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常见意象解读

发布时间:2020-02-26 14:55:03

鸣啭的黄鹂

黄鹂鸟因羽色华美,鸣声悦耳而成为诗人笔下的宠物,成为诗人抒发各种情感的一个意象。

一、黄鹂的别称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5.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虞炎《玉阶怨》)

6.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豳风·七月》)

黄鹂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夏候鸟,秋季飞到较暖的南方,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方。羽色鲜黄、鸣声悦耳。因而有“黄莺”“黄鸟”“早莺”等称谓。在古诗中“黄鹂”用得最多。

二、黄鹂的意蕴

1.借描写黄鹂啼鸣赞美春天的美丽。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赞美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首句点明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赏花。第二句“压”、“低”二字形象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的景色。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繁花似锦、蝶舞莺歌的艳丽景色,维妙维肖地状出陶醉美丽春景中惊喜不已的感受。

2.借描写黄鹂抒发春天逝去的伤感。

清平乐·晚春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诗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之情。诗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3.借黄鹂鸣啭的美景衬托哀伤之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首句“寻”字写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第二句交代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精神,不禁肃然起敬。第二联庭草自春,新莺空啭,静动相衬,“自”和“空”二字写出一种静态安谧的环境,把诗人内心的英雄已逝、物是人非的惆怅从春意盎然的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第三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4.借黄鹂鸣啭的美景衬托欣喜之情。

天平山中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5.借描写黄鹂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到处漂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京城虽有它可栖息的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所以苦于伤春啼叫不止,而令人不忍卒听。首联描写了流莺的飘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颈联写流莺的艰辛备尝,尾联才写到诗人自己。此诗作者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借流莺暗喻自身,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黄鹂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翠叶藏,珠帘隔燕。(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2)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

(3)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春景》)

(5)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的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藏”、“隔”二字生动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禽鸟以人的情感,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

(3)“雨中”、“禁火”、“空斋”和独“听莺”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为“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

(4)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黄鹂啭清音,柳絮随风飘荡。点染出一幅秀美明丽的初夏风光图,特别惹人喜爱,暗点出时序推移,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

(5)“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诗人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因离别而生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

2.(1)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对早春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南飞的大雁

“长风万里送秋雁”,在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一群群鸿雁南飞。多愁善感的文人面对此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雁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一、鸿雁的别称

1.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3.云雁楼前晚,霜花酒里春。(崔国辅《九日侍宴应制》)

4.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7.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张翥《摸鱼儿》)

8.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

9.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卢思道《从军行》)

10.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崔湜《早春边城怀归》)

11.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常达《山居八咏》)

1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1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雁在古诗词中称呼主要有三类:

(1)突出其孤单特点的命名有“一雁、断鸿、断雁、孤鸿”等。

(2)根据其在空中飞翔的特点命名有“云雁”等。

(3)根据候鸟迁徙特点命名的有“秋雁、归雁、征雁、北雁、胡雁、寒雁、衡阳雁”等。雁是大型候鸟,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每年秋季奋力由北向南飞回故巢,相传飞到湖南衡山之南的衡阳歇止。“胡”代指北方或北方少数民族。所以就有了“秋雁、归雁、征雁、北雁、胡雁、寒雁、衡阳雁”等称呼。

二、鸿雁的意蕴

1.大雁南飞与秋风、落叶等意象构成凄清哀婉的意境。

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霜天、寂静的秋空等意象相组合,构成了凄清落寞的意境,烘托悲伤孤寂之情。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人以问语出之,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风来萧萧之声和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后两句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孤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这首诗借景抒情,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秋风送雁的凄婉意境中传达出羁旅思归之情。

2.借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归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客路”“行舟”,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以失群的孤雁比兴,自伤身世飘零之苦。

失群之雁倍显孤单凄惶,因此诗人在遭受磨难、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就自然会以孤雁来表现自己的落寞孤苦。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孤鸿在野外哀号,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这四句以动写静,既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又映衬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他(它)们见到的只是一片茫茫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

4.借失群的大雁比兴,表达对饱受战祸、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何处是它们的归宿?诗人在尾联中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可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再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深受战争惊扰的边民们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鸿雁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人归落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5)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题: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

1.(1)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抒发了急欲早归的焦急心情。

(2)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3)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地上。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世事无常,使人惆怅。

(4)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5)“鸿雁”化用了鸿雁传书的故事,此处代指书信。“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祈一路多保重。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思念与关爱之情。

2.诗人借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或“游子的思乡”)之愁。(此题是分析意象试题,答题时要有意象名称、意象的特征和意象表达的情感三个要点。)

映日的荷花

荷花以婀娜多姿的身影点缀着中国古典诗词,诗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对荷花作诗意的感悟,创作了大量咏叹荷花的美丽诗篇。人们在欣赏这些诗篇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一、荷花的别称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5.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6.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8. 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朱熹《置酒白莲沼上》)

荷花的别名来源主要有三类:

(1)以其外形特征命名的有“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红莲、红蕖”等。因“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以称“荷花”,“荷”表示把叶子或花朵扛在肩上之意。“芙蓉之含敷蒲也”(《尔雅》),“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所以称“芙蓉”“菡萏(hàndàn)”。荷花以红色和白色为常见。所以称红色荷花为“红莲、红蕖”。

(2)以其生长习性命名的有“水花、水芝、藕花”等。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所以古人取名多为“水”字起头。荷花水下泥土部分长有藕,又称莲藕,属莲科植物根茎,故又称“藕花”。

(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的有“君子花、溪客、静客”等。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故称“君子花”。“溪客”、“静客”都是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状态。

二、荷花的意蕴

1.从颜色、形状和姿态上描写荷花,突出夏日景色秀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杨万里的诗采用点面结合方法来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首二句以“毕竟”二字点出六月西湖景色与众不同。然后采用特写镜头,着力从色彩上描写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周邦彦词的上片“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婀娜之姿便款款而出。画面清新淡雅。

2.描写荷花的香消玉殒,感伤时光易逝。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菡萏香销”与“翠叶残”分别从味和色两个方面写出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残的感伤。引起人们对珍美之生命零落凋伤的一种惆怅悼惜之情。“西风”就是萧杀凄凉的秋风。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韶光”指美好的时光。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美好的景物与美好的人生年华都凋伤憔悴、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词的上片由景及情,景中含情,在描写荷花香销玉殒之景中营造了一种浓重的萧瑟悲凉的氛围。

3.借“莲”“怜”谐音双关,写男女恋情。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人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第二句“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而“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莲”谐音“怜”,“怜”是爱的意思;“子”是你的意思,“莲子”就是“爱你”;所以“抛莲子”暗指对情人的爱恋之意。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4.以白莲的清新洁净喻指君子品行高洁

荷花 董嗣杲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

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了荷花的高洁独立、孤清不群的君子之风。此诗描写的是洁白如雪、亭亭玉立、轻柔曼妙的白色荷花,诗人借白莲的洁白无瑕喻指君子的高洁品质。诗人用用“雪锦”“玉藕”比喻荷通体的冰清玉洁,“六郎娇”“月明”从侧面烘托突出白色荷花的纤尘不染。

5.借花容秀丽却无人赏爱表达志士渴望用世的思想。

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李白托物言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德洁,并希望有人能把自己举荐给皇上。第二至六句分别从花、叶、色、香四个方面描写荷花“艳且鲜”,突出荷花的艳丽迷人,暗喻自己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第五至八句“空绝世”和“凋此红芳”点明荷花徒有秀丽的花容和清香的气息,无人欣赏,难免红颜凋谢。借写荷之不遇暗点自己怀才不遇。荷花生长在“幽泉”边是“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是希望她们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的强烈意愿。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荷花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4)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1)—(2)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①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②不相伦:不相比较。伦:同等,同类。③金盆:供盥洗之用的铜盆。

(1)请简要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1)诗人要穿上用荷叶荷花做成的衣服,因为荷花高洁的品质和诗人的美好的情操相契合,诗人借此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决心。

(2)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正面衬托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

(3)描绘出一幅梧桐叶落、荷花凋零的萧条秋景图,表现出作者内心悲秋的伤感。

(4)风吹池塘里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芬芳四溢,散发到满院香味。表达了少女在炎夏雨后清爽愉悦的心情。

(5)狂风四起,掀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此二句赋兼比兴。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诗人自己所遭遇的一贬再贬的政治打击。

2.(1)一二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花入盆,叶作尘,以它们的“不相伦”为下面写荷花的叶与花不离不弃的高贵品质作铺垫。

(2)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三四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五六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这首诗借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诗人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傲雪的梅花

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在历代梅花绘画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梅花的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历代咏赞梅花这种品格的诗作不胜枚举。

一、梅花的别称

1.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2.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之—)》)

3.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4.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5.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晏几道《清平乐》)

6.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

7.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晏几道《虞美人》)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腊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梅花稀疏,故又名“干枝梅”,也称“疏梅”。腊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雪压梅枝,遥望似朵朵白云嵌在树枝上,故又名“雪梅”“寒梅”。

二、梅花的意蕴

1.凌寒而开,报春使者。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写出了洁白如玉人早梅凌寒独开的风姿。第二句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全诗赞美了梅花在早春凌寒盛开,花开万木之先的品性。

2.冰清玉洁,洁身自好。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诗人托物言志,以梅自况,诗人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坚毅和高洁。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3.凌寒傲雪,坚贞不屈。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第三四句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五、六两句写到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作者用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爱国思想。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4.凋零摇落,愁惨神伤。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第二句以“西望”的典型动作,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第三四句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梅花在寒冬飘落的苍凉之景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梅花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2)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帧《道梅之气节》)

(3)可惜阶下,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

(4)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5)折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落梅    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1)请简要分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参考答案:

1.(1)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对家乡的思念在这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含蓄表达出来。

(2)赞美梅花争报人间春的精神。

(3)为梅花飘落而伤感。

(4)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借雪梅特点揭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长补短。

(5)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

2.(1)首句在全诗中具有衬托作用,它为后面表现梅花的坚韧品格和崇高气节作铺垫。

(2)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强以及不为苟活的高尚品格。

傲霜的菊花

一、菊花的别称

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2.荷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菊花在秋天九月份开放,是代表秋季的花卉,故称“秋菊”。菊花以野生黄色的品类最常见,所以又名“黄花”。菊花一般是一簇簇种植生长的,所以又叫“丛菊”。菊花花形清雅,散发清香,所以又称“芳菊”。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爱菊成癖,且写了许多咏菊花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菊花由此获得了“陶菊”“东篱菊”“花中隐士”的封号。在古诗词中,以“菊”“菊花”使用的频率最高。

二、菊花的意蕴

1.赞美坚贞高洁的品格

菊花具有凌寒傲霜的内质,它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妍。所以诗人托菊言志,赞美坚贞高洁品格。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二句诗人写爱菊。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遍绕”“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诗人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赞美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2.表达闲适恬静的隐逸情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见”字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

3.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第一、二句说自己身逢战乱登高无酒的凄情落寞,暗含对时局动荡,佳节不幸的不平不满。三、四句写诗人怜花思乡,忧国忧民。长安故园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血雨腥风之下,于断垣残壁之间,丛丛菊花寂寞开放,凋零破败。触目惊心的秋菊特写,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情,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全诗借菊花,感伤时世。抒发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秋菊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秋菊有佳色,裛(yì,沾湿)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阅读下面这首咏菊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全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菊花的“耐寒”特点的?

(2)诗人借描写菊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1)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

(2)在百花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诗人把沾带露水的花瓣选摘下来。倾心赞美菊花“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又借菊花表现出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坚贞高洁品格。

(3)诗人说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自然流露了对这个恬静秀美的村庄和淳朴诚挚的故人的依恋。

2.(1)运用了反衬手法(衬托)手法,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2)“东篱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人借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以此自况言志,表达坚贞傲岸的品格。

飘零的落叶

一、落叶的别称

1.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高考古诗常见意象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