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0:32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2)边塞风光,独特壮观。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风光。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通过对鸟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

(4)孟子认为即使大富大贵也不能让自己迷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诗句均出自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

【解答】答案:
(1)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凝)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
(4)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重点字:淫)

【点评】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2、201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对毛泽东主席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选项是( )(3分)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

C.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分析】本题考查书法作品赏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方正端庄”是楷书的特点,本书法作品是草书。
故选: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揣摩字体特点,选出不合适的选项。

3、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3分)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的顽症,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D.丁俊晖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镇定自若,最终赢得了比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衷:内心。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这里是色彩不当。
故选:D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4、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山是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B.“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微笑着”是定语。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句子成分、修辞、文学常识。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一辨别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微笑着”是状语;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语言运用(5分)

(1)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2分)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2)阅读下面一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50字左右。

(3分)

“哇!又超了一辆豪车!真带劲!”

“爸!这里限速50!”

“有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此题按照“若要有……,请多……”的格式,表现出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学习别人,帮助别人的一面即可。如: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忧点。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以“孩子的口吻”劝说父亲;其次针对情况:父亲认为没有警察可以超速;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解答】答案:
(1)示例一: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示例二: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
示例三: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2)爸,这是马路,不是赛道,我们没有必要争分夺秒,还是安全第一,开慢点吧。这里没有警察,没有测速的,不等于没有规矩。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爸,你说呢?

【点评】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 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7、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饮酒(其五)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的情感。

【解答】6)本题考查诗歌理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表达诗人心境高远,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7)本题考查炼字赏析。从炼字角度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形象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答案:
6)心远;悠然
7)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②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学,家。②囊:以往、过去。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之力 顺为正者 B.操蛇神闻之 河阳

C.告之 征于色,发 D.面山 山不加增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杂然相 _____________ (2)始一焉_____________

(3)山余亦未登_____________ (4)吾远游冀、雍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这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来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解答】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凭你的力气;以:凭。后句句意:把顺从作为原则的;以:把。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之:的。后句句意:黄河北岸的北边;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前句句意:向天帝报告了;于:向。后句句意: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在山的正对面居住;而:表示修饰。后句句意: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
②句意为:才能往返一次。反:通假字,同“返”,往返。
③句意为:这山我也没有登过。是:这。
④句意为: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向:先前,原来。
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毕力,尽力;险,险峻的大山;汉阴,汉水南岸。句意为: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与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②句中重点词:越,越过;绝,横渡;至,到;泰阴,泰山的北面。句意为: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来到了泰山的北面。
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甲文主要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乙文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由此可见,两篇文章在主旨上有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恒心与毅力的重要性,以此为中心整理出答案即可。
答案:
8)B
9)①赞同;②反,同“返”,往返;③这;④先前,原来。
10)①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与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②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来到了泰山的北面。
11)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三、名著阅读(2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昆虫。(2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中,___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2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昆虫记》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鲁迅将法布尔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的原因是《昆虫记》讲述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让人们了解了昆虫;《昆虫记》不仅是科普著作,也是文学典范。
答案:
蝉  螳螂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7分)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挠,夜听玉人箫。”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二香山,山色杆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项,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珠美。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已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秒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13、第①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第一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二段介绍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的原因。第三段介绍亭的妙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第一段举了五亭桥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具体有力的说明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性与可读性。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二段中引用明代袁中郎的话,这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又把园林和亭比作是文章和句读,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前者增强了说服力,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后者形象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15)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通读全文可知,这篇文本中既有对偶句,也就是骈句,又有散句,既有文言文,又有白话文。语意流畅,语言典雅。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3)答案示例: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共2分
14)答案示例: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共2分
15)答案示例: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共2分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3分)

燃烧的木棉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wēi( )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 )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毎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依wēi( ) ( )大

17、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篇文章先写了木棉花的生长环境,然后写了木棉花的鲜红艳丽、挺拔不凡、花的用途、木棉花的品质,表达了对木棉花和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解答】(16)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体会词义完成作答。注意“依偎”的“偎”偏旁为单人旁,“硕大”的“硕”声母是“sh”。
1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句子描写金沙江的景象是描写了木棉花的生长环境,能侧面表现木棉花的特点。要围绕对表现木棉花的特点来回答。
1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要从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适当加工后概括回答。第1段“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表现了花树俊逸挺拔的特点。第3段“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表现了木棉花鲜红艳丽的特点。第4段“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表现了花朵的硕大而肥厚。第5段“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表现了木棉花的一些用途。第6段“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表现了木棉花的品质。
1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这句话将木棉花和金沙江人格化了,是拟人的手法,拟人通常具有使语言生动形象、使事物亲近活泼的效果,这里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金沙江沿线木棉花树与江水相映成趣的景观。
20)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第8段内容上写的是“我”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木棉花与“我”童年生活的陪伴。在结构上总结上文对木棉花的描述,引出下文的结尾。
答案:
(16)偎 shuò
17)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18)①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②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③瞬间绽放,勇敢热烈。④晒干后可当做枕芯,或是用来做菜。⑤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
19)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已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20)①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②內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点评】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21、(40分)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600字左右;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分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提示性语句,都是关于幸福的,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审题立意】以“捕捉幸福”为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个题目里含有两个关键词语“幸福”、“捕捉”,“幸福”得通过描写一件有关幸福的事情来体现,“捕捉”重在发现和体会,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写一件关于幸福的小事,里面却有幸福的感觉,而且要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受。
【思路点拨】本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如觉得写一件事,文字字数很难达到要求时,可以写几件事。
【形式创新】如果写几件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体选择】写此作文题目,建议写记叙文,不提倡写议论文。
【细节描写】因为题目是“捕捉幸福”,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要写到心理体会,所以心理描写是不能少的,而且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段落来写心理描写。
【失误指南】在文章的开头,最好要写到“幸福”二字,在文章的结尾,最好有“捕捉幸福”这句话,来再次点题,避免跑题的嫌疑。

【解答】【例文】
捕捉幸福   捕捉起身边的幸福,品尝一种甜蜜的味道,感受一种温暖的爱意。让幸福一直萦绕在心头,飘荡在我们身边。--题记
  记得童年时,妈妈先往澡盆里“哗啦啦”地倒进半盆温热的清水,然后把光溜溜的我往里面一搁,往我身上撩水。浸泡一会儿之后,妈妈开始给我搓背。我每次都咧 着小嘴,欲哭不能,想把肉嘟嘟的小手从妈妈那里挣脱出来,可全是徒劳。后来,妈妈一边把搓下来的白腻腻的“小泥条”放在掌心让我看,一边用手指刮着我的小 鼻子,笑着说:“真脏!”这时,我就会安静下来,也用小手在自己鼓起的腮上点几下,奶声奶气地说上一声“真脏”!然后老老实实地让妈妈搓洗。“疼吗?”妈 妈问。我摇摇头,然后拍着水,嘻嘻地笑着。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以跟妈妈一块去澡堂里洗澡了。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搓背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每次帮妈妈搓完,我都会全身出汗。不过,我从不感到疲乏。每当看见澡巾所到之处搓出来的“小泥条”时,我就 一半玩笑一半认真地说:“老妈,你瞧瞧,真脏!”妈妈扭头看一眼,然后笑着点点头,有些难为情:“哦,是挺脏的。”接下来,妈妈会给我搓背,只是“小泥 条”似乎少了许多。或许是我长大了也变得爱干净了吧,也许是妈妈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吧。我问:“疼吗?”妈妈摇摇头。不知怎么的,我感到鼻子里酸酸的。
转眼间,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经常陪妈妈去洗澡。每次走进澡堂,我都扶着妈妈坐稳后,帮她洗头,打肥皂,搓背。妈妈的皮肤只是无力地皱着,似乎已经没有了 往日的弹性。我小心翼翼地在妈妈背上搓着……每次,我都会附在妈妈耳旁,轻轻地问上一句:“疼吗?”妈妈摇摇头,我便安心地继续搓。
  于是,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对母女拎着布包去澡堂。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母女俩都尝到了捕捉幸福的味道。

【点评】这篇作文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是作者叙事平易朴实,说真话,抒真情,叙写人物的切身体验,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二是选用恰当的词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幸福感受,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第三是以叙为主,叙中有议,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幸福与快乐。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