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23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19-05-29 20:57:56

蝶恋花

晏殊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反复朗诵,读出词作的情感特征并掌握朗诵技巧。

2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

3了解词作多元化的主题。

4把握古典诗词中菊、兰、燕子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个别学生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诵词作,体味主人公情感,掌握朗诵技

2、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3、在分组讨论中,了解词作的多元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在学习中,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一、 导入

1.北宋有一位词人,他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爱好文艺,乐于引荐人才。他家常常终日宴饮,宴饮时必定歌乐相伴,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文艺沙龙。他曾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名篇:《蝶恋花》。

2.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著有《珠玉词》。词的主要成就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二、诵读,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诵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读,后做点评

2、 由学生点评总结诵读要点:音准;节拍正确;情感把握到位。

3、 投影展示节拍,教师范读。

4、 学生齐读。(在此环节中重点解决音准和节拍正确这两个问题)

5、 自由朗读,说说该词传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离恨苦(因与对方别离而产生的痛苦)

三、品鉴上阕

(一)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小组内成员对读,边读边找)

1.意象概念复习: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二)眼中景,心中情

1.鉴赏菊、兰

问:透过主人公眼中的菊、兰,你读到了主人公心中的什么情感

明确: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这在主人公看来,是菊花脸上笼罩着一股忧愁。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是兰花哭泣流出的眼泪。作者将菊和兰人格化,将主人公的情感移到客观景物身上,借菊花和兰花抒发了主人公因别离而伤感的情绪。

2.鉴赏:燕子

问:读到“燕子双飞”图时,你品出主人公的什么感情?

明确:罗幕在秋风中晃动着,生出一缕秋寒,而燕子似乎不耐这寒意,成双成对地在主人公面前穿帘而飞。反衬手法的成功运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孤苦。

3.鉴赏:明月

1问:“谙”、“晓”的意义。

明确:谙——明白,理解。

——早晨。

2问:从这幅明月图,你读出主人公什么心理感受?

(可引导学生由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主人公埋怨月亮是否有理?她的无端埋怨说明了她此刻什么心情?她为何一夜未眠?)

明确: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主人公似乎不该埋怨月亮。但人在极端痛苦之时,常会将情感发泄到第二者身上,主人公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把她的苦楚迁怒到月亮身上。因此,主人公的无端埋怨,写出了主人公被相思煎熬得极为痛苦;而主人公整夜望月,一宿未眠,这都是相思成灾的结果。

(三)小结:词的上阕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从菊、兰、燕子、明月这些主人公的眼中景里品读出主人公的离恨之苦。上阕在艺术风格上显得委婉含蓄。

(四)有感情诵读上阕

1.问:上阕中,情感在哪里达到高潮?

明确: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教师指导:诵读强烈的悲凄之情需做到:加重语气,放缓节奏,拉长音节。

3.教师范读

4.学生诵读

四:品鉴下阕

学生诵读下阕

(一)品鉴廖阔高远的境界

问:前人评价此词:上阕写得委婉含蓄,下阕写得境界廖阔高远。请说说下阕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廖阔高远的境界?

明确: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下阕固然还有浓重的离愁别绪,但所向空阔的视野使到感情至此完全没有纤柔的气息,全词到此境界阔大。

(二体会主人公情感

1.问:女主人公为何在一大早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昨夜一夜未眠,想通过登高望远来排遣离愁。但望无所得,反使相思更加强烈。

2.问:除了用登高望远来排遣离愁外,主人公还用了什么方法?有效吗?

明确:寄信。但山长水阔,信无从寄,这无从寄,又加深了相思之苦。

(三)体会用词造语的工妙

1.问:原词用“彩笺”、“尺素”来代指信纸,显得极为典雅。且“彩笺”和“尺素”的称呼法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该是一位有文化、典雅的女子。那词中还有哪些词语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呢?

明确:兰、菊,都是高雅高洁之物,从女主人公周遭的这些景物就可窥见她该是一位典雅之人。而高楼、朱户,也暗示了她该是大户人家里的女子。总之,作者通过词语的暗示能力,塑造了一位典雅的贵妇人形象。

(四)诵读下阕

1、个别学生诵读,其他同学点评。

2.教师指出下阕诵读要点:“望尽天涯路”和“山长水阔”是寥廓高远的境界,需配悲壮的情感;“知何处“需读出余音袅袅,给听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五、体味本词艺术特色

1.行文委婉含蓄:

全篇只一“离恨苦”点明主旨,其余的皆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来,让读者思而得之。对于主人公的身份,没有一个字提及,但从主人公周围的环境及她的行为方式,我们便可思而得之

2.下阕境界辽阔高远:

下阕取景开阔(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视野所向空阔,境界廖阔高远。

在婉约派写离愁伤感之作中,这首词是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又有婉约词所少见的辽阔高远地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有超越了婉约词。

3.诵读全词

六、多元化探究主题

引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诗词,作者原来可能没有那种想法,但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实际,对作品所表现的的境界或某一片断,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引申出新的含义来。

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两种解读:

第一:爱情诗。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第二: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它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在对这个美好事物的追求过程中,充满着各种险阻。

问:对晏殊《蝶恋花》主题的理解,除了可以定义为思妇怀远之外,还可以有什么理解呢?

明确:主题可理解为:为事业,学问,甚至是人生确立一个目标的过程是极为辛苦的。

确立目标的过程是令人如此的揪心。选择的艰难,他人的不解等都会给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以致愁绪满怀。干扰目标确立的因素非常多,在此情境中,唯有爬上高楼,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才能排除各种干扰。这时方能成功确定一个目标。

七.拓展:菊、兰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1.菊、兰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1)请学生搜罗学习过的有关菊的诗句。

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

(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菊是高洁之象征,食其落英亦即高洁,饮木兰上之露水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陶渊明也把菊当做君子的象征。,花之隐逸者也,开放于山间篱边,不畏富贵者赏识,陶渊明这位中国文坛上真正的隐逸诗人,借菊花托志,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心情。于是,后人周敦颐说,)

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周敦颐

综上:菊是正直高洁,坚守节操的人格象征,是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者的化身。

有位女词人对菊花也情有独钟,她保留前人诗词中菊花高洁人格的象征意蕴,更添加了女性的本质内涵,原本孤傲、高洁的菊花在她的笔下变得纤细、瘦弱、缠绵、憔悴,并与多情凄苦的女主人公化为一体,她就是李清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时值重阳,丈夫出宦在外,李清照思念难抑,她以自己比枯萎了的菊花,形容自己的憔悴。菊本身有高洁的象征,在这里贴合李清照的身份,。)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此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此时她的夫君已病亡,凋落满地的菊花渲染的正是一种凄苦的氛围,而这憔悴瘦弱的菊花,正是李清照自己的写照。)

综上:菊是纤细、瘦弱、缠绵、憔悴的典雅女子的象征。

2)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它不因无人赏而不芬芳;且兰花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因此,兰花在古典文化中象征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后来又扩展到高洁、典雅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借此表达坚守情操的高贵品质。

请学生展示有关描写兰的诗句。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离骚》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王勃

2.古典诗词中燕子的象征意义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

1)燕子的成双成对,引起有情人寄情与燕,传达思念之情,也有渴望比翼双飞的情感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双燕诗》李白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晏几道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表失意冷落。)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表留恋企盼。)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燕燕》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表空闺寂寞。)

2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冯著从长安以东而来,一派名流隐士风度。接着以诙谐打趣形式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再进一步劝导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正慢慢开放,乳燕慢慢开始会飞一样美好,会有人关切爱护的。最后勉励他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 还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即事》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3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再一次飞回旧巢时,燕子与巢虽都依旧,可世事都已非昨日。诗人抓住此特点,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这就是巷名“乌衣”的由来。时代变迁,到东晋,此地成为王、谢等豪门世族的住宅区。当年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全是衣冠楚楚、举措风流的贵族子弟。春暖花开,更是车水马龙,分外繁华豪奢。但到刘禹锡来此时,乌衣巷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已经建起了普通老百姓的住宅,燕子春来仍回原处做巢,但房主身份已经不同了。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刘对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题上来燕二字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

这里的,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落去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李好古《谒金·怀故居》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

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3明月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1月亮象征着伤情愁绪

缘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太阳对应于男性、父亲,月亮对应于女性、母亲。月亮高挂苍穹,放射出皎洁而又凄清的柔辉,让人不自觉会对之伤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白居易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

(残月,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类似借月抒发哀哀愁绪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

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

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

这些诗句都是怎的一个愁字了得

2月亮象征着思乡怀人之情。

缘由:相隔两地的古人,音讯难通。而当一轮明月升起,由于在极广阔空间中的人都可以看到,所以诗人便想象着异地相隔的人同望明月,同寄思念之情。在思乡怀人的诗人笔下,明月与诗人一样深沉而多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3月亮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也可营造宁静美好的意境。

缘由:月亮高居苍穹,冰清玉洁,引发了人们对纯洁无瑕的崇拜。李白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李白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李白

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这是对月亮的皎洁、纯净的最好赞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借助明月营造澄澈空明的意境)

4)怀古伤今之情

缘由:月亮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在茫茫的历史舞台上人始终只是匆匆过客。所以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怀古伤今,伤感岁月的流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刘禹锡

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见证了这里的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然而,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真是多情!这里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深寓着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

4.风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怎样去解读古典诗词中刮的各种风的含义呢?

1东风通常指春风东风的意象往往出现在春天,常代表如春天般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有时也与闲愁相思有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写出了春风吹来时,百花齐放美丽繁盛的一派春景。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柳》李商隐

春愁,春愁,春风也容易使人生愁绪,所以也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李商隐

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李煜

2西风通常指秋风,西风则是寂寞凄凉伤感的意象,常在秋天的诗句里。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不仅写出了晚秋时节变迁,莲花凋残,还让人有时光辗转,人事两非之感古道西风瘦马。

3北风通常指冬风。北风是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尤其是边塞诗之中。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南风往往指的是暖春和夏季的风 

诗人用得也少,但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此诗中南风似老友,趣味盎然安慰诗人淡淡寂寥。

有了这些关于风的知识,以后任他东西南北风,我们都能高枕无忧了。

八、总结

本节课中,我们通过找意象,分析意象身上传达的情意,从中品读主人公的情感。并且还总结了几个传统意象菊、兰、燕子、月、风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我们还探讨了诗词主题的多元化解读问题希望这些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本词

2.拓展: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镜也。”

试回答其中第二、三境的含义。

板书

眼中景 心中情

愁绪满怀

委婉含蓄

燕子 寂寞孤苦

明月 相思成灾

望尽天涯路

廖阔高远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一、课题 §5.1一元一次方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正确地去分母.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是什么?

2(投影)解下列方程:(请学生口答)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什么?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师生共同研究解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在分析本题的解法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去分母)

(2)如何去分母?(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得  5y-1=14

移项,得5y=15

系数化1,得y=3

(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

去分母,得

4(2x-1)-(10x+1)=3(2x+1)-12

去括号,得

8x-4-10x-16x+3-12

移项,得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23 苏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