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概论》试题

发布时间:2015-04-10 17:16:43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概论》试题

考试大纲:

《体育运动概论》 :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与体制;中外体育简史;东西方体育比较;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考试解析: 这只是基础,考试以课本为主,每年必考课后题一到两题。

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与体制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化的一部分。

体育的功能:

第一 健身功能-体育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功能,其作用为促进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健身功能是体育的最本质特点,其他大部分功能的基础。

第二 娱乐功能-在余暇时间里通过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即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有满足了情感,使人精神愉悦。

第三 教育功能-体育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体育的各种形式中,其作用为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学院体育中的作用最明显。

第四 竞技功能-体育的竞技功能体现于体育的各种形式中,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领域中变现最为明显。

第五 经济功能-.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并成为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体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中。

第六 文化功能-美育教育、信息功能、交往功能。

体育目的:

体育目的-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 面的体系和制度。

中外体育简史

第一.外国体育简史

1.古代体育

1.1斯巴达体育

斯巴达式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

斯巴达体育特点,斯巴达社会的状况(北方多利亚人-只有9000户人家却统治了250000人民)决定了这是一个尚武的国家,他一战争需要为出发点,着利于增强体力以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绝对服从的军人。

1.2雅典体育

雅典地处希腊东南部的阿提卡霸道,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自公元前594年索伦改革后,推行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高度发展,成为了繁荣强大的城邦国家。雅典是全希腊教育和体育最发达最先进的城邦,发达的经济和较高的文化,要求和雅典公民即使军 人,又是社会活动家,所以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雅典人进行身体练习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重视身体的匀称健美、动作协调灵活,还重视培养勇敢、果断、谦让等品质

1.3中世纪骑士教育与体育

骑士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统治的最底层,是以服从骑兵军役为条件,陈述领主并获得国王或领主采邑封地的小封建主,是对外参加掠夺战争、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职业军人。骑士教育的特点-重点学习骑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其中五种属于武技范围,主要用它来培养攻防和布阵的能力。

2.近代体育

1)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统称西方近代史上的“三大运动”

2)近代体育体系的形成-德国、瑞典、英国、丹麦和美国是实施近代体育较早的国家,其中民族主义特别强烈的德国和瑞典,体操最先走出学校,形成影响最大的两个体操体系。他们和英国运动游戏在一起,构成了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

3)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研究点燃对古代奥运会的兴趣之火。至法国教育家皮埃尔--顾拜旦在 1894 616日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

3.现代体育

1.1美国体育

美国是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超级强国,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美国体育的特定为: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学院化道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紧密衔接的培养模式)在竞技体育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美国是地方分权国家,各州自行决定每个学校每周上几节体育课。各中学体育组织形式是体育部或体育俱乐部。

美国十分重视社会体育,千方百计发展社会体育-美国的州立和私立体育组织林立,遍布全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体育网,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刺激群众体育的开展。

第二.中国体育简史

1.古代体育

1.1古代导引养生思想的发展与体育:

1)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生思想 2)华佗与“五禽戏”(3)孙思邈与养生

1.2学校教育的发展对体育的影响

(1)夏商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与体育

早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其固定形式是“序”“校”“学”。商代学校增加了“教”“痒”“瞽宗”的形式。西周分为“国学”和“乡”“ 学”两种。

(2)孔子与古代体育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完善的“文武兼备”的“仁”人,首创私人讲学,广收学生,施行礼、乐、射、 御、书、数六艺教育。

(3)汉代学校体育的衰落

1.3 战争、军事武艺的发展与体育
1.4 民间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2.近现代体育

2.1 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与传播

2.2 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

2.3“清末新政”与近代体育教育制度的初建

2.4 新式体育学校的出现和中国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新中国体育

3.1 初创基业与初步发展时间的体育

1改造旧体育,建设新体育(2)体育大跃进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冲击(3竞技体育发展的两个高峰

3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体育事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成就。

33 拨乱反正时期的体育

(1)拨乱反正,成绩显著 1979 年初拨乱反正,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全部恢复,并开始正常运转,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迅速步入有序的轨道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随着工作中心的转移,拟定了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中、短期目标,确定以“侧重抓提高”为中心进行整顿和调整

2)体育体制的初步改革 1986 4 月国家体委做出了《关于体育改革的决定》确定了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全面发展的战略法案,改革的重点是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促进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确保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4.新时期的体育

1)《体育法》的颁布于“两个战略”计划的实习1995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是中国第一部体育法,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历史,走上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发展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际体委与199576日颁布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简称“两个战略 )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深化改革体育体制 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改革现有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实现有计划竞技体制下的体育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的转变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训练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竞争机制,更多的优秀运动队推行了教练员聘任制、主教练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试行承包责任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层层衔接的训练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竞技体育改革发面,将职工运动技术院校纳入承认教育行列,许多高校和中学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工作,成功地进行了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结合的探索。

3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90北京举办第11届亚运会,2001年获得举办权并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刘翔打破110栏世界纪录。

东西方体育比较

第1.两种体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比较

中华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体育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世界体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古代中国关于养生、健身等方面的丰富论述,至今仍然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然而,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体育也不例外。历史上的中国体育从体育思想、体育制度到体育内容、 体育方法都潜移默化地受着儒家思想的制约。东方体育主要体现运动主体——人的修身养性和内部完善。它无处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观,强调性命双修,心身并育,内外结合,动静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依,阴阳消长,谋求人同外界在和谐之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获得人体功能的整体优化。以竞技游戏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无处不体现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文化居主导地位。虽然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但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主要集中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这些成果力图了解自然现象,进而改造自然。所以由西方文化孕育出的西方体育则处处反映出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功能, 最终出现了以物理量的变化为表现形式和以物理量为最终确定成果标准的西方体育,以及以解剖学、生理学为根据,以身体形态发展和生理功能提高为标志的竞技运动。因此,西方体育就是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延伸。

第2.两种体育内容的比较

东方体育产生于东方文化的土壤,所以它的内容处处体现着东方文化思想的神韵。如中华武术、气功等强调修身养性,把其价值定位于行为的主体协调发展上,它把从事运动的主要功能健身理解为对人性的修养,不提倡那些对抗激烈有很强竞争意识的体育项目。分析原因是受其文化思想的影响。因为儒家思想讲究“ 中庸”,提倡忠恕之道,所以同样是产生于战争需要的体育项目就逐渐被改变为具有礼仪和娱乐表演为目的的活动所取代。如西周以前,角抵是作为一个练兵项目而出现。春秋时期,两人决斗的角抵也比较常见。到了战国,角抵则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表演艺,“ 秦安天下, 罢讲武之礼,为角抵”(《古今图书集成? 军礼部》),“先王之礼,设于淫乐中矣”(《汉书? 刑法志》)。此后, 角抵就迅速成为百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项目,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游戏活动,虽然它仍然是一种对抗活动 但是本身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战争意义而带有较强的娱乐因素。再如:中国武术,同样失去了对抗技击的特点,本身向艺术化套路发展, 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娱乐性。而同样是中国武术传到国外, 却仍然保持着如贻拳道、柔道、泰国拳的技击和对抗特征。民间的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等也都带有较强的娱乐色彩,缺乏西方体育那种激烈的对抗和竞争。西方体育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所以它处处都体现着高竞技、高对抗的特征。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项目也逐渐发展成为现今的竞技项目, 如篮球。西方带有宗教色彩的体育项目,也是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文化前提下得到迅速发展的,比如古代奥运会。但是,西方体育项目在强调高对抗、高竞技的同时,忽视了体育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健身强体的功能。这是因为西方体育主张外部技术完善,一味地追求剧烈运动致使人体处于激化状态, 使人体内部的系统功能造成失调。虽然运动成绩很高,但身体的内部平衡却受到了破坏,这就同体育本身的功能相背离了。

第3.两种体育的目的、评价结果形式的比较

东方体育虽然也有比赛,但它没有像西方体育那样有完整体系的竟技运动,它的目的是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理国家 维护社会政治和伦理秩序以及个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而对体育锻炼的本质基本规律等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虽然武术作为军事和战争需要的 一个重要方面而被重视,而民间习武却因涉嫌造反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限制或禁止。节日娱乐活动因为可以用来夸耀太平盛世而受到鼓励,反之对于那些被认为与封建伦理、政治无关的体育娱乐活动, 如民间的儿童游戏、棋牌等则一般是不予干涉的。由于以上的目的,使得东方体育无论是在形式和评价上都是很温和的在运动形式方面,则表现为“上下相随、内外结合、左右相依”,在术语和评价上多采用哲理概念,如:阴阳、动静、刚柔、统一、相济等,受“中庸”思想的影响。所以东方体育力求把运动负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主张运动的激化造成人 体内部平衡的破坏,其运动结果也是以其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完善为评价终点。西方体育是沿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由最初的游戏发展成为竞争激烈有着高度对抗的比赛,其目的就是获得胜利 在运动形式上尽力追求技术和技能完善 在运动负荷方面,西方体育强调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竟技原则。在运动的基本术语方面均采用了物理概念,如:强度、密度、频率、节奏、速度、力量等。在运动基本理论方面,西方体育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以力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为根据把技术分为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这就是以其表面现象进行分类,缺少内部人体的统一观,显得很浮浅。西方体育最终的评价结果就是胜负,可见西方体育在人体健康和运动健身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体育与政治、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第一.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体育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对体育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体育是人类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与体育的相互关系中,政治起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体育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体育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体育对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进政治进程。

1.1 政治决定体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建立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1.3 制定政策、法规、制度,编制规划,规范体育发展

2.体育对政治的能动作用

2.1 增强人民团结,振奋民族精神

2.2 展示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声望

2.3 扩大对外交往,增进相互了解

3.正确处理政治与体育的关系

3.1 政治其主导作用 政治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政治是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体育也对政治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甚至是重要作用。但是体育毕竟不能等同于政治,因此,要用正确的观点辩证的看待政治与体育的关系。

3.2充分发挥体育的政治功能要把政治与体育分离的观点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治与体育之间的关系。

第2.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对体育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具有客观可测性。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和间接地制约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11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从根本上制约着该国体育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当代世界各大体育强国,莫不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对体育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为体育发展提供必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体育设施、装备、器材和器械的研制和建设,体育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等。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外,发展体育事业还必须拥有强有力的精神、道德支撑和保障。

12 经济加快发展间接推动体育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也逐渐的提高,同时也被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脑力劳动成分增加了,闲暇时间延长了。这些前所唯有的变化时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从而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3 经济体制对体育体制的制约作用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尽管“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但不同等于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于国际竞技体育 的管理体制。与之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推进法制化管理,逐步实行在政府指导下体育资源的市场配置,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尽可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体育对经济的能动作用

2.1 体育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2.2 国民身心健康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2.3 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营造经济环境

竞技体育的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竞技体育的性质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特点

(1)竞争性 竞技体育中“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竞技体育由此而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比较竞技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就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竞技运动的参加者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战胜对手。竞争性是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杠杆,它既增加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竞技运动更具魅力。

(2)规则性 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完美的技艺,否则就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高度的技艺性竞技体育赖以生存在的基础,但高度的技艺又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竞技体育的规范性还表现在各个竞技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制约机制的规范性和竞技体育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

(3)公平性 竞技运动中的竞争应该在高度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竞技运动比赛应该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参赛者。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 常进行。为保证公正、公平地进行竞争,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对比赛项目、时间、地点、场地器材及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运动员的参赛行为及比赛组织和裁判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比赛规程和规则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不仅比赛必须严格 根据规程和规则的要求来进行,平时训练也必须针对规则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4)娱乐性 竞技体育是从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发展而来的,现代竞技体育日益加强的竞争性更大大加强了其可观赏性。不仅参加者可以通过表现自我并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喜悦,而且观众也可通过观赏竞技体育比赛,从日常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特有的轻松感和美的享受。因而,观赏比赛成为广大群众善度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娱乐性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其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5)技艺性 现代经济体育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完美的技术,否则就难以取得竞赛的胜利。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日臻完善,在表现新难、高、尖的同时,日益向艺术性和观赏性方向的发展,现代经济运动的观赏价值越来越高,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高度的技艺性即 使竞技体育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体育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6)国际性 竞技运动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形式,是没有国界的。齐科学知识和运动技术等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尽管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别,但在经济运动领域可以找到更对的共同点。从某种意义说,经济运动已经成了人类“无声的语言”。人类通过经济体育比赛惊醒交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了全世界和平和发展。

3. 竞技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1)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运动竞赛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4)竞技体育管理 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 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

4.1 过度商业化的冲击 洛杉矶奥运会走出了一条商业化的道路,从此商业化大规模地介入奥运会赛场和现代经济体育。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人们逐渐发现商业化也给奥林 匹克运动和现代经济体育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商家与体育结合时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如何消除商业化给晋级体育带来的木棉影响,是21世纪经济体育所面临的挑战。

4.2 业余与职业之争 奥运会有关运动员业余性与职业化之争已持续了一个世纪,不过最终国际奥委会取消了业余的限制,想职业运动员敞开了大门,给奥运会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增加了奥运会的活力,大大提高了奥运会的水平。但能否对运动员职业化和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控制,竟是未来奥运评课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4.3 与非人道行为的斗争 ①反对不公平竞争 现代竞技的竞争向越来越强,却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公平竞争的原则的实施。人们从公平竞争转向了“胜利”的获取。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迷恋于采用不正待的手段,造成竞赛各方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是竞赛正常的竞争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反对不公平竞争的呼声愈来愈高。 ②发对使用违禁药物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选手开始自己服用兴奋剂等药物,以提高运动成绩。反对服用兴奋剂和违禁药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③反对暴力行为 运动员个人不顾曹成自我损伤的可能想,竭尽全力向自已的体能极限冲击,因此经常造成伤害事故。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运动员,不顾规则的限制,有意或无意的通过对对手使用暴力,伤害对手,以获得优势和比赛的胜利。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需反对暴力行为。

5.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5.1 商业化 市场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形态。在这种形势下,现代经济体育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商业化得特点。竞技体育组织经营者通过运动员转会、门票,重大比赛的电视转播权,体育彩票、广告等方式获得利润。

5.2 职业化 职业化是现代竞技体育目前发展的最高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化是现代竞技体育达到了前所唯有的水平。要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仅作为业余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职业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特点。将“业余化”作为其主要标志的奥林匹克运动,已向职业运动员打开大门,职业运动员开始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的成员。

5.3 社会化 竞技体育是一项社会事业,仅靠国家一个部门来办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靠社会各方面的立面携手来办,才能为本国经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投入。

5.4 科学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运动也日益走向了科学化。要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必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发展竞技体育,既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又要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科学援救,升入探索经济体育发展的规律,并把现代科学技术及研究成果运用到管理、选材、训练和竞赛 中去。

55 交融性 现代经济体育的发展与大众体育的联系日益密切。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的归宿。大众体育的开展特别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开展,可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发现人才。退役后的运动员又必然走进大众体育的行列。这种体育内部的交融现象既促进经济体育本身的发展,又可促进终身体育的实施。

5.6 国际化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铜线的发达,现代竞技运动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通过国际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化。

学校体育的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 学校体育的性质

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2. 学校体育的特征

2.1 身体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是一个融“教、学、练”也一体。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题,在体育课内、外学生都要“练”,即以身体活动为主,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的目的。

2.2 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体育节和体育代表队课余运动训练,以及校外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自发的体育锻炼 等多种形式。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

2.3 多样性人及关系的交往过长 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学生在不同的时空进行着频繁的身体运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着多种形式的聚到的信息和情感交 流,频繁互动,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判断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4 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学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要承担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实现教育目标。

3. 学校体育的形式和内容

3.1 体育课

3.2 课余运动训练

3.3 课外体育活动

3.4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4.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4.1 学校体育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产生的作用不明显,学校体育实践与学生体质健康出现反差。表现在:体育课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不甚显著,常规体育课存在难以达到学生锻炼身体应有的生理负荷,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偏低,“温室型”教学不知不觉抬头。

4.2 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观念更新太快,但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跟不上;存在着对新的体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新的体育教学理念难以量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淡化竞技运动技术”到底“淡化”到什么程度,在理论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诠释。

4.3 学校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4.4 升学压力有增无减,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升学压力“幼年化”,学生周末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每天锻炼1小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倡导性口号,很难得到具体落实。

4.5 办学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西部地区、城乡差别仍然很明显。一些特大城市,如上海市中心学校开展体育课“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可用器材太少。学生无兴趣参加体育活动。

4.6 决策管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脱节,理论研究贡献不明显。基础性理论研究多,应用性理论研究少,实验性研究少,对实践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急功近利,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依然存在。

5.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5.1 体育课程更注重个性和人文精神 重视他培养学生公民的责任感、创造力、交流合作和团队精神;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发展个性。重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人价值和目的。

5.2 课内、课外和校外体育相结合 重视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学生在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价值和体育的整体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外、校外比较宽松的、适宜的体育环境。

社会体育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社会体育的性质

社会体育是由政府、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共创共享的良好社会形态和多种多样适合地区、居民特点的体育活动,公益性是基本性质

2. 社会体育的特点

2.1 时代特征 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三者定义的社会体育,但是为了适应国际交流,是使用“社会体育“的同时,也使用“大众体育”。

2.2 形态特征 人们按照行业分类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内容往往与从师行业有关。

2.3 体制特征 社会体育采用的是既有市场要素又有计划成分的混合体制,变现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的特征。

2.4 机制特征 群众体育重视共性,如多年推行广播操、职业操等。大众体育重视个性,而社会体育则两者兼有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开始要求丰富多彩,体现个性化得体育内容和形式,重视个性成为拓展体育市场、改善服务的要素之一。

2.5 组织特征 社会体育的组织则有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

2.6 目标特征 社会体育体现了国家与个人想结合的社会目标。

2.7 过程特征 社会体育是采用的双轨制,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渠道,也有自下而上的民间渠道

2.8 方法特征 社会体育本质上还是以教为主,但重视寓教于乐,形式较为活泼。

2.9 形式特征 社会体育一般采用中规模形式较多。

3. 社会体育内容和形式

3.1 按目的分 按参与目的划分,有:享乐型体育、保健型体育、社交型体育和自我发展型体育。

3.2 按项目分 按体育项目分最常用的,可分为球类项目、体操项目、田径项目、武术项目和其他项目。

3.3 按人群分 按年龄段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和老年人体育;按性别分,有女性体育等;按健康状况分,有健康者体育,亚健康者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按喜好程度分,有爱好者体育。

3.4 按组织分 家庭体育、企业体育、社区体育和社团体育等

3.5 按场所分 有室内体育、户外体育和野外体育等。

4. 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4.1 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足,体育场所规划不合理

4.2 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科学健身指导

4.3 体育锻炼参加者的结构不合理-以老年人居多,中青年参加较少,呈现“两头惹,中间冷”的现象

4.4 体育意识有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4.5 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组织不健全,体育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4.6 体育竞赛交流机会少

4.7 体育氛围不浓厚,居民锻炼的热情难以长久维持

4.8 体育与社区建设分离

4.9 体育资源缺乏组合

5.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5.1 高度视社会体育的经济意义

5.2 建立社会体育发展的评估体系

5.3 开展经常性国民健康调查

5.4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推动社会体育发展

5.5 官民一体,分工合作

5.6 设立大众体育科研、服务基地

5.7 多渠道增加大众体育财源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概论》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