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作业

发布时间:2020-07-08 00:59:32

 完成原创作品,并按时提交。您可以选择以下二种形式的任意一种方式,作为本门研修课程的作业。   

1)撰写研修心得:写一篇心得总结您参加研修的收获。如您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何新的体会或下一步的行动设想,或您切身感受到的其它方面收获和意见。   

2)提交教学设计:针对你收获最大的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写一份教案(word文档)。说明你经过本次培训之后你有什么新的处理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听了张传燧教授的《中国教育史》,让我受益良多,非常全面和立体的了解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兴衰。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新入职教师,肩上担负着复兴中国地质学事业的重任!作为一名从地质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从中科院地质所获得硕博学位的我来说,对于中国地质学教育的现状,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地质教育界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程实习和野外实习两方面来实施。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课程实习主要通过学生围绕课程讲授进入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亲自动手,直接观察,借助有关图件、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测试、模拟等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地学实践能力。一般在课程后期安排一次综合实习或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在课间,若干课程还安排学校就近典型地质现象的参观考察,认知地质现象的野外特征,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察、描述方法,并作初步分析。野外实习在本科四年培养中进行四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依次是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专业技能实习,三年级科研生产实习,四年级毕业实习。地质认识性实习在河北省北戴河地区及其周边专业技能主要围绕地质路线踏勘、地层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等专业技能培养展开,实习地点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科研生产实习结合学院教师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通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及相关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收集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地点随教师科研生产任务而定。

实践证明这种重视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安排是合理的、成功的。很多地质院校加大力度改善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的观测条件,并且逐步把数字化信息化地质工具、仪器和设备投入野外实习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的作法虽然在提高地学教学质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明显体会到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实习相对简单,探索性不够。表现在课程实习的内容、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每次实习一个内容,教师先讲解实习内容和方法,提出要求,再加上实习材料(图件/片、标本、薄片、光片等)上的标签和说明,使学生感到实习简单易作。而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深入细致观察分析实习对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地质未知精神而设计的课程实习显得不足。

2.野外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难保证。很多地质院校师生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导致实习时间相对计划学时缩短。高年级实习还可依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费补充实习经费的不足,保证实习教学质量,而一、二年级的两次实习和科研项目少或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指导的高年级实习就受到经费的明显制约。这些均影响到实习教学的效果。

在当前地质教育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形势下,针对目前地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地学实践教学工作,应在认识上、物质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在地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的认识,充分考虑地学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完善地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装备供应(3大件”、野外记录本、测绳、卷尺、地质包、蚊帐、登山鞋、工作服等),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实践教学设备(手持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及野外工作软件)的装备,以适应现代地学和地质教育的要求;加大投入,保证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时间和质量,进一步落实本科培养计划。围绕课程实习,本着保证基础,尊重个性,以人为本,鼓励质疑,提倡探索的原则,在现有课程实习基础上,优化实习体系,丰富实习内容,灵活实习方式。保证认知性内容,增加发挥学生个性的探索性内容、学科发展的前缘性内容、选择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和可视化演示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中国教育史-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