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东莞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转型背景下东莞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探
作者:刘慧怡郝云庆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5
要:立足公共配套总量供给不足、品质普遍欠佳、空间发展失衡三大基本矛盾,紧紧围绕城市升级推动产业转型的基本观点,强调城市配套要突出以人为本,并从配套人口、统筹整合、空间配置和建设实施4方面提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向和策略。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转型发展;以人为本;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5.019文章编号:2095-6835201515-0019-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凭借优越的地缘优势和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抓住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引进三来一补发展加工制造业,从一个昔日默默无闻的传统农业县转变成一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制造业基地,造就了闻名全国的东莞模式。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到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88%.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的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粗放型模式已经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整个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正逢其时,在住建部的支持下,东莞开启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成为了总规编制和审批改革的试点城市。总规提出由制造城市向宜居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利用城市空间转型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城市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其中,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有关键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等5大类公益性设施,对总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了初步的想法。1问题和矛盾
1.1实施机制缺乏,用地设施总量供给不足
在市场主导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速增长的工业用地占据大量的城市增量空间,但是,公共配套用地保障、刚性约束、鼓励政策等机制并没有及时建立,造成了设施难落地、难实施的两难局面。2014年用地数据显示,东莞市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5项设施共计用地3797hm2,仅占建设用地的3.24%,人均用地只有5.4m2,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转型背景下东莞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