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翻译

发布时间:2015-12-09 17:04:44

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改变想法——从悲观变为乐观——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1]你看酒杯是半杯有酒而不是半杯空着的吗?你的眼睛是盯着炸面圈,而不是它中间的孔吗 ?当研究者们仔细观察积极思维的作用时,这些陈词滥调突然间都成了科学问题。  

[2]迅速增多的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已有 104个研究项目,涉及大约 15 000——证明乐观的态度可以使你更快乐、更健康、更成功。与此相反,悲观则导致无望、疾病以及失败它与沮丧、孤独、令人苦恼的腼腆密切相关。休斯敦莱 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雷格 · A·安德森说:“如果我们能够教会人们更积极地思考,那就如同为他们注射了预防这些心理疾病的疫苗。”  

[3] “你的能力固然重要,”匹兹堡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 F·沙伊尔说, “但你成功的信念影响到你是否真能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同样的挑战和失望。  

[4]以你的工作为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 · E·P·塞利格曼与同事彼得 ·舒尔曼在一项重要研究中对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工龄较长的推销员中,积极思考者比消极思考者要多推销 37%的保险额。在新雇用的推销员中,乐观主义者则多销了 20%  

[5]公司受到了触动,便雇用了 100名虽未通过标准化行业测试但在态度乐观一项得分很高的人。这些本来可能根本不会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险额高出一般的推销员 10%  

[6]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据塞利格曼说,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解释方式”。出了问题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失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漏洞,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甚至怪罪别人。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时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主义者居功自傲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

[7]克雷格·安德森让一组学生给陌生人打电话,请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的第一、二个电话未能得到对方同意时,悲观者说:“我干不了这事。 乐观主义者则对自己说:“我需要试试另一种方法。”  

[8]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是一种本身会成为事实的预言。安德森说:如果人们感到没有希望,他们就不会费事去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9]据安德森看来,有无控制感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事情不顺利,他立刻做出反应,寻找解决办法,制定新的行动计划,并且主动寻求指点。悲观者则感到自己只能由命运摆布,行动拖拉。既然认为毫无办法,他便不去寻求指点。  

[10]乐观主义者也许认为自己比事实能够证明的要强——有时正是这一点使他们充满生机。匹兹堡肿瘤研究所的桑德拉·利维博士对患晚期乳腺癌的妇女进行了研究。对那些通常持乐观态度的妇女来说,两次发病间隔的时间比较长,而这是生存下去的最好预兆。在一次对早期乳腺癌妇女的初步研究中,利维博士发现这一疾病在悲观病人身上复发更早。

[11]乐观态度不会使不治之症痊愈,却有可能预防疾病。在一项长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一组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史。所有这些人都是班上的学生,并且健康状况良好。他们之中有的是积极思考者,有的是消极思考者。 20年后,悲观者中患有中年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数要比乐观者多。  

[12]许多研究显示,悲观者的无助感会损害人体的自然防御体系,即免疫系统。密执安大学的克里斯托弗 ·彼德森博士发现悲观主义者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他消极被动,无法避开生活中的打击,无论做什么都会担心身体不好或其他灾难将临。他大嚼不利于健康的垃圾食品,逃避体育锻炼,不听医生的劝告,还总是要再贪一杯。

[13]在多数人身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兼而有之,但总是更倾向于其中之一。塞利格曼说,这是一种早在 “母亲膝下 ”就开始形成的思维模式,来自千万次警告或鼓励,消极的或积极的话语。过多的 “不许 ”及危险警告会使一个孩子感到无能、恐惧以及悲观。  

[1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体会到许多小小的成就感,如学会系鞋带等。家长可以促使这类成功转变为控制感,从而培养出乐观主义。  

[15]悲观是一种很难克服的习惯,但并非不能克服。在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的研究中,伊利诺伊大学的卡罗尔 ·德韦克博士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做了一些工作。她帮助那些屡屡出错的学生改变对失败原因的解释—— “我准是很笨  变成 “我学习还不够努力 ——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16]匹兹堡的利维博士想知道把病人变成乐观主义者是否会延长他们的生命。在一次试验性研究中,两组结肠癌病人受到同样方式的治疗,但其中一些人还得到了鼓励乐观态度的心理帮助。试验结果表明这一做法有一定的效果。现在已在计划实施一项重大研究,以确定这一心理变化是否会改变病情的发展。  

[17]因此,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完全有理由乐观起来。你能改变自己。以下就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夫·霍朗指出的方法

[18]一、当坏事发生时,仔细留意自己的想法,把你最初的想法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一字不改。

[19]二、然后,来做一个试验。做一件同任何消极反应相反的事。比如说,你工作中出了问题。你是这么想的吗:我讨厌我的工作,可我再也不会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这时你应该采取行动,就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样:向外寄发个人简历、去参加面试、看看有没有培训项目并寻找工作门路。

[20]三、继续关注事情的发展。你最初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霍朗说: “如果你的想法使你裹足不前,那就改变这些想法。这是一种试错法,不能确保成功,但应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21]积极的思维导致积极的行动以及积极的反应.有证据表明,你对世界抱有什么样的希望,你就很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五、并     ------环境问题言过其实。地球生命仍将继续。 

 [1] 无论是谁杜撰了 “拯救地球” 这一说法,他都是一位公共关系方面的天才。这一说法既表达了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的意识,也满怀着使环境保护论带有道义紧迫感这一大的目标。同时这种说法也表明环境保护论言过其实,这种夸大在其他任何场合都会被视为是在危言耸听或愚蠢的欺骗。 

[2] 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的环境意识遏制了对自由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盲目热情。我们已明智地抑制了增长中所出现的一些有害的副作用,但是环境保护论却越来越像一场沉湎于狂热的宣传与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圣战。每一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不幸都被描绘成一场势不可挡的灾难。这场灾难如不加以制止,正像我们所知晓的那样,就会摧毁生命。 

[3] 以最近出现的恐慌——温室效应——为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我焚毁、可怕的幽灵般的世界。即刻行动,否则世界将咝咝烧焦。食品供应即将枯竭。冰川即将溶化。沿海地区即将淹没。事实上,任何温室热效应可能造成的损失都是有限的:经济学家威廉·克莱恩估计,到 2050 年只占我们经济产出的 1%  2%。与预想的同期经济增长(翻一番)相比,这一损失更显得微不足道。 

[4] 没有任何环境问题威胁这颗 “星球”,任何环境问题都无法用核战争所带来的危害来衡量。任何石油溢出造成的危害也无法同今日南斯拉夫内战——它不过是人类苦难中的一段小插曲——相比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 3 500 多万人死亡。柬埔寨内战导致 100 万至 300 万人死亡。人类的巨大祸患一如既往:战争、自然灾害、暴虐政府、极度的贫困与仇恨。在悲剧的任何尺度上,环境问题造成的痛苦都轻如鸿毛。 

[5] 这并非在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进行辩解,这是在为前途和平衡而进行辩论。你可以相信像我那样),温室热效应的可能性强化了已具说服力的征缴能源税的理由。税收会抑制通常的空气污染,限制石油进口,减少预算赤字并提高具有经济意义的能效投入。 

[6] 但这并非意味着同我观点相悖的人就是居心叵测,或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就温室效应而言,热效应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其程度如何,对这类问题还存在大量的科学疑问。此外,热效应的发生需几十年的时间。人与行业可以进行调整。举一例:农民可改用更为耐热的种子。 

[7] 遗憾的是,许多环境保护论者感情用事,搞中伤和将事情简单化。环境限制法的批评者被描绘为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小人。有关世界末日的电影剧本被创作出来以证实环境危险的严重性。克莱恩最近对温室效应的研究展现了热效应在今后250 年间的变化。猜猜吧,结果是什么它在急剧增长。这就类似于一种在法印战争(1754—1763)时期预言1992 的生活的无稽之谈。 

[8] 大谈特谈过多的伤亡并非过分的无知,它混淆人们的视听。对工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它低估了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美国,空气与水污染已得到显著缓解。自1960 年以来,微颗粒物排放量(煤灰、煤渣)已下降65%。自1970 年以来,铅排放量已降低97%。在大多数城市中,烟雾已减少。 

[9] 同时我们也受到损失。这就是必须进行棘手的选择。你在环保方面所得到的好处也许就是我应尽的义务。并非每种利益都值得不惜任何代价而求之。经济学家估计,环境法规使经济产出下降2.6% 5%,或1 500 亿至2 900 亿美元(注:这一数字大于全球热效应的估计影响)。我们用这一代价的确减轻了给身体所带来的危害,并且改善了我们的环境。但是,有些却得不偿失,而且由于法规的刻板僵化而使得一些代价毫无必要地上升。 

[10] 平衡:过分夸大环境作用的最大罪过是对经济增长所执的偏见。解决贫困国家所存在的大量问题通常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10 亿多人缺少健康用水和卫生设施。其结果是每年成千百万人患痢疾,并

导致300 万儿童死亡(世界银行认为,其中200 万人可以免于死亡)。国家只有变得富裕起来才能改变这些状况。 [11] 与此同理,较富庶的国家既具有愿望也具有财政收入来净化空气和用水。发达国家的城市空气污染仅为贫穷国家的六分之一。最终,经济增长将降低高的出生率,因为儿童寿命延长了,妇女也摆脱了传统的角色。 

[12] 的确,我们存在环境问题。苏联的反应堆给安全造成威胁。经济增长与环境会发生矛盾。增长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物,并且造成更多的废弃物。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像环境保护论者夸夸其谈的那样,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无能的政府。无能的政府培育出无安全保障的反应堆。在贫穷的国家,无能的政府,比如说,通过限止农民从其作物中获得适当的利润,阻碍食品生产。 

[13]到现在为止,人人都是环境保护论者,但是这种说法越来越没有意义,因为并非一切环境问题都同样严重,甚至即使那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同其他利害关系来均衡考虑。环境保护论应当终止那种刺激性宣传。它应当给予我们更多一些信息,更少一些恐吓。

6、两条生活的真理-----抓紧,放松:明白了这对矛盾,你就踏进了智慧的大门

[1]生活的秘诀在于懂得何时抓紧,何时放松。因为人生就是一对矛盾:它既令我们抓紧人生的多种赐与,同时它又要我们到头来把这些赐与放弃。老一辈犹太学者是这样说的:“ 一个人握紧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却是松开手掌离开这世界的。” 

[2]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生命,因为它奇妙,它有一种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美。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可我们却常常是在回首往事想起它时,才能认识这一真理。此时我们会突然发觉它已不复存在了。 [3] 我们能记起已经凋谢的美、已经消逝的爱。可是,我们更痛苦的回忆是:我们没有看见顶峰时的美,没有在别人以爱对我之时也以爱回报。 

[4]最近一次经历又使我领悟到了这个真理。一场剧烈的心脏病发作后,我被送进医院,接受了几天精心护理。医院可不是一个使人愉快的地方。

[5]一天上午,我得加做几项检查.我要用的医疗器械安装在医院另一端的大楼里.所以我只有坐轮椅穿过院子才能到达那里。 

[6]当我们走出病房时,阳光正照在我身上。就我实际的经历而言,当时也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就是阳光。而这时的阳光是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多么耀眼、多么辉煌

[7]我打量着别人是否也在欣赏着这太阳的金色光芒。可是,人人都来去匆匆,大多数人的目光只盯在地上。这时我想到自己过去又何尝不是往往对每天的壮观景象视而不见,一头埋在细小的,有时甚至是卑鄙、自私的事务中,而对日常的奇观麻木不仁呢

[8]从这次经历所获得的顿悟确如经历本身一样的平凡。生命的赐予是宝贵的,可惜我们对它们太掉以轻心了。 

[9]这就是人生向我们提出的矛盾要求的第一个方面:不要因为太忙就忽视了生活中令人惊奇、令人敬畏的东西。每天黎明开始就要恭谨从事。抓紧每个小时,捉住宝贵的每一分钟。

[10]紧紧抓住生活——可不要紧得使你不能松手。这就是生活的另一面,矛盾的另一方:我们必须接受损失,学会放松。

[11]这并不是容易学到手的一课。特别是当我们年轻时,认为世界是由我们掌握的。只要我们自己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去渴求,不管什么东西都能够——不,一定会——得到。但是,随着生活继续前进,我们不断地面临各种现实,慢慢地但也是肯定地使我们明白了第二条真理。

[12]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上,我们都要蒙受损失——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我们只有在脱离娘胎、失去它的庇护时,才能开始独立生活。我们要进各级学校,继而告别父母,告别童年的家。我们要结婚生育,继而送走子女。我们要经受父母、配偶丧亡的痛苦。我们要面临体力或快或慢的逐渐消退。最终正如松手与握拳的比喻那样:我们自己也得走向不可抗拒的死亡,可以说失去原有的自身,失去我们拥有的或梦想过的一切。 

[13]但是,为什么我们甘愿顺从于这些生活的矛盾需求呢既然美转眼就会消逝,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创造那些美的东西呢既然我们所爱的终归要被夺走,为什么我们还要倾心相爱呢?

[14]为了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寻找一个较为广阔的视角,透过通向永恒的窗口来观看我们的生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会发觉,虽然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地球上的行为却在编织着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图案。 

[15]生命绝不只是存在。它是变动不止的,无情地流逝不息的。父母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延续,而我们的生命又将在我们的子女身上延续。我们建立的习俗制度会持续下去,而我们的生命就活在其中。我们创造的美好的东西不会因为我们的死亡而暗淡无光。我们的肉体会消亡,我们的双手也会枯萎,但它们在真善美中所创造的一切将在日后长存

[16]不要为了积聚那些只会变成尘土、化作灰烬的东西耗尽你的精力、你的生命。与其追求物质不如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才有长存的价值。

[17]一所房屋加上爱心,你就有了一个家;一个城市加上正直守法,你就有了一个社区;在一堆红砖上加上真理,你就有了一所学校;哪怕是最卑微简陋的建筑,只要有宗教,你就有了一所圣殿;把公正加在长期的人生努力奋斗中,你就有了文明教养。把这一切聚合起来,加以提高,使之超越于现存的缺点,还要有人类得到拯救的憧憬,永远无求无争,那么你将会有一个闪耀着希望的绚丽光彩的未来。

精读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