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发布时间:2014-12-22 17:06:16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三、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四、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若议论不以新闻为由头,为依托,就无所谓新闻评论。而且,这个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这个新闻是有价值的,是事关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

2、论理的思想性

这里主要包含三层意思,指的是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不是科技论文,更不是学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者叫群众性、大众化。这是内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符合广大民众酌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最后,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有一义,即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观点

一、论点

1、论点的辨识

一是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论点

二是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论据

三是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分论点

四是既不被论证又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次要论点

2、论点的要求

科学性;有新意;鲜明;全面;深刻

二、论点的表现形式:判断

1、判断的思维特征

在新闻评论中,作者明确表达的论点是对新闻事实的一个判断。

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喜或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判断问题。

判断用在新闻评论中就是:事物(这里是新闻事件)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它怎么来的?受什么影响,与什么发生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还只是关于事实的判断。还有关于价值的判断:它具有什么意义?好还是坏,美还是丑?

2、辨识判断的标准与判断的分层

辨别判断的真正标准,是作者与他的读者之间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辨识评论中的判断,实际上就是辨识评论的价值之所在。 

在一篇评论中,判断是分层的。判断的分层,实际上是与文章的结构相关。这也是人们常说到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揭示不同层次的判断,有利于我们掌握新闻评论的内部结构关系。

三、论点的分类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就是对事实本身进行的判断;

价值判断就是对事实对于人的价值进行判断。

2、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具体判断:即所谓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具体的原因、性质、发展作出判断(如对典型人物的分析);

普遍性判断:即对一般情况进行判断,具有普通的形式和普通的适用性。

3、一种常用的具体判断——假言判断

“有条件的肯定或否定“,在逻辑学上就叫做假言判断。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事实

一、什么事事实

在现实世界中被判断为真的命题称之为事实,而事实则被认为是社会共享信息系统。

事实具有无争议性、稳定性、共信性的特点。

二、评论中新闻事实的不同作用

新闻评论中所涉及的事实有三种来源:新闻报道;虽然未见报道,但已为公众周知;评论者独自提供的事实。

一篇新闻评论中除了观点,就是事实,包括新闻事实,也可能包括历史。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有这样三种作用:

1、作为由头

2、作为判断的对象

3、作为论据

由头是放在新闻评论开头的部分,用于挑开话题引出议论的材料。由头与论据不同。由头是新闻评论的事实起点,它对应着的是“就事说理”的思考路径及相应的结构。作为论据的事实是在论证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的事实材料。

但实际上,在由头与论据之外,新闻评论中还有一种地位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等待分析与判断的新闻事实,它是新闻评论的对象。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有着由头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的作用只是为了挑开话题,并不一定要对由头本身进行深入判断。而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却要求作者必须进行判断。

“由头”带出的新闻评论,是为了说一个“对象”带出的新闻评论,就是为了判断新闻本身。前一种新闻评论在过去很多年里是主流,后一种新闻评论,则在当代迎和了读者更迫切的需求。

至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之所以不同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个有待于认识的事实本身,不可以作为自己的论据。

三、论据的要求

1、论据的种类

1)可以直接观察、感觉的客观事实(事实性论据):包括新闻事件、历史事实、规范事实(如法律条文)基本论据

个人的评论作品,应主要以已经得到广泛传播的、比较可靠的“公共事实”作为论据为宜。

2)总体上被受众接受为真的信念或前提(理论性论据):理论性论据依其社会接受和解释客观事物的普遍性、普适性程度,往往也有很强的论证效力。

2、论据的使用要求是:

相关、可靠、接近(不要采用转了很多手的论据)、新鲜、一致、具体

四、新闻评论中知识的运用

1、常识性知识。以常识作为论据,论证效果往往特别好,因为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一点就透。

2、专业性知识。新闻评论不是学术论文,即使运用专业知识,也都是针对公共事件,在基本的、大的是非层面进行判断。只不过因为有专业知识的背景,所以作这样的判断会更有信心,也更能令人信服罢了。

五、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

对新闻事实的处理与表达观点一样,要符合效率原则。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观点,新闻评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了解事实。

1、文头叙事。新闻评论在开头部分叙事。

2、文中叙事。叙事不在文头,而在文中。

3、文头、文中分散叙事。

4、文尾叙事。这一般仅用于篇幅非常短小的评论。先阐明自己的一般观点,然后把新闻事实叙出。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论证

一、论证的定义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的认识,而论证起两个作用:一是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认认识的结果(论点);二是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只有经过论证了的认识结果,我们自己才能相信,也才能使别人接受。

二、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1、演绎逻辑的运用

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个“一般原理”,在论说实践中常常为“公理”或一个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知识与科学知识。

1)归谬法

演绎推理有一种实用的反驳形式就是归谬法:把对方的观点暂时接受为前提,并以此推演下去,直到推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

例:“一位城市代表反对法案的标题,因为这个标题把普通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归入‘盗窃’这一范畴。一位骑士等级的代表回答说,正因为偷拿林木不算盗窃,所以这种行为才经常发生。 (马克思对此评论道)照这样推论下去,同一个立法者还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为打耳光不算杀人,所以打耳光才成为如此常见的现象。因此应当决定:打耳光就是杀人。”

2)引证法

一些新闻评论学教程往往要讲到“引证法”,意思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证明。其实,引用个别的观点,是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一般他人的观点,也不能随便当作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能够作为大前提的,应该是那些在社会上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可以作为“公理“的认识。

演绎论证需要注意的问题

避免前提错误;

避免前提与结论使用的概念不能保持一致。

2归纳逻辑的运用

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例证法应慎用

顺带要说明一下:一些新闻评论学教程往往要讲到“例证法”,意思是直接引用事例来论证的方法。这个说法虽然比较浅显,但容易造成对论证的误解,以为只要有个例子,就足以论证。其实,个别的、偶然的事例,既不足以论证“一般”的道理,也不足以论证对新闻事件的判断。足够多的事例,具有相同的属性,在没有观察到相反事例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出一个或然性的结论。

3类比逻辑的运用

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类比论证需要注意的问题

避免类比不当;

避免以比喻代替论证;

比喻与类比论证是有区别的

从逻辑的观点看,比喻并不具有可验证的价值。但是可以用来形象地阐明观点,或者今接受者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比喻是在两个不同类的东西之间进行比较,其中一个东西被说成是相似于另一个东西。

三、新闻评论中的反驳

在普通逻辑中,反驳被看做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

新闻评论是意见传播。而不同观点——“反驳”是意见的常态。所以新闻评论中往往充满了反驳,有的则整篇作品就是一篇驳论。无论怎样,反驳是普遍存在的。

反驳性评论的对象,肯定具有意见性信息:一篇评论、一种说法,甚至新闻报道中记者的一种倾向、一个结论。

1、反驳论题

2、反驳论据

3、反驳论证方法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的性质

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对于那些以新闻事件作为评论对象的文章来说,选题就是“选事”。 而对于那些并非针对事件性新闻来发表议论的文章来说,选题就是“选问题”。

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就是对不同新闻的价值进行判断,往往就决定着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

注意避免新闻评论产生的“庸俗模式”

二、选题的情境与类型

1、事件性选题

事件性选题的新闻评论,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

2、非事件性选题

非事件性选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3、周期性选题

在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之外,有一些特殊的选题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出现的,比如纪念日或其他周期性活动为题的评论。

三、选题的标准

1、普遍——即论题涉及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2、“近”——在时间上要接近眼下。

3、“新”——缩短与新闻本身的时间距离。

4、“确”——选题涉及的事实的真实性问题。

5、导向正确——好的新闻评论,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发挥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评论标题与传播效率

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要符合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原则

新闻评论标题的信息取舍

1)全要素标题(2)单要素标题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信息评价

1、直接表达论点的

“怎么叫做好?就是要把评论中最重要之点完全揭出,放在题目以内,使看报的人,一看题目就被它吸引住了,非把这篇评论看完不可”。

2、间接表达论点的

1)判断的主语缺省:主词其实在文章内容之中,加上主词,就是一个完整的判断。

《中国青年报》200947日:自律公约还是霸王条款

2)表达事物关系的“并列题”

中青在线2009423日:从郑和下西洋600年到人民海军60

3、不表达论点的

1)标出要评论的新闻事件

中国青年报2009423日:我们当丑恶痛批,他们当经验交流

2)标出问题

中国青年报2009325日:为什么疫情常和瞒报在一起

3)标出议论的范围

1996130(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论潇洒》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

一、文风和语言的体制性问题:官话与民话

中国当代新闻评论的文风与语言,正在由“官话”转向“民话”,其原因是:

其一,政治民主在新闻媒体上体现为言论写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其二,媒体格局单一化的结构,也有所松动。

其三,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特别强的评论形式,给评论语言带来了新的冲击。

二、评论语言的文体界线问题:直笔与曲笔

宋代严羽对“直笔”的风范有这样一段说法:“仆意谓: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着痛快,深切著明,显然易见;所谓不直则道不见,虽然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三、文风与语言的演变轨迹:情感与理智

1、追求情理兼备

2、避免情胜于理

如:《南京!南京!》不是对日本平民的声讨

 

第九章 新闻评论的伦理

一、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伦理问题无关法律关乎道德:“伦理学就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或者说正当性的反省。”伦理问题就是关于人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

1、新闻评论论者的伦理责任:作为言论的生产者,论者对他们的作品的质量、道德性负责。

1)论者要提供有意义的选择

2)论者应该致力于与受众建立积极的关系

2、新闻评论受众的伦理责任:受众应该意识到想要影响他们的那些企图。

1)接受者应该被提供信息

2)受众应该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偏见

3)接受者应该明白谬误是怎样起到劝服作用的

二、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1、评论作者身份的多元化,使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得以凸现。

在写作中,评论可能产生两类伦理问题:

其一是在论证的逻辑方面;

其二是在事实的引述方面。

2、新闻评论伦理规范的内容:

1)内容:在民主、法治和社会基本价值观(在我国就包括“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之上,表达积极、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团结的各种观点。

2)形式:在论证中不得使用不利于读者把握、理解事实,独立、清醒地进行判断的论证方法或修辞手段。

3)评论者的行为规范:不论评论者持有什么样的观点、立场,或者有着什么样的利益背景,都应该公开坦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得通过隐瞒等手段影响受众的理解,以致误导舆论。

 

第十章 社论制度及其文体

一、社论的定义和性质

1、社论的定义:

社论是指导性的论文,是代表编辑部(党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发表的权威性的评论。

2、社论的性质:

社论通常代表报社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发表严肃评论。社论通常在思想、政策和理论的高度上选题立论。

二、社论的制度性

从本质上说,社论不是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一种写作制度:

代表媒体是社论写作的制度性要求。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三、社论的类型

依表现形式划分

1、阐释型

阐释型社论是指以阐释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为主的社论。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有关方针、政策、决定的精神实质、形成依据、重大意义等方面问题,从而提高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启迪型

启迪型社论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且带有普遍性的思想、作风等方面问题,或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发言,以帮助受众提高认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为目的的社论。此类社论也占有较多数量,包括侧重于务虚和侧重于务实的两种具体形式。

3、评介型

评介型社论是指针对具有重要或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评价,以深刻揭示其本质,并态度鲜明地给予肯定、提倡或否定、批评的社论类型。此种类型一般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重要事件发表看法,从而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4、纪念、礼仪型

纪念、礼仪型社论是指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国耻日以及国际交往方面的建交、签约、国外领导人的来访和我国领导人的出访之际所发表的社论。

5、论辩型

论辩型社论是指以揭露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错误思想、腐朽思想为主要目的的社论。

依作者身份划分

1、 专论:由新闻媒介邀请对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的名家所撰写的重要评论,一般由撰稿人署名,它具有社论同样的权威性。由于是社外名家所撰写,有是甚至还具有比一般社论更高的权威。

2、代论:是一种新闻媒介用权威人物撰写的文章来代替社论的评论形式。

3、来论:一般是读者写来的重要评论,编辑部把它放在社论的位置发表、以示重视。

4、编辑部文章:是一种比社论更重要、更具权威性的评论文章,理论色彩浓厚,所阐述的问题更为重大。

四、社论写作的总体要求

1、要集思广益,集体研究。

2、其次,要明确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快、稳、深、重。

——是新闻性、针对性的体现;

——指的是立论和结论都要正确、公允、冷静客观,不要草率,也不要冲动、感情用事;

——要求社论在评人论事时,尽量要说得有深度,并非泛泛空论,人云亦云,要有创见;

——指社论要内容充实,意义丰富,分量重,掷地有声入木三分,引起读者听众注意。

3、语言要准确、通俗、生动。

4、要体现本报特点。不要离开本报的办报方针。

六、各类社论的写作要求

1、解释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善于交代背景;解除读者的疑虑;分清是非,阐明道理;以典型事实为论据进行论证

2、评介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评介事件、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点明事件或任务的典型意义和深远影响,通过对事件或人物的深刻剖析,拓宽人们的视野,使读者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事件或人物。

3、论辩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靠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第二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以感情代替说理,不要使用偏激性的词语;

第三是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在批驳的同时指明正确的观点;

第四是立论尖锐,笔锋犀利,态度鲜明,批驳有力。

4、礼仪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首先要善于交代背景,以背景来衬托事件的特殊意义;

其次,要结合当前的形势特点,力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具有新意的见解;

第三,具有一定的鼓动性,振奋人们的精神,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奋斗。

第十二章 编者按

编者按语是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一种编者短论。它是新闻媒介的编者对重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说明性的文字。

一、为什么要配编者按

首先,编者按语是新闻媒介的编者同读者直接对话的“窗口”。

第二,新闻报道一般是报道事实,编者按有利于开理论性思想分析。

第三,适当配置按语,有利于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开阔思路。

第四,调剂报纸版面。

二、编者按语的功能

1、评点强调:编者通过按语可以交代、评点和强调新闻或文稿的有关背景相内容,说明来龙去脉,为读者理解新闻事实提供帮助。

2、褒贬批注:通过批注方式对新闻事实表态,目的在于明辨是非。

3、说明传递:传递某种政策,回答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4、提醒建议:编者通过依托稿件配置按语,对社会不良风气、潜在的问题,或人们尚未察觉或视而不见的矛盾及时给予提醒劝导,提出批评建议,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矛盾化解。

新闻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