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10-11-14 01:04:02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知性知性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和统一起来。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和而不同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无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或类主体价值较之人的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的重要性,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与道家崇尚自然的传统不同,儒家的传统是崇尚道德。儒家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首先,有无德行构成人们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一个人如若没有崇高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得不到万民敬重;反之,有了崇高道德,即使穷困潦倒,也能得到万民称颂而名垂千古。其次,道德还是人们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儒家认为仁义之心是人之生命的根本,失去仁义之心也就等于丧失生命之根本。因此,他们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哪怕与人相处也要有所选择,要与有仁义之心即有道德的人相处。再次,道德构成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儒家重视教育,但他们所论教育主要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伦理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儒家的愿望是通过道德教化以造就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最后,道德也是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与这个国家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道德状况、道德水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仁义存则存,仁义亡则亡。
儒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崇尚道德的传统,而严格说来,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并不矛盾。一个具有高度道德修养和道德自觉的人,也就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人,他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自然能做到诚实守信。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儒家所论道德,它的那一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一定都切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但中国作为文明之邦,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却万万不能舍弃。
在儒家看来,和谐境界的实现,人本精神的高扬,忧患境域的摆脱,道德素养的提升,无一能够离开人们投身现实、奋发进取的努力和作为。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意思是说,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的耻辱,就不配当一个知识分子。道德修养或道德实践即通过修身或自我改造以达其内圣目标;社会政治实践即通过事功或社会改造以达其外王目标。内圣有赖于立德,即注重人的自我身心修养以挺立道德人格;外王有赖于立功,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以挺立政治人格。所以《大学》在强调修身齐家的同时,紧接着便讲治国平天下,认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儒家反对空谈,反对坐而论道,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易传》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去效仿天地运行的刚健风格,去直面现实,去改造自我和改造社会,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要求人们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依靠主体的力量,通过主体的实践,完善自我,改进社会。从中国历史来看,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真理的传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传统的形成,都起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这种种优良传统在今天显然并没有过时,仍有赖于我们进一步去发扬光大。我们有理由从儒家的力行主张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开拓创新。

儒这个称呼其实很早就有了,过去讲的儒就像我们现在举行仪式时司仪那样的角色。古代时常常由儒者来主持一个仪式,比如主持一个祭祀。后来儒者也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又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儒是以六艺教民者。所谓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这两个问题,我下面很多地方会讲到;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就是驾驭车驾;,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书写或书法;就是计数、算数了。儒者就是教授六艺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儒者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老师。到了孔子的时代,实际上这个称呼已经泛化了。它已经成为当时凡是具有知识的人的通称,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知识分子,那个时候称之为。什么又是儒家呢?儒家是孔子开创的一个学派。孔子的目的是研究怎么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时的圣人的经验,用学术来治理国家、教育民众。在这些古代圣人中离孔子最近的是周公,周公名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和武王的儿子成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公旦在总结夏商两代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精神。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庸》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就是继承了尧舜的说法,宪章是表扬、发扬光大的意思。宪章文武就是发扬周文王、周武王的观点,以他们的原则为根本依据。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它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儒家文化是什么,首先得弄清儒家是什么。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儒家,从南北朝开始叫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文化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所创立的文化。儒家讲正气,儒家文化以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以为行为规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是充满着民本主义精神,理性主义思想、理想主义色彩、整体思维特征的文化。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思想家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儒家文化兼容国学中各类文化之所长,成为中华社会的主流价值形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即《礼》、《易》、《尚书》、《诗经》、《春秋》,世代相传,是国学体系中的宝贵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家文化对东亚,对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儒家成了世界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名人,这是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骄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 从春秋时代创立的儒家文化,经过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兴盛,到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大力倡导,再到一些文化运动以至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儒家文化经过了几千年极不寻常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人重新树立起了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自信,逐渐化解了对它的误解和怨恨。道理很简单,二十一世纪要过和平生活,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到孔孟那里去寻根,因为儒家讲究和为贵,讲仁义,经过时代的洗礼,在今天,已成功地演进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形态。

您认为儒家文化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无意义?对儒家思想重新进行思考,探讨它对现代化建设可以发挥什么积极的作用,这的确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一件事。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动很大,但传统的东西不可能完全消失,它总会以各种形式浮现出来,要么成为现代化的阻力,要么成为现代化的助力。我们要做的,是克服阻力,发扬助力,这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的标准是很容易确定的,就是:凡符合现代化需要、符合现代文明需要的就应当提炼出来加以发扬,反之应扬弃。

传统文化对构建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是可以有帮助的,前提是它需要经过现代的改造。五四运动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上,抗拒改造,所以遭到了否定。现在,我们提炼传统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前提仍然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有可能为现代文明服务,但这不是必然的,也不是绝对的,中国的经历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传统文化要经过改造才能为现代文明服务,这一点不可忽视。这就是我在回答你关于奥运开幕式问题的时候,为什么特别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你想,一个缶,如果把古代陶土做的大缸拿出来敲,2008个缸,大家是什么感觉?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发掘、辨别和改造。

传统文明需要现代化,西方文明是被改造过的

传统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有何作用?

首先,它不能站在时代的对立面上成为发展的阻力;其次,它必须接受现代的改造,这样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明是经过改造的。比如基督教,基督

教在西方文明中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它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儒学。但在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它一直是跟着往前走的,不断在改变自己,变成现在这个样。近代早期,宗教改革是一次巨大的变化,新教分裂出来,按韦伯的说法,变成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意识。但其实天主教(旧教)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变得能够接受社会变革,至少不起阻碍作用,今天的天主教会和几百年前的天主教会是完全不同的,它经历了现代的改造。所以,基督教(包括新教和旧教)的改造在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正面作用,这使它没有遭遇东亚文明的困境。我想,如果我们要谈论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基督教的变化是一个先例。

但当前很多人对儒学的思考基本上停留在表面,考虑的是它的形式,而未深入到价值的层面上;另一些人去玩赏它过时的方面,那些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东西。儒学中很多东西经过现代改造、赋予现代的内涵,是可以和现代社会契合、为现代社会服务的,比如的概念,这是儒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孔子说过仁者人也,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是儒学的高明之处;而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是很能为现代社会服务吗?但要把其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内容去掉,即的等级秩序、等级社会的观念;要对它进行现代的改造,把平等作为原则和出发点。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传统文明需要现代化,经过改造的传统文明可以、并且才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服务。不剔除等级观念的,是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

学习对象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大和小、强与弱的问题

近期,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将不必再向欧洲学习,而欧洲不久却必须向中国学习,您对此是如何看?

那是人家的说法,我们自己不这么想。通常我们对学习这个词的理解不全面,认为是不行的人向行的人学习。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并不区分谁比谁行。所以我们说向别国学习,不能只把眼睛盯着大国、强国,其实小国也有东西可学,比如斯里兰卡是个小国、穷国,但它能实行全民医保,这可不可以学?其次,学习不仅意味着学别人的长处,也要从他的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引以为戒。

因此,在学习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大和小、强与弱的问题。我们永远要向别人学习。

许多人常说中国人不是宗教民族,缺失宗教感,原因是在我们的文明中,儒学取代了宗教的作用。中华文明具有世俗的、人性而非神性的特征,这也是因为有儒学。儒学在中国乃至东亚都起着无形的、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最古老的文明,这同样是因为有儒学。儒学在几千年中多次受到冲击,但始终没有被冲掉,相反,佛教等外来思想被改造了,渗入了儒学的理念。可以说,儒学支撑了东方文明的存在。

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受到外来的冲击和压力太大,而且长期找不到应对的办法,传统的思想价值体系未能解决面对的问题,导致中国人开始反思,最早是在器物的层面、经济的层面,然后到制度的层面、国家的层面,最后进入了思想的层面、精神的层面,开始对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孔子学说产生怀疑,到20 世纪,终于对儒学进行全面的否定。

客观地说,传统儒学在近代以来,对抵御西方的冲击和侵略没能发挥作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通过很多方式,想了许多办法,一次次去尝试适应新的局面,抵御外来侵犯,但都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被迫走向思想方面的反思,对儒学加以否定,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我认为,那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也是伟大的社会解放。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不得不走的一步。当时:辛亥革命把帝制都推翻了,国家制度出现了根本的改造,亘古未有;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迫使人们去思考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也就是反思儒家思想。像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就体现了这种反思。人们开始认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是儒学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打倒孔家店是合理的、必要的,是时代的要求。

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抵御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没有能适时而变、跟上时代步伐。任何文明的价值体系都不可能一经出现就永久不变,它需要与时俱进。以儒学自身为例,它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变化,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到朱熹,儒学都是在变化的,它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近代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僵死的意识形态,它和皇权政治结合在一起,窒息了中国的活力。儒学没有能够对近代中国所面对的困境提供解决办法,因此,先进的中国人要把它抛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现在,经过一个世纪的革命和摸索,中国已经走出困境,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对现代化有益、对建设现代化国家有益的成分,就又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所以这是一个对反思的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因此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传统欧洲国家因为战争损失巨大,元气大伤,相继没落,美国因为远离欧洲大陆而未遭受很大损失,甚至从军火和战略物资的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战后欧洲重建也使美国获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迅速成为超级大国。相应的苏联虽然遭受德国法西斯的直接入侵,但是打败德国法西斯也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得到空前发展。苏联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冷战时期,美苏都利用自身实力将自身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美国不仅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侵略,而且大力推行其文化和意识形态。西欧、非洲非、中北美洲、远东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洋洲众多国家都深受美国民主文化影响。苏联的成功,使马列主义在广大亚非拉地区广泛传播,世界各地相继爆发红色革命,东欧诸国、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相继成为共产党国家。同时苏联积极向中亚、西亚和非洲渗透。

从以上这些简单的历史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侵略是伴随着军事和经济侵略,而又能巩固军事和经济侵略。在独立自主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后,运用军事侵略来获得经济利益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因此,采取经济和文化渗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利益的首选方式。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功的确立了世界一哥的形象。zippo打火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等迅速成为时尚。美国式的民主成为了一面鲜艳的旗帜。战后的美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这个犀利的武器,并不遗余力的在世界范围内推销其先进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和历史原因,加上gcd有意的宣传,国内对西方始终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8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谈资色变。但是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大量西方思想和文化被带到中国,我们逐渐融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开始由敌视西方资本主义,转变为盲目崇拜西方的物质文化。出现了哈美、哈日、哈韩等特色人群。这些人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外国的月亮就是圆。我们不能把这类现象单纯的归结为不爱国或崇洋媚外。追求高标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身无可厚非。而西方的工业文明所创造的财富确实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但令人担心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正在悄悄的利用国人的这种心态来推销他们那套民主、自由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颠覆gcd中国。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华民族的目的。君不见最近几年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表现得最多的思想主题就是自由、民主。从《独立日》、《角斗士》到现在的《300斯巴达勇士》,主角口中喊得最多,也是最空洞的口号就是自由

诚然,这些好莱坞大片在制作上确实精良:场面恢宏、画面优美、声响效果非凡。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并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但华丽的背后,隐藏的却是险恶的目的——推销美国式的自由民主思想。电影只是一个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媒介,还有形形色色的方式在考验着我们的判断能力。各地的麦当劳、肯德基的繁荣,小朋友和年轻人以吃这些垃圾食品为时尚。上海奢侈品展的盛况空前反映的并不是我们的国民多么的富有,相反的却衬托出扎眼的贫富差距。日本的动漫作品更是影响了三代中国人。浮华的背后,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独立自主才能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东欧轰轰烈烈的颜色革命,带给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只有更加艰难的生活。阿富汗、伊拉克的和平稳定遥遥无期。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已经被贿选、相互攻击等丑陋现象衬托得不值一文。西方式的民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起码我们就没哪个检察长敢起诉国家领导人。但是民主的进程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掌握。而不是在刨腹产式的西方颠覆中降生。苏联的瞬间崩溃造成的恶果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

所以说国人应当警惕。虽然这些西方事物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也没必要拒之门外,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要发扬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传统,对一切外来事物——也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优秀的世界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中。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呈现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变得越来越进步,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科学技术,像几何积数一样飞速发展。许多新事物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天下的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正像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兮,福兮祸所伏。那样,高科技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也有时对人民不利。经济全球化也是这样。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以前人们横向联系的基础上,世界各地之间更进一步联合、结合、配合。人类蒙昧时代,只为生存挣扎,相互联系很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三次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分出来后,更起到沟通供销、活跃市场、加强联系的作用。两千年来,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西方的庄园经济,与外界联系相对不多。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许多从事商业贸易的人,驰骋于海洋,奔忙于大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到了今天,这种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变成一体。多少年来人们惊叹望不到头的大地、海洋,转瞬即到。一项发明,通过电脑,几秒钟传遍世界。天下大事,通过电视,睁眼就可看到。但事情有利也有弊,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害处。其一,人类更多地消耗自然资源。日后自然资源枯竭后,怎样解决?其二,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自然界要对人类进行报复、惩罚。其三,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快速发展的结果必然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矛盾日多,社会不安。其四,因为贫富悬殊日益拉大,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进步欺落后的情况自然会发生。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防止?人们不能不想到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人们常说世界范围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人们最大的有四种思想:以耶苏基督为代表的基督教,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教,以穆罕默德为代表的伊斯兰教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前三者是宗教,孔子及儒学,尽管像宗教一样受人尊敬、崇奉,但它不是宗教。它与前三者最大的不同是入世。他的学说,他的主张,是面对当今世界。孔子及儒家思想抱着积极入世、努力治世的态度,他们的一些理论和学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当前经济全球化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人问,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思想,今天能有用吗?回答应是,作为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中,诚然有些维护当时某个阶级、某个集团利益的内容,但其中也有一些人类思想中永恒的范畴。即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阶级制约,体现人类认识规律的思想。这些思想有许多在经济工作中表现出来,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也很有用。主要有: 一、明确的经济伦理观人们在社会上从事经济活动,与人打交道。你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对人有利?还是对人有害?是否符合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人们称作经济伦理观。孔子倡导的仁爱、和谐的精神正与此相合。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很简明地说仁者爱人,(1)仁最基本的精神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一种学说。包括发现人(奴隶社会把人当作牛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做有益于人的事,而不是损人、害人。孔子赞扬郑国的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称子产为惠人,即树起一个爱护人民的榜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事经济工作者,对自己经营的内容首先考虑到对世界(不只是本国)是否人民有利?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多年来,在一些国家活动猖獗的毒枭,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坑人害人,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不该干,各国都应取缔。研究原子能反应堆是为人们造福呢?还是生产杀人武器呢?有人贩卖军火,本来是助长战争、祸害人的事,但却为自己的行动掩饰、辩护,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是为了维护和平。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经济伦理观,不符合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联合国三楼墙壁上用25000块马赛克镶着自己不愿干的事,不叫别人干。这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有的国家和地区,开赌场,赚大钱,却不允许当地人参加活动。他们知道赌博对人有害,他们祸害别人,却不祸害自己人。其实祸害别人也不好。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自己要达到什么标准,什么要求,也要求别人达到什么标准,什么要求。经营企业从来是双向的,希望自己经营的企业得利,也要与自己发生联系的企业得到。自己不得利的事不干,也不要把赔钱的买卖推给合作者。自己与合作者的关系,应该是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商机,其同赚钱,达到双赢。二、正确的求利原则司马迁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5)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怎样赚钱?怎样获利?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大学》中早就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在获取中,要做到合乎的原则。古人把义解释做宜。即处理事情时,适宜、合情合理,对大家都有好处。怎样对待利?孔子当年就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处也。7)即只有用正当的手段取得财富,获取利益,自己才心安理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这个是什么?就是取财有义,用财有礼。8)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创造发明日多,你有大的发明创造,你在科技发展中走在前面,你就能致大富,发大财。这种发财是取之有道。如果作伪造假,或者剽窃别人的科技成果,这便是无道。尽管一时可能得逞,但早晚要被人揭穿,身败名裂。孔子告诫一个人要九思9),要人们的视、听、言、动等多种情感动作都要照正确的方式去做,如视思明、听思聪……”等八项,大都是对感官的要求,最后还有一项见得思义,是说一个人在可能得到什么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合义?是否应该得?孔子又多次说过见利思义10)、义然后取11),都是告诫人们不要贪无义之财,不要取非法之物。那种见钱眼开有奶便是娘为了获取别人支持,不惜出卖原则,出卖人格、国格的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贪财损义者,坑了别人,害了国家、社会,自己也早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获得不义之财后,即使一时不被揭穿,但那种得利的黑钱,损了道德,使自己变黑,使子女变坏,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中国强调自己获利时也考虑考虑别人的利益,不要以损人来利己。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12)如果自己的一切行动只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标准来考虑问题,就会招致很多怨恨。当年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只谈利,你国内的大夫也谈利,士庶人也谈利。上下交相利,则国危矣。1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假若人人都轻公义,重私利,那大夫不把国君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有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结果招来很多怨恨,树了很多敌。这种做法违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实为义中取利的大忌。三、诚信的职业观念中国字的构成很有意思:一言一成为,一人一言为,一个人说出话来就要办到是,一个人说话算数叫。诚信就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乃至一诺千金。诚为信之本,信为诚之源,两者互相派生,又互相发展。我国自古以来经商者就讲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言不二价,重视信誉。信誉乃经商者立业之本。当今世界,一个商人,一个企业,有了信誉就有了无形的资产。如果破坏了信誉,丢失了信誉,在横向联系加强、各种消息十分灵通的今天。坏事传千里,坏名传万里,自己的损失远远比赔钱还重要。中国古谚得黄金百金,不如季布一诺。汉时季布守信有名,春秋时季扎挂剑更有名。这些事例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信守自己的诺言。诚和信使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社会上获得信任,这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成为自己致富之本、发财之源。在当今世界同样有其社会价值。在形形色色的产品中,诚信的重要表现是产品质量。生产一种产品,从设计到选料,到加工制作,到安装组合,都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不停地进行质量监督,质量检查。步步为营,层层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优质产品才能持续优质。相反有人生产劣质产品,制作中不是偷工减料,就是粗制滥造,幻想反正销得很远,销到外国,销到不懂这种产品质量或不重视这种产品质量的地方,可以蒙混一时。殊不知没有不透风的墙。劣质产品销到任何地方,都会遭到人们反对。产品越销的远,越是坏名远播,信誉丢向远方,自己家的牌子砸得越厉害,自己弄丢了大量市场。中国古代人强调重信守约,时至今日,更具体为各种法律、条规。例如产品质量检验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投资法、合资法以及各种经营法等。那种没有或者缺乏诚信观念的人,往往违反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法,到头来自己要受到各种惩罚。因此,今日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如果有强烈的讲诚信,重质量的意识,不折不扣地重信守约,在今日商海游泳中,就能一直保持主动地位,达到胜利的彼岸。四、廉洁的企业作风每个经营企业的人都知道,应认认真真理财,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生产中减少无谓的消耗,从各种方面来降低成本,而这正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贯作风。两千多年前孔子在鲁国任委吏时,就被孟子称作会计当而已矣。(14)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会管理帐目的会计。一个企业是个整体,它要生财,更要理财。如果说一个家庭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理财的话,一个企业就不仅要理财,更要在理财的基础多找生财之道。孔子从来主张爱民、节财。齐景公问他如何治理国家,他回答政在节财15),有人说奢侈显得骄傲,俭约显得寒酸。叫他任取一个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6)勤俭是中国人历代提倡的美德,司马光说历览前贤国与家,胜由勤俭败由奢。17)把是否勤俭、奢侈提到成败的高度来看。这对今日各地各国的企业来说,也有现实意义。企业生产就要降低成本。例如把住进货质量、价格关,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加强成本核算,精打细算,在利润分配、职工生活、扩大再生产等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更要堵塞腐败的漏洞,提倡一切为公,为集体的精神。对生产中的每个小环节都要重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只有想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才能在商海竞争中立于主动。一项产品,在同样质量的前提下,显然顾客要看价格,成本降低后价格就低,凭这一点就能战胜对方。五、积极的竞争态度中国古代的兵家讲竞争,儒家也不是不讲竞争。孔子当年就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8)各种工匠一起居住于他们制作的场所,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在一起干活,都想干得多,干得好。真正干得多,干得好的是那种能以改进技术、巧干的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就是赞扬那种能以掌握得心应手工具干活干的好的人。中国古代有和实生物的说法,即在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和实生物20)意思是不同因素的统一,才能促使事物发展。一件事物,在固定范围内,在多年的老框框里,往往不能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入新的因素,使这些异质发生作用,使有一定的开放意义,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今日的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的企业发展中加入异质,提供出从来没有的好条件。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工作者,都应不断吸取它山之石,输入新鲜血液,使自身得到充实、改变和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中国儒家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以的观点,对别的事物吸取学习、消化,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竞争和创新。这正是当今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精神。六、和谐的环境意识大千世界,七彩缤纷。大量自然界的山水木石,植物中的千门万类,动物中的飞禽走兽,都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人类只是后生于它们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共生,人类赖自然而生。在过去的年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惜干扰它们,损害它们,结果是人类虽然取得了一些暂时的利益,却破坏了世界的统一性,破坏了人类自己生存的环境。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进步、经济发达、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许多人对自然界还在拼命索取,竭泽而渔,更大程度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回头去看看,多少年来,中国古代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观察、实践、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的正确主张。这就是天人合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21)他用自然的天代替了宗教的天,人格的天。他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界),努力去下学人事,上达天命,即努力做好人间的事,摸清自然规律。作为人间的帝王,犹应敬天修德保民,以达到人与和谐相处,与天地参的境界。康有为发挥斯时人、物并育而不相害,众生熙熙以登春台。22)等到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时,就能达到大同世界了。宋儒张载民胞物与的主张,更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说得亲密无间,这些思想都与当今保护自然环境、寻求生态平衡的主张一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惜对自然界破坏、戕杀。这种只利于小集团的做法,却害了广大人民,破坏了整个社会,当然应该及时反对、制止。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经济工作的指导作用的话,更是积极的、直接的、不可缺少的了。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两千多年,历经风风雨雨而未倒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有一些内容体现出人类认识史上永远的范畴。因而不受时空的限制。过去有用,今天还有用。古代中国有用,科学发达的今日世界也有用。人类发展要吸取过去一切有用的东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正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儒家思想怎么可能,抵抗西方的歪风嘛?它连当时的歪风都不能抵抗,所以孔子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齐国送来两位美女来,孔子就失败了,你看他连两位美女都无法

儒家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