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16-02-01 13:59:37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

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4、《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君焉, 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5、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A.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6、有学者研究雅典古代民主政治时发现,梭伦改革推行民主政治,最后却社会矛盾重重,自己被迫选择逃离希腊;而前560年庇西拉特图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却实现了梭伦所不曾有的社会稳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雅典城邦不适合实行民主政治 B.庇西拉特图比梭伦个人有能力

C.激进的政治手腕有时会更有效 D.雅典社会矛盾呈现出缓和趋势

7、下表最能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

调整

对象

表现

形式

适用

范围

立法

方式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私法保护

名称

公法

私法

不成文法

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维护私有财产 B.影响深远 C.内容不断发展 D.体系完备

8、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9、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10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l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l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1、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希望

A. 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 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C. 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 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121793年,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等级秩序荡然无存 B.革命实践与期望相背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大革命后政局趋向平和

13、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这反映了

A.普鲁士享有一票否决权 B.联邦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C.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 D.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14、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151878年德国颁布了“反社会党人法”即“非常法”规定各地警察有权禁止各种集会、协会和出版物……在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斯托雷平政府在1907年就封闭了159个工会,1908年封闭了100个。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欧洲

A.资本主义各国矛盾激化 B.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D.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

16、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推测此条款的内容应为

A.开放北京为通商口岸 B.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到北京沿线驻军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7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18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A.政治上日趋成熟但具有软弱性    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

C.足以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    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 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21、抗战期间美国记者贝尔登访问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曾感慨地说:“当你把一种力量看作是亲爹娘时,你便承认这种力量是生活中的唯一权威。你就要使自己的希望、行动和思想都符合于这种自称代表人民意志的力量所指定的道德准则。”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A.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B.中共赢取人民支持的原因

C.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D.道德准则是凝聚民心之本

2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影响

C.前者是对历史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客观评价

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一方,后者强调了战争双方

23、《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24、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320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2518分,2617分,2717分)

25、中国古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6分)

(2) 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2分)指出其弊端?(4分)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4分) 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2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美国宪法修正案简介

生效日期

顺序

修正案

17911215

第一修正案

保护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以及集会的权利、抗议的权利和请愿的权利。

17911215

第十修正案

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1865126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7023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服劳役而遭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

1920818

第十九修正案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即确立女性的选举权。

1951227

第二十二修正案

限制一个人可以被选为总统的次数:一人不能被选为总统超过两次,以及在他人当选任期中担任了两年以上者,不能当选超过一次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巩固和完善其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 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宪政道路并不顺畅,经过1911年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的又称“天坛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年的又称“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1917年的又称“民六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年的又称“安福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3年的又称“贿选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的又称“段记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案》。中华民国不仅没有奠定和巩固五族共和、南北统一、民主宪政的政制框架,反而被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党国体制所取而代之。

——摘编自张耀杰《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宪政历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民国宪法实践的命运及原因。(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宪政建设的认识。(2分)

27、(17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致说来,近代中国的变革至少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自身衰败的过程、半边缘化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从起 因来看,第一和第三两种是内源性的变化,第二和第四两种是外源性的变化。从效果来看, 第一、第二两种趋势引向沉沦,第三、第四两种趋势引向复兴。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先生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

1)根据材料一,从“引向沉沦”和“引向复兴”两方面中选择半边缘化过程、革命化过程, 概括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4)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高一)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A

A

C

D

D

D

B

B

B

A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B

A

A

B

C

B

A

25.(18分)(1) 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答出任意三点6分)

(2) 特点: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每点1分,共2分)

弊端:藩王宗室的俸禄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对藩王宗室的约束过于繁杂。(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3) 因素:农民、革命党的起义,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兴起;列强侵略,使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下降。(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观点: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不可使权力偏重一方。(2分)

26、(17分)(1)特点:公民权利日益完善;国家权力制度更明确;民主主体范围扩大;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2)特点:形成和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体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政治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3)命运:中华民国宪法实践反复起草、反复挫折,并最终被国民党党国体制所取代。(2分)

原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列强的侵略;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任意三点给3分)

4)认识: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宪政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宪政建设必须符合国情,与时俱进。(任意两点2分)

27、(17分)(1)(6分。只从一个方面选择的,最多得3分)

含义(每点2分)

说明(每点1分)

半边缘化过程

中国被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列强不断发动对华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

革命化过程

近代中国不断兴起的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民族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等。

2)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3分)

(3)主张:蒋梦麟:科学救国。萧一山:遵循三民主义救国方案。(4)

共同点:追求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任意两点4)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