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9 12:47:07

财政学论文

级:    财管0902班    

业:   财务管理

: 200995250206

陈天骄 200995250207

200995250208

200995250209

王柯琼 200995250219

2011 10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试解释其理由。

公共物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这类物品或劳务所提供的效用不能分割为若干单位,为其定价也很困难,市场往往不能有效提供该类物品,需要政府干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由于纯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严格的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特点,公民个人不能也无从选择消费其他质量的同类产品,通常认为这类产品是市场力量不愿介入的,只有政府利用其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来生产。所以,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也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公共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花费成本太大。因此,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承担的职责。政策性公共物品实际上就是政府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如福利政策、就业政策、分配政策以及各种调控经济的政策等只能由政府通过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来生产进而以之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提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这句话并不能否定纯公共物品中的某些产品的部分生产环节不能有市场机制引入。如在环境保护中,排污权交易也是一个在很多国家都被广泛运用的市场机制。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主要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大多数的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以及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我们需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

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财政支出总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且各构成要素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协调合理的状态。

财政支出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工作重点的重要指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看出在政府经济增长方式在不断转变的进程中,我国的财政支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一般性服务支出比重过高其中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它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检查机关等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在所有的支出项目中,行政管理费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项目。

2.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低,集中反映在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3.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和结构不合理。竞争性产业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经济建设费用分配明显不合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多。财政收入增加了,说明国家有了更多的钱,可以用到教育、社会保障、农林水支出了,说明国家有了更多的钱,可以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等等。
  然而,当前与“国富”形成反差的是,民却比较“穷”。这只能说明财政收入再多,但实际用在民生上的钱还很有限。考虑到国情,比如人口多,底子薄,摊子大,我们可以不要求像有的国家那样大比例倾斜于民生。可是,如果我们要求减少乃至杜绝不当支出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一方面是国家用钱的地方很多,另一方面是大量对财政收入的不当消耗。以挥霍为特征的“三公开支”,以浪费为特征的“决策失误开支”,以贪污为特征的“腐败开支”,这些不当支出究竟占去了多少财政预算?老百姓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暂时的牺牲,但却不该为庞大的不当支出付出代价。将尽可能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这是民望所在。这个“尽可能多”就包括减少和杜绝不当支出“省”下来的钱。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宗旨。近年来虽然注入民生的部分增多了,但总结构仍不合理。一般性服务支出当然应是我们现在要打造民生财政不可回避的改革对象。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列国行政管理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德国(1998年)2.7%
  埃及(1997年)3.1%
  英国(1999年)4.2%
  韩国(1997年)5.1%
  泰国(2000年)5.2%
  印度(2000年)6.3%
  加拿大(2000年)7.1%
  俄罗斯(2000年)7.6%
  美国(2000年)9.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5.7%
  中国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理应更加为人名服务。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行政费比重,居然比资本主义国家高那么多。中国公仆的花费,居然超过用于民生的经费。

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职能,削减不合理的行政管理费,提高政府行为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大力压缩行政经费。最重要的就是取消公务员不合理的职务消费。目前中国行政费中明显不合理的开支是“三公”——每年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款招待吃喝玩乐2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3000多亿元左右。以上“三公”消耗共计9000亿元左右。

我国政府应建立公款消费公示制度、规范公务接待。将公车消费削减财政支出,划拨成公共卫生经费。具体用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补贴医疗保险、建立医疗急救基金。将经济建设费中削减财政支出,追加于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包括追加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适当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追加社会救济福利费;追加救灾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支出资金退出竞争性产业。国家财政不能以生产性支出为主,只能围绕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来安排支出。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行为效率,使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97910亿(包括9000亿的赤字),支出接近10万亿,此数字比2010年预算支出多了13000多亿。我相信这些支出将会惠及中国版图上的每一个体。
二、深化财政学的相关理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建立的财政收支活动的一种新机制和新体制。一方面公共财政理论能够化解在国家财政改革中出现的有关矛盾,同时也能够指导国家财政改革向纵向发展;另一方面,这一理论更有利于我国与国际接轨。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而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公共财政,既然都是公共财政,那么就必然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无疑为各国财政支出之间进行比较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我国吸取世界财政的先进经济的效益统计口径提供了基础。今后,要在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公共化程度。财政管理的公共化实际上就是提高公共选择的民主决策程度和公民的普遍参与水平。

三、严格范围财政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政府公共支出范围必须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来界定和规范。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二是只有政府举办才能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事务;三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事务。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和事务,财政才能提供资 金支持;凡不属于这个范围的领域和事务应逐步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调节。

四、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西方的财政实践表明,公共财政模式与预算体制密不可分的,即政府预算制度为该模式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基础形式。推进预算改革。这既是优化支出结构的需要,又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客观需要。

五、健全完善财政支出监督制度。财政支出监督作为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出监督是指财政部门以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效益为目的,在有效开展财政支出合规性监督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监督方法,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照部门预算要求,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制约和反馈。

我们坚信通过政府的不断努力,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更加繁荣发展!

财政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