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发布时间:

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它的关注点不是政府部门的钱够不够花,而是钱怎么花,花的效果是不是好,老百姓最终从中得到了什么。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由传统的注重资金投入,转向注重支出的效果上来。财政资金绩效考评适应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化、公民享有知情权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时代,新形势,受到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行。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借鉴国外经验,对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扩大试点,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是我市当前深化财政改革,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财政支出的目标、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它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新的政府资金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要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公开的绩效目标和具体衡量指标,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使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够检测每个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新决策的基础。财政资金绩效考评适应了公共财政建设新形势,改变了长期以来对财政资金重投入、轻绩效,重事前管理、轻事后监督,重财务制度、轻社会效益的局面,提出使用财政资金,要对资金使用效果负责的管理要求。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理念转变,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决策者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尽管财政资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一些部门使用财政资金效果不明显,花起国家的钱来不心疼,致使财政资金被合法地损失和浪费,甚至还出现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拍脑袋工程的现象,财政资金绩效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以政府财权和财力的重新配置为切入点,把财政资金绩效的高低与政府部门预算挂钩,通过对不同部门政府投入的规模与结构、投入与产出、过程与结果、预算与实效、配置与使用、决策与管理等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系统地计量、测度、检验和考评,再根据其绩效的高低来调整其预算的规模,从而建立起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使预算单位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上。
(三)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改革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94年以前是以包干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以后是以集中财力为主要导向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体制和财力进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确立,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强化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先后进行了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项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这些改革更多地是对支出程序、预算编制方法的规范,财政监督更多地是针对财政资金合规性而开展,对支出效果的追踪还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开始更多地关注政府资源配置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正是适应了这种新形势的需要,把财政资金配置的关键点锁定在支出结果上,使财政支出管理进入了一个以目标结果为支出导向的新阶段。
二、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的基本情况(一)稳步拓展试点范围
2000年,北京市开始探索绩效考评工作,明确提出了要对重点财政支出的预算核定、资金拨付、预算执行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和追踪问效。2003年,北京市选择了《首都之窗》运维费等项目,在全市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试点。2004年,在总结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试点经验

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选择市科委7个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在更广泛的实践中摸索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经验。
(二)积极完善考评体系
在试点开始前就着重研究考评制度建设,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第一个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初步建立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004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评研究》课题,制定北京市科技项目绩效考评技术规范,丰富了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的分行业实施办法。
(三)科学选择试点领域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不仅工作量大,甚至还会触及一些部门的利益,阻碍绩效考评的顺利开展。绩效考评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项目绩效考评,二是单位绩效考评,三是部门绩效考评。项目绩效考评难度最小,操作相对简单。单位绩效考评和部门绩效考评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针对绩效考评的工作特点,我们确定了先试后推、先易后难、先建章后实施的改革方针,经历了边实践、边探索的艰难过程。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目前我市开展的绩效考评主要应用于项目层次,考评的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活动三个方面。
(四)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由于政府机构规模日益扩大,社会福利支出不断上升,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使得通货膨胀率提高,对投资和就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纷纷要求政府公开信息、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财政支出浪费、控制赤字规模。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等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实践,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大力推行这项改革,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潮流,为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市正是在充分借鉴世界各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试点工作:一是从项目入手,先易后难,推进考评;二是考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而且更着重业务指标;三是围绕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设计指标。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又紧贴北京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这样,既使我市绩效考评工作与国际成熟的做法接轨,同时又不脱离北京财政工作实际。
(五)注重考评结果应用
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布,及时反馈到主管部门,责成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财政部门。对于资金使用绩效显著的部门,市财政在第二年资金安排时给予优先考虑。
三、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试点的基本评价(一)初步成效
一是增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安排好财政资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实践不仅丰富了财政监督的内容,而且明确了资金使用的问责制度。通过激励一约束机制,督促预算单位自觉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考评还使各部门能够及时发现、解决财政资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预算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已得到参与各方的认同,大大增强了资金使用绩效观念,充分调动了开展考评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为了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北京市十分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市财政局组织,共进行了11次面向全市预算单位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受训人数达3000人次。在行政事业单位广泛地宣传了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理念,推广了前期试点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业务骨干。同时还组织了一批考评专家队伍,为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不但在全市受到普遍关注,在全国也起到了示范作用。2005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北京市绩效考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

定。《北京工作》2004年第11期全文登载了我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交流材料。由于北京的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走在前列,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相关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浙江、新疆等外省市财政部门专程来人、来电咨询北京市绩效考评的经验和做法,财政部《教科文财务管理要情》《中国财经报》等杂志报刊大篇幅报道了北京市绩效考评的试点经验。
(二)主要问题
从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试点工作的发展现状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改革的客观需要。
一是绩效观念有待加强,工作态度有待端正。受传统理财观念、基础工作薄弱以及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单位还存在着重视争取财政资金,忽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做法,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绩效观念。在申报项目时,对项目资金估计准确性不够;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项目完成后,缺乏健全的绩效信息反馈机制。在试点中,一些项目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到绩效考评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资料收集不全面,自评报告撰写不深刻,存在马虎应付的倾向。
二是考评制度有待完善,考评机构有待规范。由于我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考评项目的挑选、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程序、结果应用及考评付费办法,尚不成熟,未能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各项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市还没有专门的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机构。目前,市财政局的考评工作主要由各个业务处室承担,由于这些单位日常预算管理的任务量已经很大,加上人员有限,随着考评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具体事务的增多,绩效考评工作量的进一步加大,将会制约考评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考评指标有待健全,考评重点有待调整。考评指标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从整体上看,这两类指标考核面还较窄,没有充分体现财政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一些考核指标不够具体,缺乏量化,特别是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还较为欠缺,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实际操作性有待增强。特别是从国际经验看,对社会事业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是其规划性,而目前我市拘泥于传统的财务合规性考核较多,对项目规划、立项的考核相对较少。
四是基础工作有待夯实,专家水平有待提高。围绕绩效考评,需要收集立项申报书、财务报表、预算批复等相关文件,需要完成考评项目选定、考评时间确定等一系列辅助性考评工作。由于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考评单位还不习惯及时收集、整理考评材料,相关工作也较弱。一是绩效考评所需的绩效证明资料缺乏。考评项目的立项资料不完整,绩效目标及预算内容不明确,使考评缺乏标准与依据。二是项目绩效考评时间和要求不明确。在立项审批时,没有明确项目绩效考评的时间和相关要求,造成绩效考评工作的计划性不强。三是绩效考评前期宣传和培训工作不到位.项目单位缺乏对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性的认识,不了解绩效考评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考评的效果。四是专家考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绩效考评所聘请的专家大多数是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缺乏对公共支出管理的了解,因此在考评时难以较好地坚持和落实财政管理基本准则。
四、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在各部门全面推开,逐步建立起以绩效战略规划和绩效预算为主导,以绩效指标和绩效考评为核心,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财政资源使用效益为目标的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体系。
贯彻这一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绩效考评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个主要原则。(一)以项目的实际成效为导向设计考核指标
在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中,政府部门常常把完成的工作量或产出(output)与项目的成果outcome)相混淆,在绩效目标的制定中片面强调本部门的工作量而忽略了项目的成果即工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有根本的区别。项目的成果反映的是通过该项活动,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际好处,而产出反映的是该项活动都干了什么,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以植树造林为例:工作量指标就是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挖了多少土方、种下了多少棵树等;

而最终成果指标则是成活了多少棵树,增加了多少绿化面积。因此只有将项目实际成效设定为考核指标,才能真正达到考评的目的,才能真正反映工作实效。
(二)将降低成本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
与市场主体不同,政府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的投资往往是那些社会需要,但不一定能够反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项目。对这些效益难以分清或难以量化的项目,降低成本往往是很重要的绩效指标。因此,各国在衡量财政支出的绩效时,除了借助于企业经常使用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外,还采用成本比较法成本分项比较法等方法,将财政支出的项目与社会上同类项目进行成本比较(如果没有同类项目,就将大项目拆分成小项目再找同类项目进行成本比较)有效地改变了政府办事不计成本的旧传统。因此在考评中要采用绩效一成本分析,达到以最低成本取得最高绩效,将有限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使财政资金达到最优配置。同时考评工作过程也要坚持可行与节约的原则,在指标设计中不能过于理想化,避免使用那些搜集信息成本过高的指标和过于繁琐的指标,从而便于基层人员掌握和运用,具有可操作性。
(三)将考评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绩效考评就像一根指挥棒,它要反映考评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理念,通过考评引导被考评单位与这些管理理念达到协调一致。例如公路建设投入考核指标可以包括:招标情况,工程依时竣工率,工程投资是否形成地方负债,用于主体工程项目、配套工程项目、工程管理、维护及解决人员经费和其它方面的配套资金及所占比例,新、改、扩建公路里程数,项目建成投产率,当地人均公路里程占有量,项目占用耕地面积,项目受惠人口,预测产生收益,竣工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费用等方面。依据考评结果,项目管理部门可以对该项目该不该干、干得怎么样等现实中最关心的、最能反映工作实效的问题,做出基本的判断。项目单位可以从指标体系,获知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所关注的主要方面,明确项目管理的改进方向。由此,考评本身只是促进部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五、大力推进北京市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的对策建议(一)广泛宣传,提高对绩效考评工作的认识
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一次政府管理改革,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要求政府科学、合理地设计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手段,增强管理实效。依法执政要求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府,自觉、主动地寻求各种评价方式,改进施政行为,提高施政水平。民主执政要求政府公开、公平的履行责任。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深入人心,为大力推行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当前,全面推进绩效考评工作,要充分利用媒体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政府部门对此项改革的认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统一思想,从政府改革和提高公共服务的高度了解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使每个政府公务员都明确地认识到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财政支出追踪问效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职能,更是保证政府高效提供和管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是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增强预算单位绩效考评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折不扣地执行绩效考评改革中的一系列政策规定,顺利推进考评工作。
(二)明确绩效考评各环节的工作重点和策略
在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改革过程中,北京市边实践边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套有效做法。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全面推开、深化的过程中,还有相当的难度。从前期试点看,绩效考评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确定考评项目到最后撰写绩效考评总报告,提出整改意见,整个过程需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尤其是绩效证明材料的收集、考评分值的统计分析、考评报告的撰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会相应增加部门的工作量,甚至会触及一些部门的利益。因此绩效考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法律制度建设、组织实施方法、技术支撑条件以及人才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好准备,选好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探索、推进。

在考评对象上,要以相对简单的项目考评为突破口,逐步推向单位绩效考评和部门绩效考评,为今后单位和部门的绩效考评直接提供成熟的做法和模式。
在实施范围上,要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经济建设等不同领域,重点从遴选有明确政策导向、能督促部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资金量大、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绩效显著、目标容易量化的项目入手,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在绩效考评内容、形式及指标设计方法上,要体现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考核重点要与时俱进,除了合规性考核外,还要将事业发展规划纳入绩效考评的重点内容,最终达到对政府职能实现效果的考评,即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在绩效考评的应用上,要逐步加强考评结果的应用。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抽查,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对同类项目下一个预算年度将慎重安排预算。对绩效良好的项目提出表扬,对下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预算。对跨年度项目的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并酌情调整支出预算。主管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结果认真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规范绩效考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所有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部门和单位,因此,依法明确各绩效考评实施主体的责、权、利,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有序、管理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采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管理方式,是做好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财政部门是政府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实施主体,在绩效考评工作中应当发挥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的主导作用.其主要职责是:①制定绩效考评管理方法和工作规范,设计考评指标体系及计算机应用软件;②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质量控制,审核预算单位汇总报送的绩效考评报告;③直接组织实施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④综合应用绩效考评的结果与相关信息,研究提出改革预算管理及计划/项目管理的措施;⑤加强绩效考评的能力建设,组织绩效考评的业务培训等。其他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具体参与实施,负责本部门绩效计划的制定和各项绩效指标的设计,并具体完成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写出符合要求的绩效考评报告。审计部门在目前合规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审计各项财政支出的使用过程,还要审计它的使用效果,形成一个政府各部门广泛参与的绩效考评体系。
(四)规范绩效考评工作流程
通过总结前期试点经验,我们认为绩效考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工作步骤:
1、布置考评任务。从国内外情况看,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具有不同的执行模式,美国、澳大利亚,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主要由国会审计署来负责组织实施。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协助参与。从试点效果看,我国绩效考评模式是可行的。财政部门在绩效考评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负责选定项目,发布通知,布置各项考评任务。
2、制定考评工作方案,细化考评指标。财政部门在与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的基础上,以考评工作方案的形式,明确考评的指导思想、目标、时间安排、考评重点、考评对象、考评内容、考评组织形式、考评工作程序、考评纪律和考评要求等事项。
3收集、整理考评材料。主管部门负责收集项目立项批复、立项计划表、项目经费支出表项目经费调整依据、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文件等能体现项目绩效和资金使用合规性的相关材料。项目单位负责收集项目立项报告、项目工作总结、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审计报告、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文件等能体现项目绩效和资金使用合规性的相关材料。考评专家将以所提供材料为主要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完成绩效自评报告。在财政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之前,项目单位在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绩效自我评价,填报自评文本,认真完成绩效自评报告,保证所填材料真实可靠,经主管部门确认后送交财政部门,作为绩效考评时的参考材料。
5、组织召开考评会议。财政部门组织确定考评专家,准备考评会议文件,包括:专家考评表、考评保密协议、考评会议手册等。

6、完成绩效考评报告。根据以上几个环节的评价结果和专家考评意见,完成项目的绩效考评报告。绩效考评报告主要涉及项目考评各个评价指标分值及其实际得分、专家组的综合考评意见及其对项目的建议等方面。
7、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总结,并将考评结果反馈到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五)制定科学、完整、适合不同类型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针对当前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完善绩效考评各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绩效考评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明确绩效考评过程中各方的职责,做到绩效考评工作中的合理分工,确保绩效考评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执行。下一步要在目标筛选、组织实施,结果应用、工作纪律、专家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加强政策、制度和办法的制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开展考评的首要条件,是保障考评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绩效考评重点应当是考核业务和财务两大内容。因此,一级指标可以设定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这两个要素中业务指标又是考评的重点。鉴于当前业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行政和事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绩效目标管理两个层面,业务指标可以分为战略规划考核、立项考核、目标完成程度考核、组织管理考核四个二级指标。财务管理要紧密结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指标可以分为项目预算考核、财务管理状况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考核、项目资金调整考核四个二级指标。从前面所提到的二级指标可以看出,每一个二级指标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还可进一步具体化,延伸出三级指标。
(六)成立绩效考评专门机构,严格考评专家管理
在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应当成立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机构,专门负责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以及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拟定,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等。
从前期试点来看,考评专家对确保考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专家的选择涉及许多方面,包括选择专家的程序、方式、主体,专家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等。结合试点经验,建议专家的挑选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由财政和主管部门共同挑选;二是尽量请中央机构的专家;三是在考评前一个星期明确考评专家;四是采用建立专家库,随机抽取的形式;五是专家要有相应的资质,要有较强的责任性和正义感。
(七)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提高考评实效
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应用得当可以改善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工作,可以增强绩效考评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考评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作用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不断提高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需要将项目考评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挂钩,并且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来区别对待。对于一般项目,可以把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参考依据;对于重点项目,在财政投资评审复核的基础上,把考评的结果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绩效考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扩充评价指标库和完善考评方法,对好的做法加以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六、结论
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深化政府资金使用信息公开,便于人民群众监督,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常抓常新,大有作为。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涉及面宽,业务性强,工作要求高,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就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加强领导,要拓展领域,要挖掘深度,要创新手段,要不断探索。只有深刻领会财政资金绩效考评的重大意义,刻苦钻研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业务,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开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局面。
作者:北京市财政局课题组
(作者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组)

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评,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