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政治法律选择题专项

发布时间:2016-01-01 15:38:40

选择题专项

第四单元

一、 单选

1.一天,李某在乘坐出租车时,将钱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张某捡到钱包后,拒不归还。张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2.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与法律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关系 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3.七年级学生小吴,一天在街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在一个公共电话随意拨打了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小吴同学的这种行为(

A.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的制裁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有人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 与我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看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否认了法律对公民的保护作用

C.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D.只看到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52014416日,在《中国好声音》中表现出色的歌手李代沫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被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这一事件说明

A.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犯罪应予以严惩

6.2013年“十一”长假首日,上海某旅行社一位女导游持假导游证带团,被旅游执法部门依法罚款1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这是旅游法实施后,全国开出的第一张罚单。这说明

A.持假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旅游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D.一般违法行为不及时改正可能导致犯罪

7.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关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民权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8.某名人的儿子方某19岁,为寻求刺激,突发奇想给某机场拨打了“报警”电话,称一架航班有炸弹。警方和机场立即调动了大批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航班因此被延误5个小时,损失上百万。目前,方某已被公安局关抓获。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公民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扰乱社会治安的严重违法行为,应收法律制裁 ③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分别是(

①骑自行车闯红灯 ②拾获遗失物不还 ③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④欠债不还 ⑤抢劫他人财物 ⑥贩卖毒品

10.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下列哪项法律的特征(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1.法律具有强制性,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9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C.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受贿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的全部财产

D.我国农村全面推进税费改革

12.胡某因为抢劫中学生的钱物,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抢劫行为是我国法律严厉打击的行为 ②对胡某进行审判的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③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④胡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受刑罚处罚是罪有应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力度,如果行人闯红灯最高可处50元罚款。闯红灯的行为是(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不道德的行为

14.中学生王某不爱学校,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收到刑罚处罚。这一案列说明(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14.“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是(

A.有小偷小摸行为的人必定会走上犯罪道路

B.只要自己不犯错误,用不着学法

C.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5.我们在公共生活中,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的行为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个底线是(

A.纪律 B.法律 C.道德 D.规章

16.201212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盾牌”。该决定使得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愿又增加了一道“法律盾牌”,说明我国法律(

A.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能够彻底净化互联网环境

17.一般违法行为包括(

违法宪法行为 违法《中学生守则》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A. B. C. D.

18.下列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A.抢劫他人财物 B.骑自行车闯红灯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 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19.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20.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内场奔跑,被执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拘留10天处罚。孙某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违宪行为 D.一般无法行为

2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A.管制、拘役 B.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死刑

2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23.20134月,吴某在微博上散布H7N9禽流感在宁波某地爆发的谣言。当地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他作出拘留5日的处罚。这是因为吴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 B.严重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违纪行为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违法犯罪

B.我们应该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C.家长和学校没有权利教育未成年人改掉不良行为

D.未成年人可以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25.“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

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大错不要犯,犯点小错无所谓 要增强法制观念,重视品德修养 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

A. B. C. D.

26.《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处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这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内容

这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④这说明未成年人不能使用网络

A. B. C. D.

27.秦某准备开一家商店,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但工商局不给秦某发执照,也没有合法的理由。秦某将工商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工商局重新作出处理决定。这场官司属于(

A.刑事自诉案件 B.刑事公诉案件 C.民事诉讼案件 行政诉讼案件

2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要坚持的原则是(

A.教育、感化、挽救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只教育,不惩罚

29.某市公安、工商、教育、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经常联合行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多选

30.七年级学生小刘由于好奇而迷恋上上网打游戏、抽烟,积习难改,导致经常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父母和老师多次劝告无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

A.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

B.要认真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C.要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拒绝不良诱惑

D.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

31.2014523日,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法纪观念淡薄必然陷入犯罪的泥沼

32.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这说明

( )

A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C.“打黑除恶”行动意义重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打黑除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青少年也要主动直接参与

33.一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读初中的儿子各科成绩必须排在全班前五名,并严禁儿子看电视和其他课外书籍。如果违反家长要求,就要受到体罚。这位家长的行为(

A.错误地履行了家庭保护的义务 B.错误地履行了社会保护的义务

C.错误地履行了司法保护的义务 C.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34.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除此之外,青少年还要加强自我保护,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有(

A.遇到高年级学生强行索要“保护费”,坚决不给,与之硬拼

B.遇到歹徒,巧妙周旋,借机脱身

C.小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后索要发票

D.小明独自在家,忽然听到有敲撬门的声音,吓得直哭,不知道该怎么办

35.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有悔罪表现或对案件侦破有功的犯罪未成年人,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同时,为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设置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A.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会受到制裁 B.有法律做保护伞,犯点儿小错没关系

C.这些规定和做法符合司法保护要求 D.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6.一天,四川广元一名网民因在网络上发帖散布“食盐商将停止生产食盐,盐将全部涨价”等不实谣言,被公安机关查货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该网民的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37.201366日《焦作日报》报道,曹某为给儿子挣奶粉钱想学门手艺,却因一念之差,竟然拜小偷为师,学了一门不该学的“手艺”结果被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下列对于这个案例的理解正确的有(

A.曹某这种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曹某这种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C.本案例中拘役和罚金都属于主刑 D.次案例启示我们生活中要明辨是非

38.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禁止在校园内吸烟。此举(

A.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 B.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D.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作出正确选择

39.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50%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这些学生遇到侵害时感到

气愤,但惊慌失措,紧张害怕,自认倒霉,很少报案或告诉家长、老师。加入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D.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下政治法律选择题专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