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13 15:04:25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课时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 || ||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下5 ,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 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 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 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下降,高于低于得到失去收入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

【例3 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

A3  B-3  C-25  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10:00相差135分钟、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

()

+16

+50

-12

-21

-09

+10

-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负号)表示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那么浪费20吨记为    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    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 kg,记作+3 kg;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记作-05,下午1,水位上涨了1,下午5,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2课时 正数和负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与学互动设计:

()知识回顾和理解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用正数、负数和零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零度、

思考 0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意义?

归纳 0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表示没有的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作:0 m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问题3]:(课本P3例题)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后语: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涨等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地用正负数表示它们、

巩固练习

1、通过例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2、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

中国减少866,印度增长72,

韩国减少130,新西兰增长434,

泰国减少3247, 孟加拉减少88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

(2)如何表示森林面积减少量,所得结果与增长量有什么关系?

(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

(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与思考

(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

星期

增减

-5

+7

-3

+4

  根据上面的记录,: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

()课时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12 有理数

1课时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57,-7,-9,-10,0, , ,-3 ,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04,- ,-023456,10%,101,067,-89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 有理数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3 ,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 };

(4)非负数集合{ };

(5)有理数集合{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自然数

B 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提升能力

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2课时 数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课本P7问题(学生画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 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 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 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

讨论 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 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        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都在原点的左边,        都在原点的右边、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

【例4】在数轴上表示-2 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

A1998个或1999 B1999个或2000

C2000个或2001 D2001个或2002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      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7 B-3

C7-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

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它们分别是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20之间的数是(  )

A-1 B1 C-3 D3

3课时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向后走5步、

交流 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观察下列数:6-6,2 -2 ,7-7, - ,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想一想 (1)上述各对数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四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n组数吗?

观察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即: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零、

总结 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

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填空

(1)-58    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    ;a-b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2)正数的相反数是    ,负数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例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

【例3 化简下列各符号:

(1)-[-(-2)];  (2)+{-[-(+5)]};

(3)-{-{--(-6)}}(n个负号)

【归纳】 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结果为负、

【例4 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CA的距离为2,则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归纳】  (1)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3)符号的化简、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判断题

(1)-3是相反数、(  )

(2)-77是相反数、(  )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

(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0,45,-25,3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

A、正数 B、正数或0

C、负数 D、负数或0

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        

提升能力

6、若aa-2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     

7、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m-3n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

4课时 绝对值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向左、向右行3米、

交流 ①他们所走的路线相同吗?②若向右为正,可分别怎样表示他们的位置?③他们所走的路程的远近是多少?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 出示一组数6-6,35-35,1-1,它们是一对互为      ,它们的      不同,      相同、 

总结 数轴上表示6-6的两个点虽然在原点的两边,但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我们不考虑两点在原点的哪一边,只考虑它们离开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都是6,我们就把这个距离叫做6-6的绝对值、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想一想 (1)-3的绝对值是什么?

(2)+2 的绝对值是多少?

(3)-12的绝对值呢?

(4)a的绝对值呢?

交流 同桌间合作交流,每位同学任说五个数,由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思考 求8,-8,3,-3,,-的绝对值、(出示胶片)由此,你想到什么规律?

总结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思考 说出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

(1)+23,9,+3;(2)-16,-7,30%;(3)0

总结归纳:(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用式子表示是:a>0,|a|=a

(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用式子表示是:a<0,|a|=-a

(3)零的绝对值是零、用式子表示是:a=0,|a|=0

(4)a为任意有理数,a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零,用式子表示是:|a|0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题填空:

(1)绝对值等于4的数有    ,它们是    ; 

(2)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    ; 

(3)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它们是    ; 

(4)①若a=2,a=    

②若-a=3,a=    

(5)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绝对值,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3=    ,+-027=    , -+26=    ,-+24=     

(2)x=2,x=    ;-x=2,x=     

2、选择题、

(1)a0,那么(  )

Aa>0           Ba<0

Ca0 Da为任意数

(2)a=b,a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0a-b=0 Da=0b=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两个数也相等

B、两个数不相等,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不相等

C、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的绝对值,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D、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提升能力

3、若实数ab满足3a-1+b-2=0,a+b的值、

4、抽查8个零件,内直径超过标准毫米数的记作正数,不足标准毫米数的记作负数、这种零件的标准内直径是30 mm,30±05 mm为优等品,8个零件的内直径记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内直径

(mm)

+03

-06

-045

+02

-015

+052

+07

-056

  (1)序号为几的零件最接近标准?

(2)哪几个零件为优等品?

5课时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 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

(1)-3-8;(2)4-5;(3)03;

(4)-70;(5)0912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讨论交流 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

思考 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总结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者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注意 (1)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3)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27;  (2)- -

【例2】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 而小于-

【例3 已知a=4,b=3,a>b,ab的值、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掌握以下两种方法吗?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来比较、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    ,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     

(2)>=<填空:

-7    -5, 

-01    -001, 

-    -, 

  ④-(-)    0025 

(3)x+3=5,x=     

2、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a      B2a>a

Ca>- Daa

(2)m-5m的大小关系是(  )

Am>-5m Bm<-5m

Cm=-5m D、以上都有可能

提升能力

3、解答题

(1)比较-- 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2)求同时满足:a=6,-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3)将有理数:-(-4),0,--3,-+2,--(+15),-(-3),-(+2)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与学互动设计: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一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需要计算85+(-45),4+(-52)等、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活动二

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 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①、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写出算式就是(-5)+(-3)=-8 ②、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课本P1713-2)

活动三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 m,写成算式就是5+(-3)=2 ③、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你能用数轴表示吗?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2)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3)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活动四

你能从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

(1)(-4)+(-6)=    ; 

(2)(+15)+(-17)=    ; 

(3)(-6)+-10+(-4)=    

(4)(-37)+22=    ; 

(5)-3+3=     

【例2】甲地海拔高度是-28 m,乙地比甲地高32 m,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m 

【例3】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  )

A24        B-24

C2 D-2

【例4 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0 B1

C2 D3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应先判断加数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特别是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相同,并把绝对值相减、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不小于3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 

(2)①若a>0,b>0,a+b    0; 

②若a<0,b<0,a+b    0; 

③若a>0,b<0,a>b,a+b    0

④若a>0,b<0,a<b,a+b    0 

提升能力

2、列式计算

(1)3的相反数与-2的绝对值的和;

(2)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下午上升2,半夜又下降15,则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3、若a<0,b>0,a+b<0,试比较ab-a-b的大小,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2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计算:20+(-30)(-30)+20两次得到的和相同吗?

得出结论:20+(-30)=(-30)+20

换几组数去试:得到加法交换律:a+b=    (学生填) 

其实,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运算律,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中除了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还学习了加法的哪种运算律?(结合律)

计算:(1)[8+(-5)]+(-4);

(2)8+[(-5)+(-4)]

得出结论:加法结合律:(a+b)+c=     

【例1】计算:

16+(-25)+24+(-35)

【例2】课本P203

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是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相反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计算,使运算简便、

(1)(+9)+(-7)+(+10)+(-3)+(-9)

(2)(+036)+(-74)+(+003)+(-06)+(+064)

(3)(+1)+(-2)+(+3)+(-4)++(+2003)+(-2004)

【例4】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与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升?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能凑整数的数相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便、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

A[(+6)+(+4)+18]+[(-18)+(-68)+(-32)]

B[(+6)+(-68)+(+4)]+[(-18)+18+(-32)]

C[(+6)+(-18)]+[(+4)+(-68)]+[18+(-32)]

D[(+6)+(+4)]+[(-32)+(-68)]+[(-18)+18)]

2、计算:(-2)+4+(-6)+8++(-98)+100

提升能力

3、小李到银行共办理了四笔业务,第一笔存入了120,第二笔支取了85,第三笔支取了70,第四笔存入了130元、如果将这四笔业务合并为一笔,请你替他策划一下这一笔业务该怎样做?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3高出多少度吗?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3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

按照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可知4-(-3)=7 ①,4+(+3)=7 ②,由①②可知:4-(-3)=4+(+3) 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

()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类比探究,总结提高

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3相加得-1,因为2-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1)-(-3)=2 ①,

又因为(-1)+(+3)=2 ②,

由①②有(-1)-(-3)=-1+(+3) ③,

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

计算9-89+(-8);15-7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a-b=a+(-b)

(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例题分析,运用法则

【例】计算:

(1)(-3)-(-5);    (2)0-7;

(3)72-(-48); (4)-3-5

()总结巩固,初步应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4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竞赛活动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0)+(+3)-(-5)-(+7) ①

(-7)+(+5)+(-4)-(-10) ②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20+(+3)+(+5)+(-7)

说明:

1、上式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

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20,3,5,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20357

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提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

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原来顺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

【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例2】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1)(+)+(-)-(+)-(-)-(+1);

(2)-7-(-8)-(-7)-(+9)+(-10)+11;

(3)-99+100-97+98-95+96++2;

(4)-1-2-3--100

【例3】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笔业务,取出950,存进500,取出800,存进1200,存进2500,取出1025,取出200,存进400,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式子-6-8+10+6-5读作    ,或读作     

(2)-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             

(3)x-1+y+1=0,x-y=     

2、选择题

(1)已知m6的相反数,nm的相反数小2,m+n等于(  )

A4    B8   C-10   D-2

(2)使等式-5-x=-5+x成立的x(  )

A、任意一个数 B、任意一个正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非负数

(3)-a+b-c由交换律可得(  )

A-b+a-c Bb-a-c

Ca-(+c)-b D-b+a+c

提升能力

3、计算题、

(1)0-(+5)-(-36)+(-4)+(-3)-(-74);

(2)(+3)-(-1)+(-)-(-)-(+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阅读课本P28思考及提出的问题、

2、全班集中交流以上结论,归纳引出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法则(1)有没有把所有的有理数都包括在内?

指出:正数与0相乘得0,这里规定负数与0相乘也得0

所以得法则(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3、通过举例,理解法则

问题:由法则(1),如何计算(-5)(-3)的结果?

(1)师生共同完成:

(-5)(-3)……同号两数相乘……看条件

(-5)×(-3)=+(  )……同号得正……决定符号

5×3=15……把绝对值相乘……计算绝对值

(-5)×(-3)=+15

(2)分组类似(1)讨论,归纳:(-7)×4的运算过程及规律、

(3)师生共同完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里数的乘法在法则和方法步骤方面分别有什么联系?

①符号决定以后,有理数的乘法就转化成了小学里数的乘法;

②由①可见,小学里数的乘法是有理数乘法的基础、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计算:(1)(+)×9;(2)(-)×(-2)

2、练习、板演并相互纠错

课本P30练习第1题、

3、比较×9(-)×(-2)的结果,得出: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指出: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由学生找出练习中哪些题里的两个因数互为倒数,为什么?

4、分组讨论:

(1)两个互为倒数的数的符号有什么特征?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3)如何找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5、课本P302

分析题意,列算式,计算,写答案、

6、练习

一种水笔,甲商店每支售价2,乙商店搞促销,每支只售18元、小明在甲商店买这种水笔10,小华在乙商店也买这种水笔10支、两人所付的钱数哪个少?少多少?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填空题

(1)(-1)×(-)=    ; 

(2)(+3)×(-2)=    ; 

(3)0×(-4)=    ; 

(4)1×(-1)=    ; 

(5)--3×(-2)=     

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某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5km,气温有什么变化?

3、在整数-5,-3,-1,2,4,6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最大值是多少?任取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的最小值又是多少?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多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

3、几个相乘的因数中,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确定为0

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 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 (出示胶片)下列题目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 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3)××(-)×(-)×(-8)×(-1)

【例2】计算(-1999)×(-2000)×(-2001)×(-2002)×2003×(-2004)×0

导入运算律

(1)通过计算:5×(-6),(-6)×5,比较结果得出5×(-6)=(-6)×5;

(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ba;

(4)分组计算,比较[3×(-4)]×(-5)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

(5)全班交流,规范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

(6)分组计算、比较:5×[3+(-7)]5×3+5×(-7)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7)全班交流、规范分配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892×(-2);

(2)(-8)×(-72)×(-25)×、

【例4】用两种方法计算(+-)×12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的成果是探究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进行了应用、可见,运算律的运用十分灵活,各种运算律常常是混合应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好的掌握运算律进行计算的能力,要寻找最佳解题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计算题:

(1)(-)××(-)×(-2);

(2)6878×(-15)+6878×(-12)-6878×(-37);

(3)×(-16)×(-)×(-1)×8×(-025);

(4)(-99)×36

提升能力

2、若abc为有理数,a+1+b+2+c+3=0、求(a-1)(b+2)(c-3)的值、

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会化简分数、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50×20=1000)

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1000÷50=20)

2、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比较大小:8÷(-4)    8×(-); 

(-15)÷3    (-15)×

(-1)÷(-2)    (-1)×(-) 

小组合作完成上面题目的填空,探讨并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运用法则计算:(1)(-15)÷(-3);

(2)(-12)÷(-);  (3)(-8)÷(-)

观察商的符号及绝对值同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探讨归纳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另一种说法、

3、师生共同完成课本P345,P356、例7

乘除混合运算该怎么做呢?通过课本P367的学习,由学生自己叙述计算的方法:先将除法转换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1)(-36)÷9;    (2)(-63)÷(-9);

(3)(-)÷; (4)0÷3;

(5)1÷(-7); (6)(-65)÷013;

(7)(-)÷(-); (8)0÷(-5)

2、化简下列分数:

(1); (2); (3); (4)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计算有2种方法:一是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是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除以它的倒数,商是1,那么这个数是(  )

A1   B2   C-1   D±1

(2)若两个有理数的商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符号相同 D、符号不同

提升能力

2、计算题

(1)(-2)÷(-);

(2)35÷÷(-1);

(3)-÷(-7)÷(-);

(4)(-1)÷(+)÷(-)

4课时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教学重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式子×(-)×÷里有哪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计算较简便?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 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另外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注意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1)-3÷2÷(-2);

(2)-×(-1)÷(-2);

(3)-÷×(-)÷(-);

(4)20÷(-4)×5+5×(-3)÷15-7

【例2】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一起小结:①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②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意思正确选择途径,仔细运算,注意检查,使结果无误、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4-       B-075-

C-11 D-5

(2)a0,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ab<1

C>1 D<1

2、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m为最大的负整数,+ab+=     

提升能力

3、计算题

(1)(-4)÷(-2)÷(-1);

(2)(-5)÷(-1)××(-2)÷7;

(3)1÷(-1)+0÷(-56)-(-42)×(-1);

(4)÷(+-)

4、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1,3x-(a+b+cd)-x

15 有理数的乘方

1课时 乘方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

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a2次方),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a3次方),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1个小时后分裂成2×2,15小时后分裂成2×2×2,,5小时后要分裂10,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n次方、

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看作a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1)(-4)3;(2)(-2)4;(3)-24

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2】计算:

(1)()3;     (2)(-)3;

(3)(-)4; (4)-;

(5)-22×(-3)2; (6)-22+(-3)2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

2、教师扩展:有理数的乘方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可以运用有理数乘方法则进行符号的确定和幂的求值、

乘方的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2)表示运算的结果、乘方的读法:(1)an表示运算时,读作an次方;(2)an表示运算结果时,读作an次幂、

乘方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3)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n-an()n与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跟踪反馈

1、课本P42练习第12题、

2、补充练习

(1)(-2)6,指数为    ,底数为     

(2)-26,指数为    ,底数为     

(3)a2=16,a=     

(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方得9的数是3

B、平方得-9的数是-3

C、一个数的平方只能是正数

D、一个数的平方不能是负数

(6)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

A(-3)2-32 B(-3)232

C(-2)3-23 D|2|3|-23|

(7)下列各式中计算不正确的是(  )

A(-1)2003=-1

B-12002=1

C(-1)2n=1(n为正整数)

D(-1)2n+1=-1(n为正整数)

(8)下列各数表示正数的是(  )

A|a+1| B(a-1)2

C-(-a) D||

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教学重点: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计算:

(1)(-2)3+(-3)×[(-4)2+2]-(-3)2÷(-2);

(2)1-×[3×(-)2-(-1)4]+÷(-)3

强调: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算中,仍然是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

【例2】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

0,6,-6,18,-30,66,;

-1,2,-4,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例3】已知a=-,b=4,()2--(ab)3+a3b的值、

二、课堂练习

1、计算:

(1)|-|2+(-1)101-×(05-)÷;

(2)1÷(1)×(-)÷(-12);

(3)(-2)3+3×(-1)2-(-1)4;

(4)[2-(-)3]-(-)+(-)×(-1)2;

(5)5÷[-(2-2)]×6

2、若|x+2|+(y-3)2=0,求的值、

3、已知A=a+a2+a3++a2004,a=1,A等于多少?a=-1,A等于多少?

三、课时小结

1、注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要熟练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2、在运算中要注意像-72(-7)2等这类式子的区别、

3课时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1、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或等于10的数、

2、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或等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科学记数法

用乘方的形式,有时可方便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较大的数,: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富士山可能爆发,这将造成至少25 000亿日元的损失;

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

考虑到10的乘方有如下特点:

102=100,103=1000,104=10000,

一般地,10n次幂等于10……0(1的后面有n0),这样就可用10的幂表示一些大数,,

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109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或等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

二、例题

【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

(2)57 000 000;

(3)123 000 000 000 X|k |B| 1 c|O |m

强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

注意: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是6位整数,指数就是5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数,同样也有非常小的数、本节课强调的是大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实际上非常小的数也同样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纳米是10-9,意思是1米是1纳米的10亿倍,也就是说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用表达式表示为1纳米=10-9,或者1纳米==10-9米、

  三、课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30060;

(2)15 400 000;

(3)12300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105;

(2)712×103;

(3)85×106

3、已知长方形的长为7×105mm,宽为5×104mm,求长方形的面积、

4、把19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99×10n-3的形式,n的值、

5、课本P45练习第123题、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课时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确度的意义、

2、要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

教学难点: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近似数的定义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七年级(4)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我们把像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求精确度的问题、

二、精确度w W w x K b 1c o M

我们都知道:π=31415926……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像上面我们取3142π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

三、例题

【例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精确到万位);

(3)1804(精确到十分位);

(4)1804(精确到个位)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3)240万、

四、课堂练习

1、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准确值和近似值的实例、

2、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东北师大附中共有98个教学班;

(2)我国有13亿人口、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精确到001);

(3)003097(精确到千分位);

(4)75460(精确到万位);

(5)909900(精确到万位)

4、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  (2)000204;  (3)36万、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阅读课本P53,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问题1: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行驶时间,这三个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

问题2:S表示圆的面积,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用含r的式子表示SC

问题3:ab表示两个有理数,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问题4:全班共有学生x,其中女生人数占54%,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分别是多少?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合作交流以上问题、思考:

(1)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2)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3、总结归纳: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

  4、课本P541P552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组内讨论帮助、

二、反馈练习

1、课本P56练习第1~4题、

  2、能力提升练习、

(1)一段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口宽a m,下底宽b m,渠深08 m,若这段水渠长为l m,修这条水渠需要挖土石方     

(2)一种袋装瓜子,其质量x(g)与售价c()之间有关数据如下表:

瓜子质量(x g)

售价c()

100

24+05

200

48+05

300

72+05

400

96+05

500

12+05

  用含字母x的式子表示售价c     

2课时 单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x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是    ; 

(4)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作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

(1) ;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3、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的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1)x+1; (2); (3)πr2; (4)-a2b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1)-7xy2的系数是7;

(2)-x2y3x3没有系数;

(3)-ab3c2的次数是0+3+2;

(4)-a3的系数是-1;

(5)-32x2y3的次数是7;

(6)πr2h的系数是、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1,1通常省略不写,x2,-a2b等、

(3)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课堂练习:课本P57练习第12题、

三、课时小结

1、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2、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四、课堂作业

课本P59习题21的第12题、

3课时 多项式和整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教学难点:准确指出多项式的次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b,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2)某班有男生x,女生21,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鸡兔同笼,a,b,则共有头    ,    只、 

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1)2(a+b); (2)21+x; (3)ab-π()2;

(4)2a+4b

二、讲授新课

1、多项式: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3x2-2x+5有三项,它们是3x2,-2x,5,其中5是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注意:

(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例题:

【例1】判断:

①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

②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1)3x-1+3x2;    (2)4x3+2x-2y2

【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1)x3-x+1;     (2)x3-2x2y2+3y2

【例4】已知代数式3xn-(m-1)x+1是关于x的三次二项式,mn的值、

注意:

多项式的项包括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应为最高次项的次数、在例3讲完后插入整式的定义: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析例4时要紧扣多项式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透彻理解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一条河流的水流速度为25千米/,如果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那么船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怎样表示?如果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是20千米/时和35千米/,则它们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各是多少?

3、课堂练习:课本P58练习第12题、

填空:-a2b-ab+1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三、课时小结

1、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几、

2、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的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

(让学生小结,师生进行补充、)

四、课堂作业

课本P59习题21的第34题、

22 整式的加减

1课时 同类项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1)5个人+8个人=    ; 

(2)5只羊+8只羊=    ; 

(3)5个人+8只羊=     

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类型相同的式子归为一类、

8x2y, -mn2, 5a, -x2y, 7mn2,, 9a, -, 0, 04mn2,,2xy2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投影显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1、同类项的定义: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2y-x2y可以归为一类,2xy2-可以归为一类,-mn27mn204mn2可以归为一类,5a9a可以归为一类,还有、0与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x2y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2-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1,y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也是同类项、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3mx是同类项、(  )

(2)2ab-5ab是同类项、 (  )

(3)3x2y-yx2是同类项、(  )

(4)5ab2-2ab2c是同类项、 (  )

(5)2332是同类项、(  )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xy2-yx2

【例3k取何值时,3xky-x2y是同类项?

【例4】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 (s+t)-(s-t)-(s+t)+(s-t);

(2)2(s-t)+3(s-t)2-5(s-t)-8(s-t)2+s-t

3、课堂练习:请写出2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三、课时小结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

2、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四、课堂作业

2amb2m+3na2n-3b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m n的值分别是     

2课时 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的: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地合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

2、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二、讲授新课

1、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2)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结果都为(21x+25y)元、

由此可得: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板书: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找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

【例2】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x2+3x2=5x4;  (2)3x+2y=5xy;

(3)7x2-3x2=4; (4)9a2b-9ba2=0

【例3】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2a2b-3a2b+05a2b;

(2)a3-a2b+ab2+a2b-ab2+b3;

(3)5(x+y)3-2(x-y)4-2(x+y)3+(y-x)4

(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各同类项,会减少运算错误,当然熟练后可以不再标出、其中第(3)题应把(x+y)(x-y)看作一个整体,特别注意(x-y)2n=(y-x)2n,n为正整数、)

【例4】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

试一试 把x=-3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

(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常常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这样比较简便、)

3、课堂练习:课本P65练习第1,2,3题、

三、课时小结

1、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地合并同类项,以防止出现类似2x2+3x2=5x4的错误、

2、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合并同类项、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的第1题、

3课时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化简、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t+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x-3)可以分别看作1-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2)-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水流速度是a km/h

(1)2 h后两船相距多远?

(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乙船速度为(50-a)千米/,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2(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照课本进行、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7页练习第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时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不变号;-,全变号、

五、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2358题、

4课时 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 (2x-3y)+(5x+4y);

(2)(8a-7b)-(4a-5b)

二、讲授新课

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加减的步骤、

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求整式x2-7x-2-2x2+4x-1的差、

【例2】计算:-2y3+(3xy2-x2y)-2(xy2-y3)

【例3】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3、课堂练习:

课本P69练习第1,2,3题、

4、巩固练习:

(1)已知A=a2+b2-c2,B=-4a2+2b2+3c2,A+B+C=0,C;

(2)已知xy=-2,x+y=3,求代数式 (3xy+10y)+[5x-(2xy+2y-3x)]的值、

分析:(1)可用逆运算来代入求解;(2)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化简,再求值,这个地方应注意运用整体代入思想、

三、课时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可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67910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1课时 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课本P78的问题,可用多媒体演示题目描述的行驶情境、

1、理解题意: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从这句话中可知客车、卡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2、能否列算式求出AB两地之间的路程,要求能够解释列出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3、提出问题,如果用字母x表示AB两地的路程,根据题意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把题中的数量用表格形式反映题意: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

卡车

x

60

客车

x

70

  2、学生回顾方程的概念,探讨、列出方程,并说出列得方程的依据、

3、讨论列出方程表示的意义,并对比算术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4、反思:这个问题中除了AB两地的路程是一个未知量,还有没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如果还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能否用字母(或未知数y)表示这个未知量,列出与前面不同的方程呢?学生分组讨论、

5、将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表格列出: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

卡车

60

y

客车

70

y-1

  6、探讨:①列出关于y的方程;②解释这个方程表示的实际意义(或列出这个方程的依据);③如何求题目问题:AB之间的路程、

7、总结以上列出两个含不同未知数xy的方程的方法:①以路程为未知数,则根据两车行驶时间的关系列方程、②以行驶时间为未知数,则从两车行驶路程的关系列方程、

8、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阅读课本P79

9、举一反三:分别列算式和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1)某数与它的的和是8,求这个数;

(2)班上有女生32,比男生多,求男生人数;

(3)公园购回一批风景树,其中桂花树占总数的,樟树比桂花树的棵数多,杉树比前两种树木的棵数和还多12,求这批树木总共多少棵?

三、初步应用

1、例1:课本P791

2(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18的和等于54;

(2)27x的差的一半等于x4倍、

列出方程后教师说明:4x表示4x的积,当乘数中有字母时,通常省略乘号×,并把数字乘数写在字母乘数的前面、

2、练习(补充)

(1)列式表示:

a9的数;   ② x2倍与3的和;

5y的差的一半; ab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2x的差等于x2;

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小青家3月份收入a,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求三月份的收入、

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4、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25-x,2x-8)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二、自主尝试

1、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课本P79的例1

2、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4、讨论:

问题1:在第(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

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它的未知数为x?

5、建立概念

(1)概念的建立:

在学生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3-x=-7; ②2a-b=3;

y+3=6y-9; 032m-(3+002m) =07

(2)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6、估算求解

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1)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

可以采用尝试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2)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三、课时小结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A 3x-1-9=0    B x=10-4x

C x(x-2)=3 D 2x-7=12

2、方程=6的解是(  ) w W w X k b 1c O m

A -3 B -

C 12 D -12

3、已知x-52x-4的值互为相反数,列出关于x的方程、

4、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求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列出关于 x的方程、

3课时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3、渗透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1) 3x-5=22;  (2) 028-013y=027y+1

(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的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课本P8131-1的方法演示、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的实验、

2、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3、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4、拓展:

观察课本P8131-2,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5、应用举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1:课本P822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 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2(补充):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

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

三、课堂练习

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3x,-7m,,a,-x,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x-5=6;  (2)03x=45;

(3)-y=06; (4)y=-2

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

四、课时小结

谈谈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课时 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0,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P86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前年这个学校购买计算机x;

(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3)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

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

设问3:在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得方程

+x+2x=140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得方程

++x=140

课本P872

问题:①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用x表示其中任意一个数,那么与x相邻的两个数怎样表示?

③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课本P88练习第1,2题、

2、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960、求这三个数、

五、课时小结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2课时 移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P88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则剩余20;如果每人分4,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二、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本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练习课本P90练习第1题、

2、解下列方程:

(1)3x+5=4x+1;  (2)9-3y=5y+5;

(3)3b+4=5b-6 ; (4)7-6x=-2x+3

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讨论学习课本P904

2、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

3、课本P90练习第2题、

五、课时小结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知道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与去分母

1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会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2、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找相等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审题、解题,且达到对一个题目举一反三的程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当方程的形式较为复杂时,解方程的步骤也相信更多些,那么如何解带有括号的方程呢?

二、分析问题

1、出示课本P93问题1: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1)题目中涉及哪几个量?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以列表形式反映题意:

月平均用电量(kW·h)

总用电量(kW·h)

上半年

下半年

全年

15

  (3)用未知数表示其中一个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可以列出几个不同的方程?

(4)小结: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两种不同的方程,以月平均用电量为未知数,则以总用电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以上半年或下半年的总用电量为未知数,则以月平均用电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5)解列出的方程,并解答、

2、合作探究:课本P941

3、合作探究:课本P942:

(1)提供信息: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解答问题、

4、课本P9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1、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本节课中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点收获、

四、巩固练习

1、解方程:3x-2[3(x-1)-2(x+2)]=3(18-x)

2、杭州西湖建成后,某班40名同学去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3、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七年级同学每人搬六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总共搬了400,问七年级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4、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五、布置作业

课本P98习题3312678题、

2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解含有分数系数的方程、

2、进一步提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2、去分母时符号的处理、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P95问题2:

(1)小组合作探究,列出方程、

(2)x+x+x+x=33的解法有几种方法?每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

解法1:将方程左边通分得:x=33,

x=33,x=33×,x=

解法2:将方程两边都乘42去掉分母,:28x+21x+6x+42x=1386,x=

(3)比较两种解法、

二、合作探究

解方程:-2=-

(1)如何去分母?依据是什么?

(2)方程两边都乘10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3)交流解题过程,指出问题,并强调注意事项、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P973,解下列方程:

(1)-1=2+;

(2)3x+=3-

交流解题过程,强化注意事项、

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P98练习、

2、解方程:(1)-=2;

(2)-y+5=-

3、碧空万里,一群大雁在飞翔,迎面又飞来一只小灰雁,它对群雁说:你们好,百只雁!你们百雁齐飞,好气派!可怜我是孤雁独飞、群雁中一只领头的老雁说:不对!小朋友,我们远远不足100只、将我们这一群加倍,再加上半群,又加上四分之一群,最后还得请你也凑上,那才一共是100只呢,请问这群大雁有多少只?

五、课时小结

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本P98345题、

3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解下列方程:

(1)=;

(2)+=1-;

(3)-=05

2、讨论交流:按怎样的步骤解方程-=2-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二、探索研究

1、问题:课本P999题、

引导学生思考:(1)题目中涉及哪些量:技工人数,每名工人一天粉刷的墙面积、房间数、粉刷总面积、

(2)将这些量列成表格:

每名工人一天

粉刷墙面积

人数

房间数

粉刷墙面

总面积

一级技工

二级技工

  (3)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4)有几种设未知数的方法?

2、试一试:

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徒弟单独完成需6,就因校长叫他听一个电话而离开教室、

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

请同学们尝试着尽可能多地补全此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3、举一反三:

(1)为庆祝校运会开幕,七年级(1)班学生接受了制作校旗的任务、原计划一半同学参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而实际上,在完成了三分之一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制作,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

(2)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便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3)将上述两题加以比较,有否相通之处?可否一题多解?并探究设未知数的技巧性、

三、课时小结

四、课堂作业

1、课本P991011题、

2、解下列方程:

(1)=+1;

(2){[x(+3)+5]+7}=1

3、一部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

4、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由甲、乙两个垃圾处理厂处理、已知甲厂每时可处理垃圾55,所需费用550;乙厂每时可处理垃圾45,所需费用495元、甲、乙两厂的工作时间均不超过10,请你设计一个问题,并请你的好朋友解答、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课时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劳力调配问题

教学目标: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教学重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解下列方程

(1)10x-4(3-x)-5(2+7x)=15x-9(x-2);

(2)3(2-3x)-3[3(2x-3)+3]=5;

(3)(x+1)+(x+2)-3=-(x+3)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课本P1001):某车间有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 200个或螺母2 000,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安排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练习1: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问题2:要用20张白卡纸做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两个或者做盒底盖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盖,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请设计一种分法、

(想一想:如果一张白卡纸可以适当的剪裁出一个盒身和一个盒底盖,那么,怎样分这些白卡纸,才能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盖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卡纸?)

练习2:

(1)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

(2)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三、课时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解决配套、分配等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作业

课本P101练习第1,P106习题3423题、

2课时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做工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做工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2、明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提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对于一个类型的题目,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问题呈现

课本P100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1、逐句阅读题目,熟悉题中已知条件,回答问题:

(1)由一个人要做40小时完成,这句话的作用?

(2)根据题意,整项工作分成几部分?

(3)借助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2、根据线段图,题目反映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4、例题变式练习:

(1)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6 h,完成这项工作的,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h完成,现计划由2人先做4 h,然后增加若干人与他们一起又做4 h完成了这项工作,问增加了多少人?

二、归纳总结

1、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2、学生独立练习:(有困难的个别指导)

(1)课本P101练习第2

(2)货车早上6:40A城出发,15:40到达B,一辆客车上午8:00A城出发,14:00到达B城、求客车追上货车是什么时刻?

提示:①由已知条件如何表示出货车与客车的速度?

②当客车在途中追上货车时,两车的行驶时间有什么关系?行驶路程有什么关系?

③以什么量为未知数,什么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后又如何求解题目问题、

强调:弄清货车与客车出发时间的先后,与到达时间的先后,以理解题意、

三、课堂小结

做工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0645题、

3课时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利润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从本节开始,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引例

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156,现在每件降价20%,则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2、某品牌的彩电降价10%以后,每台售价为2340,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3、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200,则原定价是     

4、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8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5、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10年涨价30%,2011年降价70%182,则这种药品在2010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 

三、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课本P102探究1):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大体估算盈亏情况、

(2)讨论:①两件衣服售价都是60,为何一件盈利,而一件亏损?说明这两件衣服的什么价不同?②要知道每件衣服盈利或亏损多少元钱,需求出什么量?③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3)得出结论后,将结论与学生先前的估算进行比较、

(4)教师归纳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四、巩固练习

问题:我国股市交易中每买、卖一次各交千分之七点五的各种费用,某投资者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上海某股票1000,当该股票涨到12元时全部卖出,该投资者实际盈利为多少?

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

五、课时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

2、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

六、课堂作业

1、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售价为1500,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2、一年定期的存款,年利率为3%,到期取款时须扣除利息的20%作为利息税上缴国库,假如某人存入一年的定期储蓄1000,到期扣税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3、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仍获利208,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

4、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价是400,销售价为510,本季度销售了1500,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价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多少元?

4课时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球赛积分表问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从数据中找出隐含的条件、

2、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题目的形式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分析表格数据,找出隐含条件,从而求出题目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呈现

课本P103探究2: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表格涉及的量中,要表示总积分,还需知道什么量?

(2)表格中列出8个球队的积分中,只有一个球队的积分与其他球队的积分组成不同,这是哪一个球队?为什么?

(3)如何求胜一场、负一场的积分?

(4)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5)将以上各数量填入下表:

胜场

胜一场

积分

胜场总分

负场

负一场

积分

负场总分

总积分

  (6)根据以上表格数据解决以下问题: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总积分吗?

某队总积分是19,该队胜几场?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总积分的3倍吗?

2、小结探究2的解题注意事项:

(1)比赛总场次都是14,设胜场为x,则负场为(14-x),根据表格数据求出胜一场、负一场的分数,从而可表示出每个球队的总积分、

(2)根据题目问题求出未知数的值后,还要看该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比赛场数不能是分数、

3、反思:

探究2,用钢铁队的积分情况求出负一场得1,再用其余任何一个队的积分求出胜一场积分,除了这种方法求负一场、胜一场积分外,如果没有钢铁队的积分,由其它球队的积分如何求胜一场、负一场的积分呢?按这种方法,胜一场、负一场的分都是未知量,可设胜一场得a,拿前进队来说,如何用含a的式子表示负一场得的分?又以什么为相等关系列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值?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二、巩固练习

1、七年级举行篮球赛,比赛场次和各班积分情况如下表:

班次

比赛场次

胜场

平场

负场

积分

(1)

6

3

2

1

14

(2)

6

1

4

1

12

(3)

6

5

0

1

16

(4)

6

5

1

0

17

  (1)    两个班可以知道平一场比负一场多得    分、 

(2)若胜一场3,求平一场、负一场各得几分?

(3)某班胜场是平场的2,16,求这个班胜几场、

(4)某班平场是负场的2,15,可能吗?

2、分组合作学习:课本P106练习第3,提出问题:

(1)比较七、八年级文艺小组、科技小组的活动次数和两个年级课外小组活动总时间,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2)九年级课外小组活动时间7 h等于什么时间与什么时间的和?

(3)设未知数解答、

三、课时小结

根据表格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阅读课本

课本P103~P104关于探究2的内容、

5课时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电话计费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这种电话计费问题的探究学习,掌握分段计算的技巧,为今后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发展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根据两种计费方式在不同时间段内费用的变化情况将时间分段、

2、会根据两种计费方式的费用变化情况判断选择较省钱的计费方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呈现

课本P104探究3:

下表是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月使用

/

主叫限定

时间/min

主叫超时

/(/min)

被叫

方式一

58

150

025

免费

方式二

88

350

019

免费

  问题:(1)设一个月内移动电话主叫t 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104~P105的分析及解题过程、

(2)交流阅读课本后的体会和收获、

(3)检验阅读课本上解题分析的效果:

①列出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

②为什么要这样分t的时间范围?

③在每个时间范围内,方式一、方式二的计费如何变化?

④如何确定两种方式的计费相同时t的值?

⑤如何选择较省钱的计费方式?

(4)解题过程小结:由于按方式一,主叫时间超过150 min,计费由58元随主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当时间t150350之间必有一个t的值使方式一与方式二的计费相等,都是88,这是回答题目问题(1)列表的一个依据,也是如何选择较省钱计费方式的依据、

(5)验证:

主叫时

/min

150

200

250

270

300

350

400

方式一/

方式二/

  二、反馈练习

甲、乙两种型号货车出租价格如下表:

起步价/

限定里程/km

超限定里程(/km)

108

80

3

150

100

2

  (1)设运输货物里程为s km,根据上表列表说明,s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甲、乙两种货车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运输里程选择较省钱的租车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三、合作探究

下表中记录了一次试验中时间和温度的数据、

时间/min

0

3

6

9

12

15

温度/

4

8

12

16

20

24

  (1)如果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14 min时温度是多少?

(2)什么时间温度是31?

思考:①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温度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根据①中的变化规律,把表中的温度12162024用含时间的算式表示出来、

③用t表示时间,用含t的式子表示时间是t min时的温度、

④解答题目问题、

四、课时小结

解决电话计费方式类型题目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课本P10767910题、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1课时 几何图形与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7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二、找一找,议一议

思考P11541-3,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归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三、立体图形的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得到不同的分类:

四、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1、学生阅读课本P117,41-6及以上相关内容,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用途、

2、练习:课本P1214题、

3、小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P11741-7

问题:(1)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分别有几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有几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

(3)从左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

(4)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该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5、能力提升练习:

(1)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2)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

搭成这个几何体最多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呢?

五、课时小结

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1、课本P118练习第1题、

2、课本P121习题41123题、

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

(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2课时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2、会由展开图联想对应的立体图形形状、

教学重点:

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立体图形、

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呈现

1、学生阅读课本P11741-8及相关内容、

2、动手操作:将一个长方体墨水瓶盒按不同的棱剪开铺平,并画下其形状观察长方体墨水瓶盒展开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

3、课本P118探究:

(1)先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图形的形状、

(2)实际操作:将这些平面展开图画在纸上,看能否围成想象的立体图形、

4、小组合作探究: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哪些形状?

5、交流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状:

141:(6)

231:(3)

33:(1)、  

222:(1)、  

二、练习

(1)课本P1182题、

(2)如图所示,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3)课本P12312题、

三、课时小结

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课本P1226题、第7题、

2、下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分别填入一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入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入正方形间A,B,C内的数依次为     

3课时 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二、讨论(动态研究)

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教学模型完成课本P121练习第2(动手转一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

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索

1、阅读课本P119,并回答思考问题、 X K b 1C om

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课本P121习题411(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小结

六、课堂作业

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

42 直线、射线、线段

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这一性质表述点与直线的关系、

3、会画一条等于已知线段的线段、

4、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能够判断点与直线的关系,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察课本P12542-1

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

二、探索实践,自主归纳

学生利用打好小洞的10 cm,1 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课本P127思考,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直线性质推导出表示直线的方法,进而引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课本P12542-3,同时提出交点的概念、

你画我说

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要求一组学生随意画出一点与一条直线,另一组学生判断点与直线的关系,教师加以指正、

三、议一议

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

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

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四、我说你画

完成课本P128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五、数学活动

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

设计意图:慢慢让学生读清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践能力、

六、课时小结

七、课堂作业

课本P129习题42234题、

2课时 比较线段的长短与线段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教学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课本P128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在中国地图上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小组合作完成)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对方法2讨论、归纳,引出用尺规作出两线段的和与差的作法,如图42-10

试一试

课本P128练习、

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说说你的感受、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两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引导学生看课本,你能找到线段的中点吗?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画一画

尝试完成课本P130习题429题、

三、课时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必做题:

课本P129~P130习题4257810题、

2、备选题: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2)已知线段AC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43 角

1课时 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

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等),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

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

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探究新知

()角的概念

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

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角的表示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

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为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一点、

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及符号∠”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用旋转观点定义角

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

2、多媒体演示:一只挂钟的钟摆不停地摆动、

思考: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继续演示:当射线OA绕点O旋转时,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OB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角度制

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在量角器中看到,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度的角(可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更精密的角度、因此我们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秒的角,记作1

归纳: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想一想:角度进位制和其他什么进位制相类似?(时间进位制)

解一解:

问题1: 332小时=    小时        ; 

332=             秒、 

问题2:12小时936=    小时; 

12°9'36 =    度、 

分组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度、分、秒间的转化方法、师生总结得出:由度化分,由分化秒,只要乘以60即可;由秒化分,由分化度,只要除以60就行、

三、巩固新知

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

(1)APO;(2)AOP;(3)OPC;(4)OCP;

(5)O ;(6) P

2、图中以O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D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角、

3、课本P134练习第2题、

四、解决问题

下面为中国地图的简图: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与同伴交流角的量法和读法、

五、课时小结

1、角的两种定义、

2、平角、周角的概念及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六、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B、平角的两倍是周角

C、锐角的两倍是钝角

D、钝角的一半是锐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条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是周角

B、五角星图形中有五个角

C 18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个平角

D、长方体表面上只有四个角

3、课本P139复习题433题、

4、画射线OAOB,AOB的内部和外部分别画射线OC, OD、那么所画的图中有哪几个角?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这些角、

2课时 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2、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会进行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如图(1),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呢?

请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成、

2、如图(2),已知ABCDEF

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 ||

1、分组讨论角的比较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并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可适当组织交流或分组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方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2、观察下列图形,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

3、讨论交流

问题1: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问题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由对问题2的探讨,引出角的平分线定义及其几何表达式、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等、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呢?

三、解决问题

用量角器按以下方法画图:

1、用量角器画一个角,记作AOB

2、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3cm

3、连接CD

4、画出OCD的角平分线,ODE、量出图中OCD,ODC的度数以及OE,CE,CD的长度、想一想,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四、课时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课本P139习题43456题、

3课时 角的运算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进行度、分、秒间单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2、通过度、分、秒间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任意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用字母分别表示这两个角,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

2、角度制的定义以及角、分、秒转化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以课本P1361引入角度的四则运算法则:

(1)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别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60

(2)度、分、秒是60进制的,要把剩余的度数化为分、

依照运算法则师生一起解答例1

想一想:角度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其他什么运算法则相类似?(算术运算法则)

2、例题:

【例1】计算:

(1)32°21'+68°48';

(2)90°-25°32' ;

(3) 15°23'8°×4

上述题目可让学生先思考,努力寻找解题方法,然后在老师点拨下完成、

【例2】课本P136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36练习、

2、计算:

(1)13°29'+78°37';  (2)62°5'-21°39';

(3)23°53'×3; (4)107°43'÷5

四、课时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课本P139习题433题、

4课时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用量角器量出图中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角的和、

说出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1、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而其它两个角的和是90度、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12互为余角,1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

同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问题1:如果12互余,34互余,并且1=3,那么24相等吗?为什么?

问题2:如果12互补,34互补,并且1=3,那么24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理由,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三、巩固新知

【例1】比一比,看谁填得快、

α

α的余角

α的补角

5°

30°

42°

54°

62°23'

78°23'8

  【例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求这个角、

练习:课本P138练习第1,2,3,4题、

四、解决问题

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为90°,5=40° ,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五、课时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课本P140111213题、

5课时 方位角

教学目标:

1、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2、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海上,缉私艇发现离它500海里处停着一艘可疑船只(如图),立即赶往检查、现请你确定缉私艇的航线,画出示意图、

· A 可疑船

B·缉私艇

先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展示并描述本组讨论的路线图、

二、探究新知

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上述类似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断移动可疑船的位置,让学生描述缉私艇的航线,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者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北偏东45北偏西45"南偏东45南偏西45,分别称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南方向

三、巩固新知

出示课本P1384,由学生独立完成、

说明:用量角器画射线要注意两点:一是先从正南或正北方向作角的始边,二要分清东南西北,理解偏东、偏西的意义、

四、解决问题

灯塔A在灯塔B的南偏西30°,AB两灯塔相距20海里,现有一艘轮船C在灯塔B的正北方向、灯塔A的北偏东60°方向、试画图确定轮船的位置(10海里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课时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

1、电视塔在学校的东北方向,那么试确定学校在电视塔的方向、

2、已知点O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那么,A应在点O(  )

A、南偏东60°方向  B、北偏东30°方向

C、北偏西60°方向 D、北偏西30°方向

3、学校、公园和商店在平面图上的表示分别是ABC三点、若公园在学校的南偏西30°,商店在学校的北偏东45°,请画出图形,并求BAC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RJ)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练习】

12010年为:+1087mm;2009年为:-815mm;2008年为:+535mm

2、表示向左移动1m,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是0m

【练习】

1、正数:25,+,120;负数:-1,-314,-1732,-

2、向西走60m

3-3 0

4+126126 -150

【习题11

1、正数:5,056,,+2;

负数:-,-3,-258,-00001,-600

2(1)008m表示高于标准水位008m,-02m表示低于标准水位02m;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01m,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023m(023m)

3、不对、因为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4、表示向前移动5m,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是0m

5、平均值:(794+806+808+791+80+796+805)/7=80(m);对应的数分别为:-06m,+06m,+08m,-09m,0m,-04m,+05m

6+1,-1

7、由题意知7-4-4=-1()

8、中国、意大利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服务出口额减少了;意大利增长率最高,日本增长率最低、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练习】

1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2、正数:+6,1,,3,063;

负数:-15,-2,-09,-495;

整数:-15,+6,-2,1,0;

分数:-09,,3,063,-495

122 数轴

【练习】

1A表示原点、

B表示-2

C表示1

D表示25

E表示-3

2

3、负 正

123 相反数

【练习】

1(1)× (2)× (3) (4)

2、相反数依次是:-6,8,39,-,,-100,0

3、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原点处、

4-(-68)=68,-(+075)=-075,-(-)=,-(+38)=-38

124 绝对值

【练习】

1|6|=6,|-8|=8,|-39|=39,||=,

|-|=,|100|=100,|0|=0

2(1)× (2)× (3) (4)

3(1) (2)× (3)×

【练习】

(1)3>-5;

(2)-3>-5;

(3)-25<-|-225|;

(4)->-

【习题12

1、正数:{15,015,,+20}

负数:{-,-30,-128,-60}

2、如图

3、点B表示的数是:-71

4、各数的相反数分别为:4,-2,15,0,-,;数轴略、

5|-125|=125;|+23|=23;|-35|=35;|0|=0;||=;|-|=;|-005|=005

-125的绝对值最大,0的绝对值最小、

6-<-<-<-025<-015<0<005<+23

7、因为-194<-46<24<38<131,所以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广州、武汉、南京、北京、哈尔滨、

8|+5|=5,|-35|=35,|+07|=07,

|-25|=25,|-06|=06

所以第5个排球的重量最接近标准、

9、增幅最小的是-96%,增幅为负说明人均水资源在下降、

101

11(1),:-01,-012,-057,;,:

-015,-042,-048,;

(2),:-2,-1,0,1;

(3)没有;

(4)-101,-102,-1025

12、如果|x|=2,x不一定是2,还有-2;如果|x|=0,那么x=0;如果x=-x,那么x=0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练习】

1(1)-4+7; (2)7-5

2(1)-10; (2)-2; (3)2; (4)0; (5)10;

(6)-10; (7)0; (8)-6

3、、(1)15+(-22)=-(22-15)=-7;

(2)(-13)+(-8)=-(13+8)=-21;

(3)(-09)+15=15-09=06;

(4)+(-)=+(-)=-

4、向前走表示正数,向后走表示负数、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为:向前走5m后再向后走3m,则共向前走了2m;向后走5m之后继续往后走3m,则共向后走了8m

【练习】

1(1)23+(-17)+6+(-22)=(23+6)+[(-17)+(-22)]=29+(-39)=-10;

(2)(-2)+3+1+(-3)+2+(-4)=[(-2)+2]+[(-3)+3]+(-4)+1=-3

2(1)1+(-)++(-)=++(-)=++(-)=;

(2)3+(-2)+5+(-8)=(3+5)+[(-2)+(-8)]=9+(-11)=-2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练习】

1(1)6-9=-3;

(2)(+4)-(-7)=(+4)+(+7)=11;

(3)(-5)-(-8)=(-5)+(+8)=3;

(4)0-(-5)=0+(+5)=5;

(5)(-25)-59=(-25)+(-59)=-84;

(6)19-(-06)=19+(+06)=25

2(1)2-8=-6();

(2)-3-6=-9()

【练习】

(1)1-4+3-05=-05;

(2)-24+35-46+35=0;

(3)(-7)-(+5)+(-4)-(-10)=(-7)+(-5)+(-4)+(+10)=-6;

(4)-+(-)-(-)-1=--+-1=-3

【习题13

1(1)(-10)+(+6)=-(10-6)=-4;

(2)(+12)+(-4)=+(12-4)=8;

(3)(-5)+(-7)=-(5+7)=-12;

(4)(+6)+(-9)=-(9-6)=-3;

(5)(-09)+(-27)=-(09+27)=-36;

(6)+(-)=-(-)=-;

(7)(-5)+(-7)=-(5+7)=-12;

(8)(-3)+(-1)=(-3)+(-1)=-4

2(1)(-8)+10+2+(-1)=[(-8)+(-1)]+(10+2)=3;

(2)5+(-6)+3+9+(-4)+(-7)=(5+3+9)+[(-6)+(-4)+(-7)]=17+(-17)=0;

(3)(-08)+12+(-07)+(-21)+08+35=[(-08)+08]+(12+35)+[(-07)+(-21)]=19;

(4)+(-)++(-)+(-)=[+(-)]+[(-)+(-)]+=-

3(1)(-8)-8=-16;

(2)(-8)-(-8)=0;

(3)8-(-8)=16;

(4)8-8=0;

(5)0-6=-6;

(6)0-(-6)=0+6=6;

(7)16-47=-31;

(8)28-(-74)=102;

(9)(-38)-(+7)=-108;

(10)(-59)-(-61)=02

4(1)(+)-(-)=(+)+(+)=1;

(2)(-)-(-)=(-)+(+)=;

(3)-=-=;

(4)(-)-=(-)+(-)=-;

(5)--(-)=-+(+)=-;

(6)0-(-)=0+(+)=;

(7)(-2)-(+)=(-2)+(-)=-2;

(8)(-16)-(-10)-(+1)=(-16)+(+10)+(-1)=-8

5(1)-42+57-84+10=(-42-84)+(57+10)=-126+157=31;

(2)-++-=--++=-+=;

(3)12-(-18)+(-7)-15=12+(+18)+(-7)+(-15)=30-22=8;

(4)47-(-89)-75+(-6)=47+89+(-75)+(-6)=136+(-135)=01;

(5)(-4)-(-5)+(-4)-(+3)=(-4)+5+(-4)+(-3)=(-4)+(-3)+5+(-4)=(-8)+1=-6;

(6)(-)+|0-5|+|-4|+(-9)=(-)+5+4+(-9)=(-)+(-9)+5+4=-10+10=0

6、两处高度相差:884443-(-415)=925943(m)

7、半夜的气温为-7+11-9=-5()

8、一周总的盈亏情况为132-125-105+127-87+1365+98=3835()

925×8+15-3+2-05+1-2-2-25=200-55=1945(kg)

10、一、10-2=8(),

二、12-1=11(),

三、11-0=11(),

四、9-(-1)=10(),

五、7-(-4)=11(),

六、5-(-5)=10(),

日、7-(-5)=12()

所以周日的温差最大,周一的温差最小、

11(1)16 (2)-3 (3)18 (4)-12 (5)-7 (6)7

12-4,-6,-8,-10

-4,-6,-8,-10

法则: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303-(-02)=05(),

02-(-01)=03(),

0-(-013)=013(),

平均值:(05+03+013)÷3=031()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练习】

1(1)6×(-9)=-54;

(2)(-4)×6=-24;

(3)(-6)×(-1)=6;

(4)(-6)×0=0;

(5)×(-)=-;

(6)(-)×=-

2-5×60=-300(),所以销售额降低300元、

31,-1,3,-3,,-,,-

【练习】

1(1)24; (2)-120; (3)16; (4)81

2(1)(-5)×8×(-7)×(-025)=[(-5)×(-7)]×[8×(-025)]=35×(-2)=-70;

(2)(-)×××(-)=+(×××)=;

(3)(-1)×(-)×××(-)×0×(-1)=0

【练习】

(1)(-85)×(-25)×(-4)=(-85)×[(-25)×(-4)]=(-85)×100=-8500;

(2)(-)×30=×30-×30=27-2=25;

(3)(-)×15×(-1)=[(-)×(-)]×15=15;

(4)(-)×(-)+(-)×(+)=+(-)=-6

142 有理数的除法

【练习】

(1)(-18)÷6=-3;

(2)(-63)÷(-7)=9;

(3)1÷(-9)=-;

(4)0÷(-8)=0;

(5)(-65)÷013=-50;

(6)(-)÷(-)=×=3

【练习】

1(1)=-72÷9=-8;

(2)=(-30)÷(-45)=;

(3)=0÷(-75)=0

2(1)(-36)÷9=[(-36)÷9]+[(-)÷9]=-4;

(2)(-12)÷(-4)÷(-1)=-12××=-;

(3)(-)×(-)÷(-025)=-××4=-

【练习】

(1)6-(-12)÷(-3)=6-4=2;

(2)3×(-4)+(-28)÷7=-12-4=-16;

(3)(-48)÷8-(-25)×(-6)=-6-150=-156;

(4)42×(-)+(-)÷(-025)=-24+3=-21

【练习】

(1)17; (2)-668; (3)-471; (4)-18163549

【习题14

1(1)(-8)×(-7)=56;

(2)12×(-5)=-60;

(3)29×(-04)=-116;

(4)-305×02=-61;

(5)100×(-0001)=-01;

(6)-48×(-125)=6

2(1)×(-)=-;

(2)(-)×(-)=;

(3)-×25=-;

(4)(-03)×(-)=

3(1)-; (2)-; (3)-4; (4);

(5); (6)-

4(1)-91÷13=-7;

(2)-56÷(-14)=4;

(3)16÷(-3)=-;

(4)(-48)÷(-16)=3;

(5)÷(-1)=-;

(6)-025÷=-

5-5 - -4 6 5  -6 4

6(1)=(-21)÷7=-3;

(2)=3÷(-36)=-;

(3)=(-54)÷(-8)=;

(4)=(-6)÷(-03)=20

7(1)-2×3×(-4)=2×3×4=24;

(2)-6×(-5)×(-7)=-6×5×7=-210;

(3)(-)×125×(-8)=×8×=;

(4)01÷(-0001)÷(-1)=×1000×1=100;

(5)(-)×(-1)÷(-2)=-××=-;

(6)-6×(-025)×=6××=;

(7)(-7)×(-56)×0÷(-13)=0;

(8)-9×(-11)÷3÷(-3)=-9×11××=-11

8(1)23×(-5)-(-3)÷=-115+3×=-115+128=13;

(2)-7×(-3)×(-05)+(-12)×(-26)=-7×3×05+12×26=-105+312=207;

(3)(1--)÷(-)+(-)÷(1--)=÷(-)+(-)÷=-+(-3)=-3;

(4)-|-|-|-×|-|-|-|-3|=----3=-4

9(1)(-36)×128÷(-74)6227;

(2)-623÷(-025)×940=2342480;

(3)-4325×(-0012)-231÷(-5315)049;

(4)18065-(-32)×478÷(-155)8197

10(1)7500 (2)-140 (3)200 (4)-120

11450+20×60-12×120=210()

所以这时直升机所在高度是210米、

12(1)< < (2)< < (3)> > (4)= =

132×1=2,2×=1,2×(-1)=-2,2×(-)=-1

一个非0有理数不一定小于它的2倍、因为一个负数比它的2倍大、

14(-2+3)a

15(-4)÷2=-2,4÷(-2)=-2,(-4)÷(-2)=2(1)(2)均成立,从它们可以总结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练习】

1(1)底数:-7,指数:8

(2)-10叫底数,8叫指数,(-10)8是正数、

2(1)(-1)10=1;

(2)(-1)7=-1;

(3)83=512;

(4)(-5)3=-125;

(5)013=0001;

(6)(-)4=;

(7)(-10)4=10000;

(8)(-10)5=-100000

3(1)(-11)6=1771561;

(2)167=268435456;

(3)843=592704;

(4)(-56)3=-175616

【练习】

(1)(-1)10×2+(-2)3÷4=1×2+(-8)÷4=2-2=0;

(2)(-5)3-3×(-)4=-125-3×=-;

(3)×(-)×÷=×(-)××=-;

(4)(-10)4+[(-4)2-(3+32)×2]=10000+(16-24)=9992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

【练习】

110000=1×104;800000=8×105;

56000000=56×107;-7400000=-74×106

21×107=10000000;4×103=4000;

85×106=8500000;704×105=704000;

-396×104=-39600

39600000=96×106,370000=37×105

【练习】

(1)00036;

(2)61;

(3)1894;

(4)01

【习题15

1(1)(-3)3=-27

(2)(-2)4=16

(3)(-17)2=289

(4)(-)3=-

(5)-(-2)3=8

(6)(-2)2×(-3)2=4×9=36

2(1)(-12)8=429981696

(2)1034=112550881

(3)7123=360944128

(4)(-457)3=-95443993

3(1)(-1)100×5+(-2)4÷4=5+16÷4=9

(2)(-3)3-3×(-)4=-27-3×=-27-=-27

(3)×(-)×÷=×(-)××=-

(4)(-10)3+[(-4)2-(1-32)×2]=-1000+[16-(1-9)×2]=-1000+(16+16)=-1000+32=-968

(5)-23÷×(-)2=-8××=-8

(6)4+(-8)×5+028×=-3593

4(1)235000000=235×108

(2)188520000=18852×108

(3)701000000000=701×1011

(4)-38000000=-38×107

53×107=30000000,13×103=1300,805×106=8050000,2004×105=200400,-196×104=-19600

6(1)00035600036

(2)5661235566×102

(3)38963390

(4)005710057

7、平方等于9的数是±3;立方等于27的数是3

8、长方体的体积为a2b,表面积为2a2+4ab、当a=2cm,b=5cm,长方体的体积为a2b=4×5=20(cm3),表面积为2×4+4×2×5=48(cm2)

911×105km/h=11×105×31×104m/s,大于340m/s,所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大、

10864×104×365=31536×107(s)

:一年有31536×107s

11(1)012=001,12=1,102=100,1002=10000、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平方数小数点相应向左()移动二位、

(2)013=0001,13=1,103=1000,1003=

1000000、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立方数小数点相应向左()移动三位、

(3)014=00001,14=1,104=10000,1004=

100000000、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四次方数小数点相应向左()移动四位、

12、解:(-2)2=4,22=4,(-2)3=-8,23=8、当a<0,(1)a2>0成立、

(2)a2=(-a)2成立、

(3)a2=-a2不成立、

(4)a3=-a3不成立、

【复习题1

1、如图所示,由图可知-35<-2<-16<-<0<05<2<35

2、如图所示,整数x可能取的所有值为-2,-1,0,1,2,3共六个数、

3a的绝对值为|a|=|-2|=2,a的相反数为-a=-(-2)=2,a的倒数为==-b的绝对值为|b|=|-|=,b的相反数为-b=-(-)=,b的倒数为==-c的绝对值为|c|=|55|=55,c的相反数为-c=-55,c的倒数为==

4、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为1

5(1)-150+250=+(250-150)=100

(2)-15+(-23)=-(15+23)=-38

(3)-5-65=-(5+65)=-70

(4)-26-(-15)=-26+15=-11

(5)-6×(-16)=6×16=96

(6)-×27=-9

(7)8÷(-16)=-(8÷16)=-

(8)-25÷(-)=25×=

(9)(-002)×(-20)×(-5)×45=-002×20×5×45=-9

(10)(-65)×(-2)÷(-)÷(-5)=65×2×3×=78

(11)6+(-)-2-(-15)=6--2+15=(6+15)+(-02-2)=75-22=53

(12)-66×4-(-25)÷(-01)=-264-25=-289

(13)(-2)2×5-(-2)3÷4=4×5-(-8)÷4=20+2=22

(14)-(3-5)+32×(1-3)=-(-2)+9×(-2)=2-18=-16

6(1)2456352456

(2)17565176

(3)120041200

(4)65378654

7(1)100000000=1×108;

(2)-4500000=-45×106;

(3)692400000000=6924×1011

8(1)-2-|-3|=-5;

(2)|-2-(-3)|=1

9、估计他们的平均成绩为78,不妨规定以78分为标准,超出为正,不足为负,10名同学的成绩为+4,+5,+0,-12,+17,-3,-22,+15,+4,+3、平均成绩为78+(+4+5+0-12+17-3-22+15+4+3)÷10=78+11=791

: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91分、

10C

11、星期六:458-(-278)-(-703)-200-1381-(-8)-188=38,星期六是盈;盈了38元、

1260-15=45(),5-60=-55(),45×0002=009(mm),0002×(-55)=-011(mm),-011+009=-002(mm)

:金属丝的长度先伸长009mm,再缩短011mm、最后的长度比原长度伸长-002mm

1314960亿km=149600000km=1496×108k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个天文单位是1496×108km

14(1)a=,a2=()2=,a3=()3=、因此有:a为小于1的正数时,a>a2>a3

(2)b=-,b2=(-)2=,b3=(-)3=-、因此有:b为大于-1的负数时,b32

15(1),因为0的相反数就是0,所以任何数都不等于它的相反数是错误的、

(2)正确,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等,而偶数次方正好解决了符号问题,使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符号都为正,因此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同一偶次方相等、

(3),因为2>-2,>-,所以如果a>b,那么a的倒数小于b的倒数是错误的、

161;121;12321;1234321

(1)n1乘以n1,结果是从1按顺序写到n,然后按倒序写到1

(2)1234567898765432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练习】

148m()

2πr2h

3ma+nb(kg)

4a2-b2(mm2)

【练习】

1

单项式

2a2

-12h

xy2

-t2

-

系数

2

-12

1

-1

-

次数

2

1

3

2

2

2(1)48%x 52%x

(2)km/h

(3)m(1+10%)

【练习】

1(1)2a+2b ab 10 6

(2)(a+b)h 15

2(1)5x,单项式,次数为1;

(2)x2+3x+6,多项式,次数为2,项数为3;

(3)x+2,多项式,次数为1,项数为2

【习题21

1(1)6a2; (2)08a; (3)vt; (4)bx

2(1)(t+5);

(2)3(x-y)km;

(3)50-5x();

(4)aπ(R2-r2)cm3

3

整式

-15ab

4a2b2

4x2-3

a4-2a2b2+b4

系数

-15

4

次数

2

4

3

2

4

4x2,-3

a4,-2a2b2,b4

4、前四年树苗的高度逐年增长,且都比上一年高5cm;100+5n

5a+1;a+2;a+(n-1)=a+n-1;38

6V=(a2-πr2)·h

a=6cm,r=05cm,h=02cm,π=3,V=345cm3

7(1)2n;(2)2n+1(2n-1)

83个球队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数是3,4个球队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数是6,5个球队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数是10,n个球队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数是场、

9、如:Lolnh pdwk fodvvI like math class

22 整式的加减

【练习】

1(1)-8x; (2)3x; (3)-74a; (4)y;

(5)3ab; (6)95y2

2(1)5; (2)-10

3(1)4x+5x=9x; (2)3x-x=x

4πR2-πR2=(π-π)R2=πR2

【练习】

1(1)12x-6; (2)x-5; (3)-5a+5;

(4)5y+1

2、飞机顺风飞行4小时的行程是4(a+20)=(4a+80)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的行程是3(a-20)=(3a-60)千米;两个行程相差(4a+80)-(3a-60)=4a+80-3a+60=(a+140)千米、

【练习】

1(1)3xy-4xy-(-2xy)=3xy-4xy+2xy=(3-4+2)xy=xy;

(2)-ab-a2+a2-(-ab)=-ab-a2+a2+ab=(-)ab+(-)a2=ab+a2

2(1)(-x+2x2+5)+(4x2-3-6x)=-x+2x2+5+4x2-3-6x=6x2-7x+2;

(2)(3a2-ab+7)-(-4a2+2ab+7)=3a2-ab+7+4a2-2ab-7=7a2-3ab;

35(3a2b-ab2)-(ab2+3a2b)=15a2b-5ab2-ab2-3a2b=12a2b-6ab2

a=,b=,原式=12×()2×-6××()2=1-=

【习题22

1(1)-83x;(2)-3x;(3)-3b;(4)2m-2n2

2(1)8x-1;(2)-3+x;(3)-2x-7;(4)a2+5a

3(1)(5a+4c+7b)+(5c-3b-6a)=5a+4c+7b+5c-3b-6a=-a+4b+9c;

(2)(8xy-x2+y2)-(x2-y2+8xy)=8xy-x2+y2-x2+y2-8xy=-2x2+2y2;

(3)(2x2-+3x)-4(x-x2+)=2x2-+3x-4x+4x2-2=6x2-x-;

(4)3x2-[7x-(4x-3)-2x2]=3x2-7x+4x-3+2x2=5x2-3x-3

4(-x2+5+4x)+(5x-4+2x2)=-x2+5+4x+5x-4+2x2=x2+9x+1、当x=-2,原式=(-2)2+9×(-2)+1=4-18+1=-13

5(1)a5倍大4的数:5a+4;a2倍小3的数:2a-3

两数之和:(5a+4)+(2a-3)=5a+4+2a-3=7a+1

(2)x7倍大3的数:7x+3;x6倍小5的数:6x-5

两数之差:(7x+3)-(6x-5)=7x+3-6x+5=x+8

6、水稻种植面积:3a公顷;玉米种植面积:(a-5)公顷、水稻种植面积比玉米种植面积大:3a-(a-5)=3a-a+5=(2a+5)公顷、

7(1)窗户的面积:4a2+πa2=(4a2+πa2)cm2;

(2)窗户的外框的总长:2a×4+×2πa=(8a+πa)cm

83(a+y)+15(a-y)=3a+3y+15a-15y=(45a+15y)千米、

9

梯形

个数

1

2

3

4

5

6

n

图形

周长

5a

8a

11a

14a

17a

20a

(3n+2)a

10、因为每条上有n个点,所以整个图形中应有3n个点,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重复了一次,所以整个图形中有S=(3n-3)个点、

n=5,S=12;n=7,S=18;n=11,S=30

11(1)10b+a;

(2)10·(10b+a)=100b+10a;

(3)(10b+a)+(100b+10a)=110b+11a=11(10b+a)、这个和是11的倍数、

126·a2+6·a2+6·a2+6·a2+6·a2+6·a2=36a2

【复习题2

1(1)(t+15);

(2)cn,(100-cn);

(3)08b,(08b-10);

(4)小李每天跑米,小张每天跑1500,小李每天比小张多跑(-1500)米、

2、见下表

整式

名称

系数

次数

项数

-a2b

单项式

-

3

单项式

6

x2+y2-1

多项式

2

3

x

单项式

1

1

3x2-y+3xy3+x4-1

多项式

4

5

32t3

单项式

32

3

2x-y

多项式

1

2

3(1)-2x2y; (2)105y2;(3)0;(4)-mn+7;

(5)8ab2+4;(6)3x3-2x2

4(1)(4a3b-10b3)+(-3a2b2+10b3)=4a3b-10b3-3a2b2+10b3=4a3b-3a2b2;

(2)(4x2y-5xy2)-(3x2y-4xy2)=4x2y-5xy2-3x2y+4xy2=x2y-xy2;

(3)5a2-[a2+(5a2-2a)-2(a2-3a)]=5a2-a2-5a2+2a+2a2-6a=a2-4a; w W w X k b 1c O m

(4)15+3(1-a)-(1-a-a2)+(1-a+a2-a3)=15+3-3a-1+a+a2+1-a+a2-a3=18-3a+2a2-a3;

(5)(4a2b-3ab)+(-5a2b+2ab)=4a2b-3ab-5a2b+2ab=-a2b-ab;

(6)(6m2-4m-3)+(2m2-4m+1)=6m2-4m-3+2m2-4m+1=8m2-8m-2;

(7)(5a2+2a-1)-4(3-8a+2a2)=5a2+2a-1-12+32a-8a2=-3a2+34a-13;

(8)3x2-[5x-(x-3)+2x2]=3x2-5x+x-3-2x2=x2-x-3

55x2+4-3x2-5x-2x2-5+6x=(5-3-2)x2+(-5+6)x-1=x-1,x=-3,原式=-3-1=-4

6(1)学生总数为a÷(1-60%)=a();

(2)教练人数为(x+y)=(x+y)人、

7、乙地的海拔高度:(h+20);丙地的海拔高度:(h-30)米、

乙地比丙地高:(h+20)-(h-30)=h+20-h+30=50()

8、长方形的面积为2x×4=8x(cm2);

梯形的面积为×(x+3x)×5=10x(cm2)

10x-8x=2x(cm2),

所以,梯形的面积大,2xcm2

9、第(1)种方案中圆形水池周长的和:2×2πr=4πr;

(2)种方案中圆形水池周长的和:

2πr+2π·+2π·+2π·=4πr

所以,两种方案所需要的材料同样多、

10、每件售价122a;现售价122a×085=1037a;每件还能盈利0037a元、

11、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的两位数为10a+b;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后的两位数为10b+a;

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10a+b)+(10b+a)=11a+11b=11(a+b)

所以,这两个两位数的和能被11整除、

12(1)4(a+b)+2(a+b)-(a+b)=(4+2-1)(a+b)=5(a+b);

(2)3(x+y)2-7(x+y)+8(x+y)2+6(x+y)=(3+8)(x+y)2+(6-7)(x+y)=11(x+y)2-(x+y)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

1、设沿跑道跑x,列方程有400x=3000 - - - --

2、设甲种铅笔买x,列方程有03x+06(20-x)=9

3、设上底是xcm,列方程有(x+2+x)×5=40

4、设小水杯单位为x,大水杯单位为(x+5),列方程有15x=10(x+5)

312 等式的性质

【练习】

(1)两边同加5,x=11、检验:x=11代入原方程左边,11-5=6,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2)两边同除以03,x=150、检验:x=150代入原方程左边,03×150=45,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150是方程的解、

(3)两边同减4,5x=-4,两边同除以5,x=-、检验:x=-代入原方程左边,5×(-)+4=0、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是方程的解、

(4)两边同减2,-x=1,两边同除以-,x=-4、检验:x=-4代入原方程左边,2-×(-4)=3,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4是方程的解、

【习题31

1(1)a+5=8; (2)b=9; (3)2x+10=18;

(4)x-y=6; (5)3a+5=4a;

(6)b-7=a+b

2(1)a+b=b+a;

(2)ab=ba;

(3)a(b+c)=ab+ac;

(4)(a+b)+c=a+(b+c)

3x=3是方程(3)的解;x=0是方程(1)的解;x=-2是方程(2)的解、

4(1)x=33;(2)x=8;(3)x=1;(4)x=1

5、设这个班有男生x,由题意得x+(x+3)=48

6、设获一等奖的学生有x,由题意得200x+50(22-x)=1400

7、设去年同期这项收入为x,由题意得x·(1+83%)=5109

8、设x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使20800km,由题意得12000+800x=20800

9、设内沿小圆的半径为xcm,由题意得102π-πx2=200

10、设每班有学生x,由题意得428=10x+(10x-22)

11x应是该方程的解:10x+1-10-x=18,9x=18+9,x=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练习】

1(1)x=3;(2)x=;(3)x=-4;(4)x=1

2、设前年的产值是x万元,由题意得x+15x+3x=550,解得x=100

:前年的产值为100万元、

【练习】

1(1)x=1;(2)x=-24

2、设她们采摘用了x小时,由题意得8x-025=7x,解得x=025

:她们采摘用了025小时、

【习题32

1(1)x=2;(2)x=3;(3)y=-1;(4)b=

2、例如解方程3x-2=2x+1,2x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左边,-2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右边,3x-2x=1+2、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3(1)x=-4;(2)y=;(3)x=4;(4)y=

4(1)5x+2=3x-4,x=-3;

(2)-5y=5+y,y=-

5、设现在小新的年龄为x,由题意得x+28=3x,解得x=14

:小新现在的年龄是14岁、

6、设Ⅰ型洗衣机生产x,则Ⅱ型洗衣机生产2x,Ⅲ型洗衣机生产14x台、由题意得x+2x+14x=25500、合并,17x=25500、系数化成1,x=1500、所以2x=3000,14x=21000

:这三种型号的洗衣机各生产1500,3000,21000台、

7、设宽为xm,则长为15xm、由题意得2x+2×15x=60、解得x=12,15x=18 X|k |B| 1 c|O |m

:长为18m,宽为12m

8(1)喷灌用水25%x,滴灌用水15%x吨、

(2)由题意得x+25%x+15%x=420,解得x=300

所以25%x=75,15%x=45

:第一块地用水300,第二块地用水75,第三块地用水45吨、

9、设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x,则去年10月生产再生纸(2x+150),由题意得2x+150=2050,解得x=950

: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950吨、

10、设其中一段长为xcm,则另一段长为(2x-5)cm,由题意得x+2x-5=100,解得x=35

:在距木棍一端35cm处锯开、

11、设有x人种树,由题意得10x+6=12x-6,解得x=6

:6人参与种树、

12、假设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设这三个数分别为x-7,x,x+7由题意得(x-7)+x+(x+7)=30,解得x=10

: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这三个数分别为3,10,17

13、设个位上的数是x,则十位上的数是9-x,由题意得3x+1=9-x,解得x=2

:这个两位数是72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练习】

(1)去括号,2x+6=5x,移项,2x-5x=-6,合并,-3x=-6,系数化成1,x=2

(2)去括号,4x+6x-9=12-x-4,

移项,4x+6x+x=12-4+9,

合并,11x=17,系数化成1,x=

(3)去括号,3x-24+2x=7-x+1,

移项,3x+2x+x=7+1+24,

合并,x=32,

系数化成1,x=6

(4)去括号,2-3x-3=1-2-x,移项,-3x+x=1-2+3-2,合并,-2x=0,系数化成1,x=0

【练习】

(1)去分母,19x=21(x-2),去括号,19x=21x-42,移项,19x-21x=-42,合并,-2x=-42,系数化成1,x=21

(2)去分母,2(x+1)-8=x,去括号,2x+2-8=x,移项,2x-x=6,合并,x=6

(3)去分母,3(5x-1)=6(3x+1)-4(2-x), | || ||

去括号,15x-3=18x+6-8+4x,

移项,15x-18x-4x=6-8+3,

合并,-7x=1,

系数化成1,x=-

(4)去分母,10(3x+2)-20=5(2x-1)-4(2x+1),

去括号,30x+20-20=10x-5-8x-4,

移项,30x-10x+8x=-5-4-20+20,

合并,28x=-9,

系数化成1,x=-

【习题33

1(1)a=-2;(2)b=1;(3)x=2;(4)y=-12

2(1)去括号,2x+16=3x-3,移项及合并,-x=-19,系数化成1,x=19;

(2)x=-;(3)x=;(4)y=-44

3(1)去分母,3(3x+5)=2(2x-1),去括号,9x+15=4x-2,移项及合并,5x=-17,系数化成1,x=-;

(2)x=;(3)y=-1;(4)y=

4(1)(x+4)×12=(x-14)×36,x=23;

(2)(3y+15)×=(y-1)×,y=-

5、设张华登山用了xmin,则李明登山所用时间(x-30)min,这座山的高度为10x,由题意得10x=15(x-30),解得x=90、所以10x=900

:能求出山高,这座山的高度为900米、

6、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则甲车的速度为(x+20)km/h,由题意得x+(x+20)=84,解得x=74、所以x+20=94

:甲车的速度为94km/h,乙车的速度为74km/h

7(1)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千米/,则顺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24)千米/,逆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24)千米/,则两城之间的航程为[(x-24)×3]千米,由题意得(x+24)×28=(x-24)×3、解得x=696

(2)(x-24)×3=(696-24)×3=2016(千米)

:无风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696千米/,两机场之间的航程为2016千米、

8、设黑布料买了x米、

5x+(138-x)×3=540

5x+138×3-3x=540

2x+414=540,

x=63,138-63=75

:黑布买了63,蓝布买了75米、

9、设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为xm2,根据题意,-=10、去分母,5(8x-50)-3(10x+40)=150、去括号,40x-250-30x-120=150、移项,40x-30x=150+120+250、合并,10x=520、系数化为1,x=52

: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为52m2

10、设AB两地间路程为x千米,根据题意,x-36=36×2、移项,x=72+36、合并,x=108

:AB两地间的路程为108千米、

11(1)从车头经过灯下到车尾经过灯下火车所走的路程为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m/s

(2)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所走的路程为(300+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m/s

(3)火车的平均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4)(1)(2)可列方程=,解得x=300

:火车的长度为300m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

1、设应用xm3A部件,(6-x)m3B部件,根据题意可知,要想仪器恰好配套,A部件的数量就必须是B部件数量的,列方程:

=·,解得x=4,(6-x)=2

:应用4m3A部件,2m3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160套、

2、设需要x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由题意知,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列方程:x+x=1,解得x=8

:需要8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练习】

1、设小书包的进价为x,大书包的进价为(x+10),由题意列方程:

30%x=20%(x+10),解得x=20,x+10=30

:小书包的进价为20,大书包的进价为30元、

2、设复印张数为x页时,两处收费相同、由题意知x必须超过20,两处收费才可能相同,列方程:

012×20+(x-20)×009=01x,解得x=60

:复印张数为60页时,两处收费相同、

32 2

【习题34| || ||

1、略、

2、设应用xm3制作桌面,(12-x)m3制作桌腿,而桌面的数量是桌腿数量的,列方程:=·,解得x=10,12-x=2

:应用10m3制作桌面,2m3制作桌腿、

3、设甲零件制作x,乙零件制作(30-x),根据题意得500x=250(30-x),解得x=10,30-x=20

:甲零件制作10,乙零件制作20天、

4、设需要x小时完成,由题意得1×(+)+x=1,解得x=

:需要小时完成、

5、设先由x人做2小时,由题意可知一人工作效率为,列方程:2×x+(x+5)×8×=,

解得x=2,x+5=7

:先安排2人做2小时,再由7人做8小时,就完成这项工作的、

6、设这件衣服值x枚银币,依题意,=

解得x=92

:这件衣服值92枚银币、

7、设每箱装x个产品,依题意,=+1

解得x=12

:每箱装12个产品、

8(1)由题意知,21min的温度是10+3×21=73()

:21min的温度是73

(2)xmin的温度是34、由题意知,10+3x=34,解得x=8

:8min的温度是34

9、设制作大月饼用xkg面粉,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根据题意可知大月饼总数只有小月饼总数的,列方程:=

解得x=2500,4500-x=2000

:制作大月饼用面粉2500kg,制作小月饼用面粉2000kg

10、设小强的行进速度为xkm/h,小刚行进速度为(x+12)km/h,由题意得2x+2(x+12)=2(x+12)+05(x+12),解得x=4,x+12=16,所以AB两地距离为2x+2(x+12)=40(km),相遇后小强还需-2=8(h)

:小强的行进速度为4km/h,小刚行进速度为16km/h,相遇后小强经过8h到达A地、

11、设销售量增加x%,把原销售金额看作1,由题意得(1-20%)(1+x%)=1,解得x=25

: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

12、设此月人均定额是x,那么甲组工人实际人均工作量是件,乙组工人实际人均工作量是件、根据题意,(1)=、解得x=45

:此月人均定额是45件、

(2)=+2,解得x=35 X|k |B| 1 c|O |m

:此月人均定额是35件、

(3)=-2,解得x=55

:此月人均定额是55件、

13(1)设丢番图的寿命是x,根据题意,x+x+x+5+x+4=x、解得x=84

:丢番图的寿命是84岁、

(2)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是x+x+x+5=38

:丢番图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是38岁、

(3)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是84-4=80岁、

: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是80岁、

【复习题3

1(1)t-t=10;

(2)(1-45%)n=110;

(3)11a-10=210;

(4)-=2

2(1)移项,-8x+x=3-,合并,-x=,

系数化成1,x=-

(2)移项,05x+13x=65+07,合并,18x=72,系数化成1,x=4

(3)去括号,x-1=x-3,移项,x-x=-3+1,合并,x=-2,系数化成1,

x=-20

(4)去分母,7(1-2x)=3(3x+1)-63,

去括号,7-14x=9x+3-63,

移项,-14x-9x=3-63-7,

合并,-23x=-67,

系数化成1,x=

3(1)由题意得x-=7-,

去分母,15x-5(x-1)=105-3(x+3),

去括号,15x-5x+5=105-3x-9,

移项,15x-5x+3x=105-9-5,

合并,13x=91,系数化成1,x=7

所以当x=7,x-的值与7-的值相等、

(2)由题意得x+=-x,

去分母,4x+5(x-1)=15(x-1)-16x,

去括号,4x+5x-5=15x-15-16x,

移项,4x+5x-15x+16x=-15+5,

合并,10x=-10,系数化成1,x=-1

所以当x=-1,x+的值与-x的值相等、

4(1)9;(2)6;(3)6

5、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由题意得

240x=150(12+x),解得x=20

:快马20天可以追上慢马、

6、设经过x分钟首次相遇,由题意得

350x+250x=400、解得x=

:经过分首次相遇、又经过分再次相遇、

7、设原来有x只鸽子,则有鸽笼个,由题意得=,解得x=27,所以=4

:原来有27只鸽子,有鸽笼4个、

8、设女儿现在的年龄为x,父亲现在的年龄为(91-x),根据两人年龄差保持不变,(91-x)-x=91-2x,由题意得91-2x=2x-(91-x),解得x=28

:女儿现在的年龄为28岁、

9、根据表格可知,答对一题得5,答错一题减1分、

(1)F答对x道题,答错(20-x)道题,列方程:5x-(20-x)=76,解得x=16

:参赛者F答对16道题、

(2)假设G说法正确,G答对x,答错(20-x),列方程:5x-(20-x)=80,解得x=16

因为答对题目不可为分数,所以参赛者G的说法是错误的、

10、设去游泳馆次数为x,凭会员证去需付y1,不凭证去需付y2,y1=80+x,y2=3x

(1)购会员证与不购会员证付一样的钱,y1=y2,80+x=3x、解得x=40

:恰好去40次的时候,购会员证与不购会员证付一样的钱、

(2)购会员证比不购会员证更合算,y1280+x<3x、解得x>40

:当去的次数超过40次的时候,购会员证比不购会员证更合算、

(3)不购会员证比购会员证合算,y1>y2,80+x>3x、解得x<40

:当去的次数少于40次的时候,不购会员证比购会员证合算、

11、设去年种植油菜x公顷,则今年种植油菜(x-3)公顷,由题意得(x-3)(2400+300)(40%+10%)-x·2400×40%=3750,解得x=20,x-3=17

:去年种植油菜面积为20公顷,今年种植油菜面积为17公顷、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练习】

1、略

2、第一个是圆柱,表面包含长方形和圆,长方形围成了侧面,两个圆作为上下底面;

第二个是圆锥,表面包含扇形和圆,扇形围成了侧面,圆组成了底面;

第三个是五棱柱,表面包含长方形和五边形,长方形围成了侧面,两个五边形组成上、下底面;

第四个是六棱锥,表面包含三角形和六边形,三角形围成了侧面,六边形组成了底面;

第五个是上面为四棱锥,下面为长方体的组合体,表面包含三角形和四边形,三角形和其中四个四边形组成上面和中间面,还有一个四边形组成底面、

【练习】

1(1)上面 (2)正面 (3)左面

2、略、

3C

412 点、线、面、体

【练习】

1(1)(2)的所有面及(3)(5)的底面是平的,其他面是曲的、

2、如图所示、

【习题41

1、如图所示、

2、从图中能看到长方体、圆柱、球、

3、从图中能看到圆、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4、第1个图是一个圆柱,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从上面看一个圆,如图(1)所示;2个图是一个圆锥,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是一个圆(包括圆心),如图(2)所示;3个图是一个球,从正面、左面、上面看都是一个圆,画图略、

5A

6、如图所示、

7、除第1排第3个图外,其余均能折叠成正方体,类似的正方体展开图还有如下几种,如图所示、

8、第1个图主要含有长方体等,2个图主要含有长方体、圆柱等,3个图主要含有长方体、棱锥等,4个图主要含有圆柱等、

9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10D

11(1)可折叠成圆柱、(2)可折叠成五棱柱、(3)可折叠成圆锥、(4)可折叠成三棱柱、

12、能、提示:折叠正方形的对角线BD,分别让BCABBD重合留下折痕,BCABBD间的折痕重合、

13(1)B的展开图、(2)B,C的展开图、(3)A的展开图、

14、略、

42 直线、射线、线段

【练习】

1(1);(2);(3)×;(4)

2(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3(1)P在直线AB或直线l;

(2)直线abc相交于点ABC

【练习】

1(1)AB>AC;(2)AC>AB;(3)AB=AC

2、略、

3CD=1cm

【习题42

1、答案不唯一、点拨:几何中所讲的直线与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直线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后者是有一定长度的,这些所谓的直线本质上讲大多是指线段、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5、画一个边长为已知正方形边长的两倍的正方形即可、

6AB

7(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8(1)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了;

(2)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使游人观赏湖面风光的时间更长、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略、

104cm2cm

11、应先把立体图形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上连接AB,AC,则线段AB即为蚂蚁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径,线段AC即为蚂蚁从点A爬到点C的最短路径、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两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

规律: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个交点、

43 角

431 角

【练习】

16时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180度的角;8时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120度的角;830,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75度的角、

2(1)35°=35×60'=2100',35°×3600=126000

(2)不相等、因为3815°=38°+015×60'=38°9',38°9'<38°15',所以38°15'>3815°

3、略、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练习】

1、用目测法估计两组图形中的12都相等、经测量第一组图形中的1=53°,2=63°,所以1<2,估计错误、经测量第二组图形中的1=118°,2=117°,所以1>2,估计错误、

2、蛋糕是圆形的,是周角,周角为360°、解:因为360°÷8=45°,所以每份中的角是45°;因为360°÷15°=24()、若每份中的角是15°,应分成24份、

3∵∠AOB=180°,∴∠AOC=AOB=×180°=90°、又∵∠AOD+COD=90°,COD=31°28',

∴∠AOD=90°-COD=90°-31°28'=58°32'

433 余角和补角

【练习】

1、互为余角的是:10°80°,30°60°、互为补角的是:10°170°,30°150°,60°120°,80°100°

2、它的余角是19°21';它的补角是109°21'

345°

4、锐角、

【习题43

1、我们知道时针每小时旋转1个数字,30°180°÷30°=6小时,360°÷30°=12小时,所以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至少需6小时,旋转出一个周角至少需12小时、

2、略、

3(1)48°39'+67°31'=116°10'

(2)21°17'×5=106°25'

提示:解此类题时,注意度与分之间的进率为60,加时,60'进一度;减时,分不够减时,退1,分加60再减;乘时,分满601,1202,1803,……;除时,1,分加60',2,分加120',3,分加180',4,分加240',……、

4= >

5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

∴∠ABC=2DBC=31°×2=62°,

ACB=2BCE=31°×2=62°,

∴∠ABC=ACB=62°

:ABC=ACB=62°,它们相等、

6(1)AOC (2)AOD (3)BOC (4)BOD

7、要测量AOB的大小,可利用补角的性质、如图,可延伸AOC,再测出BOC的大小,即可通过AOB=180°-BOC测得,如图所示、 - - - --

8

9(1)OBOD分别为AOCCOE的角平分线、

∴∠AOB=BOC=40°,COD=DOE=30°∴∠BOD=BOC+COD=40°+30°=70°

(2)∵∠AOB=BOC,COD=DOE=30°

∴∠COE=COD+DOE=60°

∴∠AOC=AOE-COE=140°-60°=80°

AOB=BOC,

∴∠AOB=AOC=×80°=40°

10、一个齿轮共15个齿,即将一圆周分成15,

每个夹角的度数为=24°

共有22个齿,则每个夹角的度数为16°22'

11、按(1)摆放αβ互余;(4)摆放αβ互补;(2)(3)摆放αβ相等、

12、如图所示、

13(1)设其中一角为x°,:x+x=90,x=45、即两角分别为45°,45°

(2)设此角为x°,:(180-x)-(90-x)=90,即一个锐角的补角比此角的余角大90°

14、规律:另一个角的度数都为135°

15(1)1+2+3=360°、规律: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和为360°

(2)1+2+3+4=360°

规律:四边形的4个外角之和为360°

猜想: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复习题4

1、依次为:长方体,六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四棱锥,五棱锥,球、

2a-F,b-D,c-A,d-E,e-C,f-B

3

4(1)D (2)C

5、乙尺不是直的,因为两点间线段距离最短、

6AB=AD-BD=76-70=6(mm),BC=BD-CD=70-19=51(mm)

7(1) (2)× (3) (4)×

8α=β+30°,∵∠α+β=180°,

∴∠β+(β+30°)=180°

β+β+30°=180°,∴∠β=100°

∴∠α=×100°+30°=80°

∴∠α=80°,β=100°

9A

10、给图依次编号为abcd,其中ac可折叠成为棱柱、

11、略、提示:画出图形,AB的长,再乘以10即得AB的实际距离、

1290°

13、海洋世界在大门的东方,狮虎园在大门的南方,猴山在大门的北方,大象馆在大门的东北方、

14、略、

15O点应为ACBD的交点,因为两点间线段的距离最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