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

} 照珏 壮l菇;en 
露 粥 
曲径通幽处 
摘 要: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谯明佳 
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 
理解。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
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学 
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 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 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 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 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 
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而 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意象就是 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 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 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 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古诗文教学需 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 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的统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 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 
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 
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 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 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 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 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 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 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 
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 
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 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 

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 
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 
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 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 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 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 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 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 
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 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 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 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 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 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 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 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 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 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 
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诗词 
。 
 
“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 
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 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 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
(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 
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 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 
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 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 
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 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 
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 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 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 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 
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 (1 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 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 
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 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 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 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 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 
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 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 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 
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 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 
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 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 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 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 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 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 
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 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人 情,品味作者当时进现的情感,体会炼词 炼宇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 
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 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 
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 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 体会意境。 
三、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思路 
中学古诗文教学既有文选分析,也有 相关知识的讲解,既有词句的运用,也有 审美意识的培养,想在这些教学中找到一 
些有效的操作手段,我想应注意两个结 合: 
1、以选文为纲,名篇名句的记诵与知 
识的掌握相结合。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 教学任务是阅读,应当以选文学习为重, 通过名篇名句的记诵来掌握相关知识。记 诵的目的是增强语感,也就是对记诵名句 名篇的形式、内容、意境的整体感悟。当 
然,这一切都是以朗读、记诵为前提条件 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朗 读时间,采取一定的朗读手段,加强记诵, 
体验意境,感受理解名句篇。 
2、以理解为先导,阅读与欣赏相结 
合。教学古诗文,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再说。 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个性气 质的不同,对古诗文的内容与形式懂得有 深有浅,但不能不探寻古人的情志,揣摩 感悟古人的本怀,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 领悟和发现。如读陆游的《示儿》诗,只有 感悟他至死不忘收复河山的爱国主义情 怀,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蕴。阅读古诗文,首 
先是一个还原诗文意境的过程,一定要用 古人的观念、习惯来体味,以此来激活学 生已有知识,并从欣赏层面加以提升,会 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古诗文还可以这样 学,从而阅读兴趣大增,巩固和发展自己 
的能力。 

曲径通幽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