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个方面读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19 23:33:12

10个方面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快速、准确、有效地读懂两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问题不简单。《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对全国工作大局的“年度总结”和对来年工作的“通盘部署”,这就使得其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千头万绪,“内涵量”约等于把全国两年的关键点加起来。加之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往年,多了个“五年工作总结”,这就使得要做到快速、准确、有效地读懂,更加不易。要读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要理解这次“两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召开的,需要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就不难洞悉贯穿《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条主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由此,再去剖析每个具体方面的表述,就不难从“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个视角得到清晰的理解下面我们就十个方面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完善金融生态,化解风险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金融工作的要求是“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

  2018年对中国来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世界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对于理解当前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都有着深刻意义。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在积聚:老龄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宏观杠杆率却居高不下等。综揽各类问题,金融改革凸显成为一条能够贯穿诸多领域的主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和核心是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2017425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对金融来说,防范风险是永恒主题。当前,各类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日趋复杂化。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迅速扩大,为资产价格泡沫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少数不法分子构建了庞大的金融集团,涉及金额巨大,一旦这些金融集团的经营出现问题,其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间的金融联系和风险传导更加便捷,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国内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在增加。美国开打“全球贸易战”、美元指数动荡、英国脱欧谈判等都给国际金融体系增加了不确定性。作为金融的“神经系统”,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影响巨大,但我国尚缺少有公信力、影响力和实力的本土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面对上述形势,金融改革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主线,将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统一起来,在金融发展的目标下加强金融监管。

  在风险压力下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加快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机构,完善整个金融生态,以便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更好地统筹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作为金融生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要加快投资银行、评级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扩大金融信息披露范围、强化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减少不实金融信息滋生的土壤。加快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力度,作为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体系的一部分,我国需要建立统一的金融信息大数据平台,发挥其在金融信息获取分析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监控金融体系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风险点,阻断重大虚假信息的传播。

总的来说,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我国经济基本面好,政策工具多,完全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创新政企关系,克服“市场焦虑”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将持续“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阐述的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基调不变,可以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进入新阶段。

  一个客观事实是,当下的中国市场主体正面临着深刻的“市场焦虑”,即市场主体对市场作用与市场边界的焦虑感。在“市场失灵”、“市场扭曲”或者市场自身的不完善性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如何破除致使资源配置偏离优化状态的阻碍,真正找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组合与微妙平衡,是企业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解决好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问题,是一道世界性的经济学难题。中国在改革中探索让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的路径,既要“有效的市场”,又要“有为的政府”,既是构建中国自身经济体系的路径,也是为破解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一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正是一部政府、市场、企业关系的变迁史。可以预见,在未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推进中,政府将会并且必须保持渐进性的市场干预调整;各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整体保持弱化,但在某些经济部门、某些经济领域中的干预力度将有所强化,尤其在房地产等微观产业规制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领域。总体而言,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放管服”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聚焦到当前企业改革的棘手问题上,需重点把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两大维度。

  “效率”问题始终是当前国企被诟病的问题,破除国企发展动力不足、创新效率低下的制度性根源,有针对性地引入市场竞争,是破解当前国企改革路径僵化的可靠保证。

  民企的发展需更好抓住国家战略平台的契机,这是实现企业自身创新发展、共同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应有贡献的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让民企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民企也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正在建设中的、旨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平台,包括“一带一路”和发展中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民营企业自身壮大、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弄潮的进程,与国家实力提振、政策部署相辅相承。

  三、改革供给侧结构,实现质量型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紧紧靠改革来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可以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促进了结构优化,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重点加大钢铁、煤炭的力度,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分流职工安置,退出钢铁和煤炭产能各1.7亿吨和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110多万人。

  去库存:房地产方面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热点城市房价涨势得到控制。70个大中城市有9个房价下降。

  积极稳妥去杠杆:控制债务规模,增加股权融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宏观杠杆率涨幅明显收窄、总体趋于稳定。

  多措并举降成本:压减政府性基金项目30%,削减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60%以上,推动降低用能、物流、电信等成本。

  补短板:突出重点加大力度降低制度性成本。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

  第二,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促进各行业融合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网购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1.3%

  第三,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民间投资。通过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资金投向强基础、增后劲、惠民生领域。高铁高速公路网路逐步完善,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五年来,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火车头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实现重大结构变革。

  五年来通过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10个方面读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