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米开朗基罗

发布时间:2019-07-26 22:56:23

走近米开朗基罗

作者:马风

来源:《北方文学·上旬》2015年第06

        201311月下半月,由女儿女婿陪伴,在欧洲走马观花游历了十五天。

        其中某日,乘坐的皇冠号游轮,一靠近罗马港码头,我们急匆匆下了船,跟随一个旅游团,赶往罗马城中的梵蒂冈。目标是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大教堂。这两个大教堂的一座雕像,一个穹顶,一片天顶壁画和一幅油画,都堪称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它们的创造者,就是意大利人米开朗基罗。

        到了梵蒂冈,在这个全球面积最小的国土上,已经如同往日一样,拥挤着来自五湖四海,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掺和在一起的众多游客。我们按照事先合计好的方案,决定把仅有的那么三四个小时,集中使用在米开朗基罗身上。于是,赶紧从旅游团的队伍中逃离,变成自由行。挤进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加快步伐,超越一拨拨人群,往前赶。在眼花缭乱中,搜寻到了第一个要锁定的目标。

        这是一间小礼拜堂。一座名为《哀悼基督》的大理石雕像,在这里焕发着超越时空的艺术光芒。我终于走近了米开朗基罗。这位出生于1475年的天才,他乳母的丈夫,是个石匠。他就是在叮叮咚咚的凿石头的声音中,吸吮着乳汁长大的。乳汁进入了他的肉体,石头进入了他的灵魂。眼前这座近两米高的作品,就是他23岁时完成的。真是石破天惊。一个还生着满脸青春痘的小米,刚刚迈上人生之路,三步两步就闯进了一流艺术家的圈子,成了米大师。

        母与子是艺术作品一个永远的主题,数量多得没办法计算,也有不少优异之作。挺立在我眼前的这座雕像,无疑是优中之优了。面对这件绝世佳作,米开朗基罗告诉我,石头不只是坚硬的,冰冷的,它也细腻,柔软,轻灵,温暖。有血有肉,有精神,有灵魂。

        进入我视线的是——圣母伸开一只手臂,把殉难的儿子揽在怀中,姿态亲切轻柔。如同儿子完成了重大使命,正酣然入睡,担心把他惊醒。耶稣几乎裸露的胴体,没有因为失去生命之光,变得黯淡干枯,反倒特别地丰满润泽明亮。而圣母头戴一顶风帽,仓促中信手披上的衣衫,有点凌乱,形成许多皱褶。对比鲜明的艺术处理,会让人领悟到上帝之子的神圣和永恒。突然传来的噩耗,带给母亲的是惊愕慌乱和丧子之痛在心间烙刻上的道道伤痕。那两束俯视着儿子的眼神,温柔平静,传送出对儿子命运的深切理解和慈祥的安抚,还有作为母亲的自豪。端庄的面容,不见一丝泪痕。可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我耳畔轰响起撼天动地的悲号。

走近米开朗基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