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西皇城根222号旧址复原探究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央财经大学西皇城根222号旧址复原探究
作者:武超群
来源:《北京档案》2019年第08
1西皇城根22号旧址复原立体平面图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笔者认为,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久而忘记了从哪里出发。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116日,与共和国同龄,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财经院校。成立之初,学校的乳名叫华北税务学校,占地30余亩。但未在校门口挂牌。三个月后的1950215日,学校更名为中央税务学校,正式挂牌,占地扩大到47余亩。基于此,学校的源头被定为中央税务学校,校址在西皇城根22号陈家大院,在此办学近五年(1949.11-1954.8)。
1949年到1954年,是学校的初创时期,当时学校是三个校址、三处办学、五嬗校名。其中在西皇城根22号陈家大院,虽然时间不长,但这里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源头校址,先后承担了华北税务学校、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干部学校的培训和教学任务,可圈可点,影响深远,功在千秋,彪炳史册。虽然这里面积不大,但其位置重要,位于天子脚下,距离国务院甚近。
由于当时相机属于奢侈品,有相机的师生非常少,学校留存的照片也就较少。再者,学校于19699月被迫停办撤销后,进入了动荡、颠沛流离的状态。学校在仓促搬迁中,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学校档案等损失惨重,以至于档案馆里仅存校友捐赠的近十张黑白照的翻版,照片是人物合影,背景是当年建筑的微小局部。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校舍都被拆殆尽,高楼林立,遗迹基本无存。因此,我们不清楚照片中当年建筑的名称、形状、方位和用途等。有时提及西皇城根22号院,很多中财人茫然不知,不知道它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源头校址,不知道它具体位于哪里,不知道当年校舍是啥样。也许,这与中财人不曾见过相关完整的建筑、校园全景照和校舍方位图等有关。
为此,学校校史、大事记、校报等就成为了研究和考证源头校址的重要依据,著名的文史大家、红学家和民俗学家邓云乡撰写的《邓云乡集》系列丛书为发掘源头校址提供了诸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有价值的信息,他在19363月至19498月随父母在西皇城根22号院生活了十三年。如今,复原源头校址,犹如史学界对上古历史的研究,是一种源头的考问,就像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出身有特殊的情愫一样,执着而又充满希望。(一)天子脚下”22号陈家大院
中央税务学校位于西皇城根22号院,最早由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所建,是一座包含几进四合院的尚书宅第,也是占地三十多亩、二百几十间房子的大宅子[1]。抗战前,院子主人是尚书第六子陈伯早(即陈绵)。邓云乡从七七事变之前(即1936年初)就租陈家大院的房子住,由小学到成年,在这院中生活了十三四年。當时院子虽大,但房子已全部分开了,计八……各房多余的房又租给介绍来的房客,大多是各大学教授,还有法国人、日本人……后来直到沦陷后,房客就越来越复杂了[2]。在这漫长的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伯早先生一直是他的房东、邻居和老师。19498月,经表兄介绍,邓云乡到燃料工业部的前身燃料工业处当了小职员。此后(房东)把房子卖掉,邓家搬迁到了部里的宿舍。1949年,22号院被华北税务学校买了下来。
(二)购买22号陈家大院
华北税务学校在选中22号院时,院子主人仍是陈家后人。陈家虽然是旧官僚绅士阶级,22号院又是私人住宅,但是当时人民政府并没有无偿没收,而是付费购买。19497月至11月,华北税务总局筹办华北税务学校时,用11500万元(人民币旧币)购买北京市西皇城根22号房产作为校舍,面积30余亩,房舍200余间。前文提到,当时的22号院,陈家除了自己居住外,还出租房舍。学校购买院子后,首先动员院内近60户搬迁,特别是困难租户(如蹬三轮车、摆小摊、卖白薯的),颇费周折,但因措施得力,原定搬出时间为一个月,结果20天内大部分就搬走了。同时税校号召全体人员轮流站岗放哨。随后,华北税务总局用财政部核拨的4179万余元(旧币)购置了厨房、办公、宿舍等大宗必需用品。(三)建设22号陈家大院
税校第一期计划招收学员500人,其中从华北大学(正定)实际调来403名学生,调训干部近100人。入学后,税校开展建校运动,通过学员分批轮流劳动建设初创校园。税校刚刚建立,各项制度都亟待完善,师资欠缺,教学条件极其简陋。当时的学校基本是一个四合院,破旧的瓦房,破损的桌椅,简陋的教学设施。到1949年底,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能够容500人的校园。在1949年工作总结中,税校准备制定修建校舍的设计预算,动工修建预计容纳千人以上的宿舍,以及大课堂的改建。19502月,学校改名为中央税务学校后,共有西皇城根及八宝坑等多处房舍409.5间,地基47.468亩。1951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学院1951.9-1952.8)筹备期间,一边在西郊四道口兴建校舍,一边暂定中央税校(西皇城根22号)作为临时校舍,在22号院内建筑楼房200间。1952627日,中央税务学校与中央财政学院合并,仍用中央财政学院的名称。195210月,在全国院系调整工作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与中央财政学院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直属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教部领导,校址确定在原中央财政学院西直门外四道口,西皇城根为二院,在新校址竣工前,短暂借用北京大学沙滩三号院为临时校址。这个临时校址是在东城区的骑河楼,那里原来是北京大学三院(法学院)的校园。当时,中央财经学院与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共用沙滩三号院。(四)搬离22号陈家大院
1953417日,正式开办中央财政干部学校。8月,中央财经学院被撤销,9月,劳动经济系专修科和保险专修科并入人民大学。暑假后西直门外四道口校部正式启用。195481日至10日,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4-1958.12)十天内突击搬家,将二部(西皇城根)家具全部搬运至西郊四道口校部。7日,政务院房屋管理委员会同意政务院总务处以9000方公尺建筑面积与财政干校西皇城根校舍交换。之后,这里成了政务院的家属大院。方炎先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四十五号大院(即原西皇城根22号)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旧址……住户除了国管局干部外,还有很多中央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源头校址位置的描述
据邹大牧校友回忆:1949年时,学校在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南口路西的一处大宅院内,它不像清代王爷府。朝向东方的大校门对面,1950年还残存清代以前的古代皇城的西墙。由西单北大街进路东的灵境胡同,由西口向东走快到东口(可见到府右街中南海的西红墙)向北一拐,再走100多米,路西的大红门便是本校……[3][4]。据王万有校友回忆:校门是两扇红漆大门,大门内的左边有独立院子。院子前面是空地,长满了草。大门内的右边是门房。大门对着的是几个独立的院子,有些职工和学员住在里面。当时院内只有礼堂是新建的,是学员坐马扎上大课、听汇报、看电影、演节目、办舞会的地方,那个时候基本都是上大课。人字楼是拐角的两层楼,是住宿的地方。(二)源头校址现场的调研
通过互联网,笔者在地图上搜索到了这个地方:在中南海的西侧有一条南北向大街,叫西皇城根南街;在西单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灵境胡同;西皇城根南街和灵境胡同交汇处的西北部有一个小区,叫西皇城根南街45号院,它就是当年的西皇城根22号院。45号院的西侧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叫东斜街。西皇城根南街、灵境胡同和东斜街把45号院围成了梯形形状。20187月,笔者来到了64年前的办学旧址。由于时间久远,不知道西皇城根22号院的校舍是否还有遗存,是否能找到当年的经历者抑或其后代。黄燕青师傅在这里住了60多年,他说:其实,这里的建筑在1970年以前变化不大,我可以帮你们回忆那时的建筑和布局。他如数家珍,比如大红门、大花圈(即花坛)、南楼、食堂院、操场、南四合院、北四合院、西长院、葡萄院、茶炉院、花园(中间有假山、养鱼池)、大礼堂、人字楼等,并带我们实地考察这些建筑当年所在的位置。我们参观了建校时保留下来的几棵老树:包括1棵松树、1棵槐树、3棵银杏树,以及南北四合院唯一留存下来的一溜东西房(现为老年活动站)。这既让我们意外,又让我们惊喜。经现场多位七八十岁老人的回忆,这间长房应该是南

中央财经大学西皇城根222号旧址复原探究

相关推荐