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详案)

发布时间:2019-03-08 20:26:03

自相矛盾(详案)

1、写成语导入,读题记生字:

同学们,说到成语故事比如守株待兔,又比如掩耳盗铃,再比如狐假虎威,等等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来。那么,老师想你们写出5成语故事来,能做到吗?指名说。这些成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有其他的成语吗?(相机评价: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特别善于学习;看来,看课外书的确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啊!)

其实今天,老师也要带领大家学习一个引人深思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获。(3分钟)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一起把课题读出来!

这“矛”“盾”二字可是我们刚认识的生字,请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书空,把“矛”字写出来。什么是矛,有谁知道?(“矛”就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同学们,这矛字其实是个象形字,想知道这“矛”字是怎么来的吗?(《汉典》)

我们再一起来书空“盾”字,注意笔画笔顺。那什么是盾,又有谁知道?(“盾”是用来防守刀、剑、矛等的。)这盾字啊,还是个象形字,让我们也来看看它是如何演变的吧!

大家记住这“矛盾”二字了吗?好,再次把课题响亮地读出来!(3分钟)

[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和感知。要是能够自己写在黑板上,那样子会更加生动。]

2、明确目标,读通读顺课文。

同学们,你们认为学习成语故事,究竟要学些什么啊?谁来说说?还有补充的吗?(生可能说:成语的意思;成语的内容;成语包含的道理)

大家说得好极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己先练习读,注意(出示幻灯片):读上两遍,尽量把故事读通读顺了。同时,请拿起笔,把难读难写的字画上横线,并画下有疑问的地方,明确了吗?放声读吧。(学生自读)(3分钟)

大家看黑板,(板书:戳)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画下了这个字。一起读出来。(生读)(再板书:截)再看这个字怎么读?(生齐)这两个字怎么记牢呢?(字头的是字头的是。)记住的同学请举手。

好,老师想听听同学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画个问号,相机解决)

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有把握能把这个故事顺利读下来的举手!大家希望谁来读啊?(学生推荐)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呆会来谈谈你们的看法。(学生评价,请你对着他说,站着)你最欣赏谁的评价?(相机评点)(5分钟)

[采取评价互相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让课堂的紧张氛围在无形之间获得了一种释放。同时,要善于将学生的评价能入导向更加深入化、更加具体化。如第一个学生的评价是:我觉得他的朗读很有感情。而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相机跟进一步,追问道:“那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最好呢?请你也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好吗?”这样,课堂上既引导充实了后面学生的评价语言和评价导向,也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朗读鉴赏和模仿能力。后面的学生的评价语也一定更加精彩,评价的形式也就不会成为走过场了。]

3、有感情地朗读

大家都请坐,谢谢你的朗读,也谢谢几位同学精彩的评点。同学们,其实朗读啊,不只是读书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读出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情景,读出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大家先读上两遍,然后说说,你觉得哪个词语特别重要,从里面你能读出什么情景来?(幻灯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好极了!“夸口”(板书)是什么意思?(说大话)那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景呢?还有要补充的吗?

好,老师帮大家小结一下吧:这个说大话的楚国人,他的动作是:拿着自己的盾;他的神情是:眉飞色舞;他的语气是:洋洋得意,神气十足,一副了不起的样子。那么下面就要请大家想像这些情景,模仿楚国人,夸夸他的盾,看谁学得最像,读得最好!先练一练吧!(学生练习读)

1)(指一生)谁敢来?大家看他夸得像不像。有没有“夸口”的味道?(生读)谁想评的?(生评价)你自己的看法呢?好,放松些,再大声些,加上动作,再夸一次给他听听。

2)好,谁再来夸一夸?这次只夸他的话,不用读提示部分。谁来?

3)再夸。谁来?(掌声送给他)

4)大家一起来!“我的盾……”开始!(6分钟)

同学们的大话说得果然是不同凡响啊!好了,现在你们又变成了围观的人了,当时的你,听了他的这么一句话,你们当时可能会有些什么想法或者想说的吗?还有要说的吗?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算是听出来了,看来这话虽然是夸张了些,但还不算太离谱,因为,有可能盾真的也很不错呢?是吧?但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一样的,先读上两遍,然后说说,你又觉得哪个词语或者哪个字特别重要,从里面你又读出了什么发现?(幻灯出示):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哇,大家听,他连当时的声音都读出来了!一下就讲到点子上了。谢谢你精彩的发言。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老师想请大家注意一个动词“举”,与前面的“拿”进行比较,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刚开始夸口时是“拿着”,而现在却成了“举着”,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这动作的变化反映了楚国人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呢?

1)太对了!这下了不得了,都是你们这些围观人给宠的啊!这大话是越说越响,越说越自然了。那么,谁敢来模仿楚国人,夸夸他的矛?(指名吹)

2)好!有更好的吗?不读提示语部分。

3)还能有更出色的吗?(掌声送给他)

4)好极了,全班一起来!“我的矛”开始!(6分钟)

[这里的感情朗读十分到位,课堂的整个氛围也达到了最高潮。好!]

4、深入体会“矛盾”的意蕴。

同学们,这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现在是矛也夸了,盾也夸了,当时的心情那个叫舒畅啊!此时他的心里会做些什么美梦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幻灯出示):他洋洋得意地想着:“

。”谁先来?

总之啊,就是一个个无比奇妙的美梦啊!可是,他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呢?有谁知道?这样吧,老师现在就是那个楚国人了,你们把理由对我说清楚,让我弄明白我错在哪里了?(来,指着老师说。唉呀,我就听明白了一点,看谁还能说得更明白的?唉呀,一语点醒梦中人啊!)还有人想对我说的吗?(学生讲述)(5分钟)

说得好啊!同学们,其实现场,也有一位和你们一样聪明的人。他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出来。(出示幻灯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你认为这个围观的人会用怎样的语气问楚国人?为什么?(学生讲述)就请你试着用上这种语气问一问。

还有不同意见的吗?(学生讲述)你也用上这种语气问一问看。

好!同学们,老师提个建议,让我们一起用上最尖锐的语气去问问那个楚国人,让他彻底醒悟,好吗?(3分钟)

同学们问得可真漂亮!经过你们这番妙语连珠般的轰炸,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板书),说不出话来了。(学生齐读)那怎样才叫张口结舌,谁能解释给老师听听。谢谢你的解释。

[在这里要相机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那么,同学们从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或是明白了今后该怎么做了吗?

[成语故事的寓意是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一定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握清楚,否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同学们,其实你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你们今天这节课所收获的珍贵的人生哲理啊!“自相矛盾”虽然只是古代一个小故事,但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因此,现在“自相矛盾”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一个人的语言或行动相互抵触的现象。)老师希望大家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能时刻回忆起这个故事,吸取教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做个有智慧的人。

[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地掌握“自相矛盾”的比喻义,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这里用上“自相矛盾”来进行造句,完成“学以致用”的目标,这样的话,课堂就更加完美了。]

同学们,我在想,(出示幻灯片):到底接着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楚国人将会有哪些表现和想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插图,续写完后面的故事。

学生汇报,相机点评(5分钟)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看三个成语故事:不学无术夜郎自大胸有成竹,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矛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盾   

[总之,这堂课只能算是较圆满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上完课后,内心并没有一种十分畅快的感觉,足以说明,这堂课里一定还存在着某些重大的失误,只是,目前还不能发现而已。总观全课,感觉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学生虽是十分积极,课堂氛围也十分融洽,但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课的深度并没有实现。总感觉整堂课还是浮在了表面上,还不能彻底地让学生对这堂课达到“难忘”的程度。一堂好的课,应当是能让人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依然能够存留心底,甚至有时能够对某些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课。]

自相矛盾(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