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

发布时间:2018-06-30 17:40:26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机械设备本身所固有的安全,也是指一般水平操作者,即使发生人为的误操作,由于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仍能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

本质安全型(化)

本质安全型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外延,是指在一个————环境系统内,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手段,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的预防事故和失效保护机能,使设备达到即使操作者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本身发生故障时,仍能自动保障操作者及他人人身安全及设备本身不受破坏。

本质安全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系统内,三者组成有机整体。在一般作业场所属于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而在石化作业场所就可能变成非本质安全的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型的实现一般可由人员本质安全化、设备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管理本质安全化四个方面组成。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比较出名的有:

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因果过程是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人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引起事故和伤害。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F.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1.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但直接原因不过是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等环境因素。

3.根本原因。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就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出现。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入手。

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系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它引用了多米诺效应的基本含义,认为事故的发生,就好象一连串垂直放置的骨牌,前一个倒下,引起后面的一个个倒下。当最后一个倒下,就意味着伤害结果发生。

最初,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沿着如下顺序发生、发展的:人体本身按人的意志进行动作——潜在危险——发生事故——伤害。

这个顺序表明:事故发生的最初原因是人的本身素质,即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知识、意识、技能方面的问题等,按这种人的意志进行动作,即出现设计、制造、操作、维护错误;潜在危险,则是由个人的动作引起的设备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潜在危险就会引起事故发生;伤害,则是事故发生的结果。

后来,我国有关专家对此又做了一些修改,变为: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意外事件——伤亡。也就是说,事故发生的基础原因是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是这种原因造就了人。这里强调了社会和管理的作用,但却忽略了人本身的先天和后天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

根据骨牌理论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从骨牌顺序中移走某一个中间骨牌。例如:尽一切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伤害就不会发生。

当前,我国正在兴起的安全文化,其目的在于消除事故发生的背景原因,也就是要造就一个人人重视安全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来解决安全问题。这样,无论从管理上、技术上都不会发生人为失误,从而以上三个环节都不存在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事故发生的问题。

人与物的交互连锁论

轨迹交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人的因素:遗传、环境、管理缺陷  ----不安全行为

                                    -----事故 -----伤害

物的因素:设计、制造缺陷       ----- 不安全状态

根据轨迹交叉论的观点,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避免事故。但是应该注意列,人与机器不同,人的行为受各有思想的支配,有较大的行为自由性。由于人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人的行为是件十分困难的工作。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避免事故。通过改进工艺,设置有效安全防护装置,根除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等等。但是,受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完全地根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日本广泛以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作为指导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北川彻三从四个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原因体。精神原因。认为从三个方面是事故的根本原因管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

本质安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安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在安全工程中,我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Substance  Safety)。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型: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 即可燃气体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当用本质安全来描述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时,在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中,把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人们相信,只要实现了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在这种安全观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严格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精心的维修保养努力实现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物的因素的控制成为一个时期的安全工作的重点。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强调实现机械设备、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安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质安全也是相对安全,属于可接受的危险。

不存在危险性的本质安全、产品安全并不存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实现了本质安全、产品安全,我们仍然需要小心谨慎。

人的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有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

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本质安全行为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

本质安全理念的提出,符合企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和员工自身安全防护的需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预防,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是安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和企业安全文化紧密相关,属安全管理的文化范畴,其实质内涵是实现人的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眼下,安全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各类事故依然频发,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文化的缺失。临阵磨枪也许能保得一时安全,却不能保障长治久安。对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立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它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进程和质量的高低。

可喜的是,我们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举办了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活动中,就明确提出了把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分侥幸、十分危险事故猛于虎,只有把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的行为准则上,溶入企业的血液中,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中,固化于一言一行,企业的本质安全才能最终实现。

本质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