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发布时间:2019-09-10 04:34:29

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日常教育的根本目标

达县景市小学 黄仕华

一、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都是阐述立德树人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纵览十八大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人民”二字。 “人民”出现了145次。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道是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东张西望、小偷小摸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毕业后对老师不屑一顾的学生,面对那些成人后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体现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立德树人,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会逐渐成为历史,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可以一生受用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二、原则措施

1、首先要立“师德”。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除了能够保证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拥有前瞻性和教育手法的灵活多样性,同时教师本身也形成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榜样教育。

教师要培养自己一种大气的胸怀,人生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教师要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不断地磨练自己,站在民族富强的高度,杜绝急功近利,杜绝庸俗从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鼓舞人,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去感染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激发工作激情,享受育人环境中的成长与快乐。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

2、尊重每一个个体。

教师要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师德传递给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让校园七彩斑斓、生动活泼;教师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育人,摒弃封建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而不排斥他人,赞美智慧冲动而不盲目,弘扬主体意识、完善个体性格,建立健全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完美人格特征。当然不要忘记每个人都要培养一种大气的胸怀,因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3、做好学生的朋友。

《学记》中有一句教育古训:“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通常会再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很容易接受该老师的教育。比如小时候很喜欢一个语文老师,长大后发现他上课的内容几乎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是在他一颦一笑中渐渐形成的。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喜欢看书,喜欢写作,喜欢各种语文竞赛。学生写错一个字,喝令重写可以见到一定效果,但是,换一种用朋友谈心的方式讲故事般的把字拆开来分析,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呢?许多年后,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怎么学会这个字的,但是,一定还会记得,有个亲切的朋友般的老师。而这会让学生在后来的人生中倍感温馨,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受益一生,并由此承传。因此教师既是教育者也应是学生的朋友,要用真实感人的感情去征服一颗颗纯真的心,感化启发,使师生都进入其乐融融其情陶陶的境界。同时能适时发现彼此身上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予以纠正。

4、善沟通消除误会

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期,对教师的批评和教导有时会不认同或不服气。这时需要教师主动沟通和善于沟通,及时消除误会。沟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形式,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让他们向老师发发脾气,也是敞开心扉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做适时的引导,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他们拉近距离,而且有时还能从学生反馈的信息里纠正自己的不足。

《论语》:“有教无类。”我们不要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而心有成见,那会首先让我们失德。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我们要领引孩子去触摸真诚,体味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我们要引领孩子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给孩子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莎士比亚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立德树人,教师和学生,民族和个人,现在和将来,都会得到双赢。

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