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里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9-08-21 00:30:20

宵夜里的中国
作者:葛维樱
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6

        今宵酒醒何处?我们对一串油滋滋的羊肉串动情,舔着金沙小龙虾的壳子谈心,对着在烤盘上跳舞的鲍鱼妄想。

        根据餐饮大数据分析,中国的餐饮消费的比重,正越来越集中于夜间。那么在宵夜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上,我们真正的意在吃吗?宵夜,实际上是一种对于主流文化的偏离,是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从《周礼》禁宵行者,夜游者,再到今天到处高举身体主义的大旗。宵夜在生理领域节节退败,然而却在心理领域步步为营。

        我们应该用什么拥抱黑暗?深夜发吃为什么会引起公愤呢?应该感谢某剧引发了全民的宵夜正义。我们分兵五路,前往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宵夜之城广州、成都、武汉、青岛、杭州,宵夜故事不可想象之精彩,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时空。

        青岛的酒量速度是,2小时正好喝完12瓶才有感觉,不然就是边喝边醒酒。面对大海的青岛人更懂得简单的可贵,复杂的鲁菜居然无用武之地。广州人显然用不着睡觉,他们有太多東西要吃。威猛之物,通通入嘴。在环境上,宵夜在这些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里,有赖市民的自治性,形成了地域心态,鼓励市井生活的乐趣。

        对于我们自己,社交、共鸣、沟通,宵夜承载了更进一步的功能,需要在夜晚来临时,在工作和家以外的空间寻觅。吃宵夜,意味着可以晚回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是年轻人成长的标志。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宵夜是青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的速成诀窍。采访中我参加了一场“95的露台坝坝电影小龙虾宵夜趴,着装要求是穿人字拖和白T恤。自拍的、发朋友圈的、剥虾的、看电影的,暗流涌动,我内心窃喜。

        吃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交。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点个外卖和吃个宵夜,终究不是一码事。以吃谈趣,是中国人最大的天赋。现在夜晚的玩法太多,无论电影、戏剧、音乐、球赛,最后都要落在一个问题上,吃不吃宵夜?这不是设问,而是邀请。

宵夜里的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