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9-09-17 17:21:59

心得体会: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等新思路。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等五大新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四大板块”发展,从而形成了“3+4”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四大板块”发展差距也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2016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年均分别增长8.6%9.1%,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41.9个百分点。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由此可见,“3+4”叠加效应的显现,是对此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突破,是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区域合作的崭新成果,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

融入新时代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新使命

众所周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身手,并通过开展区域帮扶、区域援助等活动扶持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发展,从而缩小发展差距。但是,十九大赋予它的新使命更高更大更深远,那就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建功立业。这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关系到分“两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必将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之一。

应当指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首要制约因素,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在各种不平衡中列于首位,而且特别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大局,关乎国家整体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东中西、南北方的不平衡,而且表现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发达富裕地区与深度贫困地区的不平衡,也包括发达地区内部、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等。比如,从经济发展来看,首先是经济总量不平衡。2016年,广东GDP总量为79512.05亿元,西藏自治区只有1150.07亿元,两者相差69.1倍。其次是人均GDP不平衡。2016年,天津人均GDP达到115612元,甘肃只有27513元,相差4.2倍。又如,从人民生活来看,表现为不同地区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平衡。2016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05元,西藏为13639元,相差3.98倍。特别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重点和难点都在深度贫困地区。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而且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区域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水平的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平衡等方面。例如,从区域社会发展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不平衡上。同时,全国各省区的城镇化率也相差悬殊。截至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4%,其中广东以69.2%排名第一,但还有8个省区低于50%,其中7个省区分布在西部地区。

X作为一个发达地区,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困扰着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苏北以占全省1/2的面积、2/5的人口,仅创造了占全省1/5略强的GDP;全省人均GDP最高的昆山市达到191058元,灌云县只有40926元,两者相差4.67倍;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152元,等于农民收入的2.28倍;苏北、苏中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7%64.1%,但都大大低于苏南75.9%的水平。

承担新使命必须持续发力走出新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履行历史使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关口和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支撑作用,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探索新路径、开启新作为。十九大报告已经为此勾勒了清晰路径,但我们不能简单套用,而必须把握其精髓,切实践行并奋力创新。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目的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支持力度。党中央首次把老少边穷地区置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首位,可见重视程度和决心之大。要加快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坚决打赢攻坚战。各地都有自己的特殊地区,都要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以平衡发展为目标促进不同区域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十九大报告为不同区域未来如何发展作了顶层设计,分别给出了针对性很强、差异性明显的方略。比如,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强化举措”,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须“深化改革”,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应“发挥优势”,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要靠“创新引领”;又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抓住“牛鼻子”,雄安新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还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种理性的系统化、差异化推进方式,对各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更加有效为宗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如前所述,新时代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经不仅是追求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而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合作共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创新区域互助合作机制,完善区域扶持机制,健全区际补偿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区域、跨区域、次区域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难题,形成长期有效、更加紧密的区际关系。

X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比较早地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后,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而开创X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建成“强富美高”新X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心得体会: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