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课后反思25

发布时间:

《乡下人家》课后反思


本人上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和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交叉描写 ,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本课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关键词“独特、迷人”来进行教学。
2.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凡的文字中读出了美感、读出了迷人、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运用课文插图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出示插图,让其看图读背,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利用插图激发想象,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和插图的观察点,发掘其深刻的内涵,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从而指导写作。
3.在教学中强调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品出文中的情感。把看图、品文、读文和悟情融为一体。本文共7节,就有七个画面。学生读文时既要想象重现文中的画面,读文时又要欣赏文中精妙的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小学生对显性的画面(景物描写)很感兴趣,易于想象。所以在教学“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在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中,点缀在其中的是青、红色的瓜,多明丽的色彩啊,多可爱的小生灵啊!他们把小屋装扮得多生动啊!……
如教学这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时,抓住“探”字与其他字比较(冒、长……)使学生明白: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这样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这样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在学生的脑中展现,使学生品出了文字的味道。在本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读懂文字的过程,体现情感的过程。这样教做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图文相得益彰。
“文中有画,文中有情,文中有诗”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渗透的整体。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在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方面作探索。
回味这堂课也略感遗憾,不足有:
1、忽视了问题情景的创设。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者。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品、读、尝、悟的学习情景,忽视了问题情景的创设。没有深层次从保护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保护环境、热爱美、创造美,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损失。
2、朗读与感悟的有效结合点没有找准。我在课堂上出示乡下人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抓住一个“探”字,出示卡通竹笋图;用音乐渲染蛙、虫鸣叫的情景,都是想让学生来感悟、欣赏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读出乡下人家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课堂上我虽然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但没有处理好朗读与感悟的有效结合,没有把握好自己在阅读中的情感,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学生阅读时情感的灵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语言情感的能动体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情流露、情感表达的过程。
3、学生在配乐朗读中还未真正地进入角色,有时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情不足,教师情有独钟时,学生无动于衷,可能是由于教者在教法上的情感灌输,尽管施加了各种外在的
力量,如画面、音乐,但是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教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本人在这方面还得多加努力。
4、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好,时间分配不合理,在拓展练笔环节留的时间不充裕,让本该呈现精彩的地方,匆匆收尾,留下了遗憾。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乡下人家课后反思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