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发布时间:2023-01-19 12:44:52

红与黑,两种色调相反,反差级强烈的色彩的并列,成为了司汤达这部小说的名字。书名乍一看觉其模糊晦涩,不可捉摸,然而真的将全数反复咀嚼之后再细细体味,才深觉着两种颜色却是浓缩了作品最精华的意义与价值。红与黑,其基本含义一般认为分别代表了小说主人公玉莲的两条人生道路:投身于红色的军旅生涯在战场上建立光荣功勋和披上黑袍去当教士。由这一基本喻意化出了诸多假设:行伍与教师阶层,革命与反动,血与黑袍,激情与死亡,可在红道和黑道上下注的轮盘赌,红黑相间的于连的勋章......红与黑,作为两种切实可感的色彩在整部小说中出现了多次,为思考着两种色彩的深层的象征意义和挖掘小说的主旨提供了基本信息。
1.《法院公报》上登载一个27岁的青年家庭教师枪杀了自己的女主人的案例,启发了司汤达。但小说的故事已与生活中的案例有了很大的不同,作者用它长期以来对复辟王朝时期生活的观察,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使《红与黑》成为一部反映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形象历史。作品中的“红”代表了充满英雄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别是拿破仑帝国;“黑”代表了教会恶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作品对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时沿着于连的一生我们看到了许多人物和事情。我承认,在我刚拿到这本书并开始阅读他的时候我看不懂。对这本书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这个名字上,知道于连出场,市长夫人看到于连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都明白了。第一遍看这部作品,感觉就是他们的关系好复杂,好混乱,所有有悖于常理的事情都存在着。人本身是矛盾的,善良与邪恶集于一身分为两个灵魂,左右着思想。再一次阅读他,才细细品味出这部作品中所包含的那种时代的罪恶感与宽恕。
《红与黑》是一部充满着魅力的作品,在作品里边的2.于连,出身于平民,生活在严酷的现实中,他怀着激进与不平,不甘于自己低微的平民身份,一心向往着上流社会,使自己成为达官显贵,或是穿着红礼服的将军,或是身披黑袍的主教。他野心勃勃,朝着长满葛藤的歧路跋涉着。所以说,于连就是一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形象。这部作品,司汤达使用了多种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塑造,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这部作品的开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可是读到后来,于连那种不断想往上爬的野心就一点一点揪住你的神经,情节跌宕,让读者欲罢不能,为之揪心,也为之惋惜。
3.我们可以从书中体会到现实与浪漫,奇趣与幻想,从中我们能进一步认识法国大革命所造成的法国社会里人们行动的秘密动机和内心世界特征。
于连是聪慧有天赋的,但他同时又是愚笨的。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但他却只把这本事用它背诵圣经,刻板的拉丁文,或许这也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社会不要你有自己的认识,不允许你有什么新的见解。于连想要有所突破,但却做不到,他主观的矛盾和外在的限制,决定了这一切。
于连本性是善良的,但又是敏感的,脆弱的,容易偏激的。当他感到仅仅是自己觉得自己受到了有钱人的轻视时,他那恨死有钱人的想法便会爆发出来,此时,他就会变得很偏激,心狠手辣,而且会“讨厌所有女人,蔑视所有的感情”,不加分辨的否定一切。他甚至会怀疑孩子们的纯真感情:“这些孩子亲近我,就像亲近他们昨天刚买来的狗那样。当时的社会以险恶至此,尔虞我诈,他会变成这样,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他的本性又无时无刻显露出来,他在不教孩子之后,还常常惦记着孩子们,本性的东西是不能掩盖的。
如果说于连是完全利己,没有真情,那么他对待朋友又是矛盾的,因为他对好朋友弗雷格的感情真挚。于连是自傲的,同时又是自卑的。于连有自己的尊严,并时刻准备捍卫自己的尊严,哪怕是生命的代价,但他这样极力的维护,其实质却是自卑的表现。他怕自己会迷失,会懦弱,会对社会投降,对贵族低头。他可以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决定战斗。这看似可笑的事,却明显表现出他内心对于自己怯懦是多么的害怕!

于连的爱情是矛盾复杂的。他对德雷纳尔夫人示好是带着对贵族阶层的报复。犹记得,当他第一次握住夫人的手,“他的内心洋溢着快乐”并不是因为她爱的雷纳尔夫人,而是“中止了折磨她的痛苦”。他只为了自己想自己证明,自己不懦弱,而这更可悲的显示出了于连内心的恐惧和懦弱。他的爱还是一种野心的表现,毕竟这种爱情尽是建立在好奇和满足自尊心和虚荣心上的。
其实,整部书以于连作为主人公,不是说他个人怎么样,他只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代表,他的行动只是平民青年反抗贵族的反应。司汤达用诸多缺点去完善一个人——一个完善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另外,4.于连的内心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司汤达的内心世界。有人说,我们与作家的区别在于作家能把心里想的用笔表达出来。钱钟书称方鸿渐就是他本人,而福楼拜也自诩是包法利夫人。每个作者笔下的人物,除了当时社会的烙印,都该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否则,他将不是一部好的著作。司汤达之所以能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于连的那种畸形的自尊,大概因为他是想于连之所想。至少,作者本人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作者写出自己内心的丑恶,非但不会对自己的形象有所影响,却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坦然。于连在一次次打击中重复着永生的自我,或者说司汤达本人的自我。
红与黑,两个不同的颜色,两个不同的象征。于连的对和错,虚伪和正直,反抗和妥协,放纵与禁欲,道德和私欲,自尊和自卑......在现代看来还是存在的,也许这种超越性的自我实现也将是未来人的继续追求,我们的身上同样有着“红与黑”着两个不同的颜色。参考文献
1.[]司汤达《红与黑》北京燕山出版社2.王立道等中外文学人物荟萃重庆出版社
3.[]司汤达《红与黑》一八三零年纪事闻家驷译北京人民出版社4.外国文学名著鉴览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红与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