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中国造纸术

发布时间:2014-09-06 00:47:26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 古中国科技成就——造纸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王华

专业名称

2014 5 28



摘要:本文主要就纸的发展历程、传播史和纸的使用所产生的作用展开叙述。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时至今日,印钞纸,水印纸,防复印纸等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造纸术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但造福了中国人民,同时也经阿拉伯人的推广惠及了世界。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保证了文明得以永久的延续。

关键词:造纸术 蔡伦 进步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在萌芽时期的开拓者。中国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得以延续的文明,而这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造纸术的发明。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

纸的发明、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纸的书写材料有很多,甲骨、青铜器、竹简、木牍等等。大约在西周时候,人们才开始用帛写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用帛书写的逐渐多了起来,“竹帛”两个字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稿纸”。到达汉代,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

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大麻。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书写起来很不方便,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担任尚方令,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后汉书·宦者列传》也有记载,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呈报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世又称这种纸为“蔡侯纸”。蔡伦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妇女们利用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后所剩下的破乱蚕丝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残絮将它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或是用来写字。蔡伦从中找到了造纸的灵感,他结合所学的造纸工艺,采用了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常见的材料,把它们捣碎,做成纸浆。他采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去捞那些纸浆,捞出来的纸浆就会在席子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这种纸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

东汉时期的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为了强有力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纸代替缣帛和竹简。魏晋时期,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竹简,一举成为了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晋代盛行的读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纸的创造和普及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造纸的原料不断扩展,增加了用桑皮、藤皮等制造的纸。在设备上也有所革新,在继承西汉抄纸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并普及了活动帘床纸模,即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隋唐五代时期,充满智慧的古代人民将竹、檀皮、麦杆、稻杆等都已作为造纸原料,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其中,最突出的是竹纸。南方到处都是竹林,竹的资源十分丰富,如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竹纸业盛极一时。它以嫩竹为主料,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并且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夹江竹纸制作保持着完整的传统造纸工艺——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24字概括了夹江手工造纸的沤、蒸、捣、操4个阶段、72道工序,经过撕纸、割纸、清点、包装……历经72道工序、历时半年的周期才宣告完成。生产流程完全与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相合,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操纸”一道环节,操纸师傅每一细小的动作都可影响纸质的成败,技艺高超的师傅连操数百张纸,其纤维排列、纸张厚薄、沁润速度、抗拉能力等完全一致。竹纸的制作技艺发展经历了晋、唐及宋初的演变发展,在清代不但广泛用于科考试场上而且被康熙帝钦点成为了朝廷的贡品。直至今日,富阳竹纸仍旧热销国内并出口日、韩、新加坡、菲律宾等国。中国的竹纸制作技艺则比欧洲早了千年左右,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之一。

原料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生产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的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各种纸制品在民间开始普及,洛阳纸贵的现象早已消失不见。

宋元时期,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不再局限于书画、印刷和日用。我国在北宋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效仿,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封建统治阶级使用的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造价不菲。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造纸术做出了最为详尽的记载。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生动易懂。经过各朝各代的改进,我国的造纸工艺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造纸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得以发展传播的基础。

二、造纸术的传播

纸是以我国为中心逐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据记载,西晋太康六年,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有一位名叫王仁的学者,将写在纸上的手抄本《论语》到了日本。再者是西传,其影响最大。公元751年我国的造纸方法传到了阿拉伯。唐玄宗天宝十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带领军队,和大食国发生战争,很多身怀造纸工艺的唐朝士兵被俘虏了。由此,我国的造纸方法也就传到了大食国。大食国人就在撒马尔罕和其它一些城市里开办造纸厂,大量生产,并且把纸出口到欧洲各国去。当时欧洲各国所用的纸,都是阿拉伯人制造供应的。

接着造纸术又传入意大利,意大利成为欧洲建造纸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传遍欧洲之后又经荷兰人逐渐传到了美洲。到十九世纪初叶,造纸术已遍及世界。各国劳动人民不断对纸进行改进和提高,纸的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得文明的传播得以普及和延续,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三、造纸术的影响

纸的出现和推广,使得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发生了一场最重要的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知识在平民中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如果没有纸,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纸张发明和普及是文艺复兴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一。在被禁欲主义和宗教主义统治着的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和经院学垄断文化领域,整个欧洲都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书写材料和印刷术的限制,文化信息的传播极其困难,人民没有接近知识的机会,从而只能被愚昧所统治。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

参考文献

[1] 贾思 《齐民要术》 华龄出版社,200209

[2] 刘仁庆 《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中华纸业,200809

[3] 卢晓江 《自然科学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01

论古中国造纸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