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练习三

发布时间:2021-08-0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孟子
《孟子》练习三
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上》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①莒父:鲁国邑名。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个度,不应该停止的那就不能停止。 B.凡是前进太快的,那么后退起来也一定迅速,孟子反对那些锐意改革的人。 C.针对子夏的询问,孔子提出了欲速则不达的主张。
D.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反过偏激而是主张恰到好处。 (2上面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①,养其樲棘②,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③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④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章句上》
【注】①檟: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②樲:酸枣。棘:荆棘。③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④适。通啻,仅仅,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
B. 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
C. 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
D. 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的理解。
2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身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①暴:损害,糟蹋。②非:诋毁。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是恩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什么好做的。
B.孟子认为出言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C.仁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义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我们不能让最安适和住宅空着,不去走最正确的大道。
D.孟子认为自暴自弃的人不能居仁由义,处处都会和社会环境相冲突,这是很悲哀的。 2)结合现代人说的自暴自弃,谈谈你对孟子说的自暴自弃的理解。 2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躲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梁惠王下》 【注释】①运: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 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2)结合下面选段,请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3分)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章句上》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让让百姓有时间种粮食,官方减轻他们的负担,百姓才能能够富起来。 B.孟子举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例子,说明了统治者向百姓索取要讲究时间性。
C.孟子认为如果百姓的粮食象水火一样多,那么百姓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仁爱之心。 D.这段话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制民之产,百姓物质富有的的重要性。 2)孟子在这段文字阐述的是什么道理? 30.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学习道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道而立”的理解。(3 3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②?今夫弈之为数③,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
[] ①“或”同“惑”,怪。②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③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3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孟子】孟子练习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