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发布时间:2014-03-20 08:44:5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由于看到孩子们常吃劣质食品、挑食,不注意饮食卫生,对营养早餐挑三拣四,随意浪费,感到特别揪心和心痛,所以很想在这方面做点文章,希望能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以求安心。因为我深知,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和健康,还会让其一生受益。

一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

健康的饮食行为首先取决于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营养和健康认识,才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并坚持下去。营养教育是提高健康认识、培养饮食行为的有效手段。

1.荤素比列恰当---酸碱平衡

每个人,一旦接连吃几天的鸡鸭鱼等,就会感到油腻,这就是酸过剩的表现。而各种蔬菜瓜果,都是碱性食物,所以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酸碱平衡。

2.不可偏食----杂与精的平衡

杂粮是相对于稻米,小麦,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主要包括玉米、高粱、荞麦、薯类而言的。粗细粮均有丰富的营养,搭配吃对健康更有利。有格言说的好,“杂食为优,偏食为忌。粗食为好,淡食为利。暴食为害,慢食为宜。鲜食为妙,过食为弊”。作为家长和教师,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的饮食之道,就有能力培养和教育学生,使全体学生更加聪明、健康。

通过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识和认知,逐步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二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家庭、学校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随着社

会的发展,尤其是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家庭是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孩子会模仿父母的饮食行为,父母购买、选择食物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儿童少年对食物的选择。饭桌教育或者把食物当做奖惩孩子的一种手段,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或减少儿童对食物的喜好。我认为,现时中小学生流行的偏食与挑食,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根源在家庭。父母给孩子吃的食物单调,孩子长大后便会对从未吃过的或不常吃的食物不喜欢,甚至厌恶。有的孩子一次吃某种东西太多,伤了食,以后也会不愿意吃,甚至表现为拒食。挑食与拒食还同家长不正确的奖惩有关,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如讨要玩具),以吃食作条件要挟家长,家长让了步,久之,孩子便养成了习惯。父母本人偏食,或者当孩子的面,说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也影响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所以说,一个人不正确的饮食行为与习惯,是自幼在家庭里形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专家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期,就应喂食各种味道的食物。让舌头尽早接受各种味道的刺激,能促进味觉发育完善,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尽早给孩子品尝多种口味的饭菜,各种食物都要给孩子吃。每天的食物要多样,不强迫孩子吃这吃那,更不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刺激孩子多吃某种食品。经常使用食物作奖惩,会使孩子增加某种食物的偏爱。孩子生病后,食欲会下降,会不喜欢某种食品,这时,应劝其先吃少量,由少而多,儿童的适应能力很强,是不会长期拒绝某种食物的。对已有偏食行为的较大的儿童,则要讲道理,讲偏食的危害,讲他(她)不喜欢吃的某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孩子从少量试着吃。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一般说,中要方法适当,不断坚持,不溺爱孩子,总是可以矫正其偏食行为的。当然,越早越容易矫正。但应注意,家长不可在吃饭时训斥和责备孩子孩子,进食时应有愉快轻松的气氛。

事实证明,在中小学校推行营养餐,是纠正偏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有效措施。学生通过集体用餐,互相影响,对自己原先不爱吃的食物,会逐渐跟着别人吃。与学生一起吃饭的教师发现学生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便能较快地矫正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我校首先重视营养早餐的搭配,单喝的这一方面,八宝粥、粉汤、醪糟汤、牛奶、稀饭等,一周决不重复,很好的保证了粗细搭配。果蔬这一块,也根据季节特点,采购应季的新鲜果蔬,桔子、橙子、苹果、梨、黄瓜等。其次强调饮食火候;乘温喝,并且一次喝好,不要喝一半,一半放凉再喝,这样就不卫生也不科学。水果,馒头等,一次把一个吃完,不要吃一半,放一半,更不允许扔一半。再次,注重用餐前后的卫生,餐具消毒,剩物处理,等,都要井然有序,科学合理。发挥班主任及教师的督导作用。在短时间内就能基本去掉挑食、偏食,浪费、不卫生等毛病。对于寄宿生,在饭菜的做法与吃法上,厨师也动了不少脑筋。把孩子不愿吃的食物与喜欢吃的食物混做、混吃,会逐渐引导孩子对不喜欢吃的食物感兴趣。比如,将胡萝卜剁碎,加入饺子馅、包子馅,或做成丸子。对喜荤厌素的孩子,吃饭时让其先吃不爱吃的青菜,后吃爱吃的肉。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家长和学校既要按平衡膳食理论安排好孩子的日常饮食,更要着力教会孩子,科学地吃,应言传身教,使他们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得合理营养,同时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和文明的饮食习惯。除要避免上述的各种不良的行为外,还应注意以下诸点:

1)尽早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能促进大脑皮层发育。

2)给孩子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进就餐。

3)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要嘱别人吃剩的东西。

4)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避免混吃和聚餐。

5)为孩子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6)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看书。

7)每餐吃饭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分钟,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8)父母与子女一起吃饭时,可随时简明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食物与营养的知识。比如,说:“土豆是长在哪里呀?是产在土里的。”“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呀?天天吃奶的孩子能长高个。”在方式上,切忌唠叨。

9)一些家庭在节假日常大吃大喝,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生,周未回家,父母往往为其准备好吃好喝。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暴饮暴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等病症,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心理,家长应该避免。

10)教会子女一些用餐礼仪,比如,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不要含着食物喝水;不要用筷子指指点点和在菜盘里扒来扒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餐巾或手帕掩着嘴,把头远离餐桌。

让我们--家长、教育和卫生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人们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不断地将科学营养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用于培养更健康的下一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