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2-08-24 18:16:18

贫困山区教育

——师资现状研究

关于贫困山区的教育----师资情况

摘要:教育是百年大计。贫困山区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师为本。因而,探讨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从师资情况的角度入手,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从这一问题的成因、现象及已造成的影响入手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贫困山区基础教育 师资 解决策略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中国乡村教育思想不断深入,一些忧国忧民的教员开始下乡为农民办学讲学,带去相应的教育条件。一方面,这打破了以前贵族或者说城市孩子独占教育权,独享教育资源的局面。而另一方面,21世纪的今天,贫困山区的师资仍旧面临着重重挑战,问题叠出不穷,不得不引人深思

一、贫困山区师资情况现状

关于贫困山区师资的现状,我们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量与质量上

1.数量上看

教师数量不足,城乡分配不平衡,流失现象严重以重庆万州1为例,我们按小学每班师资配备的中线值平均2个教师来计算,缺近1万人,全区现有代课教师近2000人,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为一师一班,有的还是代课教师。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农村村小一个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于不少贫困地区还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之繁重可想而知。据相关调查,四川仪陇县教师工资曾被拖欠达七个月之久,这使得本来工资待遇差又久久得不到兑现的教师,离心倾向更加严重,有的弃教打工,有的想方设法调城市,流失严重。如重庆市武隆中学有30%左右的骨干教师都在想方设法或已经调到重庆市近郊区重点中学,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最常见。

相关调查分析2,“九五”期间我国712岁小学学龄儿童人数将由“八五”期间的年平均1.2亿增加到1.3亿,直到2030年仍高达1亿以上。增加的人数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家庭超生严重的农村贫困地区。初、高中学生增加额则更为显著,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相对于1997年平均增长率为10.34%,西南地区平均高达20%以上,全国普通初中在校生数的增长率为3.78%,西南地区平均增长率则为6%以上。并且这种增加的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这反映出,西南地区农村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下面是西南地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需求预测分析(表1

1 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预测分析

(资料来源:上海市教科院《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数量分析报告》1998.3

表反映的是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由以上数据显示,西南地区的师资是相对匮乏的。

2.质量上看

在贫困山区,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比重微乎其微;平均教师水平处于中下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差,知识狭隘,方法落后,观念陈旧,情感薄弱;职能混杂,出现一师多职,无法突出其专业性不求上进,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关注较少;没有充分了解农民的特点,呆板的为应试而上课

以西南贫困山区为例,在西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人数很少或偏少,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如四川省达川樊哙小学49名专任教师中,无一名小教高级,绝大多数属于初级职称,还有部分教师未评上职称。云南省新平县平掌中学41名教师中无一名中学高级,中级也只有6人,29人是初级,其余无职称。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利于调动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而缺乏必要的教学激励机制。

(二)在师资内部结构

1.老中青比例失调

以西南贫困山区为例,西南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和断层现象严重,不少地方其中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占绝大多数,30岁至50岁的教师很少,中间出现了断层。如四川达川部分农村学校30岁至50岁的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到5%,云南省新平县部分农村学校3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70%,重庆市奉节县部分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造成中间断层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年富力强、教学业务成熟的中年教师被城市和发达地区挖走了,这种情况在西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既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又不利于通过传帮带来培养青年教师。

2.性别结构方比例失调

依旧以西南贫困山区为例,西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校男性教师比例居高,如四川省达川樊哙小学49名教师中,男性42名,占85.7%,女性7名,占14.3%;云南省新平县者竞乡小学101名教师中,男性66名,占66%,女性35名,占34%。这种阳盛阴衰现象在中学就更为突出,如四川省达川龙泉中学11名专任教师中,100%是男教师,云南省新平县平掌中学85%是男教师,只有15%是女教师。这种不平衡的性别结构,不利于中小学学生的人格培养,对山区女童教育特别不利。

3.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老师极度缺乏;

4.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占据相当一部分

农村教师队伍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其中部分贫困地区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公办教师中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学历达标率偏低。3如重庆市奉节县曲龙乡有小学教师37人,其中民办教师10人,代课教师6人,两者占教师总人数的43%以上,而且无一专职音、体、美教师,况且公办教师也有大部分学历不达标。四川省国家贫困县仪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仅为47.4%,部分区仅为30%以下,当然在个别农村地区教师学历达标率还远远低于30%。此类情形在云南、贵州、西藏也更为严重。

人民网对西南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的现状抽样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县合格率仅有20%以下,部分乡镇合格率仅在15%左右。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表2)。

2 西南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抽样调查结果

以上仅是我们对五省市(区)部分贫困县农村教师的抽样调查结果,由此可见,西南贫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质量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教师连起码的学历都得不到保证,又如何谈得上教育质量,怎么实施素质教育呢?

(三)与城市的师资差距

近年来,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上,城市师资远水平远比贫困山区的更优越,数量更多,队伍更稳定,影响力更大。

二、贫困山区师资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贫困山区师资现状所产生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1.在专业知识方面:

贫困山区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落后于城镇地区的教师,教学技术低,挫伤贫困地区办教育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4以马蹄镇为例,马蹄镇共有教师211人。在这些教师中,有代课教师37人,占总人数的17.54%,按照国家标准教师配备标准,全镇还缺教师50余人,短缺率为19.16%。另外,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也显得特别突出。在相关调查中,有42.37%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水平很一般,5.83%的学生认为教学水平很差;在关于老师上课情况的调查中,有29.5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在问及老师所讲的只是能否满足学习的需要时,只有28.81%的人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要;46.03%的人选择了还算满足;有28.81%的人选择了学习面太窄,很难满足需要。

2. 在职业道德观念方面:

贫困山区教师缺乏正确教育观和学生观,心理健康水平低,导致教学工作的失败,影响师生关系,严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不良的教育教学后果。由于这个原因,也造成了课堂乏味,学生厌学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辍学。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3. 在责任心方面:

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教师待遇不高,教师的责任心普遍较低,工作上不安心,私搞第二职业,教学上搪塞、敷衍,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活动的进行,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加上如今面对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更新教育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4. 在教师人数方面:

教师人数过少导致贫困山区儿童受教育权受限,儿童整体素质低下,人才急缺。在许多贫困山区,一个班级的英语、数学、语文等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由一位老师承担,所学科目也很少。由于学校没有体育器材和园地,缺乏美术、音乐等老师,学生所学课程科目很少,这样的教学无疑会让山里的孩子们从起步就已落后于城里的孩子。

5 师资流动方面:

山区教师向城镇地区流动,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缺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和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三、分析贫困山区的师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贫困山区的师资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为什么贫困山区师资队伍难以壮大?

1.条件差、环境差、待遇差

首先,贫困山区的生活条件以及教学环境显然不能与城市相比。由此引出的各方面问题不容忽视。以住房举例,大城市的各级教师基本上有福利分房或货币分房(且是商品房),这在贫困山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提供给教师的甚至可能只是草房、毛坯砖房。条件稍好的住宿学校里,也不过只能满足两人一间房,通常是让教师与学生一起住集体宿舍。再以吃食举例,有网友这样描述他赴农村支教的生活:“初到此处生活极其艰难。吃饭要自己做,而菜是买不到的,除非你对野菜情有独钟。……那里的饭菜质量呢?肉摆在盘子里到煞是好看,金黄透明,形如琥珀。包子就不怎么样了,扔到地下连狗都不闻。5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宿条件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一系列差异给教师带来的不便。

其次,在贫困山区中,教师的收入水平低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收入,而且工资又只是名义工资,或许永远都不能兑现。以广西玉林市某村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只有1人,仅为1445名调查对象中的006%;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仅为914%;而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的为2221%;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间的为3066%;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达3446%。6

如此来看,远赴贫困山区,加入其师资队伍,与现代普遍中青年的价值观是有明显冲突的。物质上无法得到保证,仅仅靠奉献精神为支柱,是无法长久的。

2.发展前景不明,未来没有保障

职称问题是一大部分。一旦成为贫困山区的常驻师资,面临的就是如下的状况:指标分配太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经费奇缺,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教学研究,难以满足教师的职称条件。也就是说,以对贫困山区的朴素感情或是奉献精神在贫困山区为之不断地奋斗了若干年,没有丰厚待遇,没有职称的认定,这也是一部分有知识思想的中青年所顾虑的。相对于在大城市所能收到的效益——这一巨大诱惑,部分高水平教师的选择使得贫困山区师资队伍的流失更大。

(二) 为什么贫困山区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不高?

鉴于上文所述的原因,正规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山区的学校工作 。大部分教师来自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观念、方法守旧。由于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也有许多调查显示,在贫困山区工作的老师通常都不可能只教一门学科。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性优势不能继续发展,专业素质水平自然下降。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交通的不便,使得学习进修机会缺乏,导致业务素养的提高相对困难教师严重缺编,教师调动少,教师危机意识差,从而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由于中级职务指标较少,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教师评职非常困难,再加上目前评聘未分开,没有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工作热情反而减低了,没有真正发挥职评的作用,这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贫困农村地区家长对自己子女入学的要求不高,希望不大,只要能识几个字,能做几道加减乘除就行,客观上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自愿到贫困山区参加工作的人不能长久;正规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山区的学校工作,即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是很安心,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想办法外流;贫困山区学生家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不多;教师积极性受挫;这些使造成山区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差,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贫困山区师资问题所造成的结果

贫困山区的师资问题造成的结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师方面

贫困地区的各方面相对落后,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欠缺,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落后和老化。教育质量下降,学科结构矛盾突出,体音美英等教师缺乏,教师老龄化带来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老化。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乏, 部分科目老师缺漏现象严重,谈不上专职、专业。一方面限制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对非专业知识的掌握有限,引导、教授能力不足,不利于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贫困山区教师从教的热情和敬业情怀减少教师职务晋升指标分配存在着重城区轻乡村倾向,职称评定完全不考虑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艰苦性和生源质量的低劣性。教师需要认同,教学水平需要有教师的职称评定作为动力,完全无望的未来,让贫困山区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已经评上了中级职称的教师没有后续跟进考核,评聘未分,使得教师积极性也大大地降低。教师跳槽现象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流动现象在各地学校日趋普遍,人往高处走是教师了流动的基本诉求,因此,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特征,形成“马太效应”,使本来就不平衡的教育资源更加不平衡。边缘地区,乡镇小学留不住好教师,教育公平将成为空话。

(二) 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愿望不是很迫切。 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落后和老化,学生难以对学习提起兴趣。接受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却对于被教授的内容没有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是很在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并不深入,仅仅满足了普通需求,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最后,贫困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年轻的,有高学历、专业知识好的老师相对缺乏,更多的是思想守旧的老教师,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更不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想象力,科技创新能力低,会对科技创新造成不良影响。

(三)从贫困山区的发展方面看

经济上:由于师资不足,贫困山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好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必然受到影响,文化软实力受限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少,使该地区经济更加落后,城乡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政治上:贫困山区教师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与城镇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悬殊,容易发生教师对工作的不满,使该地区产生动乱,不利于政治稳定。再有城乡教育差距扩大贫困山区工作条件差,教师待遇比城市低得多,农村人口分散,学生与老师的比例却高于城市,这种城乡有别的师资标准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拉大了城乡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五、针对贫困山区师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

贫困山区的师资问题不是一方面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政府、教师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努力。

(一) 从政府的角度:

政策方面

1. 政府要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贫困山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育经费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正常的教育预算低,县级财政紧张,出现保吃饭、保工资、保稳定,对于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已力不从心;二是教育经费管理问题极不规范,教师工资在一个地区的工资结构差别大,所有补助都一刀切,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与稳定性;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实行同工同酬,出台特殊津贴政策,维护山区教师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2. 政府要重视并加强贫困山区师范的建设,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提高山区教育点的教育质量。政府应组织相关贫困山区的老教师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深入学习进修,聘请青年兼职教师来指导贫困山区学校工作,传播新式教育理念、方式与学校管理经验。这样,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贫困山区的老教师水平能得以提升以紧跟时代发展水平。

3. 实行流动教学为调剂城乡教师余缺,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现有教师资源,通过加大政策倾斜,鼓励城镇地区优秀教师到贫困山区任教或采取支教、轮教、交流的办法,以自愿和组织派遣相结合形式,实现教师资源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确保偏远山区开齐课程,开足课程

4. 坚定走山区师范的道路,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定点到山区服务免费师范生多是出自贫困山区或是山区、农村等经济尚不发达、教育还未健全发展的地区。免费师范生同普通大学生一样,具有专业知识,素质水平高,年轻有活力,更胜普通大学生一筹的是,他们对山区的感情。

5. 教师数量的核编要科学,适当放宽教师编制,保证山区教育点的师资

宣传引导方面

要注重提高山区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政治上,关怀教师,重视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中小学后备干部人才库,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多鼓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受锻炼和考验在生活上关心教师的疾苦,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优先要保证山区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 从教师的角度:

1. 山区教师要全面认识当地的教育情况,因地施教,因材施教

2. 广大的山区教师要积极参加定期的培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时俱进,使教学和实施课程的能力逐步提高

3.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边远山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各少数民族地区各自的特点,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转变教育思想,使教育符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同时由于山区教师队伍不稳定,且师资队伍薄弱,因此,因采取政策措施,稳定山区师资队伍,对现有师资力量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山区教师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 从社会的角度:

1. 各种媒体可以通过各种的报道,揭示我国山区教育的现状,积极号召大学生到贫困山区进行支教

2. 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3. 号召企业在山区建设学校,并对相关支建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

4. 建议实行集中资源教学,中资源办学这一政策的执行最好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作出调整,"一刀切"的政策执行方法将导致社会效率的严重损失.边远山区教育发展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教育作为一个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进一步加剧发达与其它落后省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将越来越起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知识文化传播. 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应努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广播事业,改变农村信息网络条件,促进边远山区知识文化的传播,使广大农村树立新的观念,新的意识,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加大儿童受教育的投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6.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努力争取东中部地区对口支援要逐步改变边远山区落后面貌,除了加大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外,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争取东中部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和支援,在发达地区的带动下,摆脱落后的现状.

()从学校的角度

1.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2.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还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六.小结

贫困山区的师资对于贫困山区的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有关于贫困山区的教师生活条件、编制制度、职称制度等,需要在政府的努力与社会的关注下循序渐进地不断改善、完善。

七.认识与感想:

邝婉华 :贫困山区感想:经过这次查资料,我感触很多。我国贫困山区严重缺乏教师,不仅数量缺,质量还缺。这使得山区的小孩缺乏教育,素质低。国家应该要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山区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来提高我国的文化素质。我们做为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奉献精神,积极投入山区教育。只要我们齐心和力,山区的师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转好,为你山区师资而努力!!!

伍凯欣 :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一直未能真正解决,师资原因尤其重要,当下的人们越来越追求功利,导致没有教师愿意留在贫困地区,而且在那些地方当教师的,他们的教育水平也不能与城市的相比,导致山区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悬殊,我们可以尽我们的力量,到山区支援义教,这也能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记上有意义的一划。

林英玉:现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快速发展任重而道远。解决的妙方之一就是搞好贫困山区的教育,而老师在教育工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师资应当得到合适的分配和充分的利用。在社会压力下,针对师资种种弊病,各个击破,刻不容缓!让出生贫困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严夏菊:就这一课题,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人要懂得珍惜,还有学会回报,与贫困山区相比,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雄厚,基本全是小康家庭,我们没有贫困山区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不用担心学校不够好,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有的条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后不管从事哪方面工作,都应该记得感恩,还有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贫困山区。

谭鑫 :贫困山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个个方面都赶不上城市的儿童,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师资力量的差距尤为严重,在农村,代课老师极为严重,缺少正规老师去引导孩子们,另外,老师们的待遇差导致很多老师对孩子们根本不负责任,只是应付了事,导致孩子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差,从而令孩子们仍然只能继承家业,永远呆在农村!缺少文化,这也是导致农村政治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的教育,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应该加大!搞好贫困山区教育!我们青年一代也应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许玲玲:贫困山区师资问题给贫困山区孩子的受教育权带来了很大的不公平性,不合理的教师规格扼杀了孩子们正常知识的获取。难道我们的政府还不应该在贫困山区教育问题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吗?国家重视了,采取了措施,这贫困的种子才更可能尽快减缓传播的速度,山区的孩子们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与资源学习知识。而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好机会学习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尊重我们的老师,来更好的获取学习资源。

刘娟桃:贫困山区薄弱的经济基础,致使没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而城市的学校教师却充足甚至超编。因此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调控,同时每位教师都应树立支教扶教的理念,多多支持贫困山区教育。那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周梦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要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只有将山区的教育做好,才可能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强国。有句话说的好: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我国内陆贫困地区的落后教育鼓励当代大学生要支持山区教育,要有奉献精神,特别是对于我们读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更要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张心驰:通过这次的教育热点讨论,我对我们小组选的热点问题---贫困山区的师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主要负责查找成因方面的资料。基于同组同学查找的部分现象,我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大量资料,自行概括总结浓缩成简短的文本。在查阅资料,整理文档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人群对支教山区的看法,从而推出了贫困山区师资构成以及贫困山区师资匮乏的成因。这样的研究讨论锻炼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个人的知识。组员们合理的分工默契配合更是显现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次十分有意义的讨论。

黄颖怡:经过这次的小组课题讨论,我深刻地认识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是如此的危急,师资力量是如此的匮乏,我们急需要解决贫困山区的教师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使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记得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张很震撼的图片,上面有一堵墙,墙上写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没错,一定要把教育搞好,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希望,中国才能更加富强!因此,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贫困山区的教师问题!

参考文献:

1】【2】【3】摘自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434251.html

4http://hongyan.cqupt.edu.cn/gqt/good/article.php?id=2339

5摘自《一个湖北支教大学生的血泪控诉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209285

6 摘自《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基本问题调查分析》 2010,佚名

关于贫困山区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