神奇,我们再来读课文,品味秋雨。老师读每一段的第一句,大家接着读后面的句子。

4、作业:

①《写字》

②听写课后生字、词语。

③熟读课文,至少3遍。

5、板书:

6 秋天的雨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第二课时

、复习:

1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 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以诗入境,情境导入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3秋天的大门被秋雨轻轻的打开了,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三个段首句,指名朗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4.指名朗读2——4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1.朗读段首句,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提问:“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那么它都送给谁了呀?请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画下来.”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雪白色是给菊花的……)

3进行比较训练,体会形态美与动感美

提问:同学们,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了来秋天的凉爽。

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叶的形态美及动感美,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的画面。

4重点指导: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色彩。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5.词语扩展训练。

秋天的雨把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

6回顾本段,课件出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黄色)的银杏树 (红色)的枫树 (金色)的田野 (橙红)的果树 )的菊花

7这一段中还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家同桌之间找一找,读一读。

8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老师读第一句,后面的句子男生女生分别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料,将大地打扮的多姿多彩,还藏着好闻的气味呢。谁来读一读第三段?看看秋雨中藏着哪些气味。

1.指名朗读第三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

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为什么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4.拓展,你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自读本段,思考: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秋雨在说些什么?(冬天快要来了,赶快准备食物过冬啦!)

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指名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拓展:小蛇、小兔、小熊)

出示: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树、柳树_______。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回顾全文,拓展提升。

1.教师梳理课文内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诗歌小结: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大家发现了吗?这六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它包含了无限的情趣和韵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并试着背一背。再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试着说一说“秋天的雨还像什么呢?”让学生在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当中完成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画一幅秋天的画。

3《同步》《全练》

六、板书设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1秋天的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看到的:五彩缤纷(颜色)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闻到的:香香甜甜(味道)  

             听到的:吹起了小喇叭(声音)

想到的:丰收、欢快地歌(联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雨 人教-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