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发布时间:2014-06-02 18:13:21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丁辉

【摘 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而且被不少幼教工作者当作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是成功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笔者详细的论述了区域活动的含义、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希望能充分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 投放

区域活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区中投放的材料来得以体现。近年来,许多幼儿园都较重视区域活动的创设,并且非常重视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同时,很多幼教专家在对区域活动中有关材料的投放问题上提出了诸多见解。笔者通过借鉴许多先前幼教工作者的经验以及自己对一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将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又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在不同区域内放置各种可操作、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意愿,自主的选择活动时间、内容、材料等,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的重要性

活动材料支撑着整个区域活动的实施,是幼儿操作的对象,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并且蕴含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还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积极互动。

(一)活动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建构主义者指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建构起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中一定会产生学习行为, 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活动材料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操作能力就是操纵物体的能力,也称为动手能力。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大都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如大大小小的积木、各式各样的拼摆图形以及各种玩具、生活用具、美工工具等材料,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搭建积木、拼摆图形、手工制作等操作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其次,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指创造性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是幼儿在生活、学习活动中一种敢做、敢说、敢想的内在心理品质。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品种繁多,结构功能也不尽相同。幼儿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尽情探索,在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有助于幼儿多动脑筋、多创造想象,更多的挖掘材料的使用功能,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最后,活动材料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中一些诸如医疗用具、炊具、建筑工具等与社会各行各业密切相关的材料可以增进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实现同伴间的交往与语言的交流,幼儿可通过角色扮演来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材料蕴含了教师的教育意图

区域活动的教学大多是隐性的,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前预先想好自己的教育意图,从实际的教学目标出发来思考应该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并通过材料的投放来体现教师的教育意图。 例如,在语言区为了发展幼儿讲故事、创编故事的能力,教师事先想好一个主题,比如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师可将读本放在语言区,先让幼儿自由翻看,其目的是让幼儿先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了达到让幼儿会“讲故事”的目的,教师可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乌龟、兔子的玩偶、按照故事内容创设一个故事场景,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己讲故事,还可以与其他幼儿一起讲故事。完成这一目标后,教师再往活动区中增设故事内容外的场景、增加其他动物玩偶或一些小道具等,让幼儿在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基础上,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故事的创编。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其中蕴含了教师的教育意图,也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活动材料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桥梁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为师幼互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元的材料与幼儿实现间接互动,比如,在活动中需介绍新材料、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行为不当时下,教师通过相应指导来实现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活动材料可以作为发起互动的辅助工具,引发幼儿主动向教师发起互动,比如幼儿在操作中遇到困难主动请求教师帮助、幼儿想请教师一起完成某件作品等,这样的互动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经验又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在整个活动中,无论是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还是幼儿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操作者、探究者,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材料都为深入开展师幼互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成为了师幼互动的桥梁。

三、如何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作为设置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而成功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

(一)根据不同活动区的创设目标,有所侧重的投放

由于区域活动创设的不同,各个活动区在培养目标上也就有所不同,虽然各区域目标中会有所交叉、渗透,但是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各活动区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能互相取代。常见的活动区有益智区、建构区、科学区、生活区、角色区、美工区等。 不同的活动区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比如:益智区重点是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一些数、量、形、空间、时间等相关概念;科学区重点是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态度;美工区重点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我们要根据各区域活动的创设目标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

以益智区为例,围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一些数、量、形、空间、时间等相关概念”这一创设目标,“为幼儿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幼儿在操作与练习中学习分类、配对、数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触觉、听觉、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展,达到心灵手巧的功效促进心智发展 。”活动材料在投放上主要以操作类、感官类、棋牌类、数学类为主。其中,操作类的材料要考虑内容和品种的丰富性,有助于引发幼儿的联想,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在多种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可以提供一些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拼摆材料、镶嵌或拼插类材料、各种串珠和线绳等;感官类的材料主要考虑能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如色板、触觉箱、触觉板、闻香瓶、听声辨音筒等材料;棋牌类的材料主要考虑游戏规则简单易执行操作,且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如掷骰子棋、走迷宫、观察推理图形等材料;数学类的材料主要考虑能促进幼儿数、数概念的发展,如数学接龙、守恒玩具、平面或立体拼图等材料。

至于科学区,围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态度”这一创设目标,投放的活动材料要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为前提。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为满足这一特点,材料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多投放以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操作和科学游戏为主的活动材料。科学探索分为自然科学探索和人体科学探索。自然科学探索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探索和自然现象探索;人体科学探索主要是对自身身体的探索。科学探索投放的材料要依据探索的内容而定,可以投放有关的科学图片、书籍、自然物质材料供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获得科学知识,如要让幼儿认识蔬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提供真实材料、图片或形象逼真的蔬菜模型。科学实验操作主要是教师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让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会观察、产生疑问、进行猜想、进行验证的探究过程。 投放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物质材料、科学仪器或设备,如要让幼儿认识磁铁的特性,可以投放磁铁、铁制品、非铁制品等实物,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认识磁铁。科学游戏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科学知识,可以投放一些自然物质材料、有关图片和玩具等材料进行多种游戏。如将青蛙生长发育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将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画在纸上,让幼儿按照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来进行接龙游戏,这样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又巩固了新的科学知识。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适量的投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专心的进行某种活动,如果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投放适量的材料,那活动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丰富有趣的材料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投放适量的活动材料,提高活动质量。

例如,在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幼儿喜欢上了各种各样的花朵,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为幼儿准备各种有关花的材料投放在各个活动区中。比如,在科学区可以投放各类盆栽花、一些记录表供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或在墙上展览出各类花儿的图片提高幼儿对各类花儿的认识,还可以提供各类花朵让幼儿制作标本;在美工区,可以投放上新鲜的花瓣让幼儿利用花瓣的颜色进行印染或是用干花制作粘贴画;在生活区,投放各类花可以让幼儿来制作出好吃的鲜花饼或是在娃娃家里进行摆设……

在夏天的时候,幼儿被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吸引住,教师就可以在科学区提供各类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认识或提供一些活昆虫供幼儿认识,还可以将不同昆虫的叫声录下来让幼儿进行分辨;在角色区,可以投放小昆虫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在秋天的时候,落叶纷纷,幼儿对各种形状的落叶感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落叶投放到各个活动区中,投放到美工区可以让幼儿用树叶通过拼摆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粘贴画或是制作拓印画;投放到科学区,就可以将树叶塑封做成各种标本,提高幼儿对树叶的认识……

在冬天的时候,幼儿对过春节的话题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美工区投放一些剪刀、彩纸、画笔、窗花样板等让幼儿练习剪窗花、画春节等;在生活区投放有关过春节的一些装饰品扩展游戏内容……这样幼儿不仅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认识经验,还能使区域活动的目标得以很好实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观察,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收集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可以从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玩的小游戏等方面获得灵感,并重视幼儿的新发现、新想法,进而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三)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的投放

由于幼儿之间年龄的不同,其思维特点、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教师应该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的不同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情感的需要较强烈,小肌肉的发展尚不协调,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各方面较差。投放的材料要挑选个体较大而颜色鲜艳、形象逼真、手感柔软且具有游戏性、情景性的材料,使幼儿易于操作。例如,笔者在实习期间,见到小二班的生活区中投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果模型。幼儿在游戏中,大多选择了颜色鲜艳、个体稍大的水果而颜色较暗沉、个体较小的模型却剩余在盒子里。当颜色鲜艳、个体稍大的水果模型被拿完的时候,就会出现幼儿说自己没有水果玩的情况,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拿剩下的那些模型时,他们总会说“那些水果太难看了,我不想玩”“那些水果颜色太丑了”“剩下的那些水果太小了,放在碗里不好玩”……这表明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也有所加强,投放的材料重点考虑训练幼儿的动作技能。材料突出其可操作性,让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活动材料锻炼小肌肉群进而完成更精细的动作,以及发展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手眼协调能力。例如,在美工区,投放一些手工类的材料,如吹塑纸、皱纹纸、硬纸板、废报纸、剪刀、胶水等,可以示意幼儿按照教师事先画好的线或指定的某一图案进行裁剪;可以让幼儿将皱纹纸撕成条状来进行编织或装饰;还可以将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来进行拼插,拼插成小鸡、小猫、大树等动物或植物的形状。这些材料都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大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中班幼儿强,较喜欢挑战、竞争和具有一定任务的活动,规则意识也有所增强。投放的材料要强调这些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意识的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竞争能力。 例如,在建构区,幼儿搭建积木的地方,贴一张建构量较大的建筑图,让幼儿根据图来进行建构。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有意识的让材料的数量不足以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完成建构,当幼儿出现材料不够或是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幼儿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说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建构,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在益智区中,教师多为幼儿提供棋牌游戏材料,如“飞行棋”“象棋”“五子棋”等可供两三个、三四个幼儿一起游戏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同伴间的交流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游戏。在表演区中,可以提供多样的乐器,如小鼓、碰铃、三角铁、铃鼓等,让幼儿一起协商,共同表演,还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唱歌、跳舞……教师在为大班区域投放活动材料应考虑其年龄特点,多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四)根据同一年龄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层次的投放

同一年龄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能在活动区内为每个幼儿提供同种难度的材料,这样幼儿会因为材料太难操作或是不能操作而产生挫败感,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注意观察本班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能力,找出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来使活动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促进每个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

例如,在生活区中投放着一些玻璃珠,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勺子、碗,让幼儿将玻璃珠舀进碗里,要求就低一点;对于能力强一点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勺子、瓶子,让幼儿用勺子把玻璃珠舀进瓶子里,要求又高了一些;对于能力再强一些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筷子、碗或瓶子,让幼儿用筷子将玻璃珠夹进碗里或瓶子里,要求就更高了。教师也可以改变操作对象的大小,将玻璃珠换成体积更小的圆的东西,如小豆子,还可以改变碗的大小或瓶口的大小来提高操作的难度,这样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就照顾到了每个幼儿发展水平及能力,能让幼儿在建立自信心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五)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有目的的投放

主题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在某一时间段围绕某一个主题而组织的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围绕主题活动有目的的投放材料可以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实现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的结合,二者相互配合形成更好的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妙妙鼻”中,主要是介绍的是人类和各种动物鼻子的特点、功能。教师在组织了相关的集体活动后,还可以在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等投放相关的主题材料。例如,科学区中,教师可以在科学墙上粘贴各种动物鼻子的图片供幼儿观看,还可以将各种动物的鼻子与动物的面部分离开来,做成拼图式样,让幼儿进行科学游戏……美工区中,可以投放一些可塑泥,让幼儿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将面团揉成各种动物鼻子的形状,还可以提供颜料、画笔,教师在白纸上画好各种动物的鼻子,让幼儿进行辨认,然后涂上颜色……表演区中,可以投放相关的动物头面具或是单独的鼻子模型,让幼儿进行动作表演等。这样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巩固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习得的知识,而且使得区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六)根据材料的结构,合理的投放

活动材料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其功能与使用效果上也有所不同。材料按结构特点主要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是指材料有自己固定的结构,幼儿只要遵循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就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如各种动物模型、玩具车、画有各种图案的卡片等一些只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成品材料。低结构材料是指使用功能多样,体现一定的主题或任务,很少有固定的玩法和规则,其灵活性、创造性极强,如橡皮泥、线绳、各种装饰纸等一些可塑性强的半成品或成品材料。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兼顾材料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投放,要尽可能多的投放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美工区里,投放各种空瓶子要让幼儿对瓶子进行装饰。教师除了投放一些完整的图案、装饰的条纹等高结构材料供幼儿进行装饰外,还应该多投放一些橡皮泥、线绳、各种颜色的卡纸、装饰纸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可以用线绳缠绕进行装饰、将橡皮泥捏在瓶子上进行装饰或将纸粘在瓶子上进行装饰等。在小班生活区中,除了投放一些相关的炊具、蔬菜、水果模具等高结构材料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像树叶、石头、橡皮泥、碎布、皱纹纸等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将树叶当做成菜、将石头当成馒头、橡皮泥捏成饺子等,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多的玩法……总之,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大材料,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进行装饰,多角度的挖掘材料的使用功能,从而引发幼儿个性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区域活动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投放适合幼儿学习的材料,如一些自然环境资源、人文社会资源等,可以从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中提取一些适合幼儿的精髓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文化。以玉溪为例,玉溪有着聂耳之乡、花灯之乡的美称,并且居住着花腰傣、回族、白族、彝族等多种少数名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歌舞、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服饰等。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都可以挑选出来为供幼儿学习。比如,在大班表演区,教师可以投放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碟片,让幼儿了解各民族服饰,欣赏民族音乐、歌舞,让幼儿学习民族舞蹈切身体验家乡的民族文化。在美工区,可以粘贴玉溪的风景名胜、人文地理的图片供幼儿欣赏,还可以投放一些染料、布片、剪刀、针线、编织等材料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民族工艺,比如简单的印染、刺绣、编织等。对这些本土资源进行精挑细选、去粗取精后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活动,不仅突显了地方特色,还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关系中区域活动质量的好坏。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投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 。要善于观察幼儿、善于总结自己的发现,充分考虑创幼儿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兴趣、材料的结构等因素,充分结合区域创设的目标、主题活动、本土资源等各个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地投放活动材料,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以实现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