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7.伊斯兰的终极追求

发布时间:2012-09-21 17:08:25

伊斯兰的终极追求

伊斯梅尔

河南一位教长写信来说,有个汉族干部来清真寺问道:你们伊斯兰终极的追求是什么?他希望我这方面的事。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一种信仰和哲学都要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这里我试图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请学者、专家指正。

一、伊斯兰信仰的核心是什么?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可以看到,信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伊斯兰信仰的核心是信仰真主独一存在、真主创造一切、真主决定一切,这也是伊斯兰教《古兰》启示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从《古兰》启示读到:真主创造人类的使命就是代真主治理世界。(《古兰》2:30

出于对人类的爱,自有人类以来,真主就给予人类各种适于生存的条件并加以引导。但是,人类由于信仰的情结,总容易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图腾崇拜、偶像崇拜、神鬼传说、巫婆神汉,在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民族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普遍流传。真主派遣使者先知、启示灵感、启示经典,正如《古兰》启示所说:“在我派遣一位使者之前,我不施惩罚”(《古兰》17:15)但人类囿于物质追求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太疏忽这方面的责任心,总是在走向极端时才能清醒一点,用一句常见的话说,就是“不撞南墙不死心”。

我们怎样理解这节启示?首先,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次,也不能像基督教主祷文那样“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来理解。实际上不用这样祈祷,上帝的旨意和法则,一秒也没有疏忽,一直在天地里运行着,而且大而无外,细而无内,宏观、微观的法则是统一的。例如贩卖鸦片,难道贩卖者真不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吗?仅仅因为顿时能赚大钱,才铤而走险。牛羊绝不乱吃毒草,但人不一样,明知吸毒要毁掉自己,那也非试试不可。信仰上也同样,从古到今使者先贤,谁都没有提倡崇拜自己,但人偏偏要为自己树配崇拜对象。这样做无非是: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再者是为了控制别人。真正的使者先贤都没有出面要求人们崇拜,但均是堪称楷模的人,而且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不乏这种人的存在。真主正是通过这种人提醒警告,免得使人陷入更深的灾难。(参见《古兰》37:72

伊斯兰从不反对正确,也不否认历代的使者先贤。虽然《古兰》启示中提到很少一部分,可是《古兰》告之,真主給古人派有许多使者(《古兰》43:6)他们的使命不同,任务大小也不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任何人在犯错误前,都必然有人从旁相告。只是由于其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才走入罪恶的深渊。原则上说真主对人类有过《旧约》、《新约》和《古兰》总约,若扩大地思考,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都有言在先吗?导致错误以致罪恶的是自己的选择。如果,并非自己的意愿和力量而是先天造成,或被别人牵连,那么真主会降低要求,决不会把别人的账算在你身上。如若受到委屈,真主必将以其它方式给予补偿。

信仰后世,也是伊斯兰信仰未见中很重要的一条。在阿文里“阿黑赖特”一般指“后世”,原字义是“以后、最后”。“后世”是指生命结束以后,还将被复活,并接受最终的判决,也就是根据一生的言行结果,决定去向。或天园、或苦难深渊,而且永居其中。这一点不用争论,每人都会赢得自己的那一份,谁也代替不了谁。佛教有轮回之说:今生不行善,下辈子变牛变马。50年代中国有五亿人,现在有人口十三亿多,除少数寂灭升入极乐世界,人口怎么会越轮越多呢?所以,伊斯兰不承认这一说法,从人口增长看,这也不可能。

二、关于苏菲神秘主义

谈到伊斯兰的终极追求,必然要涉及苏菲的话题。在我国,不论是在西北地区,还是在内地沿海,若跑到清真寺去问阿訇,他也会告诉你,在伊斯兰教里,除了规定的礼仪外,还有道学方面的修炼。其修炼的程序分别是:教乘、道乘、真乘。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使者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623年归真以后,艾布苏福扬的次子、叙利亚总督穆阿威亚拒不承认阿里(四大哈里发之一)的哈里发地位,于公元661年自称哈里发,成立了第一个伊斯兰王朝——伍麦叶王朝(661-750)。当时,从王朝的内部组织来看,执政这个王朝的有两个家族,虽然是以《古兰》为指导思想,但实行的是家族统治、任人为亲的用人政策,这就导致该王朝在忙于对外开发的同时,免不了家族内部的争斗;从社会的外部环境来看,由于阿里的被杀,以及阿里之子侯赛因全家在卡尔巴拉遇害的惨案,加上该王朝王室成员生活上腐化堕落、酗酒等等状况,穆斯林大众普遍对此不满,他们不堪忍受该王朝的种种恶习,渴望解脱。他们中的一些人身着类似麻片的大氅(粗羊毛织品苏菲)云游各处,沿途宣传,他们虔诚、执着追求信仰,全神贯注宗教功修,靠个人劳动或施舍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苦行僧”的行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扬。公元8世纪由苦行、禁欲主义开始转入神秘主义。女神秘主义者拉比尔·阿德维亚(717-801)提出了以对安拉的爱为核心的理念,认为人类灵魂的本质是爱,爱能使人与安拉接近,人类最大的幸福不是敬畏,也不是希望,而是要与安拉合一。公元9世纪,为了和正统的伊斯兰相协调,他们将《古兰》和圣训中有利于他们的言论充实到他们的理论中。

苏菲神秘主义的理论属于泛神论思想,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哈拉智(波斯人858-922)提出“人主浑化”的观点,这是典型的泛神思想,即: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我是神的一分子,神可以容于我,我也可以入于神。用哈拉智的诗说,即:“见我便见他,见他便见我”。后来,哈拉智被阿巴斯的政府处死。另一著名的代表人物比斯塔米(波斯人?-875)提出“万有单一论”,即:“把爱主加以发展;我爱真主,真主也爱我。我需要真主,真主也需要我。爱是互相的,人的精神升华为真主的宇宙精神,人主合一。”他把人主合一的境界称为“单一中的无我”。他曾把“光荣归于真主”改为“光荣归于我自己”。他的所作所为受到逊尼派的仇视,过着流亡或隐居的日子。

他们的泛神论思想源于拜火教(比斯塔米的祖先就是拜火教)和公元三世纪的普罗提诺(约204-270)的上帝流溢说。即:上帝的灵魂流出宇宙的灵魂,从宇宙的灵魂又流出人的灵魂,通过修炼我们将与真主合一。伊斯兰的大哲学家法拉比和伊本·西那(阿维森纳)曾都是接受流溢说的人。

“神光论”属于“拜火教”的信仰,即:真主之光照射到谁,谁就得到真知。这个理论发展到12世纪,由波斯的苏哈拉瓦迪(1153-1191)发展创建为“照明学派”。“照明学派”认为安拉是绝对之光,不经安拉的照射什么都不复存在。苏哈拉瓦迪精通拜火教的经典,他后来遭到逊尼派的反对,被阿勒颇的总督处死。这个学派现在还流行在阿富汗和印度一带。

总的来说,苏菲神秘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复杂的,相信苏菲的人根本没有精力搞清这一切。流传到中国的“苏菲”,基本上是属于“纳格什班迪耶”,创始人是白哈丁·布哈里(塔吉克人1314-1389)。因为白哈丁·布哈里当时是在纳格什班迪耶担任织地毯的绘图技师,所以流传到中国的“苏菲”称“纳格什班迪耶”。白哈丁·布哈里是最接近逊尼派的人,他不主张遁世隐修、苦行禁欲。“纳格什班迪耶”提出四条:1.修道于众,即修道不离群;2.巡游于世,即广泛接触现实世界;3.谨慎于行,修道者言行要深思熟虑;4.享乐于时,修道者既要抑制对物质欲望的贪恋,也要享受劳动所得的乐趣。“纳格什班迪耶”曾受到帖木耳和乌兹别克人的欢迎;15世纪传入土耳其,受到奥斯曼苏丹的推崇;16世纪传入中国新疆,后称“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并分裂为“黑山派”和“白山派”“纳格什班迪耶”16世纪末传入印度,其弟子艾哈迈德·希尔信迪(1640-1720)即是被中国人称为“第二位千年教师”的伊玛目·兰巴尼。18世纪伊禅葛里把“希尔信迪学说”传到了新疆的阿克苏,并在此地建立“阿印科道堂”,以至形成了“虎非耶”和“哲合林耶”两个主要教派;此外,还另有传承的两个教派是“葛德林耶”和“库布林耶”。

三、先“福纳”(无我、寂灭)、后“白噶”(永生)

中国的道学系统,虽然出自不同的派系,但也有其规律,既受传统老苏菲的影响,也有波斯拜火教和印度、中国佛教的影子。像纳格什班迪提出的四条,本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的,即使今天的人也提不出什么批评,但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一般人也觉得,信仰就要看破红尘,每天这点礼仪,全都一样,没有高潮是不行的。所以“先福纳、后白噶”,即上口又深远。

“先福纳、后白噶”与佛教中源于维摩诘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净友经,再由禅宗六祖慧能提出的“不二法门”差不多。不二法门是要人们抛开一切相对,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完全进入绝对状态思考感悟,以达到涅槃(寂灭)。这样做即便出家剃度,也抛不开相对,就像一个人拎自己的耳朵从地上悬起来一样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做肯定能悟出许多道理。人间的烦恼不都是由于矛盾对立斗争引发的嘛?可是没有矛盾的对立斗争,事物就会静止不动,那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啦。不问今生该如何去做,只想死后怎样怎样,那么社会赖以什么而生存?为什么唐朝武宗(李炎)要灭佛?据史料记载: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拆毁全国的寺庙尼庵,令26万僧尼全部还俗,连基督教的景教堂也被拆除。穆斯林那时可能还没有清真寺,有的话也是番坊。

四、伊斯兰的答案是什么?

《古兰》启示是面对全世界的人生指南。它首先披露了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代真主治理世界。(《古兰2:30》而且告之人类,他成对地创造一切(《古兰》51:49)“我派遣你只是对全世界的一种慈慧”(《古兰27:107

信仰伊斯兰的人,本应以感谢的态度认真研读《古兰》,可是,事实上却非常奇怪,恰恰在每天背诵《古兰》达32遍的首章“我们唯独拜你,我们只求你祐助”(《古兰》1:4)这一节上犯错误,非要相信这个相信那个,而且为此,“逊尼”和“十叶”打得你死我活。历史的教训还少吗?不是争当圣裔,就是突出个人。用鲁迅的话说,信仰宗教的多数是利用而不是信仰,他们比世俗更看重权利、更渴望自己永生不老。人们也许要问,那么伊斯兰给出什么答案呢?

确实,《古兰》启示在很多地方谈到人类的最后归宿只有真主。“一切从真主那里来,最后回到真主那里去”这并不等于说都与真主合一。混淆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差异,这不是伊斯兰的理论。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翻译著作出现,才有机会了解到一些学者的思想。我认为,这些思想的存在,已经将穆斯林群体引向了死胡同。如:中东地区永远也安宁不了。这里面有西方国家为了攫取利益,故意挑动的因素,但我们自己没有问题吗?如果看自己看不清楚,那么看看今日的朝鲜,饭都吃不上了,还拼命造核武器,造出来打谁?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群体,害怕什么?成天打来打去,不搞教育,一代一代的荒废,未来交给谁?

穆斯林的心胸应该宽广,在天在地都属于真主,一切都是真主的创造,他是绝对公正的。以色列人在建国之前,开办了十多所农业学校,目的是培养一批搞农业的人才,以便让新以色列人能立足于这贫瘠的土地上。今天的以色列已经成了欧洲的菜篮子,不但他自己能立足于死海周边,而且为阿拉伯人提供60万就业机会。我们培养什么?中国有个民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描写学生老师学习,希望长大后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抹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真理”。可是我们的学生,怎么总想拿刀动仗,总想掌权,掌握权力以后干什么?奴役妇女、禁止妇女学习和工作、种植鸦片,向不信仰的国家输送毒品。这是伊斯兰吗?这是什么老师教的?真主命令人们代治大地,我们成天想死后怎么办?为什么不想想活着交给谁?究其原因是我们不接受《古兰》的教导啊!我们从使者先知归真以后,就被拜火教、希腊哲学、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所包围,我们自己的思辨学派,不是用辩论而是一律消灭掉,最后落得让佛道思想、希腊哲学以及拜火教的迷信、加上今天西方的高科技,随便侵润,自己却苍白无力。

请学一节《古兰》启示:“你应礼拜你的养主并作牺牲”(《古兰》108:2)下面是这节的注释。

人的一生在不同环境和机遇中,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怎样有效地完成生命的使命,概括起来就是礼拜真主和牺牲自我。就像《古兰》启示中常常提到的,信仰并立行公义的教导一样,这也是包含着伊斯兰教导全部内容的高度概括。礼拜是信仰的表现,是人类内在精神的需要。不礼拜真主的人,那必然流入多神崇拜的领域,诸如崇拜各种神灵、人造偶像、图腾、甚至伟人、死人、祖先、先师,发展到今天,那就更多了,球星、歌星、模特、情人、子女、财富,以至车、船、牛、马、花草、宠物,拜什么就轮为什么的奴隶。这节启示告诫先知,并通过他告诫人类,礼拜真主,不但提高人格,而且是唯一正确的追求。古代希腊的阿基米德不是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举起来”。如果人类把自己的精神支柱定在创造宇宙的真主上,那么比起定在稍纵即逝的任何崇拜对象上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因为真主是永恒的依托。(《古兰》112:2)所以礼拜真主是决定一个人起码追求的规格。第二是牺牲,这是与自私相对的,人类要获得多福,出发点如果是为一己之私,那就必然适得其反,牺牲是多层面的词,在任何事物中,它是无私的代名词。我们常说无私就能无畏,人生之中任何成功都要付出牺牲的代价,牺牲的越多,成就就越大。使者也不例外,启示首先教导他,并通过他教导全体人类。阿语“奈合勒”有宰牲的意思,即宰一头牲畜,它代表了人的自我牺牲。因为在《古兰》第2237节里明白指出“它们的肉和血都不能达至安拉,只有你们的敬慎能达至于他”。所以这里的“奈合勒”着重于作自我牺牲。

再多说一句,《古兰》对于成功的人,将获得永居花园。永居就是永久居住的意思,但不是永存的。因为只有真主才能永生不灭,其他一切被造都不能侈谈永存、永生。这也是人类思维的极限。

02[1].17.伊斯兰的终极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