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科技立国的成就和经验

发布时间:2018-10-02 12:50:51

以色列科技立国的成就和经验

李力 以色列的面积,按联合国1947年分治决议仅为1.49万平方公里,加上占领的阿拉伯国家土地,实际控制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470.5万,是一个小国,缺乏自然资源且长期与邻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其建国40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

1987年以色列人均国民产值达6000美元以上,1988年产品和技术出口总值达85亿美元,其中高科技产品20亿美元。1967~1987年间,人民生活水平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增。1967年,家庭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电话和小汽车的比例为32%、83%、32%和9%,到1987年这些比例分别提高到了85%、99%、75%和40%。工农业生产和科技领域也颇具特色和相当实力。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以色列农业有许多独到之处,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温室技术、沙漠养殖技术以及滴灌法等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推崇。以色列农业人口仅7万,占总人口的4%左右,但却满足了全国食物需求总量的95%,1986年农业净产值达9.6亿美元,每年出口加工食品及农产品达6亿美元。以色列素称“欧洲的水果篮”,而其人均耕地面积仅1.5亩左右,可见以色列农业效率之高完全达到了现代化水准。受战争刺激而发展起来的军工及电子行业实力非常雄厚,已具备了核武器生产能力,不少产品享誉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有“乌其式”冲锋枪,年销售量在100万支左右,“战车式”坦克,在1982年黎巴嫩战场表现卓越,多次击毁苏制T-72式坦克,“幼狮”式战斗机及新一代“拉维”式战斗机,后者是一种设计精良,装备先进的90年代战斗机,由于财政困难而无法投入批量生产,但其中许多高技术组成部分已被美国采用。1988年以色列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地平线一号”,进入了世界航天俱乐部。以色列在替代能源开发尤其是太阳能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座落在加利福尼亚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年发电量13.8兆瓦),就是由以色列的卢茨(Luz)公司建造的。此外在激光外科手术、化学太阳能贮存转换以及地热资源利用等方面,以色列都居世界前列。综合其经济、文化、社会及人民生活水平,以色列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目前西方已将其列为后工业化国家。

以色列的经济奇迹就在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首先,以色列举国上下有一种牢固的科技立国的信念,在此之上,政府和社会在科研和教育的投资及立法方面不懈努力,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靠智力和技能生存的需要。毫无疑问,这种环境不仅生产了高技术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犹太民族历来有重智力的传统,2000年来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不允许拥有土地,所以主要依靠脑力劳动谋生,特别是欧洲的犹太人,其谋生手段大都集中在商业、金融、手工业和娱乐行业。二次大战后,大批欧洲犹太移民涌入巴勒斯坦,自然资源的贫乏和残酷的敌对现实使得犹太民族再次选择了智力作为生存手段和武器。科技立国的意识在社会各方面都有明确的体现。以色列法律规定,所有7~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退役军人享受免费高等教育,教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6%左右,居世界前列。由于这些努力,以色列公民受教育率达95%以上,在全世界仅次于瑞典,每1000人中有2.5名自然科学研究者,居世界第一。以色列科研经费开支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高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1985年,以色列颁布了《工业研究与发展鼓励法》,旨在积极配合工业研究领域的各种需要。该法主要由负责以色列全国科研事务的工贸部科技局(OCS)实施,年预算1亿美元。法律规定,从事科研项目的公司可向科技局申请资金援助,通常由政府以投资拨款的形式负担科研项目的50%开支,公司以专利权税的形式逐步偿还。另外,政府还给予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公司和企业特殊的贷款和赠款,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分担投资风险。法律还规定,公司在科研投资上的利润可免税。由于有政府和社会的全力支持,以色列每年科研成果的40%以上都被企业直接采用,这种效率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以色列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发达,目前它已加入了连接世界各国2000多个资料库、能提供24小时昼夜服务的世界电脑图书馆网络,借助该系统可在10秒钟内掌握世界最新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动态并查询世界各大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一流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加上发达的社会信息系统为以色列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软件基础。

其次,以色列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这是推动其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的外部力量。1975年,以色列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1985年,以色列又同美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几乎所有以色列出口产品在欧美都享受免税待遇。已有150多家外国公司在以色列科研领域投资。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已同以色列签订了双边科技合作协定,这些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以色列的高科技发展。例如,1978年美以建立了双边工业研究与发展基金,资金总额1.1亿美元,双方各出50%,到1990年为止,这个基金会共支持了200个科研项目,其中的100个项目的产值达7亿美元。许多美国商人在以色列投资,部分原因是以色列在欧共体的优惠贸易地位,用以色列的技术在以色列生产,然后出口到欧洲。以色列成功地利用了自己在美、欧、以三角经济关系中的有利地位。大量的欧美资金被吸引到以色列,除政治、宗教和文化因素外,其本国雄厚的软件基础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缺乏各类高质量的人材,不具备发达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或没有完备的法制,就不可能吸引和消化大量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内因与外力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此得到了充分证明。

第三,变消极因素为动力,利用战争和移民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另一秘诀。以色列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在此之前以色列几乎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和科研体系,1967年技术产品出口仅0.1亿美元,当时由于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以色列在开战后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以色列决心发展独立的国防工业,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目前以色列军队的武器自给率达到了80%,每年还出口近10亿美元的军火。更重要的是,军工生产和研究起到了带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战地观测、通信、雷达及航空仪表等方面的研制为电子和光学工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战斗机和导弹的生产带动了航空航天工业,战地医疗救护经验促进了医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甚至旧武器和历史上的战场也被作为旅游资源用以赚取外汇。以色列工业的几大出口支柱如电子、光学、飞机制造、医疗设备等都是由国防需要的推动在最近20年里发展起来的。武器和工业产品的出口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领域的研究,不断问世的尖端产品使以色列保持了技术先进的优势。

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相继有100多万犹太人从100多个国家移入以色列,他们在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和消费需求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资源。移民浪潮推动经济走向高涨,再加上外资的投入和美国的援助,移民成了以色列经济增长的一个极有利的因素。从1989年开始的苏联犹太移民浪潮在短期内造成了一些诸如住房、就业方面的困难,但在长期内无疑将扩大和充实以色列经济的总体规模。

预计到1995年,以色列技术成品出口将达到50亿美元,如果中东在这段时期不发生大的阿以冲突,以色列将很有可能达到这一目标。

以色列科技立国的成就和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