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和引导机制-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案例的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和引导机制
作者:赵洲舟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9
要: 正确处理和引导网络舆情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应根据网络舆情发展阶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守好爆发关、控制升华关、严把延续关,弱化舆情,使之理性回归。高校应采取搭建校园全媒体平台、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培养意见领袖等措施,强化网络舆情引导。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舆论引导 高校宣传 舆情处理
截至2017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按照我国网民的年龄层次分布看,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人群。网络成为学生交流、发声的主要渠道。这就意味着高校舆情事件源起网络的概率大大提升,正确处理和引导校园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一般来说,网络舆情生成发酵的基本规律是四个阶段,三个关口,即“‘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各个阶段中间形成的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高校应把握好舆情发展阶段的转换关口,适时开展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 一、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时时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守好爆发关。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散播的信息中可能潜藏着舆情消息,如果将舆情事件控制在爆发期,就能避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发现舆情事件后,不要试图掩盖事实,而应第一时间找出问题的真相和当事人的诉求,明确主体责任,联系校内相关部门给出事件的处理结果,及时根据信息内容进行核实、澄清、表态、问责和处理。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网上通过学校官方媒体进行澄清和解释,根据当事人的诉求对事件的进展、原因、后果和采取的措施进行公开说明,及时更新事件进展。
只要网络舆情属于散播状态,不进入聚集阶段,网络舆情就能止步于负面舆情。例如20146月,《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某高校宿舍安装了空调但是迟迟没有通电,空调成了摆设。报道刚出现时,学校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被指责不作为,造成资源浪费。但在随后记者的采访中,该校后勤处回应事件的起因是整体电容量不够导致,并承诺7月让暂时无法使用的空调投入使用。经过学校的解释和下一步举措的说明后舆论得到了平息。在这起事件中,消息散发并使得媒体介入,在媒体调查采访阶段学校迅速做出了回应,问题解答后得以平息。 如果学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机制,让这起原本可以内化的事件通过校内平台得以解决,就不会出现舆情向公众舆论的转变。

基于案例的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和引导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