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9-12-16 13:35:24

江苏省普通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一七年二月



十三五期(2016—2020年),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全省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普通公路(主要包括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江苏省普通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是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江苏普通公路发展阶段特征,把握未来发展需求和改革方向,明确了十三五期江苏普通公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职责和相关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江苏普通公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江苏公路在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方针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全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基本完成十二五确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发展成效

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完善公路网络

一是积极策应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省际通道建设,新增加20条普通国省道。作为服务江苏沿海开发的先导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项目全长530公里,是江苏公路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工程。积极探索推进服务于城际快速交通和兼顾城市功能的普通国省道公路快速化改造,全省规划1300公里,已建成的500公里,基本消灭平面交叉,实现了快慢分离、各行其道、高效转换,为破解高强度混合交通难题积累了经验。二是支撑和引导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实施普通国省道差别化指导政策,突出路网发展薄弱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苏南、苏中、苏北普通国省道公路建成通车里程比例为16:28:56。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有力支撑了畅游江苏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有力地支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改建集疏运功能普通国省道公路1346公里,城区范围以外的高速公路互通、机场、重要火车站、沿海沿江重要港区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其中省级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风景区一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分别达到98.5%92.1%

2.养护现代化取得新进展,路况水平稳中有升

一是全面养护落到实处。坚持养护优先,不断拓展公路养护内涵和外延,在改善路面技术状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公路安全防护、服务、监测等设施以及路域环境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普通公路、桥梁总体维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普通国省道MQI达到93.96,优良路率99.13%,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7.5%。县道MQI达到87.3,优良路率84.5%,乡村道好路率78.9%,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高4.3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二是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利用7CICS快速检测车检测基础数据,自主开发了养护数据分析评价与决策模型和省级养护投资效益模型,建成公路养护管理和决策平台,出台《江苏省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手册》,初步建立了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在省级路网检测评定基础上,在南通、无锡、苏州试点开展区域路网养护对策研究。三是推进养护工区标准化和机械化建设十二五期新改建标准化工区78个,全面建成两级工区体系。完成53个一类工区和9个二类工区标准化、成套化机械配备,全省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达到50台(套)/百公里。公路小修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一、二级公路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100%50%

3.夯实公路安全保障基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夯实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普通国省道公路桥梁监测管理,危桥当年处置率100%。完成了近9000公里普通国省道和超过1万公里县道安全技术状况评估,实施普通国省道安保工程8900公里、县道安保工程6686公里。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开展集镇路段环境整治、平面交叉渠化、镇区路段机非隔离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投入力度,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重由十一五74%提升至83%创建省级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77个,实施乡村道安保工程33040公里。二是超限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省政府批复的79个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实现了部、省、站三级联网。统筹整合行业资源,设置超限运输治理处理点(卸驳载点),作为固定超限检测站的有效补充。大力推进42个普通公路政府还贷收费站开展联合治超。强化科技治超,开发省治超信息平台,推广建成61套快速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推动全省全面实施非现场处罚工作。普通国省道平均超限率由十一五5%下降至2%以内。三是强化公路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编制公路系统安全标准化和安全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实施公路施工、超限运输治理等专项安全整治,扎实推动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标准化,突出抓好建设单位管理和参建单位信誉考核,强化建设程序管理,严把交竣工验收关。全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累计实施路政巡查超过3000万公里,查处各类案件27万起,实施行政许可近7000起。加强路域环境日常监督检查,完成96个乡镇普通国省道公路集镇路段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四是优化完善公路应急处置体系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体系,覆盖全省公路系统所有管养节点,建成运营71个应急处置基地,配备专兼职人员共4000余人,全天候24小时值班备勤。建立和完善跨省、跨市、跨行业的联动机制,各地探索统筹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并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演练工作。

4.注重科技资源融合应用,构筑智慧绿色公路

一是建成覆盖全行业的一网、一图、一平台一网有线结合无线、覆盖全省路网、感知公路交通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了全省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超限检测站、应急处置基地等全部近300个管养节点的互联互通。一图汇集基础数据、融合业务信息、展现路网状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业务信息、监测信息通过不同图层实时展现。一平台应用深度集成、信息高度共享、使用交互便捷的公路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全行业9959个用户的统一授权、单点登陆、信息共享、协同办公。二是大力推进公路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针对工程质量管理、沥青路面养护、软基处理、盐渍土、桥梁耐久性等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形成技术指南或手册,研究成果总体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开展公路绿色路面养护技术节能减排综合效益研究,为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效果评价提供支持。推广厂拌热再生等节能减排技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各类再生技术在养护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率达到35%以上。

5.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提升公路形象

一是普通收费公路让于民。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依法推进普通公路收费站布局优化调整,适应城市发展撤销5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面落实国家对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撤移12个间距不足50公里的普通公路收费站,取消十五里墩以及潘家花园收费站代收5元通行费。建成普通收费公路ETC中心并与高速公路联网中心联网,普通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50%以上,普通公路收费站MTC全覆盖,真正实现一张苏通卡、畅行江苏路二是提升公众公路出行信息服务。2015年省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群发路网信息1436次计863855条,处理各类路网事件24475条,回复社会公众查询信息309条次。苏州、镇江等市开通了以出行服务为主的官方微博,苏州公路微博粉丝已突破42万人。三是加大行业文化建设与宣传。面向全系统举办苏路学堂”16期,扎实开展学树创活动,并涌现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地积极开展具有地区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公路文化建设项目,改善基层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条件。发动全社会开展连心路,文明路——江苏农村公路巡礼专题宣传,走在乡间的大路上农路微博大赛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利用媒体开展一线人物风采展示、五项执法行动、G205示范路创建、临海高等级公路风采、第四届服务品牌评选等系列专题宣传,提升公路行业形象。

(二)发展经验

1.践行先进理念,引领科学发展

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江苏公路发展实际需求和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公路发展之路。引入并应用发达国家成熟的先进发展理念,包括现代化发展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临海高等级公路在建设时坚持生态优先,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线节约了土方近1800万方、节省土地资源约3000亩;部分路段采用橡胶沥青路面材料,提高了路面使用性能和寿命,是全省公路建设史上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同时,确立了特点鲜明、内涵丰富、体系周密的公路文化品牌定位,提炼出新时期江苏公路精神,基本实现了公路文化品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魂,推动了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2.注重超前谋划,破解行业难题

加强发展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战略步骤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把规划蓝图变成发展现实,在系统研究和率先探索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江苏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行动纲要》,在全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以区域综合性整体示范、线路示范和主题示范多层次多维度推进现代化建设,引领和探索江苏公路发展。健全完善公路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编制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等级结构规划、普通国省道穿越城市结点规划、普通国省道公路线位规划等一批具有创新性的规划,保障规划落地实施。此外,努力破解公路发展资金难题。通过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债务重组银团贷款协议,保障了资金链安全。提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解决普通公路发展问题。

3.加强合作创新,建设法治公路

强化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江苏公路的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法规体系,提请修订和出台了《江苏省公路条例》等,制定了《适用〈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进行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权力事项清单,调整完善市、县公路行政权力库,并加大简政放权与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与持证上岗制度。充分利用公路机构各部门之间专业优势,探索联合巡查、联合审查、联合验收等工作机制,显著提升公路管理效能。优化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治超工作机制,建立货物装载重点源头企业运政派驻,不断提升科技治超、源头监管水平。推进路政养护联合巡查、协同办公,提请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4.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转型升级

江苏公路行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率先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信息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立足于服务业务管理、服务社会公众、服务领导决策,着眼于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谋划和推进信息化发展,全面助力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深化系统应用、推动业务协同、提升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江苏普通公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与全两聚一高以及公路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公路交通供给和服务能力与民众出行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一是路网布局和结构有待完善。全省普通国省道规划线路约3000公里不达标道路,尤其是影响路网整体功能发挥的省际、市际断头路仍然存在,综合客货运枢纽的衔接和覆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不足和大量四、五类桥梁仍是制约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瓶颈。二是普通公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城市连绵带区域部分普通国省道通行效率不高矛盾凸显,平交道口及安保设施的不规范设置现象依然存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还未充分体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指路信息一体化尚未形成,难以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三是普通公路养护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养护工程市场培育仍然不足。由于缺少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支撑,养护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面临诸多瓶颈。现有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难以将公路全寿命周期理念真正落地。四是公路行业深层次问题有待破解。现有公路管理体制弊端逐步显现,普通公路事权与支出责任履行还不适应。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由地方主导的普通国省道建管模式也逐渐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江苏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五是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普通公路建设负债压力持续增加,尤其是地方政府公路建设融资平台负债比例偏高,后期融资渠道受限。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外部约束也不断凸显,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的科学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公路行业基层管理机构人员与装备配置标准和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是江苏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世情、国情和省情的大背景,深刻认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正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公路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经济强要求普通公路切实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以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开发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并深入实施,将加速江苏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十三五期,江苏经济结构调整将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江苏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公路基础设施供给、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努力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工业重型化的趋势在一个阶段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要求普通公路做好与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将深度调整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大量涌现,促进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对普通公路服务水平和要求逐步提高。此外,全省经济发展呈现的阶梯性和不平衡态势,要求普通公路适应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公路交通需求,提高发展的针对性和协调性。

(二)百姓富要求普通公路积极拓展公共服务内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运输需求在持续增加的同时,更加多元化。普通公路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基础设施,需要拓展公共服务内涵,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好地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度假和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持续增加,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5%,要求构建安全、舒适、便捷、人性化的公路交通出行环境。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城镇化率将由2015年的66.5%提升到2020年的70%左右,都市圈内的城际交流、商务出行、通勤交通等会更为频繁,出行的频率、出行的距离和时间都将大大突破现有水平,必须完善设施供给,提升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环境美要求普通公路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江苏普通公路将进入资源要素紧约束期。国家明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江苏省也明确了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27%,这对资源的集约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现状情况来看,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小,未来国家对江苏土地供应指标正实现常态化减量策略,交通建设用地形势严峻,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普通公路建设面临的土地约束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也更为强烈。因此,十三五期,全省公路建设必须直面资源环境的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四)社会文明程度高要求普通公路切实提升软实力

十三五期,江苏对社会文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把建设文化强省摆上突出位置,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迫切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省公路行业必须切实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公路建设事业和公路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公路管理工作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进一步加强全省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提升公路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公路交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公路行业治理创新,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和养护市场信用体系,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环境。持续深入推进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公路发展成果。

(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普通公路抓紧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国家各项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其中财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对公路行业发展影响重大,对普通公路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都提出新的要求。外部改革为全省公路解决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建立适应新阶段公路行业发展需求的新体制和机制带来机遇。同时,建立具有全省公路特点的新体制、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江苏普通公路的发展需将挑战转换为改革红利。江苏普通公路要按照国家财税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明确公路管理事权归属,重点是国省道的管理事权,加强对普通公路的财政保障能力,从而建立各级责任清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重新调整和定位公路管理机构,推进政企、政事、事企分开,改革行政审批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助力公路行业扩大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着力补齐短板,重点做好制度供给的加减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要求普通公路找准自身功能定位

江苏初步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交通网络。十三五期,江苏综合交通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规模将逐步稳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和占比将趋于合理。客运方面,铁路和高速公路分担了中长途出行,特别是高铁和城铁,将对公路客运产生巨大的影响;货运方面,随着骨架铁路网和干线航道网的发展,中长途大宗物资运输将主要由铁路、水路承担。因此,普通公路作为综合运输网路的基础网络,主要承担中短途的快速便捷运输服务,以及长途客货运输的重要补充,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形成一主一备,强化衔接和集疏运服务功能,服务于城市群内部、城乡间的快速出行。农村公路进一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互联网+交通将带来颠覆性变革,要求普通公路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公路服务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的服务。全面认识、超前预判、主动适应公路需求的新变化,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管理创新,为新业态发展留有空间,不断释放市场潜力,培育智慧运输服务新增长点。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按照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普通公路基本实现现代化,牢固树立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着力构筑畅安舒美公路网络体系、着力构建科学高效公路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便捷共享的公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普通公路供给的质量和服务品质,推动江苏普通公路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也为全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二)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化普通公路,关键要以提质增效、为民服务为核心,全面的改革创新,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路人的现代化素养,从而推动普通公路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管理主体为中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转变,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切实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群众便捷出行。

(三)发展原则

十三五期,江苏普通公路按照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主要重点遵循以下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升级新动能。以聚力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理念、制度、管理、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创新,重点推动互联网+”与公路融合发展,优化要素配置,破除发展障碍,使创新成为江苏公路发展最鲜明特征和最强劲动力,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

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均衡新格局。坚持建管养服并重,处理好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系,处理好全局发展和地区差异的关系,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和引导,构建江苏公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平衡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增创转型新优势。厚植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存量潜力,积极探索绿色+公路发展新模式,构筑绿色公路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行业,增创江苏公路转型发展的新优势。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合作新空间。积极主动适应全省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培育开放的思维,推进公路行业内外和国内外双向开放,着力增进行业管理、建设和养护市场及出行服务信息公开程度,增强公路供给侧与出行需求侧的互动性和依存度,提升江苏公路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坚持共享发展,提升服务新水平。聚焦富民为导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增强服务主动性,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品质,让公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城乡居民,提升广大群众对公路交通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在不断推进路网畅达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治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养护现代化、服务人本化建设,全省普通公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取得决定性进展,普通公路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规范。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化普通公路,基础设施供给、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路网畅达化。普通公路网络更加完善,乡镇普通国省道覆盖率达到90%,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0%,农村公路向新增景区、农业产业园、居民居住点等节点延伸。普通国省道公路优等路率达到85%,一、二类桥梁比例不低于98%。农村公路技术状况稳步提升,县道优良路率达到90%、乡村道好路率达到80%,县道、乡道和镇村公交线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90%

——治理规范化。公路管理部门各项公权力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公路事权清晰合理,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行政决策更加科学高效。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达到100%,普通国省道公路超限率控制在2%以内。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公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普通国省道以畅安舒美为目标,路域环境整治率达到100%,公路沿线设施完好率达到85%,标志标线完好率达到95%,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治理率100%

——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完善优化养护投资效益模型,提高决策科学水平。强化公路建设监测管理手段,十三五新开工项目标准化系统应用率100%。全面构建普通国省道运行监测体系,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动态称重系统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普通国省道公路网络可视、可测、可控。公路路网管理与调度更加精准,公路行业管理与监管更加有效,公路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

——养护现代化。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养护,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加快实现传统养护向现代养护的转变。加快二类养护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养护工区标准化率达到100%。强化政策引导,推进养护企业整合机械设备资源,普通国省道公路清扫和小修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减少公路养护作业对道路资源的占用时间。统筹养护应急处置,打造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占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比例达到25%,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一般公路交通事件应急抢通时间不超过18小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集约利用,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宜绿化公路绿化率达到98%,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率达到50%

——服务人本化。深度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提升普通公路信息服务体系。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指数达到85%,国省道公路网突发情况路网信息发布(提供)率达到100%(按公路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路网信息件数计)。强化收费公路管理,普通收费公路MTC覆盖率达到100%ETC覆盖率达到100%。提升出行安全服务水平,普通国省道公路平面交叉平均间距达到1000米。



专栏1:普通公路十三五发展目标列表

类别

序号

发展指标

2015

2020

属性

路网畅达化

1

乡镇普通国省道公路覆盖率

84%

90%

约束性

2

普通国省道优等路率

90.8%

85%*

约束性

3

普通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

97.5%

≥98%

约束性

4

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

51%

90%

引导性

5

县道优良率

84.5%

90%

引导性

6

乡村道好路率

78.9%

80%

引导性

7

县道、乡道和镇村公交线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

/ 

90%

约束性

治理规范化

8

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90% 

100%

约束性

9

普通国省道公路超限率

≤2% 

2%

约束性

10

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11

普通国省道公路沿线设施完好率

73%

85%

约束性

12

普通国省道标志标线完好率

90%

95%

约束性

13

乡道及以上农村公路达到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标准比例

/ 

100%

约束性

管理信息化

14

十三五新开工项目标准化应用率

/ 

100%

引导性

15

普通国省道公路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

45%

100%

约束性

16

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实时监测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17

动态称重系统覆盖率

69% 

100%

约束性

18

公路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1%

75%

引导性

养护现代化

19

养护工区标准化率

31% 

100%

约束性

20

普通国省道机械化清扫率

78%

≥90%

约束性

21

普通国省道小修作业机械化率

90%

≥90%

约束性

22

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素质水平

19.3% 

25%

引导性

23

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达到时间(小时)

2

1.5

约束性

24

一般公路交通事件应急抢通时间(小时)

24

18

约束性

25

宜绿化公路绿化率

93.7%

98%

引导性

26

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

≥90%

≥90%

约束性

27

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率

35%

≥50%

引导性

服务人本化

28

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指数

60%

85%

约束性

29

普通收费公路ETC覆盖率

50%

100%

约束性

30

普通收费公路MTC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31

普通国省道公路平面交叉平均间距(米)

500

1000

约束性



四、着力构筑畅安舒美的公路网络体系

践行绿色公路发展理念,以提升公路网整体效能为重点,发挥普通公路机动、灵活、可靠相对优势,增强普通国省道公路互联互通、集疏运等服务功能,进一步与城市道路衔接,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道路网络。以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为抓手,同步推进大中修工程、安防工程、服务工程、绿色通道建设等专项工程,着力提升通畅性和安全性,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畅安舒美路。

(一)助力构建城乡一体化道路网

1.优化完善普通国省道公路网络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工程。以提升路网通畅性为重点,打通省际、市际间断头路,提升不达标路段,充分发挥区域路网整体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差别化建设策略,加快六大片区及黄河故道等经济薄弱区域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完善综合客货枢纽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普通公路机动、灵活优势,完善高速公路互通、铁路客运枢纽、机场、港口等集疏运公路布局,提升最后一公里集疏运服务水平,支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是强化国家战略有效支撑。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及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普通国省道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三五期,普通国省道公路续建1500公里,新开工1500公里,建成通车2000公里。

2.继续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

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以双车道及以上等级公路建设为主,优先建设镇村公交配套农村公路,加快不达标县道建设,为全省2020年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100%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增强农村公路经济服务功能。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向新增景区、农业产业园、居民居住点等节点延伸,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三是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改造投入力度。以四、五类桥梁及宽路窄桥改造为主,基本消除农村公路安全运行隐患节点,提升农村公路网络整体通行能力。十三五期,新改建农村公路1.8万公里,新改建桥梁5800座。

3.加强普通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

一是完善进出城公路网络布局。依据国家、省级公路网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郊地区交通特性和需求特点,以促进普通国省道公路与城市道路体系有机衔接为出发点,科学编制近期实施方案。二是加强普通国省道公路网瓶颈路段改造。推进城市群和城镇连绵带地区混合交通路段快速化改造,实现安全快速运行、高效无缝转换。对于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80%以上或高峰时段严重拥堵的进出城普通国省道公路,积极采取改扩建既有路段、建设快速联络线、新建平行或绕行路段等方式解决拥堵问题。

(二)加快公路养护现代化进程

1.切实推进养护优先发展策略

一是全面推进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加快新增规划普通国省道公路线路接养,提升技术状况水平,十三五期,实施路面改造工程1500公里。二是加大养护大中修工程投入。科学安排普通国省道公路大中修工程,落实全寿命周期养护、预防性养护理念,逐步建立常态化预防性养护专项资金,实现预防性养护占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比重逐年提高。三是提升养护工程质量。科学组织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完善公路养护作业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提升养护质量与效率。

2.提升公路养护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快养护工区及机械化标准化建设。新改建标准化二类工区204个,加快实施养护装备配置与升级行动计划,完善养护机械化鼓励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到2020年所有规划养护工区日常养护和应急处置机械设备全面实现标准化。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统筹公路日常养护和应急处置,加快研究调整现有的公路养护工程定额标准,适当提高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公路养护企业机械配置、人员素质、养护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公路养护作业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大养护顽固病害科研攻关。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公路和桥隧隐蔽工程无损检测、全寿命周期成本养护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建立发展绿色低碳公路养护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提升养护管理效能,促进绿色低碳养护产业快速发展。

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监督管理

一是全面开展四好农村路达标(示范)县。四好农村路达标(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督促县(市、区)政府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将农村公路工作成效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并明确和落实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管养资金筹措等职责,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创建四好农村路达标(示范)县并达标。二是建立农村公路技术状况监测机制。针对农村公路特点,加强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快速检测设备研发、试点应用并总结经验。委托社会第三方定期对全省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结合农村公路使用状况,编制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分析报告,提出养护管理对策建议,报省政府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依据。

(三)全面创建畅安舒美

1.持续提升普通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全力推进普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要求,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十三五期普通国省道公路提升9000公里,整治4000公里。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为基础,修订《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稿)》,十三五期农村公路整治2.6万公里,确保完成县道、乡道及镇村公交配套村道安全整治。二是提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优化和规范公路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各种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争取把省、市级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升级为政府专项预案。加强专业化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的建设,建立应急演练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应急抢险工作的机械化、高效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提升公路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水平。着力构建公路安全监管制度与执行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面施行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和权力等制度;积极构建公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公路安全生产事故防控能力。

2.加快建设普通国省道路网监测体系

构建云管端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公路感知网络。加密路网监测设施,强化重要路段交通运行、视频图像、重要基础设施运行、路网环境等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到2020年,普通国省道公路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普通国省道公路的可视、可测、可控,为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3.全面创新整治与维护路域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成立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以及职责分工,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将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建立定期考核验收和重大问题会商制度。二是集中整治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清除普通国省道脏乱差现象,净化行车环境;整饬普通国省道平交口和路侧开口,优化通行环境;清理侵占普通国省道违法行为,强化法治环境;提升普通国省道沿线绿化水平,美化视觉环境。力争到2019年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实现八个无三是建立健全路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将成功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管理制度,成熟的建设做法上升为技术规定,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道环境综合管控水平。建立健全普通国省道周边洁化绿化美化工作的资金、人员、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力争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五、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系

以深化公路行业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普通公路事权,完善普通公路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路管理效能。

(一)积极构建公路发展新体制

1.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普通公路分级管理制度

一是科学划分普通公路管理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国家和部省各项改革要求,研究建立与江苏普通公路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清晰界定省、市、县各级政府事权及相应财政支出责任,对新增加和新调整的政府职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以及农村公路的范围、方式、机制、程序二是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公路管理事权在部门间科学、清晰、高效的配置。三是健全普通公路事权履行状况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普通公路管理事权履行的监督制约和绩效考核,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并建立健全省级公路管理部门对县(市、区)政府农村公路事权履行状况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2.深化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政府与市场分工合理的养护生产模式。鼓励通过健全养老保险、身份转换、就业保障等配套政策,采取内部市场化、模拟市场化等过渡方法,引导基层养护作业单位逐步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转企改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大中修市场化供给模式。努力建立区域间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养护大中修市场,研究出台培育和规范养护市场的指导意见和政府购买公路养护服务规则,制定养护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三是探索创新养护作业承包模式。研究试点推进设计施工养护总承包区域路网一体化总承包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通过以养护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公路养护项目合同期限为手段,完善对养护企业的激励考核机制,由管过程管结果转变。四是统筹公路养护和应急处置发展。从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着力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处置中心的建设,组建专业化应急养护队伍,承担应急抢险的部门化供给任务。完善养护工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盘活资产模式,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3.完善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管理机制

一是适时调整公路建设管理机制。结合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适应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特征,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应部门责任,及时调整公路部门工作重心和监管重点,完善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管理机制。二是全面实施公路建设标准化工程。不断健完善全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强化前期工作、土地、建设计划、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资金使用、交竣工验收等方面管理规范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保证项目安全文明施工。三是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按照一个平台、三级管理、多业务覆盖的建设框架,升级改造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完善基于物联网的管控一体化技术应用,并在全省逐步进行推广。

(二)全面提升公路依法治理能力

1.健全完善公路管理法规制度

一是推进公路职能和职权法定化。按照公路事权体制改革要求,与上位法律法规调整相衔接,推进地方法规修订工作,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公路管理部门的角色地位和职责权限。积极推进和参与《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制定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省、市、县各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职责等内容。二是切实推进公路行业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与上位法律法规相配套,对公路行业相关规范文件适应性进行评估研究,全面开展公路发展与管理亟需的规章与规范的修订、报备、清理、制定等工作。修订《江苏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江苏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指南》等。研究出台《江苏省普通干线公路监督管理办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江苏省公路违法超限运输非现场处罚办法》、《江苏省农村公路桥梁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等。三是提请并配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范。与相关部门配合出台公路养护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预算改革要求,结合《公路工程养护预算编制导则》的修订,结合江苏实际情况出台公路工程养护预算编制办法、指标、定额等。

2.加快推进标准化四个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构建公路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和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制定标准化管理的政策、规章和制度,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与服务中心和平台。二是系统形成公路标准化技术体系。在公路建设养护、安全应急、信息化、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制修订形成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公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三是强化落实标准实施体系。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审查和考核,强化市场准入、招投标、监督检查、交竣工验收、诚信管理、信息公开等行政手段在标准实施中的应用,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四是完善建立标准化保障体系。建立标准的审查和评估制度,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标准化人才资源配置,制定标准化资金支持补助政策,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建共享的标准化投入机制。

3.提升公路依法行政管理水平

一是严格依法治理公路。切实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公路行政决策、规划立项、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公路执法、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夯实公路行政执法基础。加强路政队伍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基三化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持续推动全省普通国省道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三是优化路政执法程序和机制。进一步明确操作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规范路政执法文书管理,提升精细化执法能力。研究推进大路政管理,整合公路行政资源,探索建立路政与养护联合联动巡查工作机制、路政巡查与执法分离机制、路政驻点管理执法机制以及路网与路政、养护、工程、收费应急联动机制。

4.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的超限运输治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公安、运政等相关部门执法力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格局。配合运管部门实施重点源头企业公示制度,建立货运车辆装载称重放行制度,完善公安、运政、路政关联处罚机制,实行违法信息抄告制度。二是继续推动治超执法非现场处罚。研究探索建立治超执法非现场处罚机制和流程,加强科技信息化治超工作应用,整合普通公路计重收费系统、超限治理子系统等平台,充分利用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动态称重数据、车辆抓拍识别图片等证据,总结推广徐州、苏州等地的非现场处罚经验,建立非现场处罚运行管理机制。

(三)提高公路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1.加快普通公路云平台建设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行业数据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建设公路云平台。在现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开展云架构升级,依托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把既有的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为业务的运行提供灵活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平台环境。

2.智慧公路综合决策体系建设

开展公路大数据模型框架体系研究,提出公路大数据模型的框架体系和关键领域和方向。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与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及服务各个领域业务应用模型相结合,以深化公路综合分析决策系统应用为抓手,实现全过程有效渗透,带动公路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重点开展BIM应用、大屏可视技术、大屏电子地图展示、移动端可视化展示等展示技术研究,实现对公路资产信息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统计汇总、预测分析、信息发布的集成化管理,公路综合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协同化管理,有效促进公路管理现代化。

3.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

强化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数据与路面管理系统(PMS)和桥梁管理系统(BMS)综合集成,完善养护数据分析评价与决策模型和省级养护投资效益模型,逐步完善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资金需求以及投资效益评估等核心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并在南通、无锡、苏州试点开展区域路网养护对策研究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根据区域路网对策分析报告,制定项目级养护方案,制定路网级养护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养护资金,作为上报省财政养护和改造支出计划的依据。

4.加快构建公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按照责权对等原则,加快构建江苏公路管理及服务的评估考核体系,制定评价考核标准,实现公众参与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公路交通评估考核指标及考核制度,以约束性指标为主,预期性指标为辅,体现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责任和承诺;以开放性指标为基础,加强行业内外的互动,加强公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衔接。强化工程质量、施工监管、行业监管工作,重点做好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养护等领域的评估和考核,逐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以统计分析工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夯实考核评估的工作基础。

六、全力打造便捷共享的公路服务体系

以惠民便民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城乡出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整合公路沿线各类服务设施,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快城乡道路出行信息一体化建设进程,大力提升公众出行智能化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便捷共享的公路服务体系。

(一)提升普通收费公路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普通公路收费站布局。按照两个路网体系发展思路,严格控制新增普通公路收费站数量,逐步撤销对城市和区域发展负面影响较大、收益情况比较差的普通公路收费站。二是落实收费公路优惠政策。强化普通收费公路行业监督管理,确保节假日小汽车免费和绿色通道政策全面落实。三是加快普通公路ETCMTC(非现金收费)建设。现有收费站和十三五期新设收费站到2020年全部配置ETC车道,与高速公路联网,实现一张苏通卡、畅行江苏路。四是配合提升ETC核心技术发展水平。参与修订完善建设标准,推进拓展公路沿线持卡消费、路径识别、路网运行信息采集等功能,融合智能交通发展。

(二)完善普通国省道公路服务设施体系

一是打造普通公路温馨驿站。以养护工区、超限检测站、收费站、服务区等专项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养护管理、应急处置、收费管理、超限执法、公共服务、宣传展示等需求,开展公路沿线设施多规合一规划,按照功能多元化、运行高效化、资源集约化思路,完善相应的建设、使用、监督管理制度。二是挖掘沿线配套设施服务潜力。积极适应公众出行需求新变化,创新公路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群众出行服务体验的多样性,做强过路经济。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现有公路沿线加油站、停车场等社会设施管理,与旅游、运管等部门合作,完善标志标线、安保设施,提供热水、问询、停车、地图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共享发展。

(三)优化普通公路出行服务信息体系

1.加快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建设管理机制。与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并明确好各自职责,完善城乡道路指路信息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开展技术规范专题研究。与公安、住建等部门开展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技术指南、道路交通导航与指路信息动态查询系统建设需求等专题研究。三是打造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示范工程。制定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与路网规划调整相适应,调整普通国省道指路标志体系,指导各地加强农村公路的指路标志建设,加快城乡道路指路信息一体化建设,使普通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更加顺畅,实现指路标志指向更清晰、设置更合理。

2.优化提升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一是完善公路数据信息的管理机制。强化两客一危”GPS监测数据与公路监测数据交叉验证,加强公路信息采集数据的校验和审核工作,提升公路数据的有效性。二是创新丰富公路出行服务信息内容。强化与气象、公安交警、旅游、运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服务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与移动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非政府部门合作,结合移动信令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对普通国省道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为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及时性、便利性的公路出行服务信息。三是完善提升公路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升可变情报板、交通服务热线、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原有渠道,创新拓展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基础的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公路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整合全省普通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实时路况情况,充分利用与百度的战略合作平台,形成网络动态查询与发布服务。尝试共享公路基础数据,鼓励网络运营商参与公路出行服务信息提供。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建立规划协调机制,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规划有序实施。加强全省普通公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明确和落实好各自权责,健全改革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统筹公路事权改革、公路管理机构定位等重大问题及相应配套政策,应与财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步,并充分考虑江苏公路管理要求及公路行业实际情况,协调涉及部门重大矛盾和冲突,把改革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公路行业稳定。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成效与地方政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将公路养护质量、路网服务和运行安全纳入各级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

根据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及时修订有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完善管理制度,细化配套措施,健全法规体系,加快实现公路管理的法治化。加快改革配套制度的建设,明确改革后资产处理、财税扶持、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切实解决一线养护职工待遇低、稳定风险高等问题,促进养护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护企业改制后相关税费支持政策,扶持养护企业,培育养护市场,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公路养护。

(三)强化资金用地保障

按照公路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积极争取中央对国道投入的资金,扩大并稳定省级财政的投入,明确地方政府的合理责任。鉴于十三五期,普通公路发展资金缺口较大,建议在省级财政每年继续加大投入支持普通公路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PPP模式,拓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建立定期的联动和评估机制,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发展实际需要,及时将重大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公路事权改革,争取将普通国道用地纳入国家用地指标范畴。

(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结合公路事权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公路管理机构的内设机构、编制,并充分保障运行经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与培养。进一步提高行业文化建设水平,开展江苏公路服务品牌创建培训交流,做好江苏公路服务品牌申报评选,在全行业推行品牌提升工程,建立品牌创建长效机制。创建成行业综合学习平台、业务亮点讲台、交流展示舞台,并逐步将网上苏路学堂的使用情况纳入年度争先创优考评体系中。切实加强行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公路行业党建的运行机制与主要职责,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

抄送:交通运输部,各市公路管理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 2017424日印发

江苏省普通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