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6-03-16 22:20:56

探析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要:王阳明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本文首先论述了致良知的教育原则思想,其次重点论述了致良知的教育原则及其对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致良知;教育思想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正德、嘉庆年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在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方面多有建树和创新。其中他的致良知教育哲学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正如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曾在《王阳明礼赞》中说: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

一、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王阳明晚年曾说:吾生平讲学, 只是致良知三字”, 又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 真圣门正法眼藏故良知之外, 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门教人第一义。他首先认为人之良知是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即所谓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其次,它认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再次,它不会泯灭,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也不会消失,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阳明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他说得很明确,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为了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阳明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他指出: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无论是学以去其昏蔽,还是明其心,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在王阳明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既然良知人人都有,那么,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为了达到去恶为善,明其良知,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王阳明提出了许多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原则,尤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探析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